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通用12篇)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1
(1) 要給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為有這樣的父母而引以為自豪。這就給父母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 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同時也讓孩子做做當父母的角色,讓他(她)體驗一下做父母的難處,角色的互換就很容易贏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最重要的前提條件。不妨試試和孩子輪流做家長,讓孩子體驗一把做家長的感覺,負責整個家庭某一段時間的日常事務。到時候,他不和你們溝通,恐怕也不行了。
(3) 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父母的架子,坦開自己的胸懷,尊重孩子的觀點,和孩子平等地交談。給孩子營造一種他(她)已是大人的氣氛,讓他(她)享受大人的部分權利,同時引導他(她)自覺地履行大人的義務。如果做到這些,他(她)與父母的共同語言就多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時間一長,孩子就會什么都告訴你的,父母和孩子就會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4)學會設計啟發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于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于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成長年代的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很貧乏。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話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盡量不要用陳述句,而要盡可能地讓孩子說。“問”在今天是一種高級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問也應該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家長在這方面應該加強。
(5) 溝通的問題要具體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作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這樣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
(6) 創造多元化的溝通渠道
家長不能僅僅立足于語言溝通的方式,應該采取多種方式與孩子溝通。孩子比較喜歡音樂,那就采取音樂的方式,循循善誘。心理學上有“對立違抗”的說法,就是孩子首先會將攻擊面設定為他最親近的人。家長的語言符號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多種新穎的溝通方式,容易增加情趣。常規的溝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興趣和能動性。
(7) 充分認識人格類型
作為家長既要認識到自己的人格類型,也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格類型。比如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比較外向,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很難更改。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選擇談心內容和交流方式。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2
1暗示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借故暗示孩子的缺點,不要當面數落,給孩子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例如:當發現孩子看電視聲電視機太近時,父母可以說;“隔壁李叔叔小時候就是由于看電視坐得太近,所以成了近視眼。”這樣既暗示了孩子不要離電視太近,又告訴了孩子看電視坐得太近的危害。
2平等的方式
用平等的方式才能與孩子情感相通地進行有效的談話。孩子有了差錯,父母總要批評,并要求其改正;可是當父母有了差錯時,卻不肯向孩子道歉,請求原諒。這樣的家長能讓孩子信服嗎?當你對孩子提出要求之前,首先與孩子談談這件事應該怎么做,做了有什么好處,不做會有什么壞處,經過協商討論,基本統一了意見后,再提出有針對性的具體明確的要求。這樣孩子就會樂于接受,自覺主動地執行。
3耐心傾聽
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說些什么,以便了解孩子的心型,從而才能把握自己該說些什么,孩子才會接受,并用行動配合。孩子受到某種刺激或做錯事時,往往會在父母面前鬧情緒,甚至十分氣惱。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不要表示一般的同情或反對,更不要大聲吼叫,而應溫和地講話。采取不可容忍的態度,只會把問題弄得更糟糕。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3
1.仔細觀察談話是在哪里中斷的。當家長與孩子溝通出現問題,孩子常常閉口不語或激烈反駁,使得既定談話中斷。反過來,家長可通過觀察中斷的節點,來反思哪些表達方式會激起孩子的反感,從而避免溝通中斷。比如,如果孩子一聽到父母說自己成績不好、不夠努力就十分氣憤,那很可能他努力的嘗試過,但效果不好,自己也很沮喪,家長的說法讓他更加反感,會對學習更不感興趣。
