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通用16篇)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的美德傳承千古,中華人民的美德高尚是正能量,使得中國人更加強健。
美德,不一定只停留在家人,對外人也應該有高尚的品德。比如:給陌生人讓座,尊老愛幼;踩到別人,及時說“對不起”,別人高興,我高興。美德各種各樣,可以用幾個字形容:仁,意,謝,讓,說,問……有許多,在生活的各方面浮現。
美德,是對老人的尊重,對年青人的愛護,有時候你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會幫助你,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有時候幫助是美,互助是美,就像那句: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總之,你對別人怎樣,別人就會對你怎樣。
美德,就是對老人愛護、尊重,不僅對自家的老人,還要推廣到愛護、尊重別人家的老人;就是對年輕人的平等、敬重,不僅敬重自家的年輕人,也敬重別人家的年輕人……這樣的美德還有許多。
美德多了,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每當我捧起《青春正能量》這本書時,心中總會呈現出:愛國、文明、平等、誠信、友善這十個大字,尤其是對“友善”我理解的格外深刻。
《青春正能量》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一位女中學生放學騎自行車回家時,一不小心把一位老奶奶撞倒了,老奶奶的褲子也被扯了一個大口子。這位女中學生一看嚇壞了,心想難以脫身了,連忙丟下自行車,扶起老奶奶,一個勁兒的道歉。可老奶奶理了理衣服,淡淡一笑說:“看看我,都老糊涂了,走路也沒當心。小姑娘,別在意,別在意啊!”從那以后,這位女中學生養成了騎自行車上馬路時,一定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因為老奶奶那淡淡的一笑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腦海中。
這個女中學生的這一“扶”,老奶奶的那一“笑”,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友善待人,首先就要學會寬容待人。只有學會寬容, 我們才會不斷地健康成長 。
攙扶老人,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在去年,四川發生了這樣一件令人震驚和憤怒的事情。有一位叫小華的小學生,在和伙伴們一起上學的途中,看見一位老奶奶暈倒了,連忙跑過去把她扶起來。可老奶奶蘇醒后不斷沒有道謝,還誣陷是小華把她推倒的,并要小華的家長賠償巨額的費用。后來,雖然在警察和一些好心人的幫助及證明下,才被還以清白。但我想:這不僅在小華幼小的心靈上,可能會留下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如果都像四川這位老奶奶一樣,還會造成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不友善、不寬容,充滿了猜忌、欺詐,那么這個世界還會和諧嗎?最終,受傷的到底是誰呢?
在此,我呼吁:讓我們一起堅持與人為善這些傳統美德,共同擁有一顆寬容之心、一份友善之情,那么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就會充滿了真情與溫暖,大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就會永遠沐浴春風、洋溢笑臉。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中午好!我,是來自__班的___。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太多。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中華美德頌》。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一種執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融匯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于待人,嚴于律己的時候;當你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中華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
前進的路已經為我們鋪好,下一步,就是要我們頑強的走下去,事在人為,我們首先就是要具備中學生的美德,具備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沒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別讓陋習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別讓陋習陪伴你度過最美好的人生!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4
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
時間如水,生命如歌。21世紀的朝陽已冉冉升起,歷史飛越,譜寫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輝煌,在這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中華民族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等等。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來,中華傳統美德就熔鑄在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我們不能忘記!
