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藝術作文
惠山是江南風景勝地,游人來到高山,幾乎處處都可以看到著名的惠山泥人。它,工藝技巧精湛,藝術造型完美,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郭沫若先生都贊其:“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它讓平凡的泥土變成藝術!
今年暑假,我懷著期待而又好奇的心情,與惠山泥人來了一次親密接觸!我一到惠山,眼睛里裝的最多的是一對玩具男女兒童,即泥塑大阿福。兩個泥娃頭綰雙髻,笑容可掬,赤足盤膝,懷抱異獸,嬌憨稚氣,運人喜愛。尤其男相阿福:頭又大又圓,胖乎乎的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微笑,身穿一件五彩繽紛的衣服,紅的、綠的、藍的、黃的,看上去喜慶極了,襯的肌膚白里透紅!他手上捧著溫順馴服的猛獸,一臉福相,甚是惹人喜愛!他是一個被神化的民間中健壯孩子的可愛形象,主要取其鎮邪,降幅之意。對了!有一年,筆主老師把男女阿福請到筆廬來陪伴我們學習呢。
在惠山游覽中,一股泥土的芳香總纏繞著我的左右,宛如進入了幽深竹林般,清新的泥土在伸胑展腰般成長,令人心曠神怡。我們滿懷期待地進入了一戶土屋,屋內沒有過多的擺設——木桌、木椅、橫梁上古樸的吊燈……一切都顯得和諧雅致!講解的是一位中年女老師,她清清嗓子,生動有趣地介紹了惠山泥人的歷史源流、傳承意義,工藝特色、制作方法——聽得我們一愣一愣的,個個都想學一下手藝。
重頭戲來了,老師開始給我們演示了!只見他邊做邊講:一揉,把泥揉透,以手推出來沒有毛面,捏上去爽手為宜。二捏,就是捏出你想捏的東西的大體形狀、捏身段。然后是細節,根據“從下到上,由里到外的原則”,就像人穿衣服一樣,先穿里面的,再穿外面的,不可能倒過來做。三鑲:就是把捏好的身段、手、頭都鑲接起來。在身段肩膀處扳開點泥,把手裝在凹槽里接口處,添點泥,用大拇指推平,使之牢固、自然。一會兒功夫,老師手里的泥團就變成了一只可愛的公雞。同學們都看呆了,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有同學提問:做這么多泥人有什么用處呢?老師和顏悅色的解釋:“惠山泥人,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手捏戲文、京劇臉譜、人物動物、實用玩具(帶溫度計或者卷筆刀之類)等,這些作品小巧玲瓏,人見人愛,價格使宜,是訪親問友的最好禮品。”老師轉頭看著我們又補充道:“你們也可以帶一兩件禮物回去送人。不過,最好的禮物是自己親手制作。”
大家聽后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終于該我出場了,我呆呆的看著手里的泥,看上去臟臟的,好多裂紋,干巴巴的沒有一絲水分,心里有些膽怯和不情愿。老師看出我的小心思,在旁邊提醒我:“加點水吧!”我邊照做,邊用雙手不停地揉捏著。我一步步的按老師要求仔細進行著,生怕出錯。不一會兒,一個圓乎乎的身子,山峰似的雞冠,水滴狀的翅膀,尖尖的嘴巴,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重磨難”,終于新鮮出爐了。可是看上去它并非那么可愛,那么完美,仿佛每個部件有些變形,組合在一起整體更變形。這和老師的作品一對比,簡直慘不忍睹!看著這只“四不像”的雞,我哭笑不得,哭我做得丑陋無比,笑我做得搞笑至極!雖不像,卻能給人以健康、幸福和美好的感受,這或許就是惠山泥人的精神內涵吧。
所以我仍然由衷地贊嘆,贊嘆古人的智慧與勤勞;贊嘆藝人們的心靈手巧;贊嘆祖國的文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我為這泥土的藝術而驕傲,我為我偉大的祖國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