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600字
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讓我們覺得我們處在繁華都市里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因此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力爭成才。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600字,供你參考!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600字篇1
到底是什么東西也不能少呢?懷著這樣的疑惑,我去觀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隨著情節的展開,我被這部電影深深吸引住了。
電影敘述了一個相當動人的故事,一個13歲的女娃娃,為了信守“一個都不能少”的諾言,演繹了一個讓我歡笑,讓我動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師的目的似乎很簡單,只是為了20元的代課費,然而隨著情節的展開,女教師更多的是為了那句諾言。而在她外出尋找打工的學生的過程中,得到社會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幫助,電視臺為她免費播放尋人啟事,還募集了一卡車的學習用品,資助貧困地區的教育。
看到這里,我思緒萬千。確實,我們國家現在的發展還不均衡,有些地區還處在貧困線以下,但即使是這些窮鄉僻壤,也還十分重視教育,盡最大的力量來普及教育。
鄉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黨和政府同樣也重視教育問題。前幾天,我從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說上海特殊教育學校喜遷新址,新校舍窗明幾凈,設施完善,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智障殘疾兒童的關心。不僅如此,學校得知部分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提出退學時,學校領導果斷地做出了補貼交通費的決定,讓這些孩子能夠上學。那位校長說:我們這么做,是為了讓孩子不失學,更是為了讓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為建設祖國作貢獻。
又是“一個都不能少”,當電影屏幕上出現那些智障殘疾兒童在教師指導下學禮儀、學技能的鏡頭,當看到孩子們在歡快地歌舞時,我不禁深深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師愛的溫暖。
回想自己,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實在沒有理由不努力學習,實在沒有理由辜負老師、家長的期望,我一定珍惜學習,努力學習,為燦爛的明天而努力。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600字篇2
今天,我有幸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它主要講述的是關于一個代課老師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個小學畢業的人(畫線的詞刪掉。),今年才十三歲。因為高老師請假回家探病才來到了水泉村小學,這個學校就有一個班,班里的學生一到四年級的都有,共二十八個學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張慧科的男同學,由于母親生病,他家人帶著他(語意有誤,刪)輟學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師從學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張慧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他,把他帶回了家。其實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張慧科,因為她的任務就是代好這一個月的課,而她或許是為了高老師臨走之前的一句話:“這個班已經流失了十幾個學生,再也不能少。!”我想:這就是責任所帶來的動力吧!(呼應題目——一個都不能少!)
在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魏老師為了找張慧科在街頭上四處尋找,廣播找人,貼尋人啟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沒有找到張慧科。她渴了,就喝街邊的自來水;餓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個好心人,告訴她應該去電視臺……可門口的登計人員處處叼難她,不準她進去。她沒有就此放棄,在大門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見到每個從里面走出來的人就問:“你是不是臺長?你是不是臺長?”最終,她終于見到了臺長,并上了電視,在圓圓的鏡頭面前,她流下了眼淚,說了一席讓人感動不已的話:“張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終,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一起回到了那個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學。是啊,付出了或許才會有回報,可不付出注定一無所獲。而這個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師一樣,為了一句話,為了一個孩子,付出那么多艱辛和勞累呢?(對比突出,令人深思。)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貧困學子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經輟學的孩子能夠早日重返校園。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600字篇3
一個偏遠的山村,一間破爛的教室,一張少了腿的講桌,一位僅小學文化不會教書的臨 時代課老師魏敏芝,和一至四年級擠在一起讀書學習的二十八名衣著破爛的山區學生。這就是水泉鄉水泉小學的教學現狀,這也是著名導演張藝謀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一開始給我的印象。
《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給我們講述了一位在貧困山區小學教書的高老師,他的家人病重,不得已要回家一個月,村長找來魏敏芝臨時擔任代課老師,魏敏芝答應了高老師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的叮囑。因班里一名女學生跑得快被選拔參加運動會了,不久,另一個學生張慧科因家里貧困到城里打工去了。班里一連失去了兩個學生,魏敏芝不知該如何向高老師交代,于是下決心去城里找回張慧科的故事。
電影看完了,我被影片深深地感動了,感動我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魏敏芝尋找學生的執著。魏敏芝先是為去城里的車票錢想盡了辦法:讓學生湊錢,去磚廠搬磚,最后混車,被趕下車后步行……終于進城了卻被告知學生在火車站附近丟失了。她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堅定了找人的信念。去火車站廣播尋人——不行;寫尋人啟事——不行;去電視臺,不讓進門。此時的魏敏芝像茫茫大海里迷途的孤舟,多么無助啊,但她還是沒有放棄,她把希望寄托在電視臺臺長身上,為了等到臺長,她在電視臺門口逢人就問,餓了吃別人的剩飯,睡覺就倚著電視臺門口的電線桿……最后終于見到了臺長。在電視臺安排下魏敏芝參加了一期訪談節目,她的學生張慧科被找到了,并和她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學校里。從魏敏芝尋找學生的艱辛過程中我看到了她的執著,我們要學習她的這種精神,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因為有困難就放棄。
二是偏遠山村教育的貧窮落后。破舊的學校沒有像樣的圍墻和校門,破舊的教室四處漏風透光,破舊的課桌高矮不一。就連放學要還要看太陽照射在柱子上的釘子的位置。還有在我們看來最最平常的粉筆在這里卻成了極其珍貴的東西。老師上課也只是讓學生們抄寫課文……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我們處在繁華都市里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我們有漂亮的校園環境,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有高素質的任課老師。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力爭成才,長大后為貧困地方的困難孩子們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