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團、搓、捏的技能,并運用輔助材料表現出小刺猬的外形特征。
2、對泥工活動的興趣,發展的動手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
活動重點:
學習用團、搓、捏的技能,并運用輔助材料表現出小刺猬的外形特征。
活動難點:
用團、搓、捏的技能,并運用輔助材料表現出小刺猬的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份橡皮泥
2、泥工板一塊
3、老師范例一個
4、火柴棒若干盒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1、有一種小動物,它全身都是刺,當發生危險遇到了敵人的`時候,它就會卷成一團,變成一個刺球,這樣敵人就傷害不到它了,而且到了秋天的時候它就會在地上打滾,把果子刺到它的身上去,帶回洞里去,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小動物嗎?
2、老師:對啦,那就是刺猬,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做一只小刺猬。小朋友們看一看,刺猬身上有什么啊?
幼兒:對了,有許多許多尖尖的刺。
3、老師:刺猬身上有很多刺,這些刺是尖尖的形狀是用火柴棒做的,我們再來看看刺猬的頭,刺猬的頭像水滴,前面也是尖尖的,身子就是一個橢圓形的半圓形!再給它添上腳,腳用小小的圓來表示吧!大家看一看。
4、出示老師的范例,一邊講解一邊引導幼兒觀察。
二、基本部分。
(分發操作材料)
老師:現在呢,老師就把橡皮泥和泥工板發給小朋友,請你們把橡皮泥放在桌子中間,我們現在開始來做小刺猬啦!
老師分發橡皮泥,和泥工板,請小朋友們拿出一團橡皮泥。
精選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教案 篇1
擺扣子
【操作目標】
1、喜歡參加游戲活動,愿意動手進行操作。
2、能根據不同的數字進行擺放鈕扣。
3、學習一一對應。
【操作材料】
自制衣服,鈕扣,1~4的數字卡片。
【操作層次】
第一層次:幼兒自由探索玩扣子,培養對數字的感興趣并認識不同的數字。
第二層次:學習一一對應。利用教師提出的材料進行擺放,初步學習一一對應。
第三層次:根據自己的意愿在衣服上擺放鈕扣,并根據鈕扣的數量尋找相應的數字。
【指導建議】
1、活動初期到在數字的后面畫上圓點,幫助幼兒理解認識數字。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進行合作游戲。
1、培養幼兒的折紙興趣,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2、引導幼兒看圖示用長方形的紙折方盒,養成幼兒收拾、整理自己物品的好習慣。
折好的方盒大小一套,折紙步驟圖一張,長方形掛歷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有用的方盒。
1、出示一套方盒,讓幼兒觀察方盒內的物品,說一說方盒的作用和使用的制作材料。
你們看今天鐘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什么,這是一個怎么樣的盒子呢?
誰來說說這樣盒子你想怎么樣設計它,可以把它們進行怎么樣的設計。
2、教師小結:這些方方的盒子是雜物盒,是用來分類整理物品的,一個盒子里放了筆,一個盒子里放著紙,還有一個盒子里放著畫紙。這樣東西就不會亂,找起來更方便。
二、出示折紙步驟圖,老師示范折疊一次。
關于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教案 篇1
1、長方形掛歷紙(長短邊比例約2:1),兩邊中線折攏。
2、上半部分向背后折下。
3、將面層拉開,沿虛線向上折平。
4、翻一面,折法同3.
5、面層兩側向中間折,背面折法相同。
6、前后兩層同時按虛線向下卷折。
7、將口拉開即成一個方盒。
三、自選區角。
1、在手工區中,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紙箱和一些海綿紙、蠟光紙等材料,小朋友們可以這些材料進行設計各種不同款式的雜物盒,小朋友們除了可以用這些紙箱以外,你們還可以用橡皮泥來進行捏、用畫紙來進行繪畫來設計雜物盒。
2、在閱讀區中,老師在這個區角中投放了一些有關制作雜物盒的書籍,你們可以再這個區角中進行閱讀觀看。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教案集錦 篇1
1、蠟筆、畫有草地的背景圖若干、草地盛開的鮮花一幅。
2、手指謠和小蠟筆的錄音磁帶,錄音機1臺。
一、熱身活動
1、老師播放歡快的手指游戲歌謠,帶領幼兒一起做手指游戲,活動雙手手指。
附兒歌:手指謠
小螞蟻,爬呀爬,爬呀爬,爬到膝蓋上;
小螞蟻,爬呀爬,爬呀爬,爬到肚子上;
小螞蟻,爬呀爬,爬呀爬,爬到肩膀上;
小螞蟻,爬呀爬,爬呀爬,爬到頭頂上;
小螞蟻,爬呀爬,爬呀爬,咕嚕滾下來。
2、老師模仿小螞蟻的聲音說:哎喲,真疼啊!咕嚕—咕嚕,肚子餓了,去草地上找吃的吧!
