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學生演講稿范文集錦(通用6篇)
實用的大學生演講稿范文集錦 篇1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這天要演講的題目是:《我難忘的大學生活》。
20xx年9月我從地處偏僻的黃金鄉來到這旅游名城哈爾濱,走進了旅游學院,圓了我多年夢寐以求的大學夢。有人說:“大學是鑄就平凡人的輝煌,造就大師的搖籃。”作為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我注定不能夠成為大師,但平凡的我決不能夠選取平庸。“非志無以成學,非學無以廣才”,這次難得的求學機會將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轉折點,所以我會倍加珍惜。帶著這份樸素的感情、也帶著我的期望和夢想,就這樣默默地堅持著三年的大學生活。我雖然柔弱,但我不乏毅力;我雖然基礎不扎實,但我用勤奮和汗水彌補著不足。
在兩年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中,學院領導的關心愛護以及老師的諄諄教誨、同學們的和諧快樂相處,給我留下了完美的記憶,我衷心的感謝你們,感謝你們給予我知識和潛力,給予我溫暖和關懷,在那里我要真誠地說一聲:謝謝你們!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需要自我好好把握,我認真地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地完成好每次的.作業。課后我總是暢游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知識海洋中,汲取著新鮮營養。
我將每一點滴時間都聚集到了課程中、專業中。“是斗士就要拼搏沙場,是學子就要勇攀高峰。”對于我,學習的艱辛可想而知,我要攻克的一道道學習障礙。一道道難題不會我就請教老師,或者和同學們一道探討。“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我愛我的大學生活。只要付出的辛勤汗水能夠得到學院、單位的肯定和大家的贊許,就足以讓我感到萬分欣慰,因為我學習的動力就是將學到的知識能更好地為未來鋪就一條成功之路。
愉快、難忘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兩年多的大學生活為我將來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堅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將以高尚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作風、負責的工作態度,透過我勤勞的雙手,將一個個困難變成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奏響出悅耳動聽的旅游工作交響曲。
時光流逝,空間轉移。再見了,美麗的哈爾濱嗎!再見了,我的大學————難忘的旅游學院!老師們,再次真誠地感謝你們,我在工作中會時常想念你們;同學們,讓我們展開壯志與毅力的事業雙翼,一齊飛向更高的藍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實用的大學生演講稿范文集錦 篇2
各位同學:
今天是學校黨委組織的“中大學子氣質大討論”活動的啟動儀式,我很愿意、也很高興借這個機會與同學們面對面,同大家交流一下我對大學生素質建設的一些想法。
我今天準備與同學們交流的題目,叫做“我心目中的中大學生”。眾所周知,人才培養是大學最根本的使命,如何通過若干年的大學教育使一大批具有良好潛質的優秀青年“成才”,是我們作為大學老師和管理者必須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而如何通過在大學中若干年的學習使自己“成才”,則又是諸位同學們必須認真關注和思考的問題。這是一個雙向的問題。今天,借這個機會,我想對心目中理想的中山大學學生所應具備的素質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我心目中的大學生應具備的素質
說到大學生的素質,如果全面而言,那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如果具體而言,可能是見仁見智的,人們對這個問題或許會有不同的理解。我認為,大學培養學生的目標是要讓他們成為人才,就是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所謂“成人”,也就是說我們應該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理想人格;所謂“成才”,就是要培養智力和能力,使他們成為有知識本領、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在中山大學講大學生的培養目標,就不能不講我們的校訓,孫中山先生希望中大的學生應該“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大家知道,這十個字同樣也出于儒家的經典,它們是達至孔夫子的“君子”境界的途徑。我想儒家的“君子”,就是古代圣賢眼中的一種理想的人格,它對于我們現在對大學生“成人”和“成才”目標的討論是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的。隨著時代的變遷,理想人格不斷被賦予具有時代感的新的內涵。在這里,我不想就理想人格過多地談古論今,只想談談我個人心目中作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所應具備的一些素質,這些素質大概有以下七個方面:
