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教案(精選14篇)
《月光啟蒙》教案 篇1
19.月光啟蒙一、教學目標1.通過讀文,理解文中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感悟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懷念的情感。2.理解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的含義.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4.寫一段話:表達對自己媽媽的感激之情. 二、教學過程一 復習導入1. 過渡: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月光啟蒙》。當你再讀課題時,你的眼前浮現了一幅怎樣的 畫面?2. 出示圖片,師描述圖片的內容。問:如果你就是這個孩子,你會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表感受。(溫馨、幸福、快樂)3.這個小孩子就是童年時的孫友田,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他當時的感受嗎?[出示]夏夜永遠是美妙的。——個別讀,齊讀。4.聽課文錄音感受夏夜的美妙。因此在作者記憶中,齊讀。夏夜永遠是美妙的。5.文中有一句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哪一句? [出示]句子二 品味歌謠、童謠的魅力1. 過渡:這就是母親給我的月光啟蒙。母親唱了哪些民歌、童謠呢?找出來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多讀幾遍,邊讀邊想,看你能讀懂些什么?(學生交流:提倡多形式個性化的朗讀)2. 你對民歌童謠有哪些新的了解?(它們明快、流暢、有趣、幽默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且還飽含豐富的內容和情感,給我們帶來無限遐想,多有意思啊!)3. 從母親嘴里吟唱出來的歌謠又是怎樣的滋味呢?(引讀:聽!母親的歌聲從籬笆小院傳 了出來……播放錄音。) 聽著母親的歌謠,你想到了什么呢?還像什么?(孫有田和你們一樣,他在文中寫道……誰來讀?)[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1) 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媽媽的話為什么用“芳香”?你是怎樣理解的?(2) 和風中伴隨著媽媽甜甜的嗓音,你能用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芳香的音韻嗎?個別讀,齊讀(3) 你能把這么美的話記下來嗎?學生自由背,個別背,齊背4. 作者的家鄉是個怎樣的地方?家里的生活怎樣?母親吟唱的歌謠給孫有田的童年帶來 了什么?請靜下心來默讀第5自然段。(1) 默讀交流:[出示]句子(2) 這句話中的兩個“長”你是怎樣理解的?5 .[出示]句子: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聽著母親的歌謠,,“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聯系歌謠的內容想)5. 母親吟唱的歌謠,像月光灑進我的心田,讓我開始懂得要愛什么,要喜歡什么,這就母親給我的啟蒙教育,母親真是我的老師。6.過渡:天資聰穎的母親除了用歌謠給我啟蒙,還用故事、謎語給我啟蒙。讀一讀,想一 像,我從中受到怎樣的啟蒙?“我”聽著聽著,看著高深莫測的天空,我可能會想到什么?有好象會看到什么?7.母親就是用那引人入勝的故事啟迪我的想象。[出示]句子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①個別讀,你見過玉石雕像么?②母親在月夜中,她當時是什么樣的呢?你能想象出此時作者眼中母親的樣子嗎?③學生交流④師:對,母親是一個樸素的農家婦女,但在作者幼年的記憶中卻是最美最美的人。⑤指導讀8.學到這,我們對這位母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因為有這樣一位母親,童年的作者是幸福的,作者滿懷對母親的感激敬佩之情,他在文章的最后寫道——[出示]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1) 生自讀。(2) 課文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課題?(母親在月光下用歌謠、故事、謎語給孩子播下了一粒粒愛生活愛文學的種子,使他們在作者的心中生根、發芽、生長——如今,孫有田成了一名才華橫溢的詩人,那是因為母親給了他的——月光啟蒙)(3) 齊讀。三、感情升華,表達懷念之情。過:正是母親的在月光下的啟蒙,使作者后來成為一個著名作家。1. 讓我們來伴著優美的曲子,一起朗讀課文,再次感受作者的月夜情懷。齊讀全文2. 又讀了課文,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呢? 3. 是的,美妙的月夜之下,伴著優美的童謠,洋溢著的是母子深情。[板書:情]4. 寫這篇文章時,他的母親老了,已經失去了記憶,她安詳地坐在藤椅上,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不知道作者是誰了,也不知道他來干什么。作者用清新的筆調記下了對童年美好的回憶。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此時此刻,你想對你的媽媽說點什么呢?把你想對媽媽說的話寫在卡片上,送給你的媽媽。 5. 學生交流。五、總結板書設計: 民歌19月光啟蒙 童謠 展開想象的翅膀(母親)用 故事 飛向詩歌的王國 謎語
《月光啟蒙》教案 篇2
一、板書課題,初品課題
師:這是我們今天要上的新課課題,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教師提示“蒙”是后鼻音,齊讀)
師:再看看課題——《月光啟蒙》,你覺得這個題目起得怎樣?
