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之六
世 難 客氣質美如蘭,才華復比仙。天生成孤癖人 皆罕。你道是唆肉食——腥膻,視綺羅——俗 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 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 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臟違心愿。好一 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 緣。
【詩詞鑒賞】
這首曲是唱妙玉的。
《世難容》,是說不被社會所容。
妙玉是個出眾的才女,詩書琴棋樣樣皆通。“凹晶館聯詩悲寂寞”一回,湘云和黛玉賞月作詩,都要恭而敬之地向妙玉請教。黛玉還稱妙玉是“詩仙”,要知道黛玉是不輕易恭維哪一位的。她愛潔成癖,劉姥姥站過的地方她要用水沖刷,還不許送水的小腸跨進庵門一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了。可是從她的出身、境遇考慮,這種性格就可以理解了。她出身宦門,聰慧無比,又自幼就與世隔絕,誰能理解她的苦悶?她又偏偏住進大觀園里,同她年齡仿佛的貴族小姐們就在她周圍過著花團錦簇的繁華生活,可她卻凄凄楚楚地守著青燈古佛,敲著木魚念經,木乃伊般地打坐。要知道她僅僅是十幾歲的女孩子呀,“命運”是多么殘酷!如果說賈家的千金們日后還有一段甜蜜的生活可以回憶,妙玉可就連這么一點慰藉也沒有,一苦到底。最后一句里的“王孫公子”,有人理解是寶玉,因妙玉對寶玉有一種微妙的感情,寶玉也很尊重她。但從曲子行文看,還是作泛稱來理解為好。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小尼姑,自然是那些統绔子弟艷羨的對象。
喜 冤 家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一味 的驕奢淫蕩貪歡媾。窺著那,侯門艷質如蒲 柳;作踐的,公府干金似下流。嘆芳魂艷魄, 一載蕩悠悠。
【詩詞鑒賞】
這首曲是唱迎春的。
《喜冤家》,意思由于錯誤的婚配遇上了冤家對頭。
迎春的悲劇是其父賈赦一手造成的。按孫紹祖的說法,是賈政花了孫家五千銀子,拿迎春抵了債。作者一再用“中山狼”稱呼孫紹祖,因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惡棍。“他一味好色,好賭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婦.丫頭將及淫遍。”這就是他“驕奢淫蕩貪歡婿”的注腳。迎春勸兩次,他就罵迎春是“酯汁老婆擰出來的”,“好不好,打一頓攆在下房里睡去!”完全是一副流氓嘴臉。迎春這位公府千金哪里經過這個?回到家里啼哭訴苦,王夫人也只能說說“我的兒,這也是你的命”之類既像安慰又像勸導的話。迎春只提出一點可憐的要求:“還得在園里舊房子里住得三五天,死也甘心了。”幾天后,孫家來人接,她“只得勉強忍情作辭”,回到“狼窟”里去。曹雪芹寫了八十回的《紅樓夢》就在這個地方絕筆,使我們看不到作者怎樣寫迎春“一載赴黃粱”的慘狀了。高鶚續寫的“還孽債迎女返真元”的情節,雖然基本體現了原作者的意圖,但嫌太草草了。
虛 花 悟
將那三春看破,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 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么,天上天桃 盛,云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 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 著,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 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 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婆,上結著長生 果。
【詩詞鑒賞】
這首曲是唱惜春的。
《虛花悟》徹底明白了榮華富貴都使虛幻無據之意。
這首曲子同前面的《好了歌解注》一樣,極力鋪張渲染,說榮華富貴瞬息即逝,不要以“假”當“真”,不要執迷不悟。惜春就“悟”了。第七回里寫周瑞家的給她去送宮花,惜春笑著說:“我這里正和智能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那里呢?”那么小的年紀,還沒受什么挫折,就一心想出家,有些不合情理。作者出于否定賈家腐朽生活的需要,在十二釵中安排這樣一個人物,而且同全書格調一致,讀者也就承認了。第七十四回寫她和嫂子尤氏的一場口角,惜春氣憤地說:“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夠了,不管你們。從此以后,你們有事別累我!”她要與寧府的骯臟生活“劃清界限”。尤氏譏諷她:“可知你是個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惜春反唇相譏: “古人也曾說的,‘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么教你們帶累壞了我!”尤氏被刺到痛處,便不敢再說下去。這些描寫說明惜春出家是對惡濁的現實所能采取的惟一的抗議形式。她將來要“紹衣乞食”,和叫花子差不多,“長生果”肯定是吃不到的。
其實這首曲子也不單為惜春而設,更多的句子是作者直接抒發幻滅后的悲哀,悲觀的氣氛太濃重了。
聰 明 累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 心已碎,死后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散 人亡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 似,蕩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 燈將盡。呀!一場辛苦忽悲辛。嘆人世,終難 定!