1、知禮。“禮”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簡單說,它強調的是社會的規范和秩序。而“知禮”,則是一個人自處于社會的一個行為準則。中國古代歷來重“禮”,但目前的中國,隨著社會的迅速轉型,禮儀的缺失已成為了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孔子說過“不知禮,無以立”,我們的大學生作為將來中國建設的棟梁之才,“知禮”自然是其必備的素質之一。
我們應該培養“知禮”的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首先應該對他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乃至言談舉止有一個恰當的引導。這里我想講兩個例子,一個是20xx年在我們學校珠海校區舉辦的“五月的鮮花”活動的例子,那次活動是由教育部主辦,我校與珠海市人民政府等幾所單位聯合承辦的一次大型詩歌詠唱會,并且由中國教育電視臺和浙江衛視現場直播。但是在演出當日,天公不作美,大雨一直相伴,盡管如此,卻絲毫未能減低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們的表演熱情,整場演出一直持續了近三個小時。然而令我感動的是我們所有在場的珠海校區的同學,盡管大雨瓢潑,但是為了能夠讓活動繼續,讓現場直播不至于中止,他們堅持觀看到整場演出的最后,而且秩序井然。演出結束時,現場一點紙片都沒有。當時,我也是和教育部的領導與同學們一同舉著傘看完了演出,當老師和同學們接過工作人員準備好的姜湯時,負責整場節目電視直播的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電視臺的領導熱情擁抱,祝賀活動成功,他們盛贊中大的學生高素質,認為他們是盛開在珠海最美的“花朵”。
第二個例子是在20xx年我校80年校慶期間青年志愿者的例子,由校團委組織培訓的一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在校慶期間承擔了大量繁重具體的工作,他們對嘉賓實行了一對一的服務,他們出現在校慶活動的每一個角落,成為校慶活動中一支生氣勃勃的力量,他們熱情周到、積極主動、彬彬有禮,成為校慶工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青年志愿者們在校慶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愛校情懷、良好素質,給各級領導、校友和嘉賓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很多參加校慶活動的同志都跟我提及這些學生,認為他們展現了中大學生的精神風貌,中大精神在他們身上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我想,無論是珠海校區那些可愛的同學們,還是出色完成校慶工作的青年志愿者們,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中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看到了泱泱大校學子所應表現出來的風范。
一個“知禮”的學生,應該有敬畏之心,應該遵守社會的基本規范和秩序,應該懂得去尊重別人。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讓學生們知道各種場合都有不同的禮儀,要自覺地去了解、遵守這些禮儀。這兩年我們學校開始在校慶日舉行學位授予儀式,其目的,就是希望學生接受一種禮儀的教育,知道何為“敬畏”,何為“感恩”。
最近我又向校長辦公室提議,從今年開始是否對學位授予儀式再作一些調整,我想我應該給所有從中山大學畢業,獲得學位的學生,尤其是本科生們一一授予學位,當然,如果這樣做,大概要進行近二十場,但為了學生,我認為值得去做。同時我也相信,通過不斷的探索,我們一定能形成一個符合中大實際、又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山大學的學位授予儀式的,學校所作的這種種嘗試,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重建大學禮儀的一種努力。重視各種禮儀制度的重建與規范,是中山大學乃至全中國的高校都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這種“知禮”的教育,使我們的學生形成一種超越“工具理性”的人文素養,從而成為一個“文明”的現代人。
2、誠信。我認為,這是做人的最基本準則,是一條底線,也是現代社會良性運行的基本保障。如果說“知禮”的教育強調的是對社會秩序的遵守的話,那么誠信的教育強調的就是一個人內在道德感的培養。只有內誠于心,才能外信于人。誠信是由內心誠實表現的自愿行為,同時也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熏陶。誠信危機是當今中國社會的一個痼疾,建立誠信的社會道德體系是我國當今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學要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首先就要培養具有誠信素質的學生。講“誠信”,首先就要“知恥”,內心不知恥,就無所謂“誠信”。例如大學中作弊現象,對待這一現象,在大學中甚至還不能說有著共同的價值觀,許多學生在作弊的時候,并不以此為“恥”,反而視之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誠信”并不是第一考慮的選項。甚至是一些老師,還會為因作弊而受處分的學生求情,說這個學生“品學兼優”。大學應該是社會良心的所在,如果在大學里都不能形成一致的誠信的價值觀,那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就真的令人憂慮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學校一直以來對作弊行為嚴懲不貸的原因所在。
