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牛玉儒同志學習
他出差,餓了就隨便找個路邊店,胡亂吃點;身上露著兩三個洞的背心也舍不得扔掉;招商引資,馬不停蹄,粗茶淡飯,擇簡而居。這些普通人都覺得簡陋乃至寒磣的“待遇”,牛玉儒卻滿足得很。“當官,不就是要多做些事嘛!”便是對此最好的解答。
然而,牛玉儒不滿足的事也很多。因為不滿足于只讀到小學六年級,沒有完整的學習“鏈條”,他始終如饑如渴地學習,錘煉文字功底,掌握專業知識,提高處事能力,轉變思維方式。因為不滿足于包頭、呼和浩特的發展狀況,他便大刀闊斧,銳意進取,既取得了事業的輝煌,也贏得了群眾的口碑。
滿足不滿足,相伴而生,有滿足就有不滿足。但對一個人、尤其一名黨的領導干部來說,什么時候滿足,什么時候不滿足;滿足于什么,不滿足于什么,卻大有講究,體現著一個人追求的雅俗、境界的高低、人品的優劣與黨性的強弱。在這個問題上,牛玉儒的正確選擇同樣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既要學習他的“滿足”,牢記“兩個務必”,發揚吃苦在前、奮斗在前、奉獻在前的優良傳統,在個人衣食住行、名譽地位之類的事情上容易滿足;又要學習他的“不滿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權力觀、政績觀,以“永不滿足”的精神鞭策、激勵自己,不斷開拓進取,以取得更大的成績,做出更大的貢獻。
毋庸諱言,時下有些領導干部卻不能像牛玉儒那樣“取舍有道”,常常是對個人利益對生活享樂總不滿足,而對事業對工作卻“小進即滿”。他們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對個人的權利、地位和利益趨之若鶩,甚至欲壑難填,不惜在國家法律和政策規定之外,追逐特殊利益,利用自己的職權和影響去擴大個人私利。殊不知,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多少人就因為價值觀錯位、政績觀扭曲之后的“不滿足”,走上了利令智昏、權令智昏的邪路,乃至絕路。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對照牛玉儒這面“鏡子”,對照“兩個務必”的要求,擺正心態,戒除浮躁、虛榮、貪婪,應當成為每個領導干部的必修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