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記敘文 :暢游書法圣地蘭亭
暢游書法圣地蘭亭
進入蘭亭,映入眼簾的便是一片養眼的綠。耳邊響起一串嬉水聲……我們來到了蘭亭的第一個景區——鵝池。池水清碧,白鵝戲水,訴說著王羲之愛鵝、養雞鵝、書鵝的傳說。池邊立石質三角亭“鵝池碑亭”。亭中之碑系清同治年間建,上書“鵝池”二字,相傳“鵝”字為王羲之所書、“池”字王獻之所書,父子合璧,成為千古佳話,被人稱為“父子碑”。
蘭亭碑亭是蘭亭的標志性建筑,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建于清康熙年間。碑上那蒼勁有力的“蘭亭”兩字,為康熙皇帝御筆所書。*時期此碑被紅衛兵砸成四塊,后于80年修復,但已留下了“蘭”字缺尾,“亭”字缺頭的遺憾。許多民眾都喜歡用手去摸這塊殘碑,碑已被摸的非常光滑,所以又稱“君 民碑”。
隨著彎彎曲曲的石板路,一路走到蘭亭的曲水流觴旁。一條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鏡,在竹影樹蔭下緩緩并帶著輕快的節奏逶迤流過,流得那樣灑脫自在。 幾只時而盤旋、時而俯沖的蝴蝶,幾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 永 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王羲之的蘭亭序便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想到這,站在曲水流觴旁,靜靜的,仿佛回到了東晉永和九年,農歷的三月初三。當時,王羲之邀請了四十一位名人雅士在蘭亭雅集修禊,他們在酒杯里倒上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飲酒作詩,作不出的則要罰酒三觥。活動中共有十一個人各作詩兩首,十五個個人各作詩一首,十六個人因沒有作出詩而罰了酒,總共成詩三十七首,匯集成冊稱之為《蘭亭集》,推薦主人王羲之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應,趁著酒興,用鼠須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蘭亭集序》,后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來這里仿效王羲之,蘭亭雅集,飲酒賦詩。每年書法節都要在此舉行曲水流觴的雅集盛會。
隱隱約約,看到了前面的臨池十八缸,由十八缸、習字坪、太字碑組成。是根據王獻之十八缸臨池學書,王羲之點大成太這一典故而來。相傳王獻之練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練了,認為已經寫得很不錯有些驕傲,有一次他寫了一些字拿去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后覺得寫得還不好,特別是其中的一個“大”字,上緊下松,一撇一捺結構太松,于是隨手點了一點,變成了“太”字,說“拿給你母親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說:“吾兒練了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聽后非常慚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練習書法,練完了十八缸水,長大后也成為的書法家。看著滿滿十八缸的水,可以想象出當年王獻之的刻苦努力,我們也忍不住上前握起毛筆,練起了書法……
咦?前面的湖想必就是樂池吧?它是以王羲之《蘭亭集序》中“信可樂也”中樂字命名。游客可在樂池喝茶聊天,乘坐竹排,休閑享受蘭亭美麗的湖光山色,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蘭亭,當之無愧的書法圣地。那幽靜的竹林,潺潺的流水,清脆的鳥鳴,處處不培養人的性情,陶冶著人的情操。當年王羲之便在此創作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蘭亭,無處不散發著書法的氣息……蘭亭一游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