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文的體制
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雖刻在碑上,但不是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立題時,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題為某某碑,或題為某某碑銘,或題為碑并序、銘并序之類,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題碑銘等字,直書文章題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種。這類碑文是贊頌死者的,贊其人,不涉及成神顯靈等怪事。寫這類文章,往往溢美過譽。中國文學史上有兩個寫墓碑的大師,一個是漢朝的蔡邕 ,一個是唐朝的韓愈。蔡邕曾對盧子干、馬日碑說:"吾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慚容,唯郭有道無愧于色矣!"因為只有《郭泰碑》是頌當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則都頌非其人,可見他作墓碑大多是對人溢美過譽的。韓愈撰《柳子厚墓志銘》,轉彎抹角地批評柳宗元參加王叔文改革集團一事。這批評雖然全是出于韓愈保守的個人偏見,很不持平,但是,作為碑文,他采用褒貶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稱人之善、不稱人缺點的傳統做法,卻是值得提倡的。總之,不管褒也罷,貶也罷,以不失實為貴,以公允持平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長方形,螭首龜趺。碑頭用篆體書寫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額"。墓志較小,多為方形,刻石加蓋,上寫某官某人墓志,叫做"書蓋"。有了"篆額"和"書蓋",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題目了。
墓碑文的題目。稱墓碑銘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銘;稱墓志銘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銘;稱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無銘;稱墓銘的,有銘而無志;也有雖只名志或碑,卻各項都具備的。
墓碑文的體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歷、文章著作、逝世時間,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銘文。墓志的內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貫、行為事跡、年壽、逝世年月、子孫大略、葬時、葬地,最后是銘文。銘文是總括性的贊語,多為韻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騷體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內容大體相同,只是志求簡明而碑尚豐麗。 1.音容宛在, 永遠懷念
2.養育之恩, 永世不忘
3.生為奉獻, 萬古流芳
4.祖訓永耀, 恩澤長存
5.勤勞一生, 德澤子孫
6.胸有天地, 一生真誠
7.寸草春暉, 永志不忘
8.無私奉獻, 后人楷模
9.相見夢里, 慰魂千秋
10.父范長存,母儀永在
11.痛失良友,碩德永懷
12.清望昭垂,道范長存
13.音容宛在,遺愛人間
14.耆德遺思,哲人其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