無數的中華兒女,一代接一代,傳承著中華美德,傳遞著中華民族奮進的圣火。在發展的道路上,我們不難看到道德規范的實踐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環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貴于獸者,從有禮也”的孔融讓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的陶母拒魚。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朱沖還牛。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孔融雖小,卻懂得尊敬長輩,令我們肅然起敬;周恩來12歲時,就立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雄偉志向,成為我們學習的楷模;在四川大地震中,9歲的林浩,面對危險毫不畏懼,勇救兩名同學,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些具有傳統美德的少年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里數不勝數。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處處應以他們作為自己的榜樣。同學們,當我們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我們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我們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我們學會珍惜每一
粒糧食的時候,當我們學會“寬于待人、嚴于律己”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美德,將永遠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這首詩我們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二十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的祖國現在是多么的繁榮富強啊!但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遙遠的地方,那里就是貧困山區。在貧困山區里,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們還沒有地方上學。人們天天吃野菜、白薯、山里的蘑菇,連大米都不多,更別說肉了。要是兩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謝天謝地了。
唉,多么可憐呀,再看看我們,每天大魚大肉,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卻生在福中不知福,還到處浪費。也許他(她)家里很有錢,也許他們家里有的是糧食。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能丟掉我們的根。如果貧困山區的孩子們看見同學們這樣做一定會很心痛,并會指責同學們。在飯館,有的人為了炫耀自己多么大方、多么有錢,便點了一桌子的飯菜,吃不完的,就要被店里的老板倒去。其實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這樣也是一種節約。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珍惜我們的營養早餐,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美德,節約資源。
說到節約,大家一定會想到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憫農》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吃的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節約糧食。
同學們,你每頓飯都將碗里的飯吃完了嗎?我有時就沒有吃完,今后,我會好好吃飯,養成好的習慣,養成節約的美德。
其實,節約就是這樣,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我們不僅要節約糧食,還要節約水、電、煤氣。
水可以循環使用。洗菜的水可以澆花,洗衣后的水可以沖廁所……水龍頭要記得隨時關掉。刷牙的時候就要關上水龍頭。打水仗、用自來水洗車就很不應該。
電是重要的資源,我們也不能大手大腳的使用。看電視時關上燈,空調溫度調高點都可以節約電能。節約就是這樣容易。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做節約資源的好少年。
謝謝大家!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7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糧以載德,食育修身”。
所謂“食育”,顧名思義,就是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日本著名的養生學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中提出“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
首先,要做到膳食均衡,培養健康意識。就日常飲食而言,有的同學成天拿餅干面包當主食;有的同學葷素搭配不合理;有的同學口渴了只喝碳酸飲料;還有一些饑一頓、飽一頓,三餐沒規律,餓了就吃零食......這些都會給我們帶來嚴重的后果。良好的飲食習慣,并非是滿足口腹之欲,而是吃得好,吃得健康,從而給予我們一天學習生活的物質動力。
其次,要培養節約美德,提倡光盤行動。食堂每張餐桌上都有著光盤行動的字樣,提醒我們珍惜糧食,可食堂浪費現象依然嚴重。大家都應該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勤儉節約,不浪費糧食,常思“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第三,我們要學習飲食禮儀,做到文明用餐。食育不僅僅在于膳食均衡,也在于餐桌禮儀。食可表意,也可傳情。“夫禮之初,始諸飲食”。雖然是一張桌,一副碗筷,一頓飯,但其間卻蘊含著深刻的飲食禮儀。中國是禮儀之邦,飲食禮儀自古發達,根據文獻記載可以得知,最晚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這些食禮在以后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揮過重要作用,對現代社會依然產生著影響,成為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為規范。在食堂吃完飯后,同學們真的都能做到將剩菜剩飯倒進泔水桶,將碗筷整齊地擺放在藍色的大筐里嗎?然而大多數同學都只是把碗筷隨手扔進筐里,剩菜剩飯倒的一地都是,更有甚者把餐具留在桌上就直接走人。食堂讓同學們飽腹,我們留給食堂的卻是一片狼藉,身為誠肅的二中學子,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文明用餐。