2.認真反省既往觀念,聽聽別人怎么說。有些青春期的孩子認為父母的觀念過于陳舊,無法溝通,所以干脆拒絕溝通,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時家長可從孩子同齡伙伴的父母、同事中了解他們是如何看待和處理的,也許你會發現是自己太過苛刻。
3.改變原有溝通方式。跟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了解哪些溝通方式令孩子不滿,并反饋讓家長感到難過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溝通方法。若孩子覺得父親說話總板著臉,面對父親時便會不耐煩。父親會覺得孩子不禮貌,并表現的更為嚴肅,談話就升級為沖突。但若雙方了解對方的感受,改變溝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
當孩子在青春期出現矛盾的時候,家長們總是一意孤行,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要聽自己的,在處理一些矛盾的時候,常常不會和孩子商量,如果是這樣,孩子叛逆則是必然的。因為孩子進入到青春期之后,也有了自己一套處理矛盾的辦法,家長不要過多的去干涉。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4
1、順其所思,與其所需。這是按照孩子心理需求的溝通技巧,是人格自我塑造的“內化”過程,父母的責任就是激發和促進這個過程的啟動與深入。
2、同其所感,引其所動。這是以心靈感應為基礎的溝通技巧,教育孩子既是父母反思和評價孩子成長軌跡的過程,又是親子間相互學習的機遇,明智的父母能做到與孩子共同成長。
3、投其所好,揚其所長。這是尊重孩子興趣愛好,特別是尊重孩子人格的溝通技巧,把握住這個技巧有利于孩子個性的發展和優勢的發現,有利于孩子自然成才。
4、助其所為,促其所成。這是要求父母下功夫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中去,加入到孩子富有創造性的計劃和行動中去。要向孩子學習,要做孩子有所作為的“同行者”。
跨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是一個可塑性最強、又最容易出偏差的時期。父母要研究自己孩子的個性心理特征,通過經常與孩子平等地對話,掌握孩子的心理脈搏,孩子就能夠心悅誠服地接納自己的父母,這便是家教的最大成功。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5
1.做一個好聽眾
隨著年齡的增大,許多青少年認為坐下來同父母細訴衷腸是一件很別扭的事。而對于父母來說,必須設法讓子女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要讓家里時時有 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談,自然會來找你。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一個好辦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個好聽眾,而晚飯是 全家共聚的好機會。可惜這一點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視。同時,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飯。父母如果每天晚飯時肯留心聽兒女說話,會讓兒 女覺得自己受重視,而創造這樣的“聆聽氣氛”會很有效。
2.與子女平行交談
用平行交談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兒女談話往往能引起熱烈的反應。所謂平行交談,即父母與子女一起從事一些普通活動時進行交談,但重點要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 的內容,雙方也不必互相看著。這種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松自在,而對父母來說尤其如此。幾乎從事任何活動都能得到這種相處的機會,例如和孩子一 起看電視或進行體育活動。一位父親就很會利用這樣的機會:“我常常和14歲的兒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時候我們往往談起某位老師或學校里發生的某件事情,但 都只是隨便聊聊,不是嚴肅的討論。我發現兒子很喜歡這種形式的談話,從這種活動中我也較好地了解到兒子的情況。”
3.只做顧問不做“指導員”
有時父母提出的意見即使很好,孩子們也不喜歡,因為他們需要的不是“指導員”,而是顧問——只會細心地聆聽,協助他們做出抉擇,不是插手來干預他們的事情 而是建議他們改弦更張。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預、批評,孩子不喜歡別人指出他們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別人教他們如何走出困境。父母應 該協助子女仔細檢討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絕的解決方法。
4.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天地
青少年需要感覺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來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間,父母盡量不要擅入他們的房間,不要讓他們覺得只有跑到外面才會有 這樣的空間。我的一位同事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說:“孩子的房間里常常擠滿了他的朋友,他們或談天說地,或吃東西,或玩電子游戲,雖然經常吵吵嚷嚷,但 我覺得這并不要緊,因為只要孩子沒有變壞,很安全就行了。”