3、老師:讓我們跟著小螞蟻去草地玩吧!
二、學習新課
1、在去草地的途中,老師悄悄地給1位幼兒戴上紅色的頭飾,老師說:“你們看,我看到了一朵大紅花,漂亮嗎?有幾個花瓣?讓我們沿著花瓣摸一摸?你們再找找看還有沒有花?”(配班老師悄悄地給2-3位幼兒戴上紅色和黃色的頭飾。)
2、老師:誰找到花了?什么顏色的花?有幾個花瓣?花長在哪里?
3、老師出示草地上盛開的鮮花圖一幅,提問:你們看,這是什么?圖上畫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顏色的花?共有幾個花瓣?漂亮嗎?
4、老師出示沒有花的草地背景圖,提問:這是什么?和剛才那幅圖一樣嗎?哪些地方不一樣?怎樣才能讓草地變得更漂亮?
5、老師:小朋友們真棒!我們可以在草地上種自己喜歡的花,讓我們用蠟筆跳舞吧!
6、老師隨著兒歌節奏在草地上添加盛開的花朵。(如:草地上,沒有花,不好看,讓我們拿著小蠟筆來跳舞吧,草地上,恰恰恰,往上跳,花莖畫好了,在花莖上,再來跳個圓圈舞,花蕊畫好了。)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教案范文匯總 篇1
一、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被人捧著、護著,家中沒有兄弟姐妹,缺乏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驗及互愛互讓的品質,屬于他的東西從不需要分給別人,不屬于他的東西父母長輩也會千方百計為他弄來。因此,許多孩子逐漸養成了“唯我獨尊”以自我為中心,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的不利。
所以,針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需要,以及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我從幼兒喜歡的玩具入手,組織幼兒從家里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通過和同伴分享玩,讓幼兒初步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逐漸減退自我為中心的心態。為形成健康個性打下基礎,促進幼兒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
二、活動領域:
社會活動
三、活動內容:
《淘氣的小烏龜》
四、活動目標:
1、知道不經別人的允許,拿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行為。
2、培養誠信的意識和品質。
五、活動重點:
知道不經別人的允許,拿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行為。
六、活動難點:
培養誠信的意識和品質。
七、活動準備:
1、烏龜、鴨子、小熊各一個。(手偶)
2、一籃蘋果、一輛玩具汽車。
3、幼兒帶自己的玩具到幼兒園。
八、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叫《淘氣的小烏龜》,小烏龜是怎樣淘氣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聽故事,知道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教師講故事,引導幼兒傾聽,然后提問。
教師:小烏龜看見玩具汽車和蘋果的時候,它是怎樣做的?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教案匯總 篇1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教案錦集 篇1
一、活動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但比較喜歡參與區域活動,能遵守相應的區域規則,在開展“丁娜請客”主題中,我發現以區域活動的形式開展這個主題,幼兒的學習欲望更強烈,同時區域活動的開展能給幼兒提供多種平行學習的機會,因此,我們便把主題活動的內容及本階段相應的學習活動融合在區域活動中,(認識小動物及相對應的詞語;學習做客與請客的禮儀;模仿動物的動作和聲音;設計小動物的食物、請柬、動物頭飾)把各種知識、技能分解到自理間、數數間、涂鴉間、娃娃間、音樂間、圖書間等區域去實施。
二、十二月份區域目標:
1、遵守區域規則,活動中能認真參與區域活動。
2、繼續學習對應、分類及強化幼兒對大小的基本概念。
3、了解請柬的用途和制作過程,感受參與制作的樂趣。
4、學習參與簡單的制作活動,加深對動物的了解。
5、明確自己的角色,積極參與角色活動。
6、能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進行手部訓練。
7、積極參與表演,學說短句:“我請你吃X X?”
