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禮儀文明的作文三篇
篇一
文明,是在公交車上讓位的舉動;文明,是在校園里隨手撿起垃圾的行為舉止;文明,是走廊間一聲親切的“老師您好!”;文明,是教室里與朋友的樂于助人……其實,我國古代也講究傳統美德。例如: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不但我國古代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國的現代也是一個文明禮儀的年代。例如我國的胡同志所提倡的也是文明禮儀的代表象征。里面是這樣寫的: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以上兩點,證明了我國的古代與現代都有文明禮儀伴隨著我們。
但是總有那么些人,他們隨手將垃圾丟在地上、隨地吐痰、出口說臟話等等不文明的行為。這些我們生活中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那么,當你們看到這一舉動是選擇將它撿起、當作沒看見還是也學著跟他們一樣做這種不文明的舉動呢?試問一下:當我們走在大街上看見垃圾時,又會有多少人將它撿起呢?想必不多……如果有一個人丟了垃圾,其他人也跟著去丟,那么我們的國家將變成什么樣子?這個地球又將變成什么樣子?
講文明、講禮貌,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因為我們今天有了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需要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成為強大的、高度文明的國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作為90后的我們更應該懂文明、講文明和做文明的現代學生。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這句話說得真好。如果作為現代的我們來講,如果沒有學好文明禮儀的話,那么將來走到這個社會中將會有很多人不愿意與你交往和溝通了。但是如果你很有禮貌的話,那么你的學習再差,也會有很多朋友的。
其實,父母讓我們來這所中讀書,不僅僅是為了我們的學習,也有一部分是要你懂得做人的基本準則和做人的道理的。其實我認為,學習不是最重要的!做人最重要的其實就是三個字:孝、禮、誠。一個人如果沒有了這三個字的話,那么,這個人他的學習或成績就已經不重要了。如果沒了這三項,那還談什么學習呢?但是如果你做到了這三項的話,你的成績再不好,也會有很多真心真意想和你交往的朋友的!
篇二
丑小鴨要變白天鵝要經過一段自信心的考驗;灰姑娘要變白雪公主也要經過困苦的經歷;廢鐵要變鋼鐵還要經過真金火打;青松要變得更翠綠也要經過風雪的洗禮;而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禮貌的90后,要經過文明禮儀的濯洗!
其實文明禮儀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人人都做好文明、實踐文明,那么我們的國家將變得更加的繁榮昌盛。讓我們攜手共同創建祖國的明天,把祖國變成到處都是文明禮儀的未來吧!
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小到家庭、企事業單位、社區,大到城市、國家),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系。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就北京而言,最現實的是迎接20xx年奧運會。怎樣體現北京人以及中國人的有禮、有節,體現禮儀之邦的文明、友好,無疑成了北京這幾年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
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游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涂;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路,管他有沒有紅燈,管他有沒有人行道,討厭那些沒按規章開車的人;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車道、夾塞兒、占非機動車道,討厭那些在馬路上亂闖的行人。
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的怨氣往服務人員身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太挑刺。
當我們和同事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事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于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于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當我們作為子女的時候,總是不愿意耐心地和父母交流,總是大方地花著父母的血汗錢,總是大聲地把父母的問話送上天,對于父母的生日,天才曉得;當我們身為父母的時候,從沒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做心靈上的交流,總是忙于自己的工作,還說已經給他們的關愛太多,就是他們自己不爭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里,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么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
篇三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
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我們的國家——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生在禮儀之邦的我們,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是我們的基本。
記得以前,外婆常常給我們講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那時的我,根本不在意,外婆的話左耳聽右耳出。一次去親戚家,我一進門就撲向沙發,蹬掉鞋子爬上去,一蹦一蹦的,就像在玩蹦蹦床。媽媽在一旁和還在發愣的主人站在門口。過了好一會,媽媽反應過來后,一把沖向前把我扯了下來,沖我吼道:“你就不能有點禮貌嗎?”然后轉過身對主人說:“對不起,是我沒有好好教她,讓你見笑了。”那個主人呆了好一會兒才擺擺手笑道:“沒關系,小孩子難免比較好動。”媽媽訕訕然的賠笑了一聲。坐了十幾分鐘,在尷尬的氛圍下,媽媽帶著我匆忙的跟主人打了一聲招呼,便拉著我走了。
回到家里,媽媽叫我坐在小凳子,我坐下,不理媽媽。媽媽不急于我現在理睬她。等到我情緒平靜下來時,她才循循善誘的教導我。我也慢慢地知道我錯了,連忙跟媽媽道歉:“媽媽,對不起,我錯了,我以后一定改。”媽媽笑道:“沒事,以后注意就好。”
從那以后,我每當見到熟悉的人,都會跟他們打招呼,去別人家做客,我也安安靜靜的坐在一旁,學會“以禮待人”。
文明禮儀伴我們成長,就讓我們一起,真真正正的做出身為禮儀之邦的中國人應該做出的行為,配得上禮儀之邦的稱號。將禮儀之邦的美名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