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來養活中國人(精選3篇)
中國人來養活中國人 篇1
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三大糧食作物是什么嗎 小麥,水稻,玉米被稱為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今天是"世界糧食日",本周為我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周。今天,讓我們將更多目光投向賴以生存的糧食。
也許很多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的糧食 然而,現實情況令人堪憂:一方面,全世界人口與日俱增,糧食供應日益緊張,部分地區糧食短缺現象日益嚴重;另一方面,浪費糧食的行為屢見不鮮,農民的勞動成果得不到珍惜。
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被稱作"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與助手們利用多個品種的水稻和他們辛苦發現的一種野生稻進行雜交,經過多年的繁殖和選育,培育出了多個高產而優質的雜交水稻新品種。袁隆平是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袁隆平感動了,更感動了世界。我們應以袁隆平爺爺為榜樣,利用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同時,在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程中,我們更要關注農業,農村和農民,要倍加珍惜糧食的來之不易,因為,在每粒糧食中,都浸滿了農民伯伯揮汗如雨的辛勤耕耘!
中國人來養活中國人 篇2
“祖國,是一座港灣,專泊中國人的鄉音,無須叩問客從何來。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國飽經磨難,那是幾代中國人不愿觸及的曾經;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國殘破不堪,那是海外游子無法依托的故鄉。
那是66年前的10月1日,莊嚴的宣言,向世界傳達著自信的訊息。5千年的歷史,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都在向世界歌頌一個傳奇:古老的中國,如今已煥發出耀眼的光芒,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她已不再是往日那個軟弱的中國!
我是一名中國人,我很榮幸,我是一名中國人,我也很自豪。我們的膚色中閃爍著,是祖先賦予我們的榮光,黑色的眼眸里,迸發出自由的火光。
我自豪,因為我是中國人。08年北京奧運會那開場的盛大,世界的目光在東方匯聚,民族的自豪,在那一瞬間起航,向著光明勢不可擋。那是中國向世界傳遞出的信號:明主,自由,熱情,友好。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繁榮的中國。
我自豪,因為我是中國人。絲綢之路,走出了幾個世紀的輝煌;四大發明,傳承著古老智慧的閃光;嫦娥升天,這是千百年來終于實現的神話,所有的一切,都足以證明,這個東方的國度,曾經滄桑,而今輝煌!
我是中國人,我愛著我的祖國。回顧過去的歷史,一路走來,中國是在血淚中前行。祖國用自己的血肉撫養著我們,她就像我們的母親,給予我們無盡的愛。如今的祖國,終于踏上了希望的彼岸,迎來了光明。
同學們,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該迎頭趕上時代的浪潮,完善自我,銳意進取,在共和國的光輝中和祖國一同成長!讓我們緊握鐮刀,向著光明,向著希望前進吧!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中國人來養活中國人 篇3
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自信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有自信才會有勇氣和力量,有毅力和動力;有自信才會有執著堅守、自覺踐行。黨的報告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同志在系列重要講話中也一再強調自信問題,包括強調要增強價值觀自信。應該說,現在很多中國人是自信的,但也有些人不那么自信甚至很不自信。有些人言必稱西方,奉西方說法為圭臬,拿西方價值標準來評判中國,似乎中國哪里都不如西方。這種妄自菲薄,動搖的是中國發展的精神支柱,消解的是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有自信尤其是價值觀自信。這對于高揚國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對于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自信是中華民族精氣神的集中體現
自信不僅是個人的可貴品質,也是民族的可貴品質。中華民族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中華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獨樹一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有著穿越時空的恒久魅力,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國人自信的底氣。縱觀歷史,中華民族始終是一個有志氣、有自信的民族,始終對自己的價值觀充滿自信,自信是中華民族精氣神的集中體現。
《周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強調人應該剛健自強、不斷進取。孔子認為君子要篤行信道、自強不息,強調人對于自己信仰的理想應該全心全意去實現。這種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蘊含著可貴的自信品質,激勵著中華民族創造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中華民族的自信充分體現在中國人的文化、價值觀中,也體現在中華文明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深刻影響中,體現在海納百川、恢宏博大的大國氣象中。這種自信是深深融入中華兒女血液之中的,是中華民族始終奮發有為的力量源泉。
近代歷史上,中國人的自信曾遭受嚴重打擊,但從未失去。1949年,當毛澤東同志莊嚴宣告“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豪邁指出“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中華民族的自信再次被強烈激發出來。這種自信激勵著中國人民奮力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自信是中華民族精氣神的集中體現,但當前在一些人身上這種精氣神卻少了、弱了。一些人覺得中國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問題,把點上的問題看成面上的問題,把偶發的問題看成體制的問題。他們看不到自己國家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看不到自己國家的獨特優勢,自覺不自覺地跟著西方的價值標準走,落入西方“價值觀陷阱”,對自己國家發展喪失信心。這種妄自菲薄,消解的正是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綜觀古今中外,一個民族的興旺、一個國家的崛起,都離不開自信的精神品質。有了自信,才能“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百折不撓朝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目標邁進。很難想象,一個在心理上自卑自貶、精神上衰頹淪落、價值觀上自我矮化的民族,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在風險和挑戰面前,中國人更需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狀態,不斷增強價值觀自信,提振精氣神。唯有自信才能自知和知人,才能自勝和勝人,才能自覺和自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高擎起精神上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