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冬至演講稿(通用3篇)
迎冬至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知道冬至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冬至俗稱“冬節”,在古代是很隆重的。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最受重視。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節,大部分地方習慣吃餃子,山區傳統是吃糕,晉南地區盛熬油菜根米湯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還有,你們知道“冬至”這天為什么要吃餃子嗎?為什么不吃餃子會凍耳朵嗎?不知道吧。嘿,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這里面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吃“捏凍耳朵”。“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正是大雪紛飛的,寒風刺骨。他看見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他的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煮,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樣子,再放進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祛寒嬌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呀,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這便是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的原因了。
冬至這一天吃餃子,還是為了不忘“醫圣”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現在大家知道冬至的來歷了吧!
謝謝大家!
迎冬至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接近年底,各種東西方節日紛紛到來。
今天是陽歷12月22日,也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它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早在周代,我們的祖先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其節日傳承已近3000年,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冬至這天,夜最長,晝最短,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最寒冷的階段,相信這幾天有關全國各地氣溫驟降的新聞報道,大家都有所關注;而在我們安慶,每年嚴寒天氣的代表——下霜,其時間也往往在冬至前后。
既然冬至意味著難熬的嚴冬的到來,人們為何又要大加慶祝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東西方在這個問題上有著驚人一致的智慧。在西方,詩人雪萊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東方,老子說——物極必反,哀極必興,否極泰來。是啊,人生的拐點往往在最低點開始攀升,只要我們牢記最可寶貴的希望,就如過了夜最長,晝最短的冬至,盡管氣溫日降,但畢竟晝漸長,夜漸短,終將春回大地。圣誕節本是個洋節日,這些年在也大為流行,圣誕未至,圣誕的味道已早早在眾多商家蔓延開來。也不追崇圣誕節,但我尊重圣誕節的慶典,因為耶穌是西方文化中悲天憫人情懷的代表,就如東方的'孔子,印度的佛陀。相信不少同學已經發現,經典文學名著中,最為偉大動人的情懷就是悲天憫人的情懷,如屈原之于《離騷》,司馬遷之于《史記》,曹雪芹之于《紅樓夢》,雨果之于《巴黎圣母院》,托爾斯泰之于《安娜·卡列寧娜》,乃至現代的魯迅、沈從文等眾多大師巨著莫不如是。
有人說,人生來就是要受苦的,你看,人臉上的兩道眉毛是“草字頭”,眼睛、鼻梁構成個“十”字,下面再加上一個“口”,那不就是個“苦”字嗎?所以人都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的。但有些人離開這個世界時,他們為世界減少了痛苦:有的人為世界減少了水災,如上古的大禹;有的人為世界消除了狂犬病,如法國的巴斯德;有的人為世界減少了饑餓,如當代的袁隆平······身處苦難,心憂世人,這份悲憫情懷是值得我們深思與尊敬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不管是傳統節日,還是洋節日,都可以用寬廣的胸懷去面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迎冬至演講稿 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大家一定都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吧?今天是12月22日,是二十四節令中的冬至。
這一節令在現代人看來,可能僅僅是是劃分時間的標記,甚至一個無關緊要的日子;然而在傳統社會里,冬至具有的人文意義可能甚至盛于新年:殷周時期,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從漢代以來,每年冬至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唐人以“小歲”稱冬至;宋人甚至有“肥冬瘦年”之說;其熱鬧程度不亞于過年。
究其原因,首先是先民們最容易直接觀察到這些氣象的變化,畢竟這一天晝最短、夜最長,太陽升得最低;也因此,冬至的極寒對于先民們是最危險的。而過了冬至,陽氣反生,下一個循環就開始了。自冬至后的第一天到開春,人們習慣數著"九"來衡量天氣的變化。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老人又過了一個寒冬,孩子又長了一歲;太陽要高起來了,冰雪要化下去了;天要亮起來了,水要動起來了。因此,冬至是輪回的起點,是值得慶賀的大吉之日。
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我們班的同學和老師一起在學校過冬至,搓湯圓、吃湯圓、做游戲,感受到了傳統節日的氣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