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作文
我的家鄉在臨西,它坐落在邢臺市的東部,衛運河的西岸,緊挨著山東省臨清市。
之前的臨西和臨清都歸為山東管轄,1964年臨清一分為二,衛運河西為臨西,劃歸為河北管轄;衛運河東為臨清,劃歸山東省管轄。
我生活的地方是臨西的縣城——臨西鎮。這里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北湖公園了。北湖公園在縣城陽光大道的西邊,只要沿著陽光大道一直向北,在北湖新天地往里走就是北湖公園。一進北湖公園,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大約一公頃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快黑色發亮的石頭,約4米多高,上面刻著著四個紅色的大字“北湖公園”。再往里走就是大湖了。
我們臨西畢竟是在北方地區,即使是有湖也不像江南地區的小橋流水般的清秀,粗糙中帶著一丁點兒的輕柔,要比南方單調的多。但它也有江南沒有的特點,那就是廣闊、雄壯,好比男子一般的強勁有力。
北湖公園的周末是最熱鬧的了,早上和晚上很多人會繞著公園兒轉圈兒。下午的時光就會有小吃的、賣玩的東西的小攤出現,煞是熱鬧!廣場上的孩子們在跑、在笑,有的孩子還越過欄桿,來到湖邊,拿著網子,蹲下來捕魚,并遠遠地喊著同伴:“快來,這里有魚!”湖面上還有劃船的,平靜的湖面,由于寬闊,雖然有船的滑動,但也好像并沒有動一樣,就像歐陽修的《采桑子》所言:“無風水面玻璃滑,不覺船移”一樣。站在湖邊向北看,就能看見橫亙在湖面上的北湖橋,那座橋成拱形,有一個個大孔,直徑約兩三米,整個橋高約十幾米,它是北湖公園中最大的橋。由橋繼續往北還是湖,橋南面的湖水和橋北面的湖水相接,北面的湖則成狹長狀,路則沿狹長的湖的水面而鋪設,但只有走圈兒的才到這里,其他人一般是不來這里的,所以很安靜。因此就成了釣魚的人的天下,這里幾乎每天都會有七八個老人和中年人來這里釣魚。他們擺好魚竿,把提前拴好魚食的魚鉤連著線一起拋向水中,就愜意地坐在小凳上,半睜著眼睛,等魚兒上鉤。有時一晌連一條魚也釣不到,有時也會大豐收。記得在我十歲那年,跟著大爺爺到離北湖公園不遠的一個大水坑去釣魚,結果由于我閑不住,總是動把魚都驚跑了,一個下午連一條小魚兒也沒有釣著。
北湖公園只是臨西縣城的一部分,我們臨西還有一個稱號就是“軸承之鄉”。
我縣的軸承產業很發達,在陽光大道穿過的地方就叫做“軸承大世界”,是全國有名的軸承交易市場。道路兩旁基本都是全國各地賣軸承的店鋪。由于我接觸到的軸承并不多,這里就不再多寫了。
我們臨西有很多名人,像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呂玉蘭,抗日名將張自忠等。
呂玉蘭曾是臨西縣的一個村莊——都留善固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她吃苦耐勞、無私奉獻,是著名的“鐵娘子”。20世紀50年她帶領東留善固的村民戰風沙、治鹽堿、植樹造林。她的事業很突出,受到了當時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多次接見,并被評選為全國著名勞動模范,曾做過河北省委書記。呂玉蘭英年早逝,為了紀念她對臨西人民做出的貢獻,政府在東留善固村,修建了“呂蘭紀念館”。去年的三月份東留善固舉行“梨花節”時,我去了一趟。呂玉蘭紀念館有時是不開放的,那次也是清明節,正趕上紀念館開放。紀念館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小廣場,一部分是紀念館。廣場的正中央是呂玉蘭的半身雕塑,上面還刻印著呂玉蘭的生平事跡,修建的的時間、原因、意義。廣場的南面、紀念館的西面是“功德碑林”,大概有一百多個,都是全國各個時期的勞動模范,上面以對聯的形式概括他們一生的事跡。廣場的正后方就是紀念館啦!紀念館有三個展館,由于時間的原因,我只看了其中的一個。展館的布置為一個回廊式的展廳,它以圖片和實物的形式,介紹呂玉蘭從一個普通農民到成為全國著名勞動模范的經歷。特別是館內的圖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普通而又不普通的農民的一生。東留善固的“梨花”在三月底開放,呂玉蘭仿佛在地里忙碌的身影又在我的眼前閃現。她的這種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的“玉蘭精神”正是我們臨西人所應該銘記和發揚的。
我們臨西有美景,有名人,也有美食。比如石頭餅卷和尖莊的手工空氣面,就遠近聞名。
石頭餅卷在清泉街南頭的路東有一家店,這家店大概開了有十幾年了。每到中午和晚上吃飯的時間,就可以看到絡繹不絕來買餅卷、吃餅卷的人。餅卷不貴,一般10到20元一張,凡是吃餅卷的都圖個實惠,比如,有兩三個朋友,花上40——50元錢,就能吃得飽飽的,還能解饞。那里的師傅有兩個人,一個是搟面的,一個是做餅卷的。他們兩個人搟、攤、卷很有節奏感、畫面感。他們做的很快,一般一張餅連搟帶攤到烙好也就一分鐘左右,一張熱騰騰的餅卷就出爐了。吃的時候加上一碗雞蛋湯或紫菜湯簡直是絕配。餅卷里的牛肉很耐嚼的,吃上一口,香氣四溢,餅上也都是牛肉的味道,讓人唇齒留香。再加上蛋湯里胡椒粉的味道,每個到那里吃的人,都連連稱道。
尖莊的手工空心面也是臨西的一種土特產,它特別細,并且是空心,喝起來特別軟和滑,并且勁道。喝的時候,如果再撒幾朵蔥花,滴幾滴香油,就更爽了。因此,不少來臨西的人,不少臨西外出的人,都要提上幾箱呢。
美麗富饒的家鄉啊,讓我留戀,我要高聲贊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