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話題作文怎么寫
1、解析話題作文的構成
話題作文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即:材料 + 提示語 + 話題 + 要求。比如 20xx 年 x 市中考作文試題中:
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晨,羊睜開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須比跑得最快的獅子跑得還快,否則我就會被獅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時刻,獅子從睡夢中醒來,首先閃現在腦海里的第一個念頭是:我必須比跑得最慢的羊跑得快,要不然我就會餓死。于是,幾乎是同時,羊和獅子一躍而起,迎著朝陽跑去。――這是“材料”。
生存的壓力,使羊成了奔跑“健將”,獅子成了草原“獵手”。在生活中,我們雖然沒有像羊和獅子那樣的生存壓力,但學習、工作的壓力仍然存在,正是這樣的一些壓力,使我們不斷成功,不斷進步。――這就是“提示語”。
請以“成長需要壓力”為話題,――顯然是“話題”。寫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這就是“要求”。
許多話題作文沒有材料,比如: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個奇跡,在這個星球上相聚、相守、相處也是一個奇跡。但是世界給予我們的還有更多的憂慮和不安:戰火紛飛、環境污染、瘟疫蔓延……
對此你一定有自己的體驗或思考。請以“共享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 600 字。
本題中“生命是一個奇跡,在這個星球上相聚、相守、相處也是一個奇跡……”,這不屬于材料,而是提示語。有些話題作文則有材料卻沒有提示語,比如 20xx 年遼寧省中考作文題。
從下面兩則材料中,任選其中的一則,然后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在一個大花園里住著一個盲人,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照料這個花園。一年四季,花園里總是一片姹紫嫣紅。一個過路人非常驚奇地觀賞這漂亮的花園,不解地問盲人:“你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你根本就看不見這些美麗的花呀!”盲人笑了,他說:“我可以告訴你四個理由:第一,我喜歡園藝工作;第二,我可以撫摸我的花;第三,我可以聞到它們的香味;至于第四個理由,是因為總有像你一樣的人從這里經過,會因為我美麗的花園而心情愉快!”盲人的花園是他的精神領地,苦心經營以后,他有了比花更美麗的理由。
請結合你的生活實際,以“理由”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材料二:
據說愛因斯坦來到普林頓高級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員問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說:“我看,一張桌子或臺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鋼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管理員奇怪地問:“為什么要大的?”愛因斯坦答道:“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這個世界從來都是這樣,每個平凡或偉大的人都會犯錯誤。只有像愛因斯坦那樣的人,不斷丟棄錯誤,才能看到一條向上的路。
請結合你的生活實際,以“丟棄錯誤”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 1 、文題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 600 字。 2 、思想感情積極向上。 3 、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姓名和學校名稱。
“理由”和“丟棄錯誤”兩個題目都是直接從材料到話題,中間沒有提示語。可見,構成話題作文的四個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語”不必兼備,但“話題”和“要求”是不可少的。其中“話題”是核心,是審題立意的對象;“材料”是作用主要是引出話題,同時對話題起注釋和說明作用;“提示語”的作用是啟發審題、立意和明確寫作的范圍。“要求”則是寫作時的注意事項,也要認真審讀。
話題作文與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差別是:“話題作文的核心是話題”(教育部考試中心 張偉明 先生語)。話題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樣,是立意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它只是命題者所作的“作前指導”,是引發考生思考的一個“由頭”,是啟發考生打開思路的一個“例子”,是“舉一反三”的“一”;而材料作文行文的主旨要與材料相吻合。如果考生不了解這一區別,拋開話題,隨意從材料中自行引出一個觀點作文(比如寫上面列舉的話題“理由”,把文章主旨確定為“快樂了別人,也就愉快了自己”),那么很可能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此外,從文體上說,話題作文淡化了文體,只要沒有特殊限制,除了記敘文、議論文外,寫成散文、詩歌、小說、劇本等都是允許的;而材料作文常常是寫記敘文或議論文。再從結構上看,材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須使用的,如果是議論文,一般應放在文章的開頭作為引出論點的依據,而話題作文的材料,用不用它無所謂。
2、 分清話題作文的類別
從內涵的顯隱看,有顯豁類和含蓄類,前者如“成長需要壓力”、“理由”、“興趣”等;后者如“風”、“忘憂草”、“人生沒有草稿”等。一般含蓄類的話題除了“字面義”外,須挖掘其“深層義”,如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等等。
