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范文900字精選3篇
五月已經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悄悄度過了,高考即將隨六月一同到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高考滿分作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高考滿分作文】
我有翅膀,只等點亮
魚備有兩鰭,有了江河海洋,才能使其游得歡暢;鳥生有雙翅,有了遼闊天空,才能任其自由翱翔。精彩的生活,其實就是你準備好了的“紙鳶”,只等東風起,放飛到山梁。
蝴蝶翅膀本沒有色彩,但它準備了微觀的特殊結構,有了這個特殊結構,它可以坦然的告訴世界:我有翅膀,只等點亮。
是的,在生活中,“我有翅膀”,就是一種實力,你具備了,就有一份氣定神閑;“只等點亮”,是等待恰當的時機,一旦出現,自然美麗無邊。因為當實力遇上機遇時,生活的狀態就隨之改變,如蟄伏的青蛙遇上春天,由緘默無聲,到一路唱鳴;如雨后的天空碰到陽光,由清新淡云,到七色彩虹。
所有這一切,恰如莊子《逍遙游》里的大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只等“海運”來臨,“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而享逍遙之游。試想,鵬沒有實力,或者有實力,但不能借力到九萬里高空,就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生活像寓言,寓言即生活。程虹教授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英語系教授。她在上山下鄉時,白天參加繁重的生產勞動,晚上仍堅持看書學習。當恢復高考時,她憑實力跨進了大學之門。之后,當人們將眼光盯在眼前的功利和時髦上時,她又選擇“甘于寂寞、心無旁騖、持之以恒,主動蹲下身子,打好扎實的學問功底”。當美國自然文學之風刮到東方之岸時,程教授已潛心十年研究,著作業以等身了。
機會是為準備者而準備的。程虹教授正因為注重打造一副有實力的“翅膀”,當機會來臨時,就完全將自己的人生點亮。倘若沒有實力,哪怕機會如綿綿春雨,對你來說,猶如澆在一截腐朽的木頭樁上。
當然生活不一定都是好心情遇到好天氣,有時機會潛行在深處,你尋覓不到它半點芳蹤。如南宋的辛棄疾,他壯志凌云,實力雄厚,但時不與我,只能空發“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之嘆。是啊!“東風不與周郎便”,怎能“銅雀春深鎖二喬?”機遇的缺失,讓多人英雄豪杰垂淚神傷,暗淡了一副翅膀。
可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必定給你開了一扇窗。尤其在如今這個時代,只要你真有那份實力,就會有相應的平臺。如馬云憑著靈敏的嗅覺和堅韌的品質,在互聯網這個大好環境中,創造了阿里巴巴的奇跡;如俞敏鴻憑著決絕的勇氣和超人的努力,創造了新東方的輝煌……環顧四周,誰的成功不是實力的展示,不是機會的垂青?誰的實力不是用努力置換,不是有其自己的“特殊微觀結構”?
蝴蝶憑著一副“特殊微觀結構”的翅膀,最終將五彩繽紛點亮。人生如斯,也應準備一副翅膀,去迎候你的那縷陽光。
遺失的童真
當暮靄沉沉之時,我們被勸說要相信楚天遼闊;當草長鶯飛之時,我們被勸說要防備前方蜀道之難;當我們成長到每一個階段時,我們都被提醒著完成不合時宜的任務。于是,童真就如那風鈴,漸行漸遠,消逝不見。
“孩子從賣氣球的人手中牽走一個心愿”,多么可愛而美好的詩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著燦爛的笑臉。而如今這樣的笑臉在冰封凍結。本該童真的年紀,卻一臉愁苦,為學業奔波。我們不應抱怨現在的孩子為何圓滑世故,我們應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遺失,又是什么加劇了這種遺失的勢頭。
反觀社會,我們清醒地看到一個充滿競爭意識,強調優勝劣汰的社會。當成年人大多在為金錢名利所奔波時,當與孩子共處時的談資均為事業發展、利潤虧損時,試問一張白紙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跡斑斑?與此同時,將大人的不滿足強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長歷程之中,狼爸、虎媽層出不窮的當下,一個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種惡性環境所扼殺。汪增祺描寫金岳霖先生時,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與孩子們斗雞,上課上到一半時,捉虱子的場景。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讓我們認識到一個學者、一個智者不應為虛浮名利勾心斗角忙碌終生,而應是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積極的樂觀情緒。
在一個鼓吹神童的媒體時代,在我心里,不是童褻瀆了神,而是神褻瀆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也碌如此,他能看到我們遺失的美好,他的創造、他的發問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許就像是穿越時空的愛,能夠照亮冰點以上的風景。 這份童真,這份初心,倘若一直堅守,如同守護一株鮮紅欲滴的玫瑰,夢過于美好,守護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間,現實讓人們知道自由不過是獵人與獵物之間的距離。但為什么現實讓人們害怕得連一個夢的開端也不肯輕易地為孩子許下呢?
遺失的童真被一種潛在的暴力撕扯得支離破碎。最好的成長,不是小小年紀就考上了名牌大學,不是小小年紀就深諳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紀就揮毫千里、琴聲悠揚。我更愿看到“最喜小兒無賴,村頭臥剝蓮蓬”的無憂閑適之景。未來或許殘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創造,便不會畏懼。
有些事終要經歷,那便到時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為何不好好珍惜?遺失的童真,帶給了我們悵惘,但愿這番省悟能讓天真無邪的笑聲在風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我曾這樣想過
每個人都會有許多想法,每個人都是由源頭、是由一件事而所感觸的。
“一位老人在路上摔倒,一個小伙子扶他,卻反遭老人的誣陷,老人要求其賠償,說他把自己弄倒,小伙子百口莫辯,而眾人又紛紛同情這個老人,紛紛指責小伙子欺負老人。不管小伙子怎么解釋都不聽,小伙子只好賠償,老人得到500元正要走,小伙子的朋友上來說這附近有攝像頭,我們可以去看一下,老人自知理虧,使用各種理由要走。突然,小伙子說算了,不要管了。”
這篇報道使我感到不舒服,如果我看到一個老人倒在面前,我一定會幫助他的,但如果我遇到報道里的情況,我會怎么做又應該怎么做,這樣的事會使多少樂于助人的熱情降低呢?自此,我幫助他人開始有了一些不相信他人的感覺。
我去上街時,看見了一人騎一輛自行車徑直向人馳來,自行車上的那人兩手放開車把手,正在做飛的動作,頭總往后看,不看前面,他正好從我旁邊飛馳而過,而我看著他從我旁邊飛馳而撞的那個人,那個人被撞出血來了,如果我當時把手抬起來就可以攔住他了,而我沒有,那個人受傷了,我口袋里有紙,我想去幫助他的,但我沒有,我怕他心情不好拿我開刀而那個騎自行車的人,也掉了下來,但他馬上騎自行車走了,因為怕承擔責任。我的心里很是自責,我可以攔下他,但我怕他說我為什么攔住他,而我沒有理由攔住他,因為……他沒有撞倒人,為什么幫助別人需要那么多理由,為什么幫助別人后,自己反倒麻煩多?
人的思緒有許多,有許多想過而又未做,當他人做時,只能后悔了,那些曾經這樣想過而并未做過的事,只能成為回憶了!
如果像報道里所說的,如果你摔倒了或是……那么會有多少人會幫助你,我曾這樣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