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痛苦,瀟灑的品嘗痛苦,你才會有翩翩的風度。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描寫痛苦的散文隨筆,歡迎大家參閱。
關于描寫痛苦的散文隨筆篇一:痛苦在過去
依稀記得那段時間是我最無法忍受的一段時間。
從晚上七點到十點多,近三個小時的時間內沒有任何事可以做,也不想做什么事。是迷茫嗎?周圍沒有一個人,陪伴我的也只有那黑暗吧。但那黑暗似乎也想離開我,即使他已籠罩在我的身邊,我卻感受不到他的呼吸、他的心跳。從他那傳來了些許低沉的蛐蛐的叫聲,還有遠處朦朧的學校鈴聲,我感到到的卻只有安靜,安靜的讓我窒息。這是在熬時間,此刻的每分每秒過的都是如此的艱難,無聊啊。這是種恐怖的無聊,我想給它起了個名字,就叫“深度無聊”吧!
那種無聊的情緒應該是一個極限。我本以為我會長時間處于這種無聊之中,但是后來發現我再也沒有過那種無聊抑郁的情緒。或許當一個人承受這種極限后就會對此免疫,當他再經歷的時候就會對此從容許多。
小學成績不太好,直到后來轉了一所學校,新學校的環境確實對我造成很大的影響。周圍的人的學習都很好,不得不感到自己與別人相比產生的落后,這種落后亦非輕易能追上的,就像清代中國,學了外國很久最終卻還是個弱國。逼得自己每天放學寫四個多小時的作業,早早起床拼命背書,那時我還僅是在四年級。而之前的我則幼稚許多,對學習還真是沒什么概念。改變的過程總是痛苦的,就像一鍋被熱火焚燒的水,當它達到最高溫度而沸騰的時候,他也就開了,當巨大的差距強壓在自己身上時,驀然回首發現這些也不過爾爾。
那段時間沒有取得什么成績,但夯實了我的基礎,落后的那一大截已跟上去。后來掌握了一些方法,學習也就更加靈活了起來,再回味下那段當時令我抑郁的痛苦,釋懷許多。
此后又經歷了許多,成長了許多,改變了許多。從小學到初中,我并沒像他人那樣有過渡的不適;即使是到了青春期,我的棱角也很快被磨平了。而那被碾壓的苦楚,雖仍能體會到,但心情也已豁然開朗,留下幾聲嘲笑聲。
關于描寫痛苦的散文隨筆篇二:直面痛苦
生命的過程中,痛苦在所難免,也可以說痛苦是生活中一味不可或缺的佐料,因為有痛苦的存在,才能彰顯出快樂的價值和意義。有人說,通往成功巔峰的階梯是用痛苦壘筑而成的。面對痛苦,我們不能選擇回避、退縮,勇敢面對、挑戰痛苦,才能戰勝痛苦、辭別痛苦,成就幸福,鑄造輝煌和燦爛人生。
產生痛苦的原有很多,無論何種緣故誘導而生的何種痛苦,林林總總的痛苦可分為精神痛苦和肉體痛苦兩種。肉體的痛苦可能來自戰爭或斗毆、勞作過程中的意外等,無論什么原因造成的肉體痛苦,都是短暫的,經過治療可以迅速地痊愈,痛苦隨之迅速消失。
精神痛苦可能來自于希望的破滅,或者人對于心目中心儀、膜拜的人的行為舉止的失望、絕望,或者心理、思想遭遇經久的壓迫、擠壓、打擊,無法擺脫其困擾,常常夢想者走出生活的陰影,驅除心魔,卻時常感覺到夢醒之后無路可走,找不到宣泄的路徑,日子總是在抑郁中度過,這種痛苦往往是持久地,很難迅速驅除,很難擺脫,甚至有人會因之而走向生命的盡頭。
佛家講究因果關聯,因果效應。世間的事情沒有無緣無故之說,痛苦人皆惡之,沒有人會真正喜歡痛哭,讓痛苦經久地困擾自己,使自己不得開心顏。我們既要杜絕把痛苦強加于別人,又要規避自早的、無益于他人或社會,且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痛苦,絕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凌駕他人痛苦之上。
道家,講究無為而治,凡事順其自然,適可而止,合適就好,無論什么事情,要把握好度,不能逾越一定的極限。然而又會有幾人能把持住自我,真正懂得生活需要掌控的度的量,蕓蕓眾生,皆為超越自己客觀實際的欲望可苦惱,為希望的破滅而痛苦,未能為自己進行合理定位,導致自己失去了歸屬感,茫然佇立在生活的風雨之中。追求實現自我價值,是人人向往的事情,私以為,凡事都應該在合理的范圍內順理成章的進行,跨越需要一定堅實的基礎,不是人人都能輕易實現跨越,堅實地走好每一步,必然會迎來輝煌的時刻,毫無準備或者沒有充分的準備而盲目地跨越,很容易讓自己跌倒,而且招引來災難光顧。
