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期在《大氣》發表研究稱,在大氣層中新發現了2種氟氯烴(CFCs)和1種含氫氟氯烴(HCFCs)。截至目前,破壞臭氧層的CFCs和HCFCs已達7種。
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將目前的空氣樣本與1978年至2015年間分別在塔斯馬尼亞未受污染地區和航空收集的樣本進行對比,又發現了新的臭氧層消耗類氣體,這種氣體比今年早些時候發現的濃度低得多,似乎并不會對臭氧層造成威脅,但是本次研究支持了有更多破壞臭氧層氣體存在的觀點,并指出多種破壞氣體聚集將對臭氧層造成累積效應。
東英格利亞大學環境科學院的喬安娜?羅比(Johannes Laube)博士表示:“新發現的2種CFCs和1種HCFCs情況令人擔憂”,同樣參與本次研究的德國尤利希研究中心的科琳娜?克勞斯(Corinna Kloss)也表示:“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氣中這7種氣體的含量非常低,其中4種氣體甚至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未曾出現過,所以被認為是人造氣體。我們有必要調查這些氣體的來源,它們可能來自工業溶劑、化學品原料和制冷劑排放。”
事實上,1989年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中就規定“控制氟氯烴并保護大氣中的臭氧,保護地球生命免受太陽有害紫外線的影響”,該條款于2015年上升為全球范圍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