說到誠信,我還想到了學校“仲明助學金”的例子。“仲明助學金”與其他的獎助學金不同,它是一種道義貸款性質的助學金,受過資助的同學都知道,凡是符合條件的申請者,都還要與助學金的基金會簽訂一份道義契約,這份道義契約是道德約束而并非法律合同。根據契約,受助者畢業后要從“受惠社會、回報社會”的道義出發,在有能力償還時再將助學金歸還至基金管理委員會。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已畢業的受助學生大部分恪守道德契約,并把這種內心的道德信條轉化成為現實行動,很多同學工作后陸續返還了助學金,為以后的受助同學樹立了榜樣。我想,這項助學金不僅解決了受助同學的生活問題,而且也讓他們有了一次誠信教育的經歷,懂得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許這個經歷對于他們的人生而言具有更大意義。
3、擔當。敢于擔當,是一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孫中山先生對大學生“做大事”的期待,正在于“擔當”二字,他親筆題寫的校訓中強調“篤行”,意義也在于此。我們知道一句話,叫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也知道李大釗的話,“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大學生要敢于接受并承擔責任,首先是要有道德心去擔當社會責任,要有愛心去奉獻社會。我想舉一個我們學校政務學院學生的例子,學院04級的一位同學患了重病,而且家境拮據,班級的同學得知了這件事,就組織了一次捐助活動,捐助活動幾天內就籌集了上萬元。一位該班作為交換學生留英的同學,還將自己的獎學金全部捐贈出來,但是,受救助的同學知道后卻堅決不要,她說自己不能讓同學們為她付出這么多,后來捐贈活動的組織者找到了患病同學的父親,才最終說服她接受了這筆捐贈。我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從參與這個活動的同學家長那里知道這件事的,我聽了以后非常感動,我們的同學多么可愛啊!我想,這其實也體現了我們的學生對社會的承諾,有愛心、有正義感,才能承擔社會責任。
其次,大學生要有能力去擔當起社會責任。記得我還在浙大工作時,曾與寶鋼有很多接觸,寶鋼人事處的干部告訴我,每年都有很多來自不同學校的應屆畢業生同時進廠,在培訓過程中,廠方要組織一些活動,就問同學們某某工作誰愿意做,舉手的往往是清華的同學,爭著說“我來干、我來干!”我當時就想,這就是清華的學生,他們在這培訓的過程中就能夠脫穎而出。今天回頭來想想,這種敢于擔當、舍我其誰的領袖氣質,正是我們要求大學生們應該具備的品質。
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大學生,進入社會就是社會的建設者,而不是社會發展的觀望者。這種責任心,從大處講是將自己的發展與社會進步和國家、民族的發展聯系在一起,是一種愛國精神,是一種勇于將責任放在自己肩頭的勇氣;從小處講是一種意志堅韌而富有愛心的精神。如果一個人總是遇事推諉,逃避責任,那么與此同時,他就可能錯過了成就事業的機會,擔當和成功是相伴隨的,是離開校門后有所建樹的基本素質。
對于家庭來說,青年是家族的希望,因為從物種進化的角度,年輕的一代擔負著這個種族繼承與繁衍的責任,所以,青年人都被父母親朋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安身立命、光宗耀祖。對于國家來說,青年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青年人肩負著興國安邦的使命,梁啟超先生說得好,國家的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因此,在同學們身上,肩負著家國的責任,任重道遠。
4、勤奮。勤奮原是學生之為學生的題中之義,本沒有太多值得討論的余地。但我們面對的現狀是,我們的學生在上大學前一定是刻苦學習、拼命讀書的,否則是不可能進得了中山大學的,但一旦進了大學,有一些就松懈了,甚至還有些學生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因此,我們還是要強調讀書的勤奮。知識的獲得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不勤奮,一切都無從談起。這里我想強調的是,如果說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要提倡給學生減負,那么在大學階段,你們已經是成年人,應該自覺的“加負”,主動地去汲取知識。
我想,這里其實包含了兩種態度,一是要“非功利”的讀書,一是要“去惰性”的生活。首先,自覺地勤奮學習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非功利”的.求學態度,是一種腳踏實地的風范,是一種自強不息的品質。與此同時,大學生活自由而多彩,而求知與讀書確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此,同學們還要注意克服惰性,要把讀書、尤其是“非功利”的讀書當作一種習慣,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樣才有助于克服惰性的生活。總而言之,勤奮就是好學,是善于學習,一個善于學習的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地訓練自己從而達至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目的。
5、超越。敢于超越,是社會進步、國家強大的要求,中國的發展需要一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我們培養的大學生要在國家現代化和社會進步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須要有超越意識,要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超越自我,敢于超越常識。只有敢于超越,才會產生創造力,才會成為我們常說的“創新型人才”。