【詩詞鑒賞】
這首曲是唱王熙鳳的。
《聰明誤》,是知進不知退,聰明反被聰明誤之意。
鳳姐是作者著力刻畫、塑造的人物,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典型。她是榮府內實際上的第一號當權人物,各類人物都圍繞著她活動著。對于她,人們有各種各樣的評價,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作者對她的看法。第六十五回里,賈璉的心腹小腸興兒對著尤二姐議論鳳姐說:“若提起我們奶奶來,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兩個人,沒有不恨她的,只不過面子情兒怕她。皆因她一時看的人都不及她,只一味哄著老太太、太太兩個人喜歡。她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沒有人敢攔她。又恨不得把銀子錢省下來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說她會過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她討好兒。估著有好事,她就不等別人去說?她先抓尖兒;或有了不好事或她自己錯了,她便一縮頭推到別人身上來,她還在旁邊撥火兒。”這些話是通過興兒的嘴說出來的,實際上就是作者的看法。她是封建階級中最有才干,也是最貪得無磨的一個。在“弄權鐵檻寺”一回里,她對老尼靜虛說:“你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么是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么事,我說要行就行。”為了三千銀子,她略施一點小手段,就害死了張金哥和長安守備的兒子。此外還有賈瑞、鮑二家的、尤二姐等人都先后死在她手里。興兒還說她:“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她是賈家這座大廈的頂梁柱,同時又是這座大廈的蛀蟲;她照管著賈家6“長明燈”,又恨不得一口喝干燈里的油。、連她自己都承認“若按私心藏奸上論,我也太行毒了,也該抽頭退步。”實際上她一步也沒退,當忽喇喇大廈傾倒時,第一個就要把她壓死。脂硯齋批語透露,在賈家敗落后,她要被關押在“獄神廟”,有一番“身微運蹇”、“回首慘痛”的經歷,最后凄慘地死去。
留 余 慶
留余慶,留余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 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 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 上有蒼穹。
【詩詞鑒賞】
這首曲是唱巧姐的。
《留余慶》的題名出自俗語“積善人家慶有余”;這句俗話又出自《易經·坤卦》:“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意謂前人積德,后人沾惠。
巧姐在大觀園十二釵中年齡最小,因她尚未長大成人,所以作者沒有去刻畫她的個性。她的命運取決于其母王熙鳳。王熙鳳英雄一世,最后慘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巧姐的命運就可以推知了。
劉姥姥在窮得過不去冬時,曾到賈府去求助。鳳姐對這個“芥豆之微”的窮親戚本來沒看起,但在無意中也救濟了她。曲中說的“積得陰功”,指的就是這件事。從此劉姥姥和賈家結下了緣分,先后三進榮國府,成為賈家興衰的見證人。連巧姐的名字還是劉姥姥給起的,當時還恭維說:“她必長命百歲。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隨心的事;必然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從曲子內容看,在巧姐被其舅王仁等人推進火坑(很可能是賣給妓院)時,劉姥姥救她出來,使她“逢兇化吉”了.