生:讀起來很優美。
生:很好聽。
生:很美妙。
師:的確,題目就像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好的題目總能吸引讀者再三品味。
二、初讀課文,質疑探究
師:《月光啟蒙》這篇文章挺長,生字特別多,有信心讀好嗎?(生)請大家自由放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當然,也可以悄悄地請教我!讀完的同學舉手示意我。
(學生自由放聲讀課文,個別學生請教老師)
師:讀完以后,有信心讀好課文嗎?
生:有!
師:這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有五個生字詞,能讀好好嗎?
多媒體出示: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指名讀籬笆“時辰”兩個輕聲詞和三個生字,正音,然后齊讀)
師:把這些生字詞放在句子中能讀好嗎?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讀得真好,不僅讀得正確,還讀出了味道。
師:這一課中,還有兩個多音的生字,找出來了嗎?
(副板:蓮花落 混沌,提醒“落”“混”讀音,齊讀詞語)
師:把“混沌”這個詞語送到句子中,誰來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師:混沌——記得在哪一課學過這個詞么?
生:《盤古開天地》里學過了。
師:在《盤古開天地》一課中,“混沌”是什么意思?
生:沒有天地,一片是迷迷糊糊、看不清楚的意思。
師:在這一課中也是這個意思么?
生:不是。是“不懂,迷迷糊糊”的意思。
師:是的。知道了“混沌”的意思,那你推想一下,“豁然開朗”是什么意
思?
生:就是一下子明白的意思。
師:從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用一個詞來說(指板書),就是——啟蒙;母親把這份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說成一個四字詞語就是——月光啟蒙。
師: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問是學習的開始。課上到這兒,你能根據課
文提出一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么?(生舉手)不急,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邊讀邊想,有新發現了舉手示意我。
師:誰先來提問題?
生: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這句子中為什么說長歌謠?
生:“音韻”怎么會是“芳香”的?課文為什么用“芳香”來形容“音韻”?
(副板:芳香?)
生:母親不識字,為什么能啟蒙她的孩子呢?
師:是啊,不識字的母親,怎么會是“我”的啟蒙老師呢?(副板:老師?)
師:多有價值的問題啊!還有嗎?
生:作者為什么要用《月光啟蒙》為題?
師:從題目著眼提問,不錯。誰還能針對文章題目提出質疑?
生:為什么月光可以啟蒙我呢?文章既然是寫母親對我的啟蒙,為什么又叫“月光啟蒙”?(教師在課題旁打“?”)
師:善于提問,對語文學習來說至關重要。就本課而言,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認真讀書。
生:仔細讀課文。
師:不僅要用心讀書,還要學會用心思考,這樣,再難的問題也會變得輕而易舉。
三、品讀“啟蒙”,感受母愛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用橫線(副板: )畫出文中能體現“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語句,用三角號(副板:△ △)標出重點詞句好好體會,在課文旁邊的空白部分寫下你的感受。開始吧!
(學生靜讀大約5分鐘)
師:誰來說說,母親怎么啟蒙我?
生:母親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一句話,母親用唱歌謠啟蒙我。
生:母親唱累了,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給我唱童謠。
生:讓我猜謎語。
(教師相機板書:唱歌謠 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師:這是母親給我唱的兩首歌謠,誰來讀?
多媒體出示: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
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生讀,教師糾正“亮堂堂”的讀音。)
師:多么美妙的歌謠啊!想聽聽母親是怎么吟唱這歌謠的嗎?
生:想!
