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橋的詩句——《送趙司馬赴蜀州》
《送趙司馬赴蜀州》原文
餞子西南望,煙綿劍道微。
橋寒金雁落,林曙碧雞飛。
職拜輿方遠,仙成履會歸。
定知和氏璧,遙掩玉輪輝。
《送趙司馬赴蜀州》作者簡介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宋之問約生于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712年),并沒有顯赫的門第家世。父親宋令文起自鄉閭,矢志于學,交友重義,“比德同道。理閫探索詞源論討”,多才多藝,不僅“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唐高宗時做到左驍衛郎將和校理圖書舊籍的東臺詳正學士,饒著聲譽。在父親的影響下,宋之問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遜自幼勤奮好學,各得父之一絕;宋之悌驍勇過人,宋之遜精于草隸,宋之問則工專文詞,成當時佳話美談。上元二年(675年),長得身材高昂、儀表堂堂的宋之問進士及第,登臨“龍門”,踏上了仕進正途。
宋之問春風得意之日,已是武則天皇后實際把握朝政之時。武后承應“貞觀”,勵精圖治,選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問以才名與楊炯被召分直內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陽市東北)參軍。永隆二年(681年),又與楊炯同入崇文館充學士。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敕召宋之問與楊炯分直于洛陽西入閣。15年間,宋之問很快由從九品殿中內教躋身五品學士,為世人欽慕。唐朝學士之職,以文學言語被天子顧問,出入侍從,禮遇尤寵。家世低微的宋之問以此更是感恩耀榮,視為得秩于祿的捷徑與保障。他在《奉敕從太平公主游九龍潭尋宴安平王別序》中說:“下官少懷微尚,早事靈丘,踐疇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樹,情可何之。”典型地表白了他的這種心態。武后雅好文詞樂章,宋之問巧思文華取幸。一次游洛陽龍門,武后命群臣賦詩,左史東方虬詩先成,武后賞賜錦袍。及宋之問《龍門應制》詩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稱善”武后奪東方虬錦袍轉賜給他。這樣的予奪,既反映了武后對靡麗頌德詩風的提倡,也表現了宋之問這時的創作方向,對他的聲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響。武周時期,宋之問不僅扈從武后朝會游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樂優游,自感“志事僅得,形骸兩忘。”這樣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漸沉溺和墮落,并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政治漩渦之中。
《送趙司馬赴蜀州》簡介
《送趙司馬赴蜀州》系唐,著名詩人宋之問的作品。這是一首五律,描寫了送趙司馬赴蜀州的情形,作者宋之問宋之問(?-712),字延清,汾州人。曾先后諂事張易之和太平公主。長于五律,對唐代律詩形成和發展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