關于思考的議論文
去年長江大學三名大學生為救落水兒童而英勇犧牲的報導猶在耳畔。今年清明將至,人們紛紛趕來英雄離開的地方,舉行各種吊唁和紀念活動。只見在攝像機鏡頭前,一群衣著筆挺的老人朗誦了詩歌,內容無外乎“多么年輕的生命啊”云云。接著,少先隊員們趕忙在一旁栽種起了“英雄樹”。圍觀的人群也是湊熱鬧的多。少見真正面色凝重的。在失望之余,我深切地感到:“思考已成為全社會應加強的一門必修課。”
首先,思考的基礎是靜,而這靜正是我們所缺失的。光從上面這件事來說,在紀念死者時喧嘩作勢本已不合常理,而以各種形式宣讀出“他們的某某精神值得學習”更是剝奪了人們思考這行為背后的意義的權利。可見,在思考這門必修課上,人們的基礎還很不扎實。
其次,“思”是這門必修課的關鍵。在我們的教育越網來越倡導交流與合作之時,思考的力量卻被淡化了。一堂課上,學生若不是在解題,那必是在聽講,若是什么也不做,則會被認為是在浪費時間。恐怕那個“吾嘗終日而思矣”的荀子在今天會被認為是個游手好閑之徒吧。由此可見,這門課上,我們尚在及格線上掙扎。
那么,怎么做才能在這門必修課上取得進步呢?第一,摒功利心是十分重要的。舉行紀念活動不應以引起媒體觀注或造成某種社會效應并帶來經濟利益為目的。功利心使人盲目,浮躁并遠離思考的境界。第二,養成對事件客觀評判冷靜分析的能力。不要被報刊上作者的觀點所牽引而版面看待。我一直認為,好的文字不直接呈現觀點,而是給人多個思考的角度。童話是一種,小說也是。
學好了思考這門必修課,我們才不至于在快節奏的生活和爆炸著的信息中迷失自我。要知道,任何人在外部特征和日常瑣事上都相關無幾,唯一使你與蕓蕓眾生不同的便是內部的思考能力和深度。思考是通向成功和內涵的捷徑。
微茫中,看到一個母親牽著年幼的兒子,手里捧著白花,靜靜地站在江邊。母親說:“那里,曾有三個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