最后,我們要傳承飲食文化,培養愛國情懷。法國一位著名的學者曾經說過:“一個民族的命運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眾所周知,我天朝大國的“食”文化不可謂不豐富。我們要學習中華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了解我國傳統的飲食風俗和禮儀,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飲食特點,從中培養愛國情懷,傳承我國天人相應的質樸飲食觀。我們要把飲食上升到立己、立國的高度,為我們成為“人中君子,國之棟梁”奠定基礎。
謝謝大家!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8
我校六年級(4)班,代表我鎮中學參加了比賽。經過激烈角逐,獲得中學組三等獎。雖然我們沒有拿到大獎,可是,我們很知足。因為、的確和高中的參賽選手有差距。差距在于:其一,我們的選手年齡小,參賽經驗不夠豐富;其二、我們的稿件還不夠凝練,還不夠震撼人心;其三、參賽前沒有做“錄像式”矯正練習,說明我們的備賽經驗不足。找到了這些差距,我們就積累了備賽經驗,將努力提高演講水平,爭取明年奪取二等獎,沖刺一等獎。
第一方面,是演講稿。演講稿直接影響演講效果,對演講成績起決定性作用。要緊扣主題(中華美德)書寫演講稿。這次大賽告訴我,演講稿大體分三個類型:第一類是,故事型演講稿。比如,師范學校獲得第一名的參賽選手,稿件主題是“孝道”。第一部分簡約地講了孝感市“三大孝子”:董永、黃香、孟宗的感人歷史故事。第二部分重點講了,自己學校一名女生精心照料患癌癥母親戰勝病魔的感人故事。傳統故事講得經典,新近故事講得真切,催人淚下。以絕對優勢取得第一名。第二類是說理型。宣講道德觀點、道德理論的同時,穿插道德小故事。理論成了稿子的“骨架”,小故事便是其“血肉”。整篇文章顯得很豐滿、很充盈。這樣以來,理論不再枯燥,故事已被升華。市三中的參賽作品就屬于這一類。第三類是宣講倡議型。往往可以從不夠道德的行為例子講起。直接用道德理論說明道德觀點,論證道德觀點。比如說,“講文明”這一主題,從古代禮儀之邦,孔孟之道,講到當今社會中的道德模范,一脈相承,脈絡清晰,都體現著中華傳統美德,這也是很好的演講稿。這樣的演講稿,需要深厚的理論功底,需要相當的論證水平,寫起來那個度比前兩類稍大些。
第二方面、選手與配音。以中學組比賽為例,在賽選手口語表達能力要強,心理素質要好。從聲音音質上考慮女生優于男生,一般情況下,女生演講效果更清晰,更響亮。(小學組男女生均可,女生尚無明顯優勢)本次比賽中大約四分之一配有背景音樂,效果不理想。原因有幾點:一、不是非常懂音樂的人,很難找到和稿件內容情調風格完全吻合的音樂。二、演講者的音高和速度與音樂的音高速度不易協調。三、演講者若考慮音樂的節奏會影響講演;若不考慮音樂的節奏會失去配樂的初衷目的,音樂會是選手陷入兩難境地。(如果上報錄像視頻,不是實地演講,只需在電腦里合成即可,此問題不存在,配上音樂,演講效果一定會很好。)我基于對背景音樂的這三點考慮,參賽時也未配音樂。
中華美德伴我行,中華美德伴我成長。感謝這次演講比賽,給了我們學習的機會,給了我們努力的方向,給了我們成長的力量!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9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古老民族,中國是一個歷史淵遠流長的國家,古老的東方有一個中國,他們都是擁有美德的人。古時候,《孔融讓梨》、《黃香溫習》這些故事真正地講述了中華民族的美德。近代有雷鋒叔叔這個榜樣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在生活中,“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的神奇創造讓我們感受科學知識的雄厚。
美德是孝敬師長,孝順父母,待人誠信。美德是連接古今社會的一條線段,美德更是一首歌,歌唱幸福祖國,歌唱美好明天。它是無形的,但是它又真真切切的存在。它帶給我們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這強大的力量使我們奮發圖強,努力拼搏,進取創新。它是什么呢?顯然這強大而又無形的力量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美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影響了多少有志青年。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從孔子提倡“孝”開始,對父母尊重、贍養,被視為做人的起碼道德;不孝,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由孝敬父母進而推廣到全社會的尊老愛幼,童叟無欺,敬老尊賢,成為衡量社會風氣的重要標志。
謙和禮讓,嚴己寬人。“滿招損,謙受益”,先人后己,和睦鄰里,寬厚待人,一直是我國人民在相互交往時所遵循的準則,為華夏神州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美譽。廉頗與藺相如將相和好,共同為國效力的故事,就是著眼大局,胸襟博大,不糾纏個人恩怨得失的典范。
助人為樂,先人后己。從古到今,中華民族一向把慷慨解襄,救人之危、解人之難當著自己的最大快樂。友人、鄰里、同事之間友好相處,彼此關之,相互照顧,親密和諧。“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處世哲學,歷來受到人們的唾棄。
尚德重義,厚德載物。古人強調立身做人“品德為先”、“道義為上”,認為美好的品德能夠容納天地萬物,信奉“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君子之交淡如水”。這種傳統美德,造就了無數公而忘私、舍生取義、人格高貴的優秀人物,培育了純樸、忠厚的民族性格。
同學們,讓我們都來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中華美德永駐我們心間!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饑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可是自從我在電視里看到了很多非洲難民因饑餓瘦骨嶙峋、饑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汽車接送……正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才養成了不節約糧食的壞毛病。每次吃飯都會掉很多的飯粒,吃不完也覺得無所謂,爸爸媽媽批評我,我還找很多的理由來狡辯。想到這里,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改掉這個缺點,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同學們可知道:我國的用水面臨著嚴峻的問題,所以我們要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擰緊水龍頭,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浪費現象,如果發現水龍頭壞了,要及時修理,避免損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別小看廢棄的電池,因為一粒紐扣電池會污染600噸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將無法飲用。我們應該把電池收集起來,送往回收站,這樣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電池得到回收,一舉兩得。大家不能只是口頭說說而已,要行動起來呀!
