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幸福,按理說我是最有發言權的,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活了三十幾年,沒有遇上幾件幸福的事情。倘若上小學三年級時,王二強偷偷往我書包里塞兩個雞蛋算是幸福的話,那么,我是可以撓撓幸福的腳心的。
其實,幸福應該讓那些成功人士來談的,但讓人奇怪的是,成功人士面對電視鏡頭的時候,往往大談特談創業時如何如何的艱苦,仿佛他根本就沒有嘗過幸福的感覺。倘若問一個拉板車的老師傅苦嗎?他說不定會給你一個幸福的笑容(這樣的笑容一般是瞇著眼睛,咧著嘴的):苦啥?還有一年兒子就大學畢業噠……
所以說,幸福往往是由不幸福的人談論的。我的一位文友是下崗的,上有滄桑老父,下有待哺小女,另外,還須供養妹妹上大學,在我們幾個文友眼里,他是活得最苦的一個:有時連買米的錢都沒有——這對于一個熱愛寫作、且偶爾牛刀小拭、一露崢嶸的詩人來說,是多大的困窘啊。但我這位文友卻活得有聲有色,我和他交往了幾年,從未聽他嘆息過,并且他不止一次的在我跟前露出幸福的表情:那就是寫詩的時候,他說他寫詩時,就是最幸福的時候。仿佛,詩歌成了一條秘密通道,能把他領向黃金的宮殿。
有追求的人,是幸福的,這是一句文縐縐的話,誰都可以說,關鍵看你追求的是什么,名車?美女?別墅?不錯,這些都能給人帶來幸福——不!快樂。有必要說明一下,幸福,往往被快樂冒名頂替。錢,能買來食物,但買不來食欲;能買來婚姻,但買不來愛情;能買來藥品,但買不來健康。以錢作尺子,是能甄別出哪是幸福,哪是快樂的。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快樂,僅僅是幸福的近義詞,是住其對門的一個鄰居。既然是鄰居,就有被別人摸錯門的可能,簡寧有幾句詩是這樣的“幸福和送禮的人一樣,也會按錯門鈴/他來找我的鄰居,卻找到了我/我不認識她的面容,她將錯就錯/這破蔽的門廊怎么能接納她光輝的豎琴……”
說到幸福,我們不能不提到另外兩個字:痛苦。幸福和痛苦,似乎是孿生的,手心與手背,一張紙的a面與b面。只有渴過的人,才知道水最甜。但,另一個問題不容忽視,幸福與痛苦,在人生中所占的比例多少?各占50%?非也。其實,誰也說不出它的比例,幸福也許只是1%,甚至更少,但正是這1%的幸福,足以使我們有勇氣和信心面對那99%的痛苦。也許,幸福是一個緩釋膠囊,正是因有了它,我們才感到苦澀之后的甜蜜,疲憊之后的舒坦,淚水之后的歡顏……
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不錯。“大雪紛紛落,我住柴火垛,看你們窮人怎么過?”這是小時候我媽媽常常給我講的一句順口溜,這是一個找到了棲居之地的乞丐對幸福的理解。
是的,若你要找幸福感覺的話,那么最好到田野里,山道上、水塘邊,稻田中,灶火旁……到父親的肩頭,母親的眉梢。
※本文作者:荷語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