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全文解釋
《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基于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并不斷流傳。為方便大家閱讀傳習,第一范文網特制作了本篇三字經全文解釋,每句均包含有啟示與解釋,并以不同顏色區分原文與譯文,歡迎收藏傳閱: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啟示〗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譯文】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啟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松。
【譯文】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啟示〗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譯文】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啟示〗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譯文】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啟示〗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
【譯文】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啟示〗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總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趁視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
【譯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啟示〗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譯文】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啟示〗學會親近好的老師、好的朋友,并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有益的經驗和知識。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頭腦。
【譯文】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里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香九齡 能溫席 孝于親 所當執
〖啟示〗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并激勵自己刻苦學習。
【譯文】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融四歲 能讓梨 弟于長 宜先知
〖啟示〗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