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
2.了解《論語》一書和孔子及其思想。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等。
重點: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
教法:朗讀教學法 探究法 歸納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通過熟讀,明白其內涵,通過討論,掌握其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孔子及《論語》簡介
(1)《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涵蓋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比較完整地體現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論語》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于西方社會的《圣經》一書,所以也有人把《論語》譽為中國人的《圣經》。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圣人”。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課文內容提要及問題設計
(一)內容提要
本課所選內容主要涉及這么幾個方面:一是關于讀書做學問的,二是修身養性的,三是關于立志與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問題設計
1.為什么每一則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所以《論語》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說的話。
《論語》六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及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
2、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勤學好問、永不滿足的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小學學習已經七年了,關于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都有很大意義。現在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這篇課文。
二、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學生在班上交流: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有關資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論語》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知大意,體驗人物
2、積累文言詞語,疏通課文
3、當堂背誦,積累成語警句
過程和方法:朗讀法、合作討論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朗讀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學會修身做人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學會運用各種方法,疏通課文,理解大意
【教學難點】:
2、當堂背誦,并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大人物,這個人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你們了解他嗎?
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十則。
二、讀出氣韻
這是同學們進入初中以來第幾次接觸文言文?你們知道要如何才能學好文言文嗎?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中,我們可以讀出氣韻,讀懂人物,讀出智慧。下面就請同學們搖頭晃腦地,不受約束地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派一個代表吧。(指名朗讀,正音)(要讀出韻味,除了讀準字音,還要咱們進一步了解課文蘊涵的深意。)
全班齊讀。
一、導入
二、作家、作品簡介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 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 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仁”即“愛人”。
三、初讀掃除語言障礙
人不知而不慍(yùn)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 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四、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前六則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 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時:按時; 說:愉快、高興; 朋:志同道合 的人; 知:了解; 慍:發怒、生氣;
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第二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多次; 省:反省; 為:替、幫; 謀考慮事情; 忠:盡心竭力;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習:溫習。
第三則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論語十則教案 篇1
今天,我們要攜手一起去拜訪一位大人物,這個人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你們了解他嗎?
這是同學們進入初中以來第幾次接觸文言文?你們知道要如何才能學好文言文嗎?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中,我們可以讀出氣韻,讀懂人物,讀出智慧。下面就請同學們搖頭晃腦地,不受約束地放聲自由朗讀課文。派一個代表吧。(指名朗讀,正音)(要讀出韻味,除了讀準字音,還要咱們進一步了解課文蘊涵的深意。)
教學內容
《論語》十二章
1、通過學習重點文
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背誦課文
二次備課
一、背誦導入
二、合作探究
1、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
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
2、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3、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4、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 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 打算?
三、朗讀體會
四、整理歸類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類
(1)談學習態度的
第7、9章
(2)談學習方法的
第1、2、 4、5、12 章
(3)談修身做人的
第1、2、6、8、 11、12章
(4)談珍惜時間的
第10章
五、總結文言語法:
1、通假字:(通誰讀誰,通誰講誰)
學習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①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查閱工具書,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熠生輝。現在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交流探究: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十則教案 1- 篇1
一、活動目的
以《論語》為代表的國學文化博大精深,學習貴在持之以恒,需要我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領全體師生去誦讀、去欣賞、去感悟,積極主動地從中吸取豐富的養料,提高我們的學識修養,改進我們的思想道德,為繼承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三育并舉,全面育人”辦學思想,結合學校“誦經典”系列讀活動,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活動,增強青少年一代的民族認同感,樹立民族自信心,振奮民族精神,不斷提高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三、活動目標
1、總目標:“與圣賢為友,砥礪品學;與經典同行,奠基人生”。
通過誦讀《論語》等國學經典內容和賞析活動,對學生進行文學、思想的積累和熏陶。所謂積累,即積累豐厚文化底蘊,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所謂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學會做人,為終身發展奠基。
2、階段目標:
在誦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加深理解,開展與生活實際聯系和理解,進行感悟、辯論。
具體目標:
小學低段:識論語,明禮儀。
小學中段:讀論語,長智慧。
小學高段:品論語,學做人。
四、活動要求
1、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加強《論語》教學的針對性和規范性,把傳統文化價值觀和學生的精神、人生發展需求結合起來,編寫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真正使國學的精髓融入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使學生既吸納鮮活的時代精神,又傳承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論語》十則教案 5- 篇1
【教學目標】
1. 讀準字音
2. 了解孔子的“仁”的基本意義
3. 掌握文中出現的常用虛詞和實詞
4. 引導學生閱讀、背誦《論語》的有關章節
5. 對判斷句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思想
2.仁的意思的解讀
【教學難點】
孔子言論中提出的加強人格修養方面的重要觀點。
【教學課時】
一、課文導入
走進文言寫就的歷史,與古人晤對一堂,孔子呈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在你的想象中,或許他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對他敬而遠之,也可能覺得他是封建禮教的源頭,對他加以批判。在你們印象中,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請學生回答,作大致的講評)
二、寫作背景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宋國貴族,后遷居魯國。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住⑺究埽蠆宦飴徹湊凈缸鈾肼扯苡撾饋⑺巍⒊隆⒉獺⒊泄疾晃本茫樗烙諑場Tて誥弁澆慚В餃私慚У姆縉滌械蘢尤耍磽照?SPAN lang=EN-US>72人,被稱為“賢人”,子路、子貢都在72賢人之列。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弟子們以父親之禮儀對待孔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在孔子的墳前蓋了一間小屋,為孔子守墳6年。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得到了弟子們的衷心尊敬。兩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現在,人們都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理解淺易文言文
2、能準確朗讀并熟練背誦默寫課文
3、能夠讀、寫、理解“子曰、慍、罔、殆、矣、誨、弘毅、士、凋、恕、欲”等詞語。
4、學習《論語》中名言警句的簡單應用。
5、簡單了解孔子及《論語》
(二)過程及方法目標
誦讀理解 交流質疑 教師點評 全文背誦 學以致用 積累拓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受孔子偉大人格魅力,了解他以“仁”為核心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以及為人處事的態度、做法和人生價值觀,提高個人思想修養。
2、聯系自身經歷,體會課文內涵,端正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觀。
朗讀、背誦、默寫文章,評點課文內容,精講難點章節
深層理解〈論語〉內涵,觸動學生心靈,感受“至圣先師”的偉大人格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教師對學生做朗讀指導,正音斷句。
2、學生互相質疑法。學生將自己的疑難當堂提出,學生互答。(也可采用學習小組集中質疑,再互相解答法)。
3、歸納、總結法。將本文涉及到孔子、《論語》體裁及主要內容、本文中涉及到的成語、名言、警句等進行歸納記錄。
4、教師評點法。教師針對學生理解進行評點指導,形成統一的、正確的認識。
5、延伸應用法。針對本文內容大多通俗易懂的特點進行延伸應用練習。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 運用POWERPOINT系統
學生課前準備
1、找4-5名學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主題排練一小品,情節簡單明快,用時3~4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