當代的青少年越來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們往往因此變得感情冷淡、喜歡獨處,不肯與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幾歲的孩子避開或推開會感到很難過,其實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現,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盡管孩子想避開父母,卻不希望父母也這樣對待他們。
5.把要說的話寫下來
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說或可能不中聽的話寫下來。因為把話寫下來,你的話就會顯得很有分量,一般人會認為白紙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有一位 美國的母親發現她14歲的女兒已經開始同男孩子約會了,她想向女兒強調性愛可能引起的危險后果,但是每次剛剛開口,女兒就不耐煩地說:“這些我早就知道 了。”于是這位母親就寫了封信給女兒,她在信中細說了她的憂慮,還說她知道自己不能對女兒凡事都要過問,然后她把信放在了女兒的床上。女兒一直沒有表示收 到過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母女倆正在廚房里忙著,女兒突然開口說道,她正在等待那個人的出現,因為“那封信影響了我”。
6.不要無所不問
青少年通常不會把很多有關自己的事告訴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你應該把孩子告訴你的任何事情都視為禮物,加以珍視。曾有一位身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 她15歲的女兒回家后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沒有告訴她原因。于是她陪女兒坐在沙發上摟著她,過了一會兒,女兒就走出房間不哭了。那位母親始終不知道女兒為 什么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兒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問而是慰藉。幾年后母女倆談起這件事時,女兒已經記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說她記得當時母親在她身邊,而對 女兒來說,母親在身邊才是最為重要的。
對剛剛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進行教育,是一個需要不斷與之進行對話的過程,要不斷地重新調整與孩子間的關系,要進行坦率的溝通。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這樣一個 引導者:一個成熟而明白事理、在他們需要幫助時,能夠立即伸出雙手援助的人。而對于天下所有為人父母者來說,看著自己的兒女慢慢地成長,并且漸漸地了解他 們自己,學會自己解決問題,這就是最大的安慰。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6
一:面對內向的孩子,父母要粗線條一點。
孩子在求完美,父母就別太完美;孩子是細線條,父母就要粗線條一些。對這個藍色性格的孩子就是要粗線條點,因為她太細致了,她是過于注重細節的人。同時也正是由于她太注意細節了,以至于看不到整個大局,所以,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孩子細,你就要粗。我們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和大人都細致,都追求完美,都較真兒,那會怎么樣呢?很可能雙方 都深陷痛苦而不能自拔。
內向性格的孩子本身就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很嚴的,本來就是一個活得很累的人,父母再對他們高標準會加重他們的累。累過頭了,就會形成焦慮。我到過很多學校去講學,在小學和中學里可以看到不少的孩子,為達不到自己的標準而自責,為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傷心,為考不到好成績而焦慮。內向性格的孩子絕對不是那種沒心沒肺的孩子,對于內向性格的敏感、細膩就是要粗線條地對待,使之更加大氣,讓他們多去看看周圍的人,或者說多看看外面的大世界,盡量別給他們鉆牛角尖的機會,以免他們會更加敏感、更加細膩、更加較 真兒。
二:千萬不可以用憤怒對待他們
內向性格的孩子大聲說話很容易讓他們感覺到是在挨批評,他們臉皮很薄,也許瞪他們一眼就會哭呢。如果是在家庭里面爸爸媽媽說不定就會急了:“哭什么哭?動不動就哭!怎么這樣沒出息呀?快說,為什么哭?……”大人們一著急,一些狠狠的話會從嘴巴里橫著出來。不要用高聲調憤怒地對待他們,內向性格的孩子是這樣的,如果你用高聲憤怒的語調對待他們,他們立刻就會不說話了,或者會繼續哭自己的,容易把自己封閉了,不再理會對方了。這是年紀小的孩子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大人也這樣用高聲憤怒的語調,他們會立刻關閉房門,可以好多天不再跟父母說話,而且以后有類似于這樣的問題出現也絕對不再有探討的余地。他們是很敏感的,也懂得保護自己,你傷害他們一次,他們絕對不給你機會傷害 第二次。
所以對這樣的孩子不要用高聲憤怒的語調對待,他們雖然內向,但他們同樣會很擰。他們會默默地堅持自己的主張,除非你能立刻說到他們的心坎上,他們才能打開心扉,否則 他們可以長久地默默無語。
三:對于內向性格的孩子依然要表揚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受到肯定,內向性格的孩子尤其需要,但是表揚的方式應該跟別的性格的孩子有所不同。對外向性格的孩子,我們可以當著眾人的面去描述其長處;這樣的孩子本來就以為自己是最棒的,能得到你的承認就行了;而對內向性格孩子的表揚應該是溫和的,不是大張旗鼓的,因為他們很害羞,臉皮很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如果能夠表揚到細節的部分,那是內向性格的孩子最喜歡的,因為他們很關注細節,所以他們特別希望你能看 到其漂亮的細節。
四:要引導內向性格的孩子表達自己