從語言形式看,有詞、短語與句子之別,比如:“雜”、“誠信”、“合作”,這是詞;“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完美是殘酷的”,這是句子。一般來說,話題的字越少,外延可能就越大;字越多,外延可能就越小。字多的話題觀點比較明確,容易下筆;字少的話題可在話題前補上一些限定語,以縮小其外延,從而精選一個角度來作文。
從范圍的大小看,有窄、寬之分,比如:“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完美是殘酷的”等,就比較窄;“風”、“雜”、“理由”、“角色”等,就比較寬。
從涉及的對象來看,有單一和多個的區別,比如:“丟棄錯誤”、“共享生命”等,寫作對象比較單一;而“良知與公德”、“真與假”、“生命與災難”等,就屬于多對象話題。多對象話題實際上是一種關系型話題,寫作是兩者都要顧及,并要把兩者之間的關系揭示出來。
3、 打破審讀題目的順序
考生往往習慣于這樣的審讀順序:材料――提示語――話題――要求。這種“先看話題”的順序,實際上是材料作文審題順序的慣性使然,因為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中心是“材料”。而話題作文的審讀順序最好是:話題――材料――提示語――要求,即“先看話題,后看材料”。這是因為話題作文審題立意的中心是“話題”,而非材料或提示語。不少考生審題時出現偏差,原因可能正是忽視了這一點。像面對試題“共享生命”。部分考生圍繞提示語中“生命”、“戰爭”、“環境”、“瘟疫”等內容立意,而沒有看到話題中“共享”一詞的“題眼”作用,沒有在關鍵詞上做文章,以致嚴重偏離了題意。
古人云:“意猶帥也。”這里的“意”就是指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在文章里的集中體現。立意的統率作用,不僅表現在它決定著材料的取舍,還表現為它影響著文章的謀篇布局、表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無”和“高下”,是一篇文章成功的關鍵。
我們如何才能從“人人心中有”的題材中,提煉出“人人筆下無”的主題來呢?相信下面的方法對同學們會有所啟示。
大題小作顯真情
作文內容不一定要是大事,只要我們善于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就可以寫出好文章。有時,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可能就是一個典型;一聲輕語、一次微笑,可能有著豐富的內涵。“大題小作”,往往可以達到“小中見大”的效果。比如,習作《一碗面條》里有這樣的情節:
每次回家,鑰匙剛插進鎖孔,身影會準時地出現在門口,當我把目光移向桌面時,準會見到一碗熱乎乎的面條。那一瓣瓣的蒜頭和綠綠的蔥絲,看著就讓我心動,面里的佳肴更是天天變換著式樣。品嘗著面條,戶外帶來的寒氣頓時無影無蹤。幾口熱湯下肚,一種家庭的溫馨便漸漸地從心頭升起。
本文作者善于觀察,感悟生活深刻,從一碗面條里看到了母親對自己的一片濃濃的關愛。又如,晚上看書時,父親送來一杯茶,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有位同學從父親生病時送來的一杯茶里,看到了其中蘊含的殷殷期待和嚴中見慈的深沉父愛。由于把事件提煉得真實深入,這篇題為《一杯熱茶》的文章,發表后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像《一碗面條》、《一杯熱茶》這類文章,采用的都是“以小見大”、“平中見奇”的立意方式,值得我們好好借鑒。
變換角度見新意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我們應該學會從與眾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詮釋話題,只有這樣,才能使文章立意“高人一等”。比如,面對中考作文話題“關心”,絕大部分同學寫的是生病或遇到困難時,老師和家長是怎樣關心自己的;有些聰明的考生偏偏轉換視角,將目光移到了大家所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上,從而寫出了新意。有寫申奧的:一位考生把“體育一竅不通的媽媽”對報刊的那種關注,把“球迷爸爸”在等待中顯示出的那份孩子般的煩躁,描寫得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是對樓上樓下鄰居們言行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一位位普通的中國人、一個個普通的家庭對奧運寄予的巨大希望。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仿佛可以觸摸到一顆顆正在跳動的愛國心。有寫環保的:作者把地球比作一位美麗的少女,通過古今比照,寫出了她正在遭受的嚴重破壞,表現出當代中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極大關注和對自然的無比熱愛。還有寫動物的:有考生將青蛙擬人化,用寓言的文學樣式,對社會上殘害生靈的丑惡現象進行了有力地抨擊。雖是同一話題,切入角度各有特色,讀來讓人倍感新穎。
反面著筆求深刻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從表面上看,是違背人之常情或人之常理的,卻也能夠“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從正面寫,可能難以激起讀者的興趣,從反面著筆,卻能使情節變得曲折,主題變得新穎而深刻。比如就話題“關心”而寫的滿分作文《這個名字最*》,前半部分極力描寫親朋戚友給一個百日小孩取小名的情景:爸爸認為“名字越*越好”,于是大姨為他取名“野草”,舅舅取名為“狗兒”。正當大家爭論不休時,突然聽到一個清脆的響聲,原來,躺在小黑屋里病床上的爺爺――臟兮兮的,瘦瘦的,熱天還蓋著被子――想喝水,由于身體虛弱,一不小心摔碎了杯子。面對圍過來的客人,老人掙扎著坐起來,口里吐出了幾句話:“我看,就叫……‘爺爺’好了,那‘野草’、‘狗兒’,都沒有‘爺爺’這兩個字*!”這位考生從反面落筆,對比鮮明地點出了大家對待小孩與老人的不同態度,一針見血地揭露了當今社會上某些人漠視老人的不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