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與家長溝通技巧(精選3篇)
幼兒園與家長溝通技巧 篇1
一、教師應講究與家長交流的語言藝術
孩子入園后,家長就會不時聽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孩子有時表現好,有時會犯上一點小錯誤,有的老師在向家長匯報孩子情況時,似乎沒看到孩子的優點,總是向家長告狀說孩子這也不是,那也不行。這往往使家長難以接受。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該用平和的語氣,委婉的態度,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可以先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的優點,再說孩子不足之處或須改正的地方,這樣,便于家長接受。還有一個贊美法
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每一個家長都望子成龍,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沒有一個家長喜歡聽老師只訴說罪狀,所以,老師要多抓住孩子的閃光點表揚孩子的優點、成就, 并且因人而異,運用共同語言。老師如與家長語言不通,或受教育程度不一致,不注意語言的運用,就難以溝通。對于受教育程度低,平常也不關心教育的家長,溝通時就要找好切入點,滿口“教育理念”,家長哪里聽得懂。應針對不同對象,轉化成家長能理解的語言,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若進行電話交流注意電話中的語辭和聲調。電話看不到對方表情,所有的感覺、印象都來自電話中的聲音,不論家長的語氣、言語如何?老師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稱贊肯定時,語氣要堅定;訴說孩子問題時,語氣要婉轉。教師要把電話成為“感情專線”。贊美的作用遠遠大于批評指責,它能調動起人的所有積極因素,激發其源于內心的責任感。
每個家長都希望聽到老師對孩子的表揚和贊美,可是全部講優點也不行。有一種說法是:“講十個優點,再講一個缺點。”也就是說與孩子家長溝通的原則是:表揚和關心要貫穿始終,有時需要委婉一些,但同時還要實話實說。教師用愛心開啟家長的心扉,家長將無比信任你,為你的教育教學工作助力。
俗話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
許多家長由于對孩子年齡特點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時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當,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教師是有一定育兒知識的專業人員,遇到問題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曾遇到過一個家長向我訴苦“老師,我們家孩子太任性,每天早上非要吃豆皮,怎么打他罵他都沒用,這不,早上又要我買了一碗。”我先告訴家:長天天早上吃一種早點,不但有礙于幼兒身體健康,還會造成幼兒偏食;向家長介紹幼兒園早點的營養配置;讓家長知道每天與其他幼兒公進早餐可加強幼兒的集體意識;建議家長把這些好處用淺顯的語言講給幼兒聽,其效果肯定比打、罵的方式好的多。家長從我這里了解到了正確的育兒知識,及時的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我更加了解這個孩子,與這位家長也拉進了距離。
三、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
如今,幼兒園里老師年輕化,好多老師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了解父母的角色,并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體活動中有時手或頭碰破一點皮,家長接孩子時十分驚訝、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而有的教師表現得若無其事的態度,認為家長大驚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會使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孩子不夠關心,對工作不夠負責,進而影響家長與老師的關系,給家園溝通設置了障礙。如果老師從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受傷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會很自然的理解家長的心情,處事態度也會大不相同。那么家園溝通就不會受阻。
幼兒園與家長溝通技巧 篇2
1、傾聽:醫生必須盡可能耐心、專心和關心地傾聽病人的訴述,并有所反應,如變換表情和眼神,點頭作 “ 嗯、嗯 ” 聲,或簡單地插一句 “我聽清楚了 ” 等等。總之,醫生不要干擾病人對身體癥狀和內心痛苦的訴說,尤其不可唐突地打斷病人的談話。
2、接納:醫生要無條件的接受病人,不能有任何拒絕、厭惡、嫌棄和不耐煩的表現。也就是說,醫生要努力營造一種氣氛,使病人感到自在和安全,享有充分的發言權。
3、肯定:醫生要肯定病人感受的真實性,切不可妄加否定。醫生必須承認,時至今日,醫學對病人的多種奇異的感受仍然不能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釋和說明。至于病人的想法,即使明顯地是病態的,也不可采取否定態度,更不要與病人爭論。
4、異議:異議處理就是弄清楚事情的實際情況,以及整個過程中病人的情緒變化。尤其是病人感到心里不舒服的事,異議處理十分必要,否則,就很難有真正的溝通。
5、提問:要善于用“開放式”和“封閉式”的提問方式。
“封閉式”提問只允許病人回答“是”或“否”,或者在兩三個答案中選一個。這樣的提問容易使病人陷入“受審”地位而感到不自在。
“開放式”提問使病人有主動、自由表達自己的病情、感受,這既體現了醫生對病人的尊重,也為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情緒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6、復述:把病人說的話用不同的措辭和句子加以復述,但不改變病人表達的意圖和目的。
7、代述:有些想法和感受病人不方便說出來,為了更好的治療,對此,醫生可以代述。這當然要求醫生有足夠的敏感(所謂善解人意),揣摩出弦外之音。
8、對焦:這是一種多少帶有心理治療專門性的技術。病人的心里可能有多個問題,醫生一般應該選擇一個作為“焦點”.選擇什么問題作焦點,要求醫生對病人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也許要進行一番思考。
幼兒園與家長溝通技巧 篇3
關于成功的溝通案例1:
爹對兒子說,我想給你找個媳婦。兒子說,可我愿意自己找!爹說,但這個女孩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兒!兒子說,要是這樣,可以。
然后他爹找到比爾蓋茨,說,我給你女兒找了一個老公。比爾蓋茨說,不行,我女兒還小!爹說,可是這個小伙子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比爾蓋茨說,啊,這樣,行!
最后,爹找到了世界銀行的總裁,說,我給你推薦一個副總裁!總裁說,可是我有太多副總裁了,多余了!爹說,可是這個小伙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婿!總裁說,這樣呀,行!
這是一個成功管理溝通的故事,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將不可能的事情變為現實,其中蘊含了極為深刻的溝通原理和技巧,值得深思。
人具有社會屬性,時常為了一個設定的目標,在個人或群體間進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的傳遞并達成共同協議,這樣的過程就是溝通。溝通有七部分四要素,七部分為溝通信息源、編碼、信息、通道、解碼、接受者、反饋;四要素為輸出者、接受者、信息、渠道。溝通四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決定溝通效果的大小。在上述小故事中,同樣包含以上四要素。爹為信息輸出者,兒子、比爾蓋茨、世行總裁分別接受者,信息為爹說話的內容,渠道為非正式的溝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