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五單元作文:學習語文
“一把鑰匙配一把鎖”,這是我對學習方法的理解。高中的課程比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點,學習方法決不可能千篇一律。最好是能跟隨著老師的思路找出這門學科的規律,獲得入門的途徑,再不斷地充實完善,形成不同學科不同的學習方式。正如我前面所說的,我們必須在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歸納改進,摸索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以下是我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有的人說考語文要憑運氣,也有的人說要看感覺。運氣好或者感覺對的話,就能取得較高的分數,甚至有可能爆個冷門。剛開始我也抱著一種將信將疑的態度,每到考語文之前就要“醞釀”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謂的“感覺”。后來,通過與幾個同學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師兄師姐們介紹學習經驗的書,我漸漸覺得,學語文,是需要一套科學的方法的。?
首先,要多看一些書,這是每個人都有的體會。通過看一些文學名著,或是報刊雜志,可以培養語感,還能學到不少文學常識,以及一些新鮮有趣的觀點。現在的語文考試,閱讀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不僅有文言文閱讀,還有科技文、現代文閱讀。要想在課堂上把所有這些能力統統培養起來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課外的努力。?
我比較喜歡看像《讀者》、《散文》之類的雜志。看《讀者》,可以了解到許多獨到的觀點,看到一些內涵豐厚的文章,使自己也變得愛思考起來。尤其在寫作時,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啟發。現在作文的一個很重要的評分標準就是是否有創新、有與眾不同的見解。這樣的見解,往往不是憑空就可以產生的。它取決于你的閱歷、你的人生體會。對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就是簡簡單單的兩點一線,很少有機會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因此讀書看報就不失為一條捷徑。而在時間金錢都有所限制的情況下,看《讀者》更不愧為捷徑中的捷徑。更何況,它也是我們放松自己的好伴侶。?
看《散文》,是通過語文老師的介紹。教我語文的陳武老師是一位文學功底很深的人。他的課真正花在課本上的時間并不多,他更愿意教我們一些從課本里引出來的知識。三年下來,我覺得自己的確學到了許多東西。尤其是文學修養方面提高不少。記得當初他向我們推薦《散文》時,沒有說太多,只有幾個字我印象特深:“腹中有書氣自華。”于是我開始學著欣賞《散文》。剛開始時,也有點云里霧里的感覺,后來,當我靜下心來,細細地體會那流淌在字里行間的微妙的感覺,我仿佛一下子就被文字的美攫住了。原來文章還可以這樣寫!一段很普通的經歷到了作家筆下,卻完全可以獲得詩一般的美感。我喜歡反反復復地讀那些自己特別有感觸的文字,直到把它們背下,然后不經意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筆果然有了提高。同時,通過揣摩作者的感受,不知不覺我就養成了一種愛思考的習慣,這一點在做文字表述題的時候特別有用,下手更快,思考角度也更準確。?
此外,有空時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種好辦法。例如,做拼音題時,就翻翻《新華字典》,把自己以前讀得不準確的字記在一個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較深。另外,平時聽新聞時也可多留一個心眼,注意聽聽播音員的發音,碰到哪個字他發得和你不一樣,就記下來,查查字典,看是他發得對還是你發得對,這樣做印象特別深。做詞語用法的題目時,就翻《現代漢語詞典》或《成語詞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個詞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詞都看一下,既能通過比較加深印象,又能同時學到不少新詞。這個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記幾個,積少成多。記得高三那年,老師讓語文科代表每天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抄些成語或容易出錯的詞語、容易讀錯的字等,下課后大家都會自覺地去看一看,一些細心的同學還會把它們都整理在一個本子上。到高三下學期做模擬試卷時,我們班同學在這種題上出錯的已經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