還有一點,超越又具有人生態度的意義,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真正具有超越的意識,遇到各種事情的時候都能夠超越世俗,超越個人的利害得失,能夠理性、通達地直接面對內心不愉快的感覺,能夠“將心比心”地去理解自己不喜歡或有感情沖突的人和事,那么,我們所取得的,就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教書育人”的成就,而是某種道德上的成就。
6、陽光。同學們應該有所理想,應該胸襟寬廣,應該自信向上。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我曾經在一些場合說過,如果要交朋友,千萬不要和那些經常抱怨世事不公,總是覺得人生暗淡的人作朋友,因為這樣的人是不會給你陽光和力量的。換一個角度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陽光心態的人會有很多朋友,可以說這是一個人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
似乎可以這樣說,越是擔當重大的責任,可能遇到的“麻煩”就越大。以此推理,大家目前即使遇到了麻煩,也只能算是“小煩”,如果被這些“小煩”就擊退了,當然更不用說去承擔更大的“煩惱”了。比方說,有的人因為失戀了一次,就說看透了感情;因為找工作失敗了幾次,就說看透了社會。這種所謂的“看透”,其實是一種老年人的心態,是消極的態度。西方有一句諺語,叫做“有三歲之翁,有百歲之童”。所以,我在這里說要“陽光”、要“永葆朝氣”,沒有朝氣,只有暮氣,那不是一件好事。在座諸位是青年人,更應該有一股蓬勃朝氣,那是一種陽光的、向上的、不循規蹈矩的、充滿擴張性的精神狀態。有一句話說:人要詩意地棲居,我想,人首先要熱愛生活,才能像詩一樣地生活。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去年嶺南學院畢業的一位女同學,由于骨癌,她從大學一年級起就開始化療,但是她始終以樂觀的精神支撐著自己,每當有老師同學看望她時,她總是用充滿陽光的笑臉面對,從沒有過抱怨生命對她的不公,在治療的過程中,她曾經休學過,但只要有可能,她就申請復學。最終,她在大劑量化療的后遺癥中以頑強的意志完成了大學學業,在去年順利畢業。我想,她這種對生命的陽光態度正是我們所應該提倡的。
我想,青年人應該總是能夠首先觸摸到時代的脈搏,跟上社會前進的腳步,一個陽光的青年,應該表現出積極的精神面貌,體現出時代發展的特征。另外,我還想強調體育對于陽光心態的培養。生命在于運動,體育對于一個人的陽光心態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應該養成對體育的愛好,培養一項或幾項擅長的,可以陪伴你一生的體育活動,這將使你受益終身。
7、職業準備。我曾在一次全校就業工作會議上說過,我們的就業教育應該貫串于整個大學教育的始終。我們的學生應該有一種切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職業觀,如果大學生的就業產生困難,對于中國這樣國民平均素質較低的國家來說,就是人才的最大浪費。大學生應該在就學期間就不斷地重新評價自己,認真考慮自己今后的職業取向,作好充分的職業準備。
我校的校友、鳳凰衛視的主持人馬鼎盛就是一個例子,他在我校讀歷史學,但他對自己的職業期待則是傳媒,因此,他讀書時,尤其關注的是軍事史的學習,甚至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還組織了一個專門討論太平天國史的4人讀書小組。前些年,已經是著名的軍事評論員的馬鼎盛回到了母校,給我們的同學作了兩場演講,題目叫做“中大不比哈佛的差”,講如何論證海灣戰爭美伊軍事力量的對比,與哈佛、牛津的專家學者唱反調,以一個中大本科生的學歷打敗了世界頂尖大學的博士,預見性地論證了戰爭的結果。他說,“我為什么不比哈佛的人差,因為中大是個加油站,而且加的油都是環保的,可以循環利用。”他認為,中大的老師、中大的學風和治學傳統對他的成長及職業生涯的影響是深遠的,正是超脫地、歷史地看待問題,才能夠看清事實的真相。
對于中山大學的學生而言,他不應將未來的職業僅僅看作是一個“飯碗”,還應該看到更崇高的職業使命,看到我們將來所從事的職業是否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我們大學生的職業期望應調整到與社會進步聯系在一起。這與前面所提到的敢于擔當的社會責任心是聯系在一起的。
以上七點就是我對大學生素質的一些個人看法,或者說是我所認為的中山大學對人才培養的一個預設目標。既是列舉,就一定會有疏漏,但還是可以對上面幾點作個總結,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學生,應該是一個“文明的現代人”,他們誠信知禮,積極向上,敢于超越,勇于擔當,他們順應時代的發展,善于吸收現代世界文明,富有開拓進取的創造精神。
總之我想,中山大學培養出來的本科生,尤其應該與眾不同,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你們應該是“社會的精英”。舉一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大學本科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出身”,因為大學本科階段是人生知識技能奠基、思維方式形成和人格日趨成熟的重要時期,在一所名牌大學所受的四年大學教育,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重塑性格。我希望我們中大的學生們都能在中大的學習過程中塑造和完善自己,在自己的血脈中注入中大精神,并終身以此為榮。同時,我也相信,這樣的大學生,才是真正適應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人才。
正如我曾對院長們說過,各個學院都應該對本學院的特色,對學生培養有一個預設的目標一樣,我想,每一位同學對于大學生的素質都可以而且也應該有自己的理解,有一個自我的期望,但是,我認為,關鍵并不在于我們的目標內容如何、期望值有多么高,而是要為實現這個目標去不斷實踐和努力,我們應該找到適合自己而又行之有效的途徑去實現各自的夢想。那么我們能否實現這個夢想呢,這就是今天我要說的第二個問題。
