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寫說明文作文600字
【第1篇】
《家鄉榨菜》
我的家鄉桐鄉位于杭嘉湖平原,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稱。桐鄉的特產很多,有清香襲人的杭白菊、香甜可口的醉李和溫暖柔軟的羊毛衫等。而我家則位于桐鄉市南面的高橋鎮,這里盛產榨菜。
每年的國慶前后,是播種榨菜的好時機。每當這個時候,農民們便開始在自家的地里除草,翻土,播榨菜籽。播到了地里的榨菜籽要經常為它澆水、施肥,這樣經過精心培育長出來的榨菜苗才能健康,茁壯。大概過了一個星期,榨菜就會破土而出,開始了它的生命之旅。地里的榨菜苗長到大約10多厘米的高度時,就必須再把這些榨菜苗移植到更加寬闊的地里,給它搬一個新家。
漸漸地,榨菜苗在新的家里慢慢地長大了,但它們必須經歷暴風雪的洗禮、嚴冬的考驗。當又一個春天來臨的時候,榨菜地里就會露出了一棵棵強壯的榨菜,菜葉特別的綠,小菜瘤也長出來了,躲藏在油光發亮的菜葉下,一個個露著害羞的小腦袋,可愛極了。到了清明節,榨菜越長越大,菜葉更綠,更大了,仿佛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綠色的地毯。菜葉下躲著的小菜瘤也長大了,一個個奇形怪狀,不知道像什么,大的比爸爸的拳頭還大,小的只有雞蛋大。
這時,農民們便開始收榨菜了。他們先用鐮刀把榨菜連根帶葉一塊兒割下,再用刀子把榨菜葉切掉,留下榨菜的瘤,裝在袋子里,一袋一袋地用拉車運回家。每當到這個時候,農民們都非常開心,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收完榨菜,便要開始腌制了,腌制的步驟很多,也很復雜。但這也是榨菜這么可口的原因。首先在水泥池中放進一層薄薄的榨菜,按100斤鮮榨菜放4斤鹽的比例往上撒一些鹽。再往池中倒入一些榨菜,放上一層鹽,這樣鹽和榨菜交替放,一直到池滿為止。最后再撒一些鹽,鋪上一層塑料薄膜,上面用大石頭壓著。大約過了3天就可以翻池了,把榨菜從水泥池里用畚箕裝出,把剩下的臟水舀掉,再按100斤咸榨菜放9斤鹽的比例重新腌制這些榨菜,最后用薄膜封起來,上面再放石塊,腌制過程基本就完成了。一個月之后,榨菜腌好了,就可以賣給工廠加工成成品。
工廠把收起來的榨菜進行深加工,用機器切成條或塊,放入調料,做成小包裝。因為榨菜的營養豐富,所以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據科學化驗,每500克榨菜里,含有鋅、胡蘿卜素、核黃素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光是對人體有益的氨基酸就含有17種之多。很多營養成分都是人體所必需的。低鹽保健型榨菜,還有保肝減肥的作用。榨菜能開胃健脾、補氣添精、增食助神。飲酒不適或過量時,吃一點兒榨菜,可以緩解酒醉造成的頭暈、胸悶、煩躁。榨菜有“天然暈海寧”之說,暈車暈船者拈一片榨菜在嘴里慢慢咀嚼,可緩解煩悶情緒。榨菜又稱“天然味精”,富含產牛鮮味的化學成分,經腌制發酵后,其味更濃。
【點 評】小作者以樸素、平實的語言描寫介紹了榨菜從播種、成長、收獲到腌制加工的過程。本文中心明確,條理清楚。
【第2篇】
《葉精靈》
葉子在生活中很常見,不同種類的葉子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
銀杏樹的葉子是扇形的,就像一把打開的折扇,上面有許多均勻的條紋,葉柄又細又長,尾端稍大些,大概有四五厘米長,有點如生活中用到的大頭針。春夏時分,葉子綠綠的,翠翠的,讓人眼前一亮,很精神。
楓葉在秋天是最讓人迷戀的。每個小枝上長出五六片小葉,葉片上分布著蜘蛛網似的葉脈。葉片有雞蛋般小的,也有手掌樣大的,就如鴨腳般形狀,火一般的色彩老遠就能看見。
竹象征高潔品質,人稱“君子”。它的葉子又細又長,兩端狹小,越到中間越寬。每個葉片大概只有四、五克分量,但如果一到冬天積雪時,也會把竹子折斷。葉片摸上去略感粗糙,假如把它比作什么的話,我一定會毫不遲疑地說:“小昆蟲的搖籃。”平時,那傳來的一陣陣沙沙聲,我知道,那是風兒在和它一起玩耍呢!