晚 韶 華
鏡里恩情,更那堪夢里功名!那美韶華去之何迅!再休提繡帳鴛衾。只這帶珠冠,披風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駕積兒孫。氣昂昂頭戴管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祿高登——昏慘慘黃泉路近。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后人欽敬。
【詩詞鑒賞】
這首曲是唱李紈的。
《晚韶華》,意思是晚年要榮耀一番。
李紈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李守中為園子監祭酒(類似國立貴族子弟大學校長)。自幼其父就教她讀《列女傳》之類的書,受封建倫理道德的黛陶,成為一名典型的淑女。青春喪偶,她能安之若素,只知道孝敬公婆和撫養兒子,此外一概不聞不問。她果然就是“稿木死灰”嗎?其實不然,她只不過是把苦痛和悲哀深深掩抑在內心里不流露罷了。這種無法渲泄的痛苦,才是最深沉的痛苦。三十三回里,寶玉遭毒打,王夫人叫著賈珠的名字大哭: “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這話猶如一針扎在李紈心上,她禁不住放聲痛哭。這大概是她苦痛心情僅有的一次流露。
李紈苦了一輩子,盡管晚年母以子貴,還是抵消不了她的悲劇命運,接著就死了。作者以“氣昂昂”、“光燦燦”、“威赫赫”之類的字眼形容賈蘭升官,諷刺之意很明顯,其實最多不過再來一次“苦枯”的小循環而已。
好 事 終
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 是敗家的根本。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 罪寧。宿孽總因情
【詩詞鑒賞】
這首曲是唱秦可卿的。
《好事終》,指秦可卿與賈珍亂倫的丑事告一段落,曲名含著明顯的諷刺意味。
從曲子開頭幾句看,作者似乎是把賈家敗落的責任歸到秦可卿身上。其實細看書中情節,不過是通過秦可卿把寧府賈珍、賈蓉、賈敬等人牽出來,進行暴露和鞭苔。秦可卿的墮落是主動還是被迫,不得而知,但無論從哪個角度說,賈珍都是主要責任者。秦可卿出身并不高貴,是其父秦業叢“養生堂”抱養的孤兒。賈珍這個無恥的酒色之徒垂涎其美,不顧倫理關系,勾引她墮落,導致她自殺,應該是合理的推測。由此再進一步,作者以為賈珍的墮落,責任又在其父賈敬。這個賈敬一心想當神仙,整年燒丹煉汞,“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們胡羼”,完全放棄了家業和對子孫的教育。于是賈珍、賈蓉父子“只一味高樂不了,把寧國府翻了過來”,也沒人敢來管他們。子孫不肖,后繼無人,不敗何待?
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還了命,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詩詞鑒賞】
這是《紅樓夢曲》總收尾的曲子。
《飛鳥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騰”的另一種說法,與“樹倒猢猻散”同義。
這首收尾的曲子是對以賈家為代表的封建貴族階級命運的概括,也可以說是一首帶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的主題歌。
作者一生由“飲甘饜肥”的貴族子弟跌落成一個“舉家食粥”的落拓文人。他看到封建社會處處充滿矛盾斗爭,一切都在運動,都在產生和消失。這種客觀的辯證法印在作者頭腦中,就形成了他樸素的辯證法觀念。在第十三回中作者通過秦可卿之口說:“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否極泰來’,榮辱自古周而復始,豈人力所能常保的。”這就是說“物極必反”,有始必有終,有盛必有衰,這個客觀規律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這首《飛鳥各投林》的曲子等于宣布:凡是封建統治階級所拼命追求和維護的一切,都是注定要滅亡的。曹雪芹依據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忠實地描繪了大觀園內外的社會生活,正像他自己宣稱的:“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蹬跡,不敢稍加穿鑿”,因而《紅樓夢》所反映的貴族家庭的興衰始終,是符合歷史的辯證法的。作者寫他們的“極盛”,正是要反襯他們的“極衰”;寫他們的“赫赫揚揚”,正是要反襯他們的“煙消火滅”。高鶚續寫的后四十回寫賈家最后又“沐天思”、“延世澤”、“蘭桂齊芳”,安排一個不喜不悲的“團圓”結局,是違背曹雪芹原意的。曹雪芹設計的結局是“樂極悲生,人非物換”,“樹倒猢猻散”。按照作者樸素辯證法的觀點,榮國府并不永遠“榮”,有榮必有枯,而且要枯得很慘;寧國府也不永遠“寧”,有寧必有危,”終要有破家滅族的一天。從脂硯齋批語透露的曹雪芹所寫的八十回以后的部分情節看,賈家敗落后,當年“金窗玉檻”、“珠寶乾坤”的大觀園要變成“落葉蕭蕭,寒煙漠漠”的一片凄涼頹敗景象。被攆出大觀園的寶玉和寶釵要有一段“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的困苦生活;王熙風要有一個“身微遠蹇”、“回首慘痛”的可悲下場;惜春要沿門托缽,“緇衣乞食”;賈赦、賈珍之流要被撤職罷官,扛上枷鎖,或被殺頭,或被流放充軍。賈家如此,與他們有關聯的其他史、王、薛三族也一樣,得勢時他們互相“扶持遮飾”,勢敗時也要一齊完蛋。他們都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了去。這首《飛鳥各投林》的曲子,就是對他們下場的形象描繪。