二、中大具有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精神土壤
也許有人說,大學培養人,無非就是組織大學老師上課、保證學生修滿學分、最終順利畢業而已。我想,這是對大學、尤其是像我們這樣具有大學精神的學校的一種誤解。我剛才說,大學教育可以重新塑造一個人,這絕非僅僅通過進修課程就可以實現的,否則,中山大學就與普通的教學型學校沒有區別了。我堅信,中山大學是具有大學精神的大學,所謂大學精神,應該是大學悠久的歷史傳統,是厚重的學術積淀,是和諧的校園氛圍和蓬勃的發展趨勢。這種精神不可捉摸,但可意會,它時刻在塑造著大學中每一個人,尤其是像諸位這樣可塑性更強的青年學生。
中大的文化傳統毫無疑問地具有塑造人格的功能。這里,我不能不談我們的校訓。校訓是一所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的集中體現,代表著這所學校的終極追求,它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中的每一個人。因此,校訓給我們留下的豐富涵義,已經成為我們學生素質形成的文化基礎。我們的校訓出自中國儒家經典《禮記中庸》,原文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1924年,孫中山先生為其親手創辦的國立廣東大學題寫訓詞,寫下了這十個字,1926年,為紀念故去的創辦者,國立廣東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而這十字校訓則一直沿用至今。
“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的校訓,比較簡單的解釋就是:要有廣博的學識,能仔細地探究,去謹慎地思考,可以明確地辨別,最后要切實地去實行。這十個字其實是儒家對于讀書、治學、做人的經典詮釋,是達到“至善”之境的途徑。今天,我不想對此作過多的學理化論述,只想通過幾個例子并以我個人的理解來解釋一下,這樣讓大家對我們校訓的內涵有一個更深入、直接的了解。
先說博學。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有學問嘛,但怎么樣才算有學問呢?我聽過錢鐘書與黃永玉之間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黃永玉先生畫了一幅以鳳凰涅槃為寓意的國畫,作為國家送給廣島的禮物,一位國家領導請黃先生說說“鳳凰涅槃”的文字根據,他原以為很簡單,但找了《辭源》、《辭海》、《中華大辭典》等典籍,結果都是沒有,實在憋得沒辦法了,他忽然想到了當時住在隔壁的錢鐘書,就打了電話過去,于是錢先生就在電話里給他解釋說,這是郭沫若1921年在自己一首詩中編出來的題目,是三教九流之外的發明,確實沒有地方找出處。但是鳳凰跳進火里面再生的故事是有的,在古羅馬錢幣上有過浮雕紋樣,但卻不是羅馬的發明,可能是希臘傳過去的故事,說不定和埃及和中國都有點關系,可以去《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本第三冊找找。黃永玉一去找,果然找到了。
我想,這個例子可算是博學了,但錢鐘書先生畢竟和中大沒有直接的關系,下面我想講五個中大的例子或故事,分別說說中大校訓中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
說到博學,我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陳寅恪是清華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被公認為是繼司馬遷和司馬光之后中國最杰出的史學家。陳先生的最后二十年是在中大度過的,晚年他視力不好,幾乎失明,住進康樂園后,學校為了保護他,專門在他的住所周圍修筑了一圈柵欄,還在門前砌就了一條白色的水泥路,這也是因為陳寅恪的視力只能辨別淺色而鋪設的。陳寅恪故居和那條水泥路都還保存著,大家可以回南校區康樂園探詢一下這些建筑,或許可以體會到與大師之間近距離接觸的感覺。我記得20xx年金庸先生來中大訪問時,特別提到希望到故居憑吊陳寅恪先生,我還陪同他滿足了這個愿望。
下面說說陳寅恪的博學,有一個例子,陳先生在寫他的鴻篇巨著《柳如是別傳》時,眼睛已經看不清東西了,書稿是通過口述,由他的助手幫助撰寫而成的。在書中,他總是引經據典,當遇到不確定的問題時,他總可以告訴助手,在他書架的哪一層的哪一本書中的哪一頁,可以找到問題的出處。我想,如果不是對治學抱有強烈的欲望,不是飽讀詩書、博學強記,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這與錢鐘書先生在電話中解釋“鳳凰涅槃”的故事可謂異曲同工,應該是對博學最好的詮釋了。
說了博學,再說審問。所謂審問,就是仔細地探究,要善于提出問題。什么叫善于提問,怎么樣能夠提出好的問題,我認為,只有通過詳細地探究,認真地考察才能做得到。這里我想舉一個德國總理施羅德來我校演講時的例子。20xx年,時任德國總理的施羅德來廣州訪問,他在中大的懷士堂為我們的學生作了一場演講。說到懷士堂,這是我們中大最具標志性的建筑之一,當時德國外交部的官員們在為施羅德演講選址時還在考慮應安排在廣州還是在成都,在看到了我們的懷士堂并了解到它的歷史以后,當即就決定將演講地點安排在廣州了。現在想想,我還真的佩服他們的眼光,因為就在去年,在國家郵政總局發行的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的紀念郵票中的第四枚就是中山大學,郵政總局的設計師們選取的票面內容也是這座懷士堂。據我所知,這是繼北大和復旦之后,第三個國內大學登上“國家名片”。
