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變化演講稿(通用3篇)
過年的變化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伴隨著一陣陣爆竹聲,我們又迎來了嶄新的一年。人們都說因為手機的原因這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了,但我不這么認為,我認為這年味是越來越濃了,只是不像以前那么明顯罷了。眼睛里看到的,鼻子里聞到的,耳朵里聽到的以及嘴巴里嘗到的都是濃濃的年味。
大年三十到了,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和福字。不要小看貼這些東西,貼起來可是很有講究的,貼對聯時,爺爺拿出了已經調好的漿糊,我不禁疑惑道:“為什么現在還要用漿糊,用雙面膠或者透明膠不是更方便嗎?”“用了這么多年了改不掉了,而且我覺得用漿糊挺好,這樣能把運氣牢牢的粘在我們家,想跑都跑不掉嘍!”爺爺說完后就哈哈大笑或許是被自己這哄小孩的話給逗笑了,又或者是被這濃濃的年味感染到了吧。
過春節少不了的肯定是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了。桌子上各式各樣的菜,琳瑯滿目而且每一碗都是熱氣騰騰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在我眼里每一碗菜里都蘊含了濃濃的年味。吃完飯后肯定是看春晚了。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一個個小品把我們逗的人仰馬翻,一個個相聲讓我們聽的有滋有味,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動人心弦。年味就這么慢慢蔓延在每個人的心里。伴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各家各戶都點燃了煙花,迎來了新的一年。煙花騰空而起,把黑夜照的通亮,絢爛的煙花照映在人們臉上,照亮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向往與憧憬。這年味好似這煙花,綻放在空中,最終卻又撒向大地。
其實年味就跟這幸福的人一樣,人們越幸福這年味就越濃,幸福的人越多年味就越濃。
過年的變化演講稿 篇2
大家好!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謝謝。
過年的變化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過年了,到處是一派熱鬧喜慶的景象,曾經安靜的小山村變得熱鬧起來了,各家各戶到處都在掛燈籠、貼對聯、貼福字、放鞭炮,我們家也不例外。
奶奶從儲藏室拿出她早已經買好的福字,爸爸媽媽又帶來了銀行送的對聯和窗花,奶奶從廚房里拿出來一小碗米粥,又拿了一把小刷子。我問奶奶:為什么要拿粥?要干什么用呢?媽媽告訴我:很早的時候,那時還沒有膠水和雙面膠之類的東西,人們就是用米粥來當膠水用的。我半信半疑,心里直嘀咕:這話是不是真的?還是媽媽哄我的`?算了,下次我還是記得從家里帶一些雙面膠吧。
哥哥把對聯正面朝下,背面朝上著攤開,媽媽拿起粘了粥的小刷子,在對聯的背面刷上薄薄的一層,哥哥踩著高高的椅子,把對聯貼了上去,不一會工夫,我們就把所有的對聯,窗花和福字都貼好了,貼了對聯的家,好像一下子亮堂、喜慶多了。我也終于見識了“米粥膠水”的神奇,媽媽告訴我,用米粥膠水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來年撕下的時候很輕松,并且不會把下面白色的墻壁破壞掉,我心里閃過一句: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
貼好了對聯就該是全家人一起拜佛了,奶奶把準備好的雞、鴨、魚、肉還有很多的水果,點心用小盤子一樣一樣的裝好,擺在桌子上,還倒了幾杯茶和酒水,又拿出了二根長長的蠟燭和一大把的香,用燈火機點燃蠟燭和香,一股淡淡的香味就飄散在空氣中,奶奶把點燃的香發給我們每個人,就連最小的弟弟都有份,我們一家人站在桌前跟著奶奶一起拜了起來。奶奶的嘴里不知道說著什么,大家也跟著一下下的拜著。拜完后,爸爸把一掛鞭炮打開來,哥哥將引線點燃,一向害怕鞭炮的我,早就躲進了房間,當鞭炮開始炸響的時候,年夜飯也就開始了……
這是奶奶用她的方式,在祝福我們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幸福健康,我也要祝我的朋友和親人,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順利,心想事成!祝老師和同學們身體健康,闔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