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餐》教案 篇1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法:故事啟迪法 演示示范法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在進餐時的行為符合禮儀要求。
2、 培養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習慣。
核心要素:進餐前 手洗凈 入座時 動作輕
細細嚼 慢慢咽 不挑食 不剩飯
活動準備:幼兒平時使用的餐具:碗、盤子、勺子各1個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直接介紹活動的名稱,導入活動
(二) 關鍵步驟:
1、 第一步,餐前準備練習。
(1) 取餐墊放桌子上,取餐具放在餐墊上。
(2) 學習用雙手將小椅子拉開,再入座。
(3) 老師將盛好食物的餐具放在餐車上,幼兒用雙手端起飯碗,放在餐墊上。
2、 第二步,吃飯練習。
(1) 腳規矩地放在椅子的前面。
(2) 飯、菜要搭配著吃。
(3) 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吃飯。
(4) 需要添飯菜,舉手請求老師的幫助,或經老師允許后,由自己到指定的地點添飯。
3、 第三步,收拾桌面的練習。
(1) 清潔桌面:去抹布區取干凈抹布,擦拭餐墊和桌面后,將臟的抹布放在臟抹布區。
(2) 餐墊使用后,放到指定地點。
4、 第四步,漱口和擦嘴的練習。
(三) 練習后,要注重幼兒在進餐時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
活動延伸:
1、 說故事與分角色表演:
通過說故事和角色表演的方式,對幼兒做進餐禮儀指導。
例如:講完故事《豬小弟的一天》與幼兒進行討論:
(1) 為什么小朋友都用驚奇的眼光看著豬小弟?
浩浩是我們班上的一位小男生,長得很可愛,平時不太愛講話。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每到吃飯時,孩子們都能安靜愉快的進餐,可是浩浩小朋友不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就是有意無意地擺弄著面前的勺子,而有時也會看著滿滿的一碗飯發呆。當老師問他為什么不吃飯時,他也只是看了看老師不予理采。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是耐心的跟他講道理就是喂著吃。但是,這些話用的次數多了,時間長了,也就不管用了。而我們更不能天天喂著寶貝吃,所以每到吃飯時,浩浩的進餐就成了一大難題。 針對浩浩的吃飯問題,我們與家長進行了溝通交流,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而在幼兒園我們利用餐前的時間,向孩子們講吃飯的好處及重要性,讓他們初步了解食物吃入肚子中是如何消化的。同時通過教學活動利用圖片、課件、圖書等輔助教學手段,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食物的重要性。進餐時,教師根據不同的菜品和菜色,向幼兒介紹其營養價值,如:多吃青菜臉蛋會變的很漂亮;多吃米飯會比爸爸長得還要高……教師運用夸張的手法教育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與鍛煉,浩浩在吃飯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家長甭提有多高興啦。但我還想說良好的進餐常規不只是靠在幼兒園中獲得,它還需要家園的配合,家長的配合對于培養幼兒正確的進餐習慣同樣重要。
一般說來,12~18個月的幼兒已能獨立進餐,并且吃得很好。如果母親老是擔心孩子吃不好、吃不飽,從而越俎代庖,那就會使孩子對母親產生依賴性9當孩子長到三四歲襯,再決定改變喂他吃飯的現狀,那是不大容易辦到的。因為在他心目中,如果母親愛他,就應該繼續喂他吃飯。母親在態度上的變化會刺傷孩子,他甚至會氣得兩三天不好好吃飯。這種表現使心軟的母親惴惴不安,于是又喂他吃飯。孩子從前次的勝利中,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力量,揣摸透了母親的心理,所以當母親再次讓他自己吃飯時,孩子還是拒不照辦。于是,讓孩子自食就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那么,應怎樣培養孩子的自食習慣呢?首先應該讓孩子懂得,自己飯是天經地義的事,可以用小雞、貓、小兔等孩子喜歡的小動物獨立攝食的樣子啟發他,使他產生自己吃好飯的愿望。對于依賴性強的孩子,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連續幾天里,孩子的飯菜都由他最喜歡的食物組成。把盛著飯菜的盤子往他面前一擺,然后就很自然地到隔壁房間中去,就象忘了拿什么東西。開始時,在別的房間只呆上兩三分鐘。當回到孩子身旁時,不管孩子是否試著自己吃飯,都要好好地幫助他吃飯。自食的習慣不是一下就能養成的,他或許已經能夠獨立吃一餐飯了,而在吃第二頓飯時,又會求助于父母。這時千萬不要發火,更不要在這個過渡階段和他討論這個問題。如果他愿意自己獨立吃一種食物,也不必強迫他去吃第二種。如果孩子對自己在吃飯方面的進步感到滿意時,家長可以隨聲附和,以示鼓勵,但不應對比表現出過分的熱情,否則,孩子會懷疑這種鼓勵的動機。如果在一個星期里,都準備孩子最喜歡的飯菜,而過了十分鐘或十五分鐘,他連動都不動一下,遇到這種情況,只能設法使孩子感到饑餓,例如可以逐漸減少每餐喂他的食物。蘭四天后,待他饑腸轆轆,就會下決心去自己吃飯。