當然,施羅德總理在演講的時候并不知道這么多故事,但是他對中大還是充滿了興趣,我記得他在演講之后說,期待與我們的同學進行熱烈的討論,我當時就特別說明,“請總理閣下親自指定同學提問”。因為,我相信,中大的學生是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出有深度的問題的。事實也確是如此,這些同學的問題提得非常好,涉及到中德關系、中歐關系,民族歷史觀的問題,他本人的從政經歷等等。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我們中大獲得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的一個成員的問題,他說德國學者海德格爾曾經說過,人要像詩一樣地生活,請問總理在繁忙的工作中,如何保持輕松的心態,享受生活?施羅德對這個問題非常滿意,他十分認可這種生活態度,他說生活中應有美好的因素,什么是美好,要自己去努力尋找,比如他自己就喜歡打網球,并從中體驗到了快樂。我想,這些問題如果不是通過認真思考是不可能提出來的。比方說剛才的問題,我也不曾知道海德格爾這樣的名言,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因為我曾經對中大的師生們說過,希望他們學會享受在工作、學習中自我實現帶來的快樂,而海德格爾卻要人“像詩一樣地生活”,比我的想法更高了一個層次,對我來說,當然也是一種提升。
施羅德總理也對中大學生的提問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同具有這么廣泛知識的學生交流非常有意義!”而更有說服力的應該是當時陪同來訪的外交部官員的評價,他們說,中大學生提出的問題,不亞于清華學生的水平,這應該是中國最好大學的學生了。
其實,我聽到自己的學生提出這些問題,心里也是感到十分欣慰,因為我知道,能否提出高水平的問題是衡量一所大學學生素質的重要標志,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代表了這所學校的水平。所以,去年我來這里與東校區的同學們做講座的時候,曾開玩笑地提醒大家不要提膚淺的問題,要提有深度的問題,結果很多人后來就真的不敢站起來提問了。當然,我是鼓勵大家提問的,只是希望你們在提出問題之前,要經過仔細地探究,要讓提問的過程同時也成為自己增長知識的過程,這才是我的目的。
“審問”之后說“慎思”,就是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細致、謹慎地考察、分析問題,要將所學為己所用。我認為這是十分關鍵的一個階段,通過對已知問題的真正吸收,然后融會貫通,進而進行反思,這是在治學過程中思想的一次飛躍,只有這樣,學者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才有可能對知識有所創新。這里,我想講朱熹平教授的例子,可以說是對“慎思”的完美解釋。
大家一定知道朱熹平教授與他的伙伴合作破解了“龐加萊猜想”的報道。正如朱老師自己所說,他是通過對“龐加萊猜想”相關理論的系統研究,運用美俄數學家的理論方法完證了猜想。他曾說過,國際上很多團隊都對“龐加萊猜想”的證明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是俄國數學家,這個猜想的完成,是國際數學界的同行們你一步我一步,共同做出來的。他說自己只是比較幸運,完成了“臨門一腳”。
我覺得,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朱熹平教授真正讀懂了美國數學家漢密爾頓的東西,真正讀懂了俄國數學家佩雷爾曼的東西,并且吸收成為了自己的知識,這篇論文——《“龐加萊猜想”暨幾何化猜想的完全證明:漢密爾頓-佩雷爾曼理論的應用》,其實就是用自己的方法說明了運用佩雷爾曼的思路來證明“龐加萊猜想”是行得通的。吸納前人思想,融會貫通,然后再有所創新,我想,這就是“慎思”的真正意義吧。
我們校訓的第四點是“明辨”,學理越辨越明,不辨就難分真偽,不辨就難分是非。說到“明辨”,我想舉奪得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的中大辯論隊的例子來說說。先要弄清楚,此辯非彼辨,也就是說,辯論的“辯”不同于辨別的“辨”,既然不同,為什么還要舉這個例子呢?因為在辯論賽場上,每一輪比賽的辯題都是現場抽簽決定正反方立場的,所以,我們的辯論隊在準備比賽的時候,并不是簡單地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場來準備比賽,因為那樣最多就只有50%的獲勝機會。如何才能做必勝的準備呢,那就是必須認真分析每一場比賽的辯題,通過透徹的分析而讓自己具備駕馭問題的能力,這樣在比賽中,無論抽取到何種立場的辯題,都會處“辯”不驚。因此,要“辯論”,必先“辨析”,只有做好了辨析的工作,才能有必勝的把握。也正是如此,我們的辯論隊才能披荊斬棘,奪得全國大專辯論賽的冠軍,繼而摘得國際大專辯論賽的冠軍。總之,我覺得正是運用了“明辨”的方法,才有了中大辯論隊奪取世界冠軍的成績。
說完了“學、問、思、辨”,最后還要落實到“行”,可以說“篤行”是治學的最后階段。“篤”有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的意思,只有實踐所學的知識,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從而體現人生的價值。我想了一下,在中大,“篤行”的例子還是有很多的,這里我就講一件我親身經歷的事情。去年,我到湛江一家很有名的海產養殖企業參觀,這家企業與我們的生科院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們的研究成果應用在養殖技術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記得那次我一走進那里的養殖基地,就有幾個漁民樣子的年輕人沖著我微笑,說“黃校長好”,我還十分“得意”,以為連湛江的“漁民”都認識我這個校長,誰知等到他們報了家門以后才知道,原來這幾位年輕人是中大的動物學專業的博士生,他們長期沉在企業里,為企業解決技術上的問題,風吹日曬,看上去好像和漁民沒什么兩樣,以至于他們有次返回學校,還被門口的學校保安誤認為是外來閑雜人員,拒絕他們進校。此外還有五六位我們的教授,每個月至少會有兩三次到企業去工作,我覺得他們真的很了不起。還有一個例子,也是幾位生科院的教授,他們常年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林芝地區從事蟲草的人工養殖試驗,去年暑假我去看望過他們,那里環境十分艱苦,每天要驅車幾個小時往返于駐地和養殖基地之間,還要承受高原反應給身體帶來的不適,現在,他們的工作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國家提出對西藏的支持要變“輸血”為“造血”,我想,我們這些教授從事的就是一項“造血工程”,因為他們的工作不僅可以改善當地因挖掘蟲草而破壞的環境,更可以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請大家想想,什么是“篤行”,我覺得這些教授及其學生們的行動就是最好的詮釋。