內向性格孩子的表達會很好,他們既不像外向性格的孩子那樣搶著說話,也不是極少說話,他們不是很主動,不表達只做聽眾也沒問題。對于這樣含蓄的孩子,大人有時也很發愁:只是悶著不吭聲,或者自己哭,有心事不愿意主動跟大人分享。如果真的有了事怎么辦呢?面對這樣的情況,有的大人不理解,就急著訓導:“你哭什么?你倒是說話啊!”其實孩子就是這種性格,需要我們理解,需要我們察言觀色。理解了以后,我們就不容易煩躁了,我們可以主動地、耐心地關照他們、走近他們。內向性格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如果大人給他們很大的安全感,他們也是很愿意表達的,他們的表達水平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只是能沉得 住氣而已。
溝通是一種習慣,習慣是培養起來的。對于內向性格的孩子更要注重從小就不斷跟他們說話,找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說話,鼓勵他們多參加班集體活動,參加班干部競選、參加演講訓練班,等等。有的父母不懂得這一點,給內向性格的孩子報體育類的班、樂器類的班,這些班的內容都是練得多、說得少,不利于孩子們的語言發展需要,常常是孩子的這些方面技能成就不小,但卻不會表達自己。大人應該意識這一點,彌補這個缺點,更加注重他們的 語言表達。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7
(1) 要給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為有這樣的父母而引以為自豪。這就給父母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 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同時也讓孩子做做當父母的角色,讓他(她)體驗一下做父母的難處,角色的互換就很容易贏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最重要的前提條件。不妨試試和孩子輪流做家長,讓孩子體驗一把做家長的感覺,負責整個家庭某一段時間的日常事務。到時候,他不和你們溝通,恐怕也不行了。
(3) 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父母的架子,坦開自己的胸懷,尊重孩子的觀點,和孩子平等地交談。給孩子營造一種他(她)已是大人的氣氛,讓他(她)享受大人的部分權利,同時引導他(她)自覺地履行大人的義務。如果做到這些,他(她)與父母的共同語言就多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時間一長,孩子就會什么都告訴你的,父母和孩子就會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4)學會設計啟發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于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于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成長年代的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很貧乏。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話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盡量不要用陳述句,而要盡可能地讓孩子說。“問”在今天是一種高級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問也應該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家長在這方面應該加強。
(5) 溝通的問題要具體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作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這樣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8
第一,要接受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現實,要明確青春期是一個風暴期,孩子的某些過激行為不是病態的,而是正常的表現;
第二,與孩子在的內容方面,講道理應該只占5%,而情感要占95%;
第三,溝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時間”,即創造沒有任何干擾的氛圍和條件;
第四,要學會穿別人鞋之前脫下自己的鞋,即放棄固有的成見,讓孩子充分表達想法,做到多聽少說;
第五,要注意角色的轉換,在時不要把工作的情緒強加給學生。
尊重是最好的藥方
除了要注意與學生的溝通方式外,老師也要加強與學生的意識。老師首先要充電,補充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其次要無條件地接納每一個學生,不要輕易給學生戴帽子,因為這會制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
老師要獲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就必須要尊重學生,而尊重不等于不去管理和懲戒,在管理和懲戒時老師應該抱有愛護和尊重學生的想法,絕不能是自己憤怒情緒的發泄。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9
1.我們首先要教給孩子,怎樣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內向的孩子常常在心里說話,以為別人都知道了,實際他并沒有說出來。提醒孩子,必須說出來,別人才能知道。(說出自己的感受)
2、鼓勵內向孩子交少數幾個好朋友,而不是強迫他們跟所有的孩子都要成為朋友。
