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結構的自然流變
漢字結構上的自然流變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異體字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同一個字不同的書寫形式越來越多;②筆畫的模式越來越多;③書寫方式越來越多。
漢字在起源之時,實際上是一幅幅逼真的圖畫,各個部落甚至各個人在寫這些字,或者說畫這些畫時,都可能不一樣,所以每個字的寫法有很多種。這種現象在商代甲骨文中仍然非常明顯。例如,甲骨文中“尊”字的寫法至少有20種,“羊”字寫法至少有45種。一個字多種寫法相互之間稱為異體字。
在漢字結構變革過程中,新的字體取代了舊的字體,舊的字體中各種寫法往往同時也被廢止了,即消除了許多異體字。但是對于新的字體而言,通過自然演變,在民間又有簡化、草化、快寫、隨便寫的現象、要求和趨勢,由于各地、各時、各人在簡化、草化、快寫、隨便寫時沒有統一的規矩,國家又一直沒有制定漢字書寫的標準,所以一個漢字又產生多種寫法,出現了新的異體字。
此外,由于人們對社會和自然的認識不斷增長,現有的字往往不夠。因此,就會另造一些字來,由于各個時期各個人造的字往往沒有經過專門的機構進行審查就流傳開來了,有些字實際上是表示同一個意思,這就又增加了異體字出現的機會。
在字體方面,漢字也發生過較大的流變。例如,隸書走上歷史舞臺不久,其筆畫經過自然流變,形成了楷書。宋朝發明了印刷術,為適應印刷,尤其是書刊印刷的需要,筆畫發生進一步的自然流變,出現了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宋體。隨看文化事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在西方文字字體的影響下,漢字又出現了黑體、美術字體等多種新的字體,如海報體、綜藝體、勘亭流、少女字體、仿宋、扁宋等。這些字體一般用電腦而不是手來“書寫”,所以現在又可統稱為“電腦字體”。
此外,為手寫之便捷以及書法藝術的開拓,人們還創造出行書和草書等多種書寫方式。行書的結構和楷書基本相似。草書的結構雖然和楷書差別較遠,但是草書一般只作為一種書法,或者作為一種速記方式,在信息交流中應用較少并常遭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