同學們,我們的校訓體現了大學求知、求真、求善的道德感和貢獻社會的使命感,這里面閃耀著大學精神的光芒。校訓為我們指明了讀書、治學、做人的途徑,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學問思辨行”其中的邏輯意義,真正做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那么也就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了,如真能如此,那么我們的學生培養目的也就達到了。
我想,中山大學已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文化傳統,這是中山先生和學校的先賢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大人珍惜和傳承。然而,在傳統之外,我們大學還需要寬松和諧的學術氛圍、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以及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這是我們所有中大人都應為之努力的目標。我想,這個目標,大學的管理者尤其應該重視,因為大學作為一個學術共同體,教師和學生無疑是主體,學校制定一切規章、制度都應以發展學術、尊重教師、
善待學生為出發點,必須要以培養學生、培養人才為軸心。
當然,大學的管理不僅是保證大學課程的設置,還要為同學們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例如,這次在東校區舉行的“我與校區共成長”的植樹活動,就是在校長辦公會議上討論通過的。學校認為,植樹不僅是美化生活環境的活動,更可以讓同學們產生熱愛母校、熱愛生活的感情,我從來不認為愛校甚至愛國僅是個口號,愛校也好、愛國也好,從來都是具體的,是要通過培養對母校、對國家的感情而逐漸形成的。當然,植樹僅僅是一種形式,我們希望同學們都能夠親自動手,當你們的汗水浸入到這塊土地之后,你們也就自然對它產生情感,在你們畢業之后,這將成為大家美好的回憶。更重要的是,你們的行動也將被定格在中山大學的記憶之中。
最后,我想針對大學排名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我想,這的確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大學的發展是要有一個目標,但大學排名只能部分地說明問題,而且他們的測量指標和評價體系也不一定很科學。我相信我們中大是在向前發展的,而且是穩定地前進,但是別人也在發展,否則中國的高等教育整體水平就要下滑了。可喜的是,我們現在有很多重要指標都是比較好的,比如近年新晉的長江學者、杰青、甚至院士的情況都較理想,近年入選百篇優博的形勢也很好,說明我們的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質量水平是高的。我覺得,大學的發展,校長負有最重要的責任,但是,中大的希望更是在于大學中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學的努力,當然也就包括在座諸位。如果大家都能認為這個學校是值得我為之熱愛的,愿意為學校的發展而付出努力、為之奮斗,我們的學校就一定會因你們的努力而發展、而進步。總之,我們不能浮躁地看待大學排名,中大的發展就在于你我他、在于我們共同的努力。
同學們,今天我所講的算是個漫談,但其中有一條主線,也是我的一個期望,就是中山大學的學生應該具有怎樣的素質,中山先生說,“學生要立志做大事”,對于什么是“做大事”,他說“專心做一件事,幫助國家變富強。”我的理解是,我們專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就是在做大事,就會對國家、對社會有所貢獻,這也可以說是大學培養人才的終極目的。
總之,我希望同學們能夠傳承中山大學的精神,繼承中山大學的血脈,要葆有蓬勃向上的朝氣,成為一個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而最終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這就是我作為校長對心目中學生的期望。我想今天就講到這里吧,希望能夠與大家共勉。
謝謝大家。
實用的大學生演講稿范文集錦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天氣很好,借著這美麗的天氣,我們相聚于這里,一起感受遇見的欣喜,也一起感受遇見的歡樂。今天我所要演講的主題是“遇見”。希望大家能夠細心聆聽。
大學,就像是一個顏色豐富的游樂場,每一個游戲場地都匯集了各類不同的人,或許是因為喜歡和愛好,大家都成為了朋友。我想這大概就是一場關于喜愛的遇見。如果把我們的'專業比喻成游戲場地,而我們就是喜歡這個專業的游戲人,這一場關乎喜好的遇見,成就了我們這一場緣分,也讓我們的大學,成為了我們緣分里的那一個聚點。
而遇見到底有多么的神奇呢?我想大概是它充滿著各種未知性,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事情。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一種感受,有時候當我們遇見一個人時,開始以為不會和他有過多的交集,但最后,我們竟然成為了最要好的朋友。這一種遇見是不是充滿著刺激和好奇呢?世事變化無常,而我們的遇見也在這樣的條件下顯得更加珍貴。所以同學們,我們在遇見之后,仍要懂得珍惜,因為或許你身邊那個人,就是堅持你走下去的依靠。