葉的王國中有無窮無盡的奧秘,它就如我們人身上的毛發,粗看都差不多,但細究起來終究是不同的。
【點 評】小孩子雖然都長著一雙雙可愛的大眼睛,但熟視無睹的現象很普遍。善于觀察是寫好作文的前提。小作者從最常見的葉片出發,細加觀察,適當聯想,通過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手法,把葉片之間的不同寫了出來。文章還帶有一定的哲理性。
【第3篇】
《蠶寶寶》
朋友,你知道蠶為什么叫蠶寶寶嗎?是因為自南宋以來它延續了八百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們杭嘉湖地區農家主要的經濟收入之一。因此,這里的老百姓習慣上稱它為蠶寶寶,
稱它寶寶,一點不假。我家春蠶要飼養四張蠶種,每張可采120斤,每百斤1200元。全年要飼養十幾張,一年可收入近兩萬元。那么,這樣的高產怎樣取得的呢?請看:
清明過后十幾天,奶奶就開始忙碌了,只見她一會兒打掃蠶室,一會兒清洗蠶匾,一會兒蠶具消毒……真是樂此不疲。只聽奶奶還嘮叨著:“八十二,八十二……達到這個數真難哪!”奶奶的舉動讓我產生了好奇感。
四月底的一天,奶奶以充分的準備迎來了她夢寐以求的蠶寶寶的種子。只見她把蠶種子均勻地攤在蠶匾里的紅紙上,上面又覆蓋一張桃花紙,再上面是一只大大的燈炮。我幾次喊她吃晚飯,她都愛理不理。
從這天起,奶奶天天如此,真是廢寢忘食。最讓人難于費解的是:奶奶既然要加溫,那為什么又要開窗換氣呢?對此,我充滿了好奇。我決定解開這其中的秘密。
一個多星期過去了,那是一個雙休日。奶奶說蠶寶寶已過二眠,要開桑了。我聽在耳里記在心里,趁奶奶不備,我偷偷地捉了四五條蠶寶寶養在一個盒子里。從這一天起我學著奶奶的樣,奶奶這樣我也這樣,一直養到大蠶。為了解開奶奶既要加溫又要開窗換氣這個謎,我要看一看蠶寶寶的鼻子到底長在哪里?我先捉一條蠶寶寶放在一個小盒子里,再撒上桑葉,然后用封箱帶把小盒嚴嚴實實地封起來。一小時后,我打開一看,哎——呀,我的媽:好好的一條蠶寶寶躺著一動也不動了,難道蠶寶寶真的有鼻孔嗎?如果有,在哪兒?帶著這個疑惑我繼續尋找。我又捉了一條蠶寶寶,把它的嘴巴以及嘴的邊沿用袋袋起來,再用粘粘紙粘合。一小時過去了,那蠶寶寶安然無恙。這更讓我疑惑不解。我決定再尋找新的答案,我再次捉了一條蠶寶寶仔細瞧起來,瞧著瞧著,我的視線在蠶寶寶的黑點上停了下來,只見蠶寶寶嘴的上方有兩個黑點,身體的兩邊各有八個黑點,合起來共有十八點。我心想:難道這十八點是“鼻孔”?不管怎樣,不妨一試。于是,我就用粘粘紙把蠶寶寶的十八個小黑點粘合起來,起初,蠶寶寶還能動,一會兒就不動了。這時,我差點喊出聲來,因為我揭開了一直憋在我心里難以解開的謎——蠶寶寶有沒有鼻孔。原來蠶寶寶它也和人一樣吸的是新鮮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現在,我才明白:奶奶之所以是全村的養蠶能手,年年高產,是因為她懂得了小蠶既要加溫又要換氣,是因為她懂得了小蠶得病老蠶發,是因為她懂得了養蠶要細要勤……那么,一天中什么時候開窗換氣呢?我想你應該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