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冬至的演講稿(精選3篇)
小學生冬至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安全記心間,快樂過冬天》。隨著氣溫的下降,寒冷的冬至又來臨了。由于天氣寒冷,氣候的變化,是和人身傷害事故的多發季節。為了確保同學們的人身安全,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過一個健康安全的冬天,請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
一、近期天氣降溫,路面有時會出現濕滑的情況,還伴有大霧天氣,能見度較低,因此平時在上、下學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步行走人行道,在沒有人行道的地方靠右邊行走;不搶機動車道;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馬路時要減速慢行。
二、在校內上體育課、課間活動時也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險的游戲,不追逐打鬧。上下樓梯及跑步鍛煉時不將手插在口袋里,不推擠其他同學。
三、冬春季節是流行性腮腺炎、風疹、麻疹、水痘、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現已進入冬至,呼吸道傳染病不斷出現。為了保障同學們的身體健康,同學們要做好個人衛生,勤洗手、勤通風,不去或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同學在咳嗽和打噴嚏的時候請用紙巾捂住口鼻,并及時洗手。
四、天氣寒冷,同學們要注意及時增添衣物,以免影響課程,平時多喝熱水,注意飲食安全,不要購買、食用生冷的食品以及三無食品。
五、進入冬至以來,大家更要關注消防安全,自覺做到:不玩煙花、爆竹等易燃物品,以免發生意外,自覺愛護校園內的各種消防設施和電器設備。放學后,要記得隨手關燈。
另外:如果有同學的衣服、水杯或者鑰匙等物品丟失,請到德育處認領。
最后,愿我們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渡過每一天。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小學生冬至的演講稿 篇2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可想而知,每個地方的冬至節的風俗都不同。今天是冬至,我就來說說南北方的習俗吧。
北方有個冬至小傳說:冬至節如果不吃面食,耳朵就會掉。所以現在人們看到的餃子大多數都做成耳朵的形狀。冬至時,屋外寒風凜冽,北方人會在炕上放上張小桌子,炕下點著柴火,一家人坐在熱騰騰的炕上,吃著熱乎乎的餃子,興致來了,還會從門框上摘下一顆紅辣椒嚼一嚼,在寒冷的冬天再也沒有比這更溫馨的事了。
在我們南方,尤其是臺州,冬至圓,卻是臺州百姓的首選。
餃子和冬至圓,兩者的味道不同。餃子,咸而鮮美,而冬至圓是甜甜的,稠稠的。我想這應該是和兩地的氣候有關系。北方很冷,天天下著鵝毛大雪,到處一片雪白,那些生機勃勃的東西都到雪底下去了,就像餃子,外面的皮白白的,最鮮美的東西都躲在皮里面。南方相對熱一點,大冬天的也有太陽照,冬至圓也就被曬“黑”了,所以冬至圓是橘黃色的。
餃子和冬至圓的形狀不同,一彎一圓,顏色不同,一白一黃,味道不同,一咸一甜,自然做法也不同。餃子是在餃皮里包上一些豬肉、冬筍等,然后把皮捏起來,放進鍋里煮幾分鐘,才能消滅這“月牙兒”。冬至圓,是將面粉做成一個個大團子,在團子里嵌上一些豆沙,補圓,最后燒熟撈起,在豆黃粉上滾幾下,即可入口。
朋友,冬至節是個傳統節日,你那邊是吃什么的呢?請與我們大家一起分享吧。
謝謝大家!
小學生冬至的演講稿 篇3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知道冬至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冬至俗稱“冬節”,在古代是很隆重的。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也最受重視。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節,大部分地方習慣吃餃子,山區傳統是吃糕,晉南地區盛熬油菜根米湯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還有,你們知道“冬至”這天為什么要吃餃子嗎?為什么不吃餃子會凍耳朵嗎?不知道吧。嘿,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這里面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吃“捏凍耳朵”。“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正是大雪紛飛的,寒風刺骨。他看見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他的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在鍋里煮,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樣子,再放進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祛寒嬌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呀,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這便是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的原因了。
冬至這一天吃餃子,還是為了不忘“醫圣”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現在大家知道冬至的來歷了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