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煙雨
煙雨江南,看小橋流水,竹影青碧。桃花粉面最銷魂,癡了春風別離。竹林小榭,高山流水,遠眺映山紅。煙云舊夢,嘆浮生淚漓漓。我欲醉酒狂歌,清風拂柳,月影醉清荷。起舞徘徊嘆月娥,莫論人間對錯。夢里流云,乘鶴西去,何時是歸期?霧山里,一聲杜鵑血啼
——題記
每次寫到江南兩個字,我就會不自覺的將煙雨兩個字寫出來,就像成為了一種習慣一般。不過我認為事實就是這樣的,江南美是因為煙雨,而煙雨醉則是因為江南。
江南和煙雨本來就是一體的,無所謂水襯托了誰,也無所謂誰鋪墊了誰。每一個人眼中的江南煙雨都是不一樣的。
杜牧眼中的江南是“青山隱隱誰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而白居易眼中的江南則是“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戴望舒眼中的江南則是那丁香一樣的姑娘。
但無論是哪一種煙雨,都離不開她的柔美,朦朧,醉人,哪一種江南離不開她的溫婉,雅韻,精致。而于我而言,江南煙雨給我更多的是一種凄艷美。
戴望舒先生那《雨巷》中消失在煙雨中的丁香是一種悲,佇立雨巷,油紙傘下的自己看著那丁香姑娘越走越遠,看著那被煙雨迷蒙了的巷頭,滿是無奈。
轉首看來時路,那不見巷尾的迷茫滿是悲涼,雨落無聲,卻有痕,那滴落在腳邊的水滴,就像滴落在心頭一般,令人發酸。
對于我這個喜歡雨的人來說,煙雨算是印象尤為深刻的,她沒有狂風驟雨那般來時氣勢磅礴,去時匆匆如流云;也沒有雷雨那般轟轟烈烈,不肯停歇。不過我們總是會在這雨中看到那一片即將出現的藍天白云。
可于煙雨中,那如同綿綿不絕的雨絲布滿天空,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云霧繚繞,好像世界永遠都將沉寂在這片煙雨中,感覺不到天空那放晴的氣息,那種心中無法釋放的抑郁,煩悶應該是一種無法言語的悲意。
我喜歡淋雨,卻從來沒有在煙雨中淋過,我認為淋雨可以洗去我內心的苦惱,煩躁。但在煙雨中只會增加我心中的於結,所以我只是看煙雨,卻無法去欣賞,去品嘗。我想那很悲,很痛的情感應該是上蒼苦澀的淚水,我等凡人自是承受不起。
古代詩詞人也許是知道煙雨的沉重,悲切,只是因為對于心中那片陽光的向往,所以沒有以悲寫悲,而是借著對煙雨所謂的欣賞來慰藉自己內心的苦悶。一場煙雨,短的一個月,長的幾個月,對于那種不見天日的苦楚,再怎么迷離醉人的煙雨也會讓人發霉發臭。
如果說,以柳贈離人是一種挽留之意,那么煙雨送離人則是一種哀痛,斷橋煙雨,江南渡口,遠山朦朧之間,迷霧繚繞之中,望著那消失在重重煙雨中的離人,寄托在煙雨中的情絲最后終究是化為一聲輕嘆,獨自一人站立在那雨絲綿綿的渡口,看著這無盡的煙雨卻慰藉不了心中的苦楚。
人都會感性的思考,睹物思人,成為了一種解悶的重要方式,而站在這場無盡的煙雨中,獨自撐著一把油紙傘,在心中默默的想著一個人,那種別樣的浪漫總是讓人沉醉。
不知是看到了煙雨想起了你,還是想起了你所以孤立在這煙雨中,只是,當雨絲打在臉上,才發現,眼淚也可以這么冰涼,悲冷,就像這江南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