曹雪芹畢竟是二百多年前封建貴族出身的一位作家,他的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矛盾:他對他出身的貴族階級充滿厭惡和憤慨,但又和這個階級難解難分地聯在一起;他清楚地看到這個階級不配有更好的命運,但又不知道誰是歷史的主人;他尖銳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腐敗,但又提不出超出封建主義范疇的政治思想。他看到了社會現象的發展和變遷,但只是把它看成是一種簡單的循環,如認為“榮辱自古周而復始”,就是錯誤的“歷史循環論”。所有這些都反映了曹雪芹歷史的和階級的局限性,也反映了他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局限性。
周汝昌先生在《紅樓夢與中華文化》中有一個論斷,認為這首曲子是《紅樓夢》全劇三大主線之一的“人散”。原文摘錄如下:
……這第三條大線就是“人散”。人散雖與家亡相聯,又自成體段,前文已經說過。秦可卿與風姐托夢的結語,說了兩句七言詩——秦可卿也能詩!豈不甚奇?須知所謂“正邪兩賦而來”之人,大抵皆屬于詩人型.這是個專題,宜有專文討論。如今只說可卿最后說道是:“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署名“梅溪”的,于此便批:“不必看完,見此二句,便欲墮淚。”可知這人散一線,是書中最后的一局——也就是結局,所以它獨自構成一大經緯。
“三春去后諸芳盡”,有幾層涵義。一即字面義;三春(孟、仲、季,即“九十春光”)過去了,百花凋謝.二是“三春”又指書中所敘三次重要的元宵佳節——第十八回省親,第五十四回夜宴,與八十回后某回的一次元宵節(大約是巨變的發生)。三是“三春”又指賈氏姊妹,元、迎、探,特別是探春一去,方是人散的總潰之始。這兩句詩總括地表述了大勢.我們當然還是“欲知其詳”。我以為這就要向雪芹給我們留下的另一段曲文去參會——就是第五回《紅樓夢曲子》正曲第末支,那首驚心動魄的《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單只這“飛鳥各投林”五個大字,已然道盡了“人散”的意味。這曲子筆大如椽,音調悲慨,總結了全書,我說是“結局”,全書的結局就是“人散’。大約不是我的一時的錯覺吧!
這首極端重要的曲文,是探佚學和結構學的一把關鍵之啟鑰,綱領之提挈,把它研究透徹、的確了,將是“紅學’的一大貢獻。但就我個人來說,一時還未能做到。只有一些零碎的看法,姑且提供參考。
這首曲文應是每句暗切一入之?事。例如“有恩的,死里逃生”,是指巧姐,正謂“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者是矣。又如“欠淚的,淚已盡”,人人都能指為晴切黛玉。即此二例,其曲文體例確然可知,非我們穿鑿可比。循此體例,就可以試作推尋了鄙意如下:
為官的,家業凋零┓
富貴的,金銀散盡┛——兩句總括“家亡”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無情的,分明報應——寶釵、妙玉
欠命的,命已還——元春
欠淚的,淚已盡——黛玉
冤冤相報實非輕——迎春
分離聚合皆前定——探春、湘云
欲識命短問前生——鳳姐
老來富貴也真僥幸——李紈
看破的,遁入空門——惜春
癡述的、枉送了性命—一秦可卿
以上十二句,本以為恰好分屬十二釵,但首二句并非婦女之事,而脂批于此正有總括榮寧的語義(其實應是總括賈王史薛四門),那么可知此二句是先從“家亡”領起,以下才是每句分屬。又由于只剩下了十句,而“分離、聚合”明明是兩者的合詞并詠,這又明白了還有一句應該也是合詠二人,于是我尋找這個可能性時,發現“看破的,遁入空門”也可能包括妙玉惜春二人而言。但細味其言,終以指惜春更為切合,蓋妙玉之出家,固幼年多病,為父母所舍身,又因避權勢仇家之難,方進京入園的,并非“看破”之故,因此我仍以本句只指惜春,而并妙姑于寶釵一起,理由全在不能忘記“報應”二字是眼目。寶釵屬于“無情”,書中有明文點破(她抽的花名酒籌是“任是無情也動人”,是為力證。),這樣是合榫的。
另需說明的則尚有元春、鳳姐、迎春三人的分屑,以其容或招來爭議,所以也是研討的題目。我將鳳姐隸于“命短”句下,理由也是書有明文暗示之處。元春原系死于非命,實因政治變故而致,受逼而亡(如書中暗示如楊貴妃),故為“欠命”。迎春為何隸于“冤冤相報”之下呢?這井非指此無辜少女本身,而是罪孽在她父親賈赦,賈赦多行不良,貪貨好色,害人性命,如姜亮夫教授所見舊抄本,賈氏之敗實由賈赦之罪發而引起,他害了兩條人命。我以為這兩條命案皆是女子,其一即鴛鴦,說詳后文。另一條女命當然也是因他好色圖淫而致某女于死(疑是嫣紅,說亦詳后文)。所以冤冤相報是說他害人家的女兒,孫紹祖也害了他的女兒,是即曲文的本意。