同學們,我相信只要我們行動起來,就沒有做不到的事。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華美德頌》。
人因為美德而美麗,社會因為美德而和諧。世界因為美德而繽紛。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燦爛輝煌的文明,也擁有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美德是中華民族的魂和根,說到這里,讓我們走進兩個普通的中國人,聽一聽他們身殘志堅的故事。
漫漫人生路,誰都難免會遭到各種失意或厄運。在考驗面前,一個強者,是不會向命運低頭的。風再冷,不會永遠不息;霧再濃,不會經久不散。風息霧散,仍是陽光燦爛。從廖智和邰麗華的身上,我們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她們身殘志堅、自強不息、拼搏向上的美德,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12
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傳承美德,孝老愛親》。xx縣西南門鎮的xx村有一位名叫小女孩,高三輟學,在家里伺候肝癌后期轉肺癌臥床不起的父親,還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母親。
年前,原本能解決溫飽的一家人生活還可以過得去,母親高位截癱,手腳不便,腰椎S型,原來大小便要像小孩一樣的抱著,如今父親突然病危,父親知道自己的病情,不舍得也沒有錢看病,直到年后癌癥擴散昏死過去。再也沒有能力支撐這個家,家里有兩個上高三的女兒,都很爭氣,一個二中高三第一名,一個四中高三前十名,馬上就要高考,節骨眼上兩個睡在床上的病人怎么辦?選擇了回家,學校領導和老師舍不得讓走,抱著行李一步三回頭的哭著離開了她追夢的校園,回到家,在父親的床前臨時鋪了一張床,給父親喂藥喂飯,端屎端尿,給母親洗衣喂飯,17歲的,身體很瘦小,當她抱起母親大小便的時候,是那樣的費力,全身都在顫抖,她天天在流淚。妹妹留在了學校里學習,她是那樣的刻苦拼命,她告訴所有人,只要我考上大學,我就帶著母親去上學,讓我姐姐復習考大學,姊妹倆都是這樣的相互支持和安慰。
每天寫一篇日記,貼在她和父親并排的床頭上,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父母現在需要我,我什么都能舍下,就像小時候我被父親撿起抱回家給了我生命一樣”。淚水灑遍了所有的日記,一張張,一篇篇記著她的純美善良,記著她相信未來的頑強毅力。四月的一個夜晚,一切都很安靜,突然父親大吼一聲,口噴黑血,永遠的離開了他牽掛的家,哭喊著,爸爸我永遠都愿意伺候你啊,感謝你的養育之恩。
孝心感動全社會愛心人士,都來關注這個家庭,母親被年邁的姥姥外爺暫時接走,又回到了學校沖刺高考,姊妹二人準備報考同一個學校,帶著母親上學,孝老愛親的無怨無悔的故事感動著所有人。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13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從《詩經》中“坎坎代擅”的江邊,到《史記》“金戈鐵馬”的楚河漢界;從酈道元的《水經注》,到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我看青藏高原脈動的祖國;看黃土高坡起伏的祖國;看煙花蒼茫,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祖國;看群峰騰躍,平原奔馳,長河揚鞭的祖國。
在爬滿甲骨文的鐘鼎之上,讀祖國童年的靈性;在布滿烽火的長城之上,讀祖國青春的豪放;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之上,讀祖國壯年的成熟……
我想說又不愿說,我也曾看到祖國的孱弱,在圓明園燒焦的廢墟之上,我看祖國是一灘血;在鄧世昌勇猛的“致遠艦”上,我看祖國是一團火。但我的祖國沒有沉沒,在亞細亞的東部,用寬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將炎黃子孫攬于懷中,用茅草和土磚修復殘缺的歲月,用野菜和稀粥喂養饑餓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開始規劃治國方略。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給我膚色的祖國,給我智慧與膽略的祖國。盡管在鄉村,還有輟學孩子渴望的目光;盡管在城鎮,還有下崗工人無奈地訴說,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沖破舊的觀念,舊體制的束縛,迎來新世紀磅礴的日出!
