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有什么活動演講(精選3篇)
植樹節有什么活動演講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是大隊委黃寶萱。(敬禮)今天我的主題是參與植樹,保護地球,共創綠色環境。
今天是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并動員群眾參加植樹造林活動的節日。根據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總稱為植樹節。并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是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 1979年2月23日,我國第五屆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后代。
近代最早的植樹節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后,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后的16年間,又先后植樹6億棵,終于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
植樹節有什么活動演講 篇2
一、可以通過提問回答的方式。
家長不要總認為你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個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其實你說完之后,小孩會慢慢的會對大人的話產生疑問,同時也意味著他不可能按照大人的方法去做。因此作為家長的要總結經驗,平時要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方法,要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詢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盡量不要用反問句和陳述句,而且還要盡可能地聽孩子說話,不要打斷話語,讓孩子把話說完。提問其實是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家長在這方面需要加強學習。
二、家長要多用尊重和理解方式。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還有知識和見識增長,孩子的思想也慢慢走向成熟,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孩子的自尊心很強,家長要用尊重和理解方式去和孩子進行交談。也可以主動去了解孩子所關注的文娛活動還有一些熱門話題,和他們進行交談,而不是時候的把考試成績當成與孩子交流的唯一話題,只有這樣親子間的關系才可能有話可談,有事可商。
三、多元化的溝通渠道.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不能僅僅立足于語言溝通的方式,還應該采取多種方式與孩子溝通。有的孩子比較喜歡音樂,那你就采取音樂的方式,循循善誘。有的時候家長的語言符號用多了,孩子會覺得你是個復讀機,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然而采用多種新穎的溝通方式,這樣就會容易增加情趣。使用古老的常規的溝通方式往往不會引起孩子的興趣和能動性。
四、家長和孩子做知心朋友。
要想和孩子成為一個知心朋友,這點一般的家長都很難做到,有些家長想擺出家長的架子,擔心會因此失去家長的威信,不過你可以讓一位比較適合的家長扮演此角色。你就會發現家長在和孩子跟你進行聊天后會把遇到的問題告訴你,孩子畢竟社會經驗還少,這樣通過溝通的方式家長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進行引導孩子,繼而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
其實溝通就是一個彼此協商、彼此讓步的一個過程。要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必須的,孩子的正確人生路還需要家長的指引,只有有效愉快的溝通還能孩子和父母家庭才會越來越和睦,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懂事。在進行溝通的路上,我們家長要不斷的改進和學習。
植樹節有什么活動演講 篇3
1暗示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借故暗示孩子的缺點,不要當面數落,給孩子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例如:當發現孩子看電視聲電視機太近時,父母可以說;“隔壁李叔叔小時候就是由于看電視坐得太近,所以成了近視眼。”這樣既暗示了孩子不要離電視太近,又告訴了孩子看電視坐得太近的危害。
2平等的方式
用平等的方式才能與孩子情感相通地進行有效的談話。孩子有了差錯,父母總要批評,并要求其改正;可是當父母有了差錯時,卻不肯向孩子道歉,請求原諒。這樣的家長能讓孩子信服嗎?當你對孩子提出要求之前,首先與孩子談談這件事應該怎么做,做了有什么好處,不做會有什么壞處,經過協商討論,基本統一了意見后,再提出有針對性的具體明確的要求。這樣孩子就會樂于接受,自覺主動地執行。
3耐心傾聽
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說些什么,以便了解孩子的心型,從而才能把握自己該說些什么,孩子才會接受,并用行動配合。孩子受到某種刺激或做錯事時,往往會在父母面前鬧情緒,甚至十分氣惱。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不要表示一般的同情或反對,更不要大聲吼叫,而應溫和地講話。采取不可容忍的態度,只會把問題弄得更糟糕。
總之,只要家長認真思考和實踐,肯定會發現更多的教育孩了的好時機;只要家長能換位思考,明確交流溝通是平等雙向的,白己的孩子越大就會越容易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