三、本周區域重點及提供的材料:
1、涂鴉間:增設吸管、海綿、包裝紙、餅干盒等,引導幼兒嘗試學習制作立體的動物食物,供幼兒粘貼用的各種輔助材料(花、草、樹、動物圖樣等)
2、娃娃間:將娃娃家創設成“丁娜家”,增設小動物食物(蘿卜、小魚、骨頭)、小動物頭飾,引導幼兒學說短句:我請你吃X X,復習“請進”、“謝謝”等詞語。
3、音樂間:錄制小動物音樂、動物頭飾,引導幼兒學習用簡單的動作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及動作。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教案 篇1
【游戲目標】
1、能在老師的提醒下選擇游戲內容進行區角游戲活動。
2、喜歡擺弄和操作各類提供的材料,初步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3、愿意和同伴簡單交往,能較長時間地專注一項游戲內容,形成區角游戲的常規。
【游戲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初步的參與各區域游戲的經驗,初步了解各區域游戲的玩法。
2、游戲場所:本班游戲區域(米奇之家、米奇巧手坊、黛西拼拼屋、布魯托想想吧)。
3、游戲材料:
米奇之家:自制各種家具、廚房用品、家庭成員圖片、娃娃、衣服等材料。
米奇巧手坊:各色彩紙、膠水、油畫棒、爸爸、寶寶頭像。
黛西拼拼屋:大積木若干。
布魯托想想吧:喂動物材料、珠子、小妹妹頭像、媽媽頭像、小夾子等。
【游戲過程】
一、組織幼兒,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二、教師講解各活動區域的活動內容。
(一)《米奇之家》:
1、娃娃肚子餓了玩法:幼兒在廚房快樂地擺弄小勺子、小鏟子給娃娃做飯,并在做完飯后收拾好廚房用具。學習用勺子、筷子喂寶寶吃飯;學習用奶瓶給娃娃沖奶、喂奶。
2、扣紐扣、疊衣服玩法:通過操作桌面的小衣服材料,學習自己扣紐扣、疊衣服的生活技能。
3、幫娃娃洗澡玩法:幫娃娃脫衣服、做好娃娃洗澡前的準備工作,學習幫娃娃洗澡。
(二)《米奇巧手坊》:
1、幫爸爸裝飾外套玩法:用撕貼的方式隨意裝飾外套。
2、撕面條玩法:要求幼兒把面條撕得又細又長。練習撕紙,學習沿著直線剪面條,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性。
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小巧手》教案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日常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圖形:圓圓的皮球﹑方方的餅干﹑長方形的小床﹑三角形的帆船﹑半圓形的西瓜……各種圖形組合在一起,可以千變萬化,讓幼兒充滿好奇和驚喜。各種各樣的圖形積木更是讓幼兒愛不釋手。利用生活經驗的積累對圖形進行加工﹑改造,引導幼兒進入神奇的圖形世界。
活動目標
1.鞏固對五種圖形的名稱及特征的認識。
2.在愉悅的游戲情境中,初步培養幼兒圖形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圖形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活動準備
1.用泡沫墊制成一條“小路”,上面刻大小不同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土坑”,將刻下來的圖形涂上顏色即成“石塊”。
2.小熊頭飾(1張)
3.小汽車卡片若干和拼圖塊、瓢蟲拼圖塊。
一、游戲導入:
以情境式“小熊去參加森林博物館畫展”引入課題。 教師戴上小熊頭飾扮演小熊馬特:你們看,我是誰?(小熊)
今天小熊要去森林博物館看畫展,可要去博物館必須經過一條小路,但是這條小路損壞了,我想請小朋友幫助我把路修好。你們愿意幫助我嗎?
二、 幼兒“修路”辨知圖形。
1.教師先帶領幼兒觀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圖形,然后請幼兒拿“石塊”一一對應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2.游戲“踩石頭”。
教師與幼兒一起唱《小司機》的歌,停下來時請幼兒說出:“我踩的是…圖形。”
三、學習用大小不同的圖形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