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角色轉換之間(1)
如果年輕人與老人之間就某個問題觀點產生分歧,且不論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總會用不屑的語氣說:你懂什么!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吃過的鹽”“走過的橋”這類“經驗論”真的還能占上風嗎?誰又能保證年輕一代創造的新文化不比傳統文化豐富?文化反哺不是兇惡的暗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年長一代也不必驚慌抗拒,正如韓愈所說“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間,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往往會發生角色轉換。
很大一部份時間里,年長一輩是施教者,他們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向后輩講述經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見所聞以及體會感悟。那么獨特的習俗或是家族精神,構建起年輕一代文化根基,使之吸取傳統文化土壤中豐厚的營養。年輕人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當年輕一代吸收了足夠的養分破土而出時,往往又會發現世界與長輩的描述不盡相同。年輕人憑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繽紛多彩的文化的沖擊。傳統的和現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陽光的和晦澀的各種文化,年輕人總能以極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這些額外的養料,年輕一代或許能成長地更快,有一天,超過了年長一輩。
觀察社會進程我們會發現,因為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年輕一輩的平均身高一般會超過前輩。同樣的,因為思想觀念的開放,年輕一輩的學習能力也強于前輩。于是,年輕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輕人能從受教者轉換成施教者還有一個原因:他們在創造文化,新文化中蘊含了鮮明的時代活力,這正是年長一輩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與鳥類反哺一樣是自然社會的正常現象。角色轉換期間也可能發生一些沖突。面對沖突,我想年輕人即使變成了施教者也要給予長輩充分的尊重,一如雛鳥長大后仍要聽取老鳥的經驗;同時即使長輩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認為地位受到了動搖,學無止境,見賢思齊,才能終身增長文化內涵。
只有不斷地角色轉換,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鮮,成為社會進步的不竭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