內向的孩子更珍惜友誼,他們也通常在少數朋友面前可以更放松更開心。不必強迫內向孩子一定要在眾人面前做什么樣的表演,這是他們最討厭的事情。但是可以適當組織小規模的聚會,給他們機會在小群人中間表現。對于家長我們要溝通,多帶孩子走出家門,給孩子創造多與小朋友見面、交往的機會,擴大孩子的人際交往圈,增加寶寶的社交經驗。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小伙伴。經常帶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請小朋友來家里玩,引導孩子與人交往,使孩子體驗到人際交往的樂趣。
3、幫助內向的孩子動起來。
內向的小孩愛靜不愛動,所以很多時候需要大人提醒他們去行動,需要大人幫助他們走出內心世界,跟外面世界溝通互動。
內向的孩子也更喜歡生活有規律,不喜歡過多的變化和刺激。所以,平時我們保持有規律的生活,當必須有變化時,我們要提早跟孩子講清楚,給他更多的時間做心理準備,這樣他能更好地調整自己、應對變化。
4、為寶寶釀造自信
對于害羞、內向的孩子,家長老師要多鼓勵孩子,允許他的探索行為,引導他與周圍不同年齡人的接觸、交往。如見到鄰居家的奶奶、爺爺主動打招呼,看到鄰居家的小姐姐在騎車,鼓勵寶寶也去試試。對孩子要尊重,關愛而不溺愛;多鼓勵和表揚,但不過分夸耀。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10
第一,當顧問,不當領導。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所以父母說話時的語氣就變得十分重要。如果父母開口就是下命令——“你應該……”(你應該用功學習,你應該收拾房間……)
“你不能……”(你不能出去玩,你不能變發型……)
就說明父母自視是孩子的領導,當領導說話,孩子只能接旨服從。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受到尊重時才能與父母理性溝通。因此,“領導”型父母在親子溝通上常會吃閉門羹。
換一種語氣就會有效多了……
“我建議你可以考慮……”(我建議你找個時間收拾房間……)
“我提醒你,……可能有……壞處。”(老媽提醒你,剪那個發型可能會讓老師有意見……)
這樣如顧問般的開口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受到尊重,同時也能表達父母的關心之意,一舉兩得。
因此,聰明的父母做顧問,而不是做領導,才能貼近孩子的內心。
第二,孩子生氣時,父母要保持冷靜。
萬一孩子火冒三丈,開始激動起來,父母千萬別跟著激動,否則接下來只會吵得不可開交。此時父母的最高行為指導原則是:他(孩子)越火,我(父母)越冷。
因為父母一旦以怒制怒,孩子就更有理由相信,他的憤怒是理所當然的:暴躁的爸媽誰受得了?既然老爸老媽態度惡劣,他也沒必要和顏悅色地回應。
此外,情緒具有感染力,當父母保持冷靜,這股情緒安定的氛圍也會逐漸對孩子起到正面作用,有助孩子恢復平和之心境。
第三,當孩子分享心事時,不做出早就了解的模樣。
青春期孩子常常覺得自己的感受是獨特而唯一的,所以當大人一眼就看穿他們的行為動機的時候,孩子就會覺得無趣。
比如,孩子回來告訴家長,班里有個男孩子,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他都在低頭讀書,自己從不吃午餐。問他,他總是說自己不餓。直到有一天,老師對大家說,這個同學家里很窮……孩子好像有了天大的發現,語帶驚奇地說:“爸,原來是這個原因呢!”而此時爸爸卻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這樣啊。”如此“想當然”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被澆了一頭冷水,和父母交流很是沒趣。
再舉個例子,周末孩子用發膠做了一個新發型(正準備出門),爸媽一眼看穿他的心事,馬上追問:“今天這個聚會有女孩子是吧?”這么做會讓孩子覺得十分不悅,感覺好似逃不出父母的手掌心。
對孩子年輕的心靈來說,世界中有許多新鮮的事物,等著他們去接觸體驗,當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些成長的心得,父母應該用積極配合的態度來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聽孩子的心聲,而非父母自己的角度,就能跟孩子做真實的交流。回到上面第一個例子,較好的回答是:“真的啊,這還真是一個重大的發現呢!”
第四,尊重孩子的隱私。
請容我再一次提醒,青春期的孩子喜歡被當成大人對待。因此,父母應該給孩子一些空間,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隱私。所以一些福爾摩斯的偵察舉止,其實都不該出現。例如偷聽孩子打電話,偷看孩子日記,或者是上網看孩子的留言等等,這些行為美其名曰是為了解孩子,事實上,家長做了一個很糟的示范——只要我們自認是在關心別人,就可以不在意別人的隱私。而這往往是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度的首要殺手。
所以,建議父母和孩子一起來制訂一個專屬的“孩子的隱私合同”,寫下什么事情是父母想知道而也可以知道的,而哪些該屬于孩子的隱私。訂好后父母就該完全尊重,不侵犯孩子的權利。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11
第一、用心傾聽,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
我們知道,很多家庭問題都是“溝通”的問題,而“溝通”的焦點又是“傾聽”的問題;抓住了傾聽,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關鍵。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內心真正在想什么,關注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才能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就像眼睛里進了一粒沙子很難過,但當眼淚將之流出來后,便會覺得舒服多了一樣,傾聽在心理學上具有“凈化心靈”的作用。當孩子遭遇挫折、沮喪、委屈和失敗的時候,他最需要的,不是安慰,不是批評,更不是教訓;而是一個值得他信賴的人,讓他哭,聽他說,了解他,安慰他……如果孩子能把自己心中的一些困擾或問題說出來,通常問題就已經解決一大半了。