這是一個除舊立新的祖國。這是一個沸騰上升的祖國;這是一個如日中天的祖國。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1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好!
有一種精神我們與生俱來,它滌蕩我們內心的深處;有一種責任我們時時承擔,它引發我們良知的共鳴。它如同一汪清泉,滋潤我們的心田;它又似一段樂章,激起我們無盡的深思。
它是什么?它在哪兒?
它就是美德和文明。讓我們來把它追尋。
我們尋找它的蹤跡,卻不知它存在于生活的每個角落。它是彎腰輕輕撿起一張紙屑時的敬重;它是說出一句"謝謝你"時心靈的悸動。它是父母勞累時遞上一杯水,幫著捶一捶背,揉一揉肩的款款真情。
然而,如今的社會日益進步,科技日益發達,文明美德的意識卻由內心的濃墨重彩淡化成了一張泛黃的白紙。隨口的臟話,隨地亂丟的垃圾都玷污了我們心中的文明。一些無良的商家,為了牟取暴利,不惜拋棄做人的底線,在老酸奶和果凍中添加工業明膠,用含有重金屬鉻的皮革制作膠囊,用甲醛來保鮮蔬菜,他們的行為,不知傷害了多少無辜的生命;他們的行為,不禁讓我們大聲地疾呼:道德去哪了?!美德去哪了?!在如今的商品經濟社會,文明美德更需要我們的重視,需要我們把它尋找。
透過層層迷霧,穿過層層荊棘,我們在"雷鋒傳人"郭明義的身上找到了文明美德的影子。二十二年獻血六萬多毫升,是自身全部血量的十倍;十六年捐款為自己總工資的一半,累計捐助了十二萬元,郭明義只要看到別人需要什么,就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么。他做過的好事數不勝數,卻,一笑而過。他,就是文明美德的一個化身。
順著郭明義的足跡,我清晰地看到了文明美德的身影,他就在我的身邊!我的同齡人——武昌區楊園學校的文曉偉同學,5歲時厄運襲擊了他原本幸福的家:父親重傷,母親離家出走,年幼的他接手了照顧爸爸的重擔。
曉偉的爸爸,不能行動,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早晨5時30分,曉偉就得起床給自己和爸爸做早餐;中午放學,他得跑步回家,買菜做中飯,然后再匆匆趕到學校上課,晚上回家后,做飯,做完家務后才能開始做作業。
曉偉出生時,患有先天性"尿道下裂",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治療,但是曉偉和父親的生計僅靠每月700元低保支撐,根本無錢治病。
父親的難處,早熟的曉偉知道。因為身體原因,他以前每天晚上都會尿床,時間一長他就總結出一個規律:只要夾著腿蜷著睡覺,就不會有事。雖然,他每天晚上睡覺身體常常沒有伸直過。但再怎么難受,他都自己忍著,不在爸爸面前叫一聲苦。
這些年來,曉偉忍著自身病痛支撐起這個家。20__年、20__年他相繼被評為江城最小的"孝星"。面對榮譽,他用質樸的語言回答:"照顧爸爸,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文明美德是孝順,是奉獻,是修養,是崇高。讓我們都來做一個文明美德的傳承者吧!追尋心中的文明美德,追尋給心田予以滋潤的甘霖;
追尋心中的文明美德,追尋照亮人生道路的指路燈;
追尋心中的文明美德,就是那追尋熠熠生輝的生命之美!