孩子們吃飯時,喜歡看看今天吃什么菜,聞聞今天的菜香不香,如果不對胃口,是不肯吃一口了。今天在吃飯的時候,又聽到有的小朋友說,這個菜不好吃,那個肉不愛吃。沐顏是我們班上年齡最小的孩子,難免會嬌氣,聽到小朋友在抗議,她馬上把臉轉過去,不肯面對餐桌。我走過去,問她:沐顏,你怎么了?她看看我:老師,我不喜歡吃,這個不好吃嘛。我說那你把臉轉過來,告訴老師,今天我們吃什么好吃的菜呢?她一一說了出來,我說:對了,很棒的小朋友哦,今天的菜都是很有營養的,沐顏不但是聰明的孩子,還是大老虎,大老虎可是不挑食的哦,是我們班哥哥姐姐的榜樣,大大口像個大老虎一樣吃飯給哥哥姐姐看。受到鼓勵的小沐顏很開心,馬上拿著勺子大口吃飯,一邊吃還一邊說:我是大老虎,看我厲害嗎?別的小朋友一看到比自己小的妹妹都能大口吃飯,都不愿意落后,很快地拿起勺子比賽,不會再聽到哪個孩子說這個菜不好吃或者是那個肉不好吃了,就怕自己落后了。 針對這種不愛吃飯的習慣,以鼓勵幫助為主。先在餐前特別介紹今天 吃的菜,并且介紹這些食物對寶寶身體的益處,從而引導孩子愛吃飯,不挑食,還要經常表揚一些吃飯好的小朋友,用孩子們身邊的榜樣感染和教育他們。
涵涵是名新入園的韓國孩子。不知道是飲食習慣影響還是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每天的午飯他吃的總是很慢、而且非常少,一口飯放在嘴里能嚼上好半天。
為了幫助涵涵養成良好的的進餐習慣,我常常讓他參加植物角的勞動,介紹植物角種植的蔬菜,讓他多了解蔬菜的營養價值和對生長發育的作用。當助理老師端上飯菜時,我用愉快的表情和語氣說:“涵涵最愛吃菠菜肉湯,菠菜最有營養了,吃了會像大力水手那樣有力氣。我還故意聞一聞:“啊!真香!涵涵,你聞聞。”在我的情緒感染下,涵涵一口一口吃起來。我趁熱打鐵說:“涵涵吃飯有進步,能自己吃飯了,如果你能大口大口的嚼,那營養就會被吸收的。聽了我的話他把嘴里的飯有滋有味的嚼起來。一頓飯吃得雖然很慢,但比以前好多了。
每當進餐的時候,我們都會提醒小朋友要安靜進餐,不要說話。在膳食活動過程中保持安靜是幼兒園的一種紀律。這種紀律也讓我們很多工作能順利開展,如:可以加快小朋友進餐的速度,也可避免在進餐中發生危險,老師也能及時做好午睡的準備以及不耽誤教師的下班。然而今天午餐發生的事情讓我對這規定產生了很大的困惑。今天中午吃的是蕃茄炒雞蛋,正當小朋友安靜進餐的時候,一個充滿了驚訝的聲音響起來了“老師,我的碗里有根棍子”。我循聲看過去,看見何詩瑜手上拿著一根卷成一圈的蕃茄皮。還沒等我出聲,接著朱佳穎也興奮地叫了起來“老師我這里有一面小紅旗”,她也把一塊變了形的蕃茄皮拿了起來。這時全班小朋友的眼光都集中在她們的手上了,接下來就是一個個興奮地低著頭在自己的碗里探索蕃茄的秘密,然后你一言我一語地交談著自己的重大發現。面對這一情景,我心想是阻止小朋友的議論還是做一節隨堂教學呢?如《蕃茄皮的秘密》,因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現成的教材。但是看了一下時間,加上也不想讓他們那么吵,我最終還是蜻蜓點水般表揚了一下小朋友然后就阻止他們讓他們安靜進餐。其實那么多的小朋友一起進餐肯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在他們這個探索的年齡階段,我想單是菜的色澤、味道、形狀也有不少想和同伴分享的樂趣。但因為一些紀律,我們就讓原本這么愉快的一件事情因為制度而變成了負擔,讓小朋友有話無處說。作為老師,我們是不是應該允許小朋友吃飯時輕聲交談呢?這樣既有利于小朋友的言語表達能力的發展,也尊重了他們的情感。
吃飯的時候,有些小朋友總是把不喜歡的菜剩在那,要么挑出來放在桌子上,這種現象以前時常在我們班看到,我們怎么喂他,他都不要吃。該怎么解決呢?我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終于使我們班的孩子在飲食上得到提高。 1、以故事角色教育孩子為了培養幼兒愛惜糧食,我們向幼兒講述了故事《愛挑食的汪汪》,組織幼兒討論故事中的角色,啟發幼兒愛惜糧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進餐中,剩飯菜的行為已沒有了,在進餐時,桌子上、地上、衣服上的飯粒也減少了,挑食的幼兒也基本沒有了。2、創設音樂氛圍吸引孩子不僅如此,我們還在吃飯的時候放些輕音樂,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樂可以美化人的心靈,音樂可以讓吵鬧變得安靜,在進餐時我們播放一些優美,抒情的鋼琴曲,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進餐。 3、做好家園共育在家長工作中,我們讓家長在家中也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平時除了在家園聯系中張貼這方面的內容,還幫助家長掌握一些科學的家教方法,使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加重得到強化。看著這些天天在長大的孩子們,欣慰、自豪充滿了我們的心懷.班內多數家長對孩子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也越來越重視,我們也努力做好家園工作,家長積極配合班級各項工作,共同為寶寶的成長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