第二、真心接納,讓孩子獲得理解和尊重
在和孩子溝通時,家長要將自己的偏見、指責及不合理的期望等等都放下。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接納孩子的所為。無論孩子在悲傷、孤獨或興奮、快樂時,家長都能夠給予孩子的情緒以關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反對他的情緒。要相信,孩子所說的、所做的都是他們當下認為最有道理的,都是正常的;雖然我們不能贊同,但我們還是應該理解,應該真心地接納,我們可以先順著孩子的意思,然后再想辦法把自己的意思說出來。這種接納是發自我們內心的,讓孩子通過我們的眼神、通過我們的言行體會到我們對他的真心的接納,從而讓孩子感到踏實、感到貼心。要知道,人通常喜歡的是他自己,其次是喜歡像自己的人。當我們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孩子就會喜歡并信任我們,從而愿意聽我們的建議或看法。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也就是這個道理。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感到家長是在真正地為他們好,是心疼他們,想幫助他們,這樣孩子就能向家長敞開心扉,向家長訴說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會在有困難、有困惑時尋求家長的幫助與指導。
第三、巧用書信,創造親子溝通新局面
和孩子溝通,除了面對面的交流外,還有許多形式,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渠道、
多種方式讓孩子說出自己本不想說的東西,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會更有益。書信就是一種充滿溫情的表達方式。當我們覺得和孩子進行口頭交流效果不太好的時候,當我們希望自己的話語能充分引起孩子關注的時候,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即使我們和孩子近在咫尺。而且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用寫信的方式往往更能夠收到較好的效果。寫信時,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只用我們自己真摯的感情,或者講一些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或周圍人的例子來鼓勵孩子。這樣,避免了喋喋不休地空談大道理、孩子比較容易接受,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促進了親子之間的關系。
第四,營造氛圍,創造機會,將親子間的良好溝通持續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繼續努力,細心觀察,創造機會與時間與孩子交流。比如,在家長與孩子一起打完籃球回家的路上,或周末一起洗衣服時,也就是選擇孩子愿意說的時間與孩子交流。同時,家長還要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與孩子交流,比如,家長可以花點時間體驗一下孩子迷戀的漫畫書、流行音樂、網絡等,但不要輕易做道德評價,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追求,這樣才能逐漸找到與孩子交流的話題。而且,家長還可以設計一些“家庭讀書會”、“家庭卡拉OK”、“親子同游大自然”等活動,創造與孩子交流的機會與話題。為了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家長還要通過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將良好溝通持續下去……
父母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篇12
一、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父母要善于無條件地傾聽孩子的心聲,態度誠懇。
二、學習孩子感興趣的東西 父母不妨花點時間體驗一下孩子迷戀的漫畫書、流行音樂、網絡等等,不要輕易做道德評價,而要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追求的合理性。
三、積極調整親子關系 父母要將孩子作為寶貴的“家庭資源”,在情感交流上親子之間要力爭達到“信息平衡”,放棄自以為“永遠正確”的居高臨下的姿態,向孩子學習。
四、多聽聽孩子的意見 重要的家事,父母可開誠布公地告訴孩子,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樣有助于創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氣氛。
對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諱消極的評價,無情的斥責,不斷的猜疑,無理的苛求,空洞的說教,自私的溺愛。要使青春期的孩子逐步懂事、成熟,幫助他們解除青春期的種種煩惱,父母們就要用對待青年、成人的態度,來引導少男少女明確自己“準青年”的身份,父母應盡早放手,做一個稱職的孩子的“成長參謀”,讓孩子對面臨的各種問題,學會獨立地思考,自覺地積極行動。順應,才是因勢利導的科學態度和家教上策;順應,才可能被孩子視為朋友。
青春期的半大孩子,就像蓬勃生長的小樹,有頑強的生命力,要給它充足的陽光、空氣、營養和水分,這就是理解;但他們精力旺盛,充滿夢想和愿望,可能長出歪斜的枝杈,所以,要及時修剪多余的枝杈,保持樹干的筆直和樹冠的豐滿,這就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每一位父母只要比孩子“高明一點點”,就可以做一個好園丁,抓住這青春加速成長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