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環保兒童的演講稿(精選3篇)
地球環保兒童的演講稿 篇1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可是在我們享受生活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保護我們的家園。做一個低碳環保的小衛士。
低碳,顧名思義,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同時,盡可能的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對大氣層的污染。眾所周知,廢氣的排放加劇了地球的溫室效應:氣候反常、原始病毒死灰復燃、海平面上升、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等等,威脅著我們的地球和生活。因此低碳生活在我們享受生活的同時注意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多節約、不浪費。作為學生我們可從回收、節電、節氣這三大方面來改變生活細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節約能源。例如:淘米水用來洗菜,洗菜水用來洗碗和沖馬桶,洗衣服水可以用來拖地,用茶葉水和渣做肥料來澆花、草。如果驅蟲的話用煙絲泡一泡,澆在有蚜蟲的花盆,真比殺蟲劑還靈!
這樣充分利用“水”這個寶貴的資源,因為世界上許多地方在鬧“水荒”。垃圾的分類也很重要,分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廢電池。例如:電池用完之后,千萬不能隨手亂扔掉,電池中的有毒物質汞會滲透到土壤和水源中,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體,損傷人的腎臟。我們應把廢電池收集到一起,上交給環保部門。少買不必要的衣服,舊衣服可以贈送他人或改做它用。因為在生產加工和運輸的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同時產生廢氣、廢水等污染物,在保證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節能約2.5千克標準煤,相應減少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全國每年有2500萬人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節能約6.25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16萬噸。外出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廢氣的排放。
除了要循環利用舊物,使它們變“廢”為“寶”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就是節電和節氣。廣泛使用節能燈具,及時關掉燈(氣)的開關。夏季盡可能用電風扇;開空調前,應先打開窗戶讓室內空氣自然更換,開電扇讓室內隆溫,開空調后調到最省電的26度,用小風,既節電,又節省家庭的開支,真是一舉兩得啊!
“白色污染”說的就是塑料制品。在農村的田地里,不時能看到塑料袋悠閑地“躺”在田野里打呼嚕,路旁的花草和樹枝上掛滿了“白色的頭巾”。因此,我們建議大家盡量使用能夠循環的袋子,用過的塑料制品盛放各種液體或豆類,也可以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裝飾家居。
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的活動,在家庭中種花草,不破壞野外的植被,因為樹木是最好的“低碳專家”,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氣,降低大氣的溫度。所以在平時生活中少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紙張。
同學們,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是一種理想,更是愛護地球家園的生活方式,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回收、節電、節氣等等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名低碳環保的小衛士,讓地球媽媽恢復她以前的美麗吧!
時間都去哪了,它又是怎么樣子呢?
街道為什么如此的寂靜,什么時候那些粗壯的法國梧桐變得蒼老,那些陪我一起歌唱的鳥兒呢,他們都去哪兒了?就在我不經意間,它們都走了嗎。
音韻的旋律,是什么時候帶了淡淡的憂傷?是什么時候,那些歡樂的笑聲,變得悲涼?時間都去哪兒了,我為什么不知道?那些我親愛的親人們,他們都去哪兒了,他們還回來嗎,我還沒向他們道別呢,我還不想讓他們走呢。如果我可以永遠停留在現在,那是否可以讓時間把我的親人也留住?
時間,到底都去哪兒了?那青澀的黑發,什么時候變得斑白,那年輕的父母,什么時候有了皺紋?時間都在我的每個動作間溜走了,都走了……只留下我一個孤獨的人,徘徊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努力尋找從前美好的回憶,為什么,什么也記不起來了?踏上從前走過的路,那些野薔薇,怎么也都不見了,那總在枝頭唱歌的小鳥兒,怎么也只成了我對從前的回憶?
時間去哪里了呀,為什么朋友之間的笑容,是那么無奈?我的臉上,又掛上了離別的淚痕……長大了,我已經長大了,那些親人們,用自己的青春年華,換來了我慢慢的長大。
我們一直在使勁的往前走,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到達了終點,在路旁跟隨你的美好,不知什么時候消失了。用理想換走了親人,什么都沒有了,只剩下,自己和那重要的名利。
如果我們在路上能停下來,享受那路邊的風景,親情,友情,會陪你走過一生,這時你會發現,生活是美好的,重要的不是名利,而是你自己身邊的人。
時間都去哪了,在我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為什么那么匆忙就過去了!
地球環保兒童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勤儉,我自豪”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我小時候學會的第一首古詩,詩歌教導我們要節省一粒米,農民伯伯太辛苦,我們吃的每一口糧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澆灌的。
千百年來勤儉節約的思想一直貫穿于中華民族悠悠5千年的歷史,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父母的寶貝,從小生活在蜜罐里,成長在關愛中,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例子不勝枚舉。
生活雖然富足,但我們千萬不能忘記古人有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
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勤勞”可以創造財富;“節儉”可以聚集財富。
無論在哪個時代,勤儉總是被看作持家立業的根本、安邦定國的保證。
勤儉不是吝嗇,也不是守財奴的代名詞。
勤儉就應該是像愛國華僑陳嘉庚說的那樣:“應該用的錢,百萬千萬也不要吝嗇,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陳嘉庚先生一生勤勉,不斷發展自己的事業,成了一位大實業家。
他擁有千萬家財,卻生活簡樸;住的兩層樓房又小又暗,穿的衣服甚至還打了補丁,還給自己定了很低的伙食標準。
他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錢,卻散盡家財辦教育,創辦了規模宏大的集美學村和遠近聞名的廈門大學,創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為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世界通用”的美德。
世界首富比爾。
地球環保兒童的演講稿 篇3
大家好!
古人重視觀測天象,認為地球上的旦夕禍福和上天密不可分。
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這流傳幾千年來的天象說,蘊含著一定的道理,其中就包含著氣象的知識。何謂氣象?氣象是指發生在天空中的風、云、雨、雪、霜、露、虹、暈、閃電、打雷等一切大氣的物理現象,這一切都是光、水、風、電的杰作。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古代的不少詩人是業余的“氣象觀察員”他們潑墨揮毫,直抒胸臆,把氣象萬千傾注筆端,足見對氣象熱衷之狂。而“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空中魚鱗天,不雨也風顛”“雷聲連成片,雨下溝河漫”……則是田間勞作的農民創作的屬于他們自己的詩——諺語,諺語是農民預測天氣,促進農業生產的經驗總結。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氣象的認知突飛猛進:各種發明的應用能巧妙地解釋氣象的奧秘;我們現在不僅能準確地預知明后天的天氣,還能知道近兩周的天氣;氣象局對于一些災害性的天氣,如臺風、暴雨、霧霾……也能及早發出預警,讓我們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但是氣象也一次次地給我們人類敲響了警鐘。“酸雨“這個劊子手在加拿大毀滅了1.4萬多個湖泊;讓歐洲數千個水域聽不到蛙聲,見不到魚躍;讓美國紐約州北部阿迪達克山區半數以上的湖水PH在5以下;我國重慶的電視塔及建筑機械的維修、路燈及電線的更換頻率比其他城市快1.5倍。說到“霧霾”,同學們更熟悉了,我們出行經常面臨“騰云駕霧”的危機。而最著名的是英國倫敦的“霧都大死亡”事件,造成了大約1.2萬人的死亡。
這鐵錚錚的事實,告訴我們當仰望天上云卷云舒時,不要遺忘了護庭前綠水青山。同學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