肉體的痛苦是有形的,精神的痛苦則是無形的。肉體的痛苦可以通過醫治得到減輕或消失,除非患上了無藥可治的絕癥;精神的痛苦往往是恒久的,需要自己努力自治,或者在他人、書籍、信仰等的指引下,用自己的精神力量戰勝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合理掌控、調整自我,給自己一個合理定位,合理解釋,掌控自己的欲望,不再苛求于生活,苛求于他人,凡事量力而行,不能超越自己的實際;不斷地多角度換位思考,也許今天的痛苦就是明天快樂的前奏。有人說:“時間是治愈精神或者心靈傷痛的靈丹妙藥。”用時間稀釋濃烈的痛苦,讓痛苦隨之變得清淡,不再讓人感覺痛苦的存在;疏導自己走出痛苦的陰霾,迎接陽光燦爛的生活。
關于描寫痛苦的散文隨筆篇三:痛苦的風度
羅曼羅蘭有一句很值得玩味的名言,我們應該正視痛苦,尊重痛苦。看到這句話們很是疑惑,痛苦往往是刻骨銘心,不堪回首,使我們悲傷逃遁,為什么要以這樣超脫的對待痛苦?不久前,讀了曹文軒的《青銅葵花》才對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青銅葵花》講了一個有關痛苦和苦難的故事。五七干校時期,江南的夢里水鄉,城市女孩葵花來到了鄉村男孩青銅的家,成為他沒有血緣關系的妹妹。青銅是個啞巴,善良聰明,因為葵花的到來使他迅速成長為一個男子漢。只有一個上學的機會,他讓給了葵花,為了滿足葵花照相的愿望,他頂風冒雪賣蘆花鞋;而同樣善良的葵花不再去扎喜歡的紅頭繩,不再去拍喜愛的照片,把節省下來的錢買來紙筆教青銅寫字。家里太窮買不起油燈,青銅給葵花做了一盞南瓜螢火蟲;災年青黃不接,他給葵花抓野鴨打牙祭;為了讓葵花在舞臺上與眾不同,他做了一串冰項鏈。生活中艱辛苦難和天災人禍沒有使他們失去信念和追求,他們從容、樂觀的生活著。12歲那年,葵花要離開了這里,回歸到城市……
《青銅葵花》使我們重新審視痛苦。在苦難的日子堅強且有韌性的活著,在痛苦枷鎖里的溫潤地凝視,人性里善的光輝,愛的釋放,美的靈魂,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對少男少女刻骨銘心的至純至愛。痛苦像無處不在的肆虐的風,包裹著青銅和葵花,使他們寸步難行,艱難窒息,但是他們卻用愛、善,悄悄的化解一切堅冰,讓他們有了一種美,一種痛著并快樂的美,痛著卻幸福的美,痛著卻相互溫暖的美,一種顫栗深入血肉骨髓的美。這也許就是痛苦的風度吧!
曹文軒說,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我們都經歷過痛苦,也許是至親的人的逝去,也許是依戀的另一半轉身,也許是朋友的誤解 ……表面看,痛苦使我們的臉上有了慘淡的血色,肌肉有了緊張的抽搐,似乎帶來的全都是不幸。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就好像反復咀嚼一枚青杏,他永遠是酸楚的、苦澀的,不忍回首,不忍卒讀。其實這完全有情可原,人生本身就是一場痛苦的馬拉松。作家余華《活著》開篇有一句話,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個老黑奴一生窮困潦倒,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我們很多人都有一個接一個的痛苦,如果能用愛的力量,善的溫暖,美的滋養來反觀痛苦,融化痛苦,那么一切痛苦將變得有那么一種純潔、澄凈的風度。
痛苦本身是殘酷的,對誰都是殘忍的刀子,只有以愛和堅韌推到痛苦,掩埋痛苦,站在痛苦鋪就的路上,我們才有了痛苦的風度。到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理解,風度是蟬蛻時的掙扎,造就的玉蟬的重生;痛苦是青蟲破繭而出的勇氣,飛出五彩斑斕的彩蝶;痛苦是種子破土而出的堅韌,孕育最偉大了力量。痛苦是鮮花綻開一瞬間的悸動,留給人世間芬芳的美麗;痛苦,是緩慢的成長,是青澀的成熟,是掉下眼淚仍在微笑的執著。經歷了痛苦,瀟灑的品嘗痛苦,你才會有翩翩的風度。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