以上的推斷,不敢望條條妥貼,然而大局亦可概見。“人散”是“金陵十二釵”的主調與終曲。當然,“人散”的實際,所包遠比十二釵豐富得多得多,舉凡兩府一園中的眾少女,皆在此數,是全書一大收場關目。本節不及多述下。
俞平伯先生在《紅樓夢辯》中也有一段關于這首曲子的文字,摘錄如下:
……“《十二釵曲》末折是總結;但宜注意的,是每句分結一人,不是泛指,不可不知。除掉‘好一似’以下兩讀是總結本折之詞,以外恰恰十二句分配十二釵。我姑且列一表給你看看,你頗以為不謬否?(表之排列,依原文次序。)
為官的,家業凋零——湘云
富貴的,金銀散盡——寶釵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無情的,分明報應——妙玉
欠命的,命已還——迎春
欠淚的,淚已盡——黛玉
冤冤相報實非輕——可卿
分離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識命短問前生——元春
老來富貴也真僥幸——李紈
看破的,遁入空門——惜春
癡述的、枉送了性命——鳳姐
這個分配似乎也還確當。不過我很失望,因為我們很想知道寶釵和湘云底結局,但這里卻給了她們不關痛癢這兩句話,就算了事。但句句分指,文字卻如此流利,真是不容易。我們平常讀的時候總當他是一氣呵成,那道這是‘百衲天衣’啊!”
嘲頑石詩
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新就臭皮囊。
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詩詞鑒賞】
第八回寫寶玉去探望寶釵,寶釵要看寶玉那塊“落草時銜下來的寶玉”,便笑著說:“成日家說你的這玉,究竟未曾細細的賞鑒,我今兒倒要瞧瞧。”寶玉把玉解下來遞給寶釵。就在此處,作者假托“后人曾有詩嘲云”寫了這首詩。
女媧補天丟棄不用的那塊石頭,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人人世,變成了通靈寶玉,同時又是賈寶玉其人。這是作者憑空虛擬的帶有神秘色彩的故事,所以說它荒唐而又荒唐。石頭由自由自在的神物,變成一個被人百口誚謗的“臭皮囊”,表面上是對人生意義的否定,其實是作者在發抒他對人生社會幻滅后的憤激情緒。“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是暗示寶釵、寶玉夫婦命運蹇澀,將由花柳繁花的頂峰,跌入貧困凄涼的底層。最后的“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兩句顯得很突兀,然而只有這樣出入意料的有“分量”的句子才能把全詩結住。它告訴讀者,一切榮華富貴都是轉眼即逝的過程,最終全告毀滅。書中這類帶有濃厚悲觀色彩的地方不少,毋庸諱言,其作用是消極的。重要的問題在于要會讀,會分析,作正確的棄取。
詠白海棠詩六首
賈探春詩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后盆。
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詩詞鑒賞】
寶玉挨打后不久,賈政點了學差到外省公出,寶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觀園內“任意縱性的逛蕩,真把光陰虛度,歲月空添”。這時,探春忽然雅興大發,寫信給寶玉提議結社作詩。恰好賈菩孝敬寶玉兩盆珍貴的白海棠,他們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詩社,上面是探春作的第一首詩。
作這類律詩約束很多,要講究平仄,要押韻,要對仗等等。平仄和韻,必須嚴格遵守“平水韻”的規定,不能用錯。“平水韻”分平、上、去、入四聲(其中平聲又分上平和下平),每聲有若干韻部,共有1仍部,每部包含若干字。律詩通常要押平聲韻,更嚴格的還要限韻,即指定押某幾個字的韻。詠白海棠詩即限定必須用“十三元”部中的“門、盆、魂、痕、昏”五個字作韻腳。
詠海棠諸詩以及后面的詠菊諸詩,每一首都“詩如其人”,把大觀園群芳每個人的思想、情趣、品格表現出來,同時作者曹雪芹也通過其中詞句隱示了他們的命運.
探春這首詩也就是她本人的寫照。“玉是精神難比潔”,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義語。“雪為肌骨易銷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的形象的進一步描繪。芳心無力,使人聯想到斷線風箏;絹仙羽化,也使人聯想到離家遠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賦予了白海棠,實際上是借白海棠詠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