謝謝大家!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很高興也很榮幸,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討論,我是春泥中學初一(4)班的胡詩語。今天,我要演講的內容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大家都知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食堂是大家每天在學校必去的地方,在此我發現用餐中有兩大類人:一類人是光盤行動,節約糧食的;另一類人是挑食,浪費糧食的。就比如我們班的胡同學,看著他瘦骨嶙峋,就知道平日里不愛吃學校里的菜,每次去食堂一看菜不好,勺子一動不動就把餐盤里的飯菜倒掉,偶爾遇到自己喜歡的菜,狼吞虎咽,吃得餐桌上都是米飯,哎,這是嚴重浪費糧食的表現,卻不知這些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而另一位張同學,她從來不挑食,雖然有些胖,但她知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所以她每天都是光盤行動。
此外,我還想講一個關于曾國藩的節儉小故事——“一品宰相”曾國藩是晚清重臣,一度功高震主,權傾天下,但他的起居生活卻非常簡樸。老外格登描述他與曾國藩會面時的情景:“穿著陳舊,衣服打皺,上面油漬斑斑。”名震天下的總督卻活得如此清苦,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個了。吃飯上,曾國藩亦不講究,簡單至極。通常他每餐每頓飯只有一個菜,“決不多設,雖身為將相,而自奉之嗇,無殊寒素。”因為每餐只享用飯一碗,菜一品,當時人們戲稱他為“一品宰相”。為提倡節儉,教育家人,曾國藩于大廳上親書一聯:惜食惜衣,不惟惜時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已不求人。”梁啟超也說過:“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同學們,遠方的貧苦人們,因為沒有糧食在嘆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不是口號,我們應該以身作則,行動起來!
小學生中華美德歌頌演講稿 篇16
時間如水,生命如歌,21世紀的朝陽已冉冉升起。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飛越,而這天,我們進入歷史新的發展時期,應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國與國之間的激烈競爭,我們更需要繼承和大力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把這些中國幾千年來積累下來的傳統美德當成我們的解決問題,迎接挑戰的指路明燈。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豐富多彩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厚德載物,兼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等等。中華傳統美德是世代相傳并不斷調整和更新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俗習慣,它既有強烈的歷史遺傳性,又有鮮活的現實變異性。
雷鋒就是我們的楷模,能夠說雷鋒精神體現了中華美德。提到“雷鋒”二,人們就會想到他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善待他人,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他已定格在人們心中。
幾千年的傳統美德,無數的中華兒女,一代接一代傳承著中華美德,傳遞著中華民族前進的圣火。社會中不難看到美德: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環侍老。
忘不了,“人必棄之愛也,而后人哀之者。人必棄之敬業,而后人敬之者。”的陶母拒魚。
從古至今,無數的美德經過代代傳承,代代發揚現已傳承到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我們身上,而我們要更加發揚,培養民族精神。古人描繪的完美生活,龍鳳呈祥,仙鶴長鳴,神鹿奔騰,日月輪回,世代不息。古人如是,今人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所以說,只要美德在人人心中,祖國就會欣欣向榮,而只要我們發揚,踐行,我想祖國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東方文化美德幾千年長盛不衰,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與民族共生存,而到的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靈魂,也是民族的價值觀,更是一個民族禮貌程度的重要標志。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肩負著祖國的重任,我們已是祖國代代的繼承人,我們走在建設祖國的長征路上,任重而道遠,我已深深體味到我們既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又是體現時代化進步的新道德規范的實踐者。傳統社會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從親緣關系開始,靠的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由我們來發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歷來崇尚文化,熱愛藝術,在五千多年禮貌發展歷程中創造了美麗永恒的文化。正因為有文化傳統美德,才有中國此刻的發展,不是嗎某些人總是感嘆“世風日下”,在這個經濟日益發達的現代社會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貶值呢我覺得不能這樣簡單認為。畢竟,作為一個中國人,在他的內心深處,都或多或少有著千百年來民族美德的沉積,都有著對道德的認識,因為美德在心中,在我們每個中華子民的心中。
傳揚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