在這里我想說一說我的室友。我這一場室友之緣非常的神奇,我常常在想,會不會是命運的安排,讓我們最終相遇,然后彼此“糾纏”。當然我這個糾纏一詞是打了引號的。我能夠和我的室友相遇真的很曲折,當初剛步入大學的時候,學長學姐一不小心把我的床號和班級都弄錯了位置,導致我差些和學姐們一起住了。后來幸運的是,我又重新調回了自己的班級,最終和這幾個有趣的室友相遇。其實遇見就是一場緣分,而緣分也是遇見之后的禮物。這是我感慨最深的一點。
大學真的很短暫,我也常常告訴自己,如果我遇見了自己喜歡的人和事,我就要去勇敢的追尋,不要怕辛苦,也不要怕失敗,因為我相信有天注定,也有人改變。不管最后結果是什么,我們都應該不負這一次遇見,也不負于這次青春。大學的時光嘩啦啦的像是流水,我也會珍惜每一個朋友,更是珍惜這一次遇見的緣分,讓我們之間的友誼更加天長地久,也讓這美麗的記憶停留在我的腦海之中,久久不散。
實用的大學生演講稿范文集錦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的名字叫白丁倩。今天我的演講的題目是“愛學校,保護學校,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假設有人問我:“除了家,你最喜歡的地方是哪里?”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最喜歡的地方是我們美麗和諧的__大學。”是的,大學是我們的象牙塔,是我們溫馨的家。每天早晨第一縷陽光靜靜地灑向大地,溫暖著我們的大學校園,迎著涼爽的秋風……在這個美麗的環境中,校園里的一切看起來都非常美麗。
然而,這樣一個美麗的校園,卻存在著很多本不應該存在的現象,也因為這些現象,時刻影響著校園的整體形象。有些同學喜歡隨意丟棄紙屑、塑料袋;課間休息時,有些同學會抽煙,吵鬧惡作劇;還有一些同學受不良習慣的影響說臟話、罵人,與班里同學也不團結。不按時上課,不遵守紀律,不尊敬老師,不愛護公共財產的現象時有發生。
同學們,這些都是不熱愛學校的表現!雖然這些現象發生在少數學生身上,但它們不僅僅是影響了他們的學習,還損害了學校的形象。學校的文明程度取決于我們每個校園人。愛護和愛護學校是每個學生的共同責任和義務。每一個學生關心和愛護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學校才會變得更加美麗。
在這里,我想給在校的同學們提出幾點倡議:同學們在看到老師時能主動問聲好;愛學校里的一草一木,不踐踏花草;有序上下課;遵循課堂紀律,嚴格自律,聽從教導……
同學們,校園是豐富我們思想的地方,學校里清新美麗的環境影響著每個人的行為舉止。學校是我們共同的家。學校的發展需要每一個學生共同努力。學生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我們學校的風采,關系到學校的榮辱。同學們,行動起來,讓我們學會熱愛我們的校園,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共同創造一個干凈優雅的校園環境,讓文明之花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綻放!
謝謝大家!
實用的大學生演講稿范文集錦 篇5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我的夢,中國夢》。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四大發明是華夏民族名揚四方,成為各國仿效的優秀民族。
近代的`中國,曾長期受帝國主義是侵略和掠奪,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飽受了恥辱。
現在的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國家富強。民族的富強是中國夢,我的夢。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勝于地球。
作為祖國的未來,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為了這個夢想,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時刻記得我們胸前的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從現在開始,抱緊自己的中國夢開始奮發,用自己的小夢成就國家的大夢。
我們的未來在我們的手中。祖國的未來就在前方。我的夢便是中國夢,中國夢便是我的夢!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實現我的夢,實現中國夢。
實用的大學生演講稿范文集錦 篇6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很榮幸能站在這里作生化學院第x屆學生會選舉競職演講!
首先,我作一個自我介紹:我叫,現擔任班里的副班長。中學時,擔任班里的學習委員,組織同學新課題研究,所寫論文榮獲市二等獎。我還曾擔任學生會紀檢部部長,每學期都被評為“學生會工作積極分子”。
期間,我每學年都榮獲“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個人”,同時擔任校刊主編,負責校刊的編輯工作。
2個月前,我參加了本學生會的招干競選,在組織部的復賽中,我被刷了下來,進入了女生部。可以說,女生部原本不是我所熱愛的部門,但是我認為作為其中的一員,我有義務更有責任擔負其中的職責,我仍認真負責地做好我的本職工作。
然而,我的.心中對組織部的熱愛有增無減。我,做事認真,有時候執著得有過之而無不及。我感謝學生會給了我這次機會,讓我可以擁有從組織部跌倒翻個跟頭又從組織部站起來的希望!
今天,我站在這里,競選組織部部長!雖然,我沒有在組織部當過干事,然而我相信,我可以憑著自己的工作經驗,借著老師和學長學姐們的幫助,心懷對組織部的熱愛和對自己的信心,我一定可以勝任這個職務!我希望學生會能給我這個機會,我一定會愛我所選,盡我最大的努力,將本職工作落到實處。為了大學生的思想更好地與社會,與世界,與時代接軌,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