《月光啟蒙》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歌謠的韻味,月夜的美妙。
2、學生通過賞意境,品語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濃濃的母愛。
3、理解文章第五自然段與最后一小節所表達的意義,真正讀懂課題《月光啟蒙》。
課前準備:
熟讀《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教學過程:
一、讀短語,想象月夜圖。
1、出示詞組:美妙的夏夜柔和的月色如水的月色最美的時辰
動聽的歌謠 風趣的童謠 濃郁的詩情 芳香的音韻
混沌的童心 想象的翅膀 民間文學的寶庫 詩歌的王國
2、讀完這些詞組,在你的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二、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默讀15小節,感受這月夜的美妙之處。
2、指導學生朗讀第四小節:母親的聲音是甜甜的,輕輕的,悅耳的。
(1)出示第四小節:(配樂范讀)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
輕輕的,
像三月的和風,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母親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風一樣溫柔,如溪水一般悅耳,可怎么會有香味呢?
(1)母親的體香:洗去了一天的疲勞,換上了干凈的白布褂子,我躺在母親懷里,聞到了母親熟悉的體香。
(2)母親的嗓音格外甜潤,格外深情,聽在我的耳朵里,很舒服,連鼻子似乎都感到舒服了,就像聞到了香味一般;
(3)雖然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那么豐富,苦中有甜,甜得讓我似乎聞得到香味。
(借機理解:精神生活豐富、長歌謠。(為什么精神生活會豐富呢?))作者此時的內心也充滿芳香,覺得什么都很美。
(4)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在民間文學的寶庫中遨游,心情非常好,所以就覺得香了。師:就這樣躺在母親的懷里,聽著這些動聽的歌謠,我會想些什么呢?(幸福、甜蜜、愉快、神馳千里)
3、理解: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A、(充滿了對母親的感激與懷念)
B、理解:豁然開朗混沌
指導朗讀句子。
師:原來,這音韻之所以會有芳香,不僅來源于母親甜甜的嗓音,更來源于母親雖苦猶樂的精神,在這樣清苦的日子里,她卻仍能讓我感受得到生活的幸福與快樂,讓我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啊!(出示:混沌豁然開朗)
4、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歌謠,和作者一起再來享受享受母親這輕柔、悅耳而又芳香的音韻吧!先指讀第四小節,其余同學讀歌謠。(指讀,配樂)
三、學習課文613自然段。
1、自讀6-13自然段,選擇你感興趣的內容,讀給大家聽,可以和同桌兩人合作。
學生朗讀:童謠部分、故事部分、謎語部分。
2、師:這時候的我躺在媽媽的懷里,看著媽媽覺得媽媽的形象似乎特別高大起來,像什么呢?誰能和一個恰當的比喻來形容呀?
此時的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出示句子)
(理解:純潔、令人崇敬,柔美,圣潔、莊嚴,這是母愛的圣潔與莊嚴,使作者內心產生的一種感受。對母親的愛戴、敬仰、崇拜)
3、指讀、齊讀這一句。
4、要知道母親可是個目不識丁的人哪,為什么此時此刻她在作者的心中卻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四、學習課文第14小節:
1、指讀最后一節,聯系前文談談你的感受。(出示)
(作者的母親是充滿智慧的、勤勞善良的,雖然生活那么清苦,雖然自己目不識丁,但她憑著樂觀的精神,偉大的母愛,成為兒子的啟蒙老師,讓他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讓他在月光下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這怎能不讓如今已頗有成就的兒子感激呢!)
2、朗讀最后一小節。
五、總結:
1、課文學完了,每一篇充滿真情實感的文章總會讓讀者流連忘返,總會給讀者留以啟迪。請你談談學了課文后的感受。
2、師:我們每個人都有母親,也許我們的母親不一定像孫友田的媽媽那樣會唱歌謠,可我們的母親不一樣,但每一位母親對我們的愛是同樣地偉大,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好好珍惜它,好嗎?
六、作業:把剛才說的話回家說給媽媽聽,或者用自己的行動讓媽媽知道你想對她說聽話。
月光啟蒙
明月初升 唱童謠
月至中天 唱歌謠 混 沌豁然開朗
夜很深了 猜謎語
《月光啟蒙》教案 篇4
一、導入:
1、十幾年前,有這樣一首歌打動了我的心,這就是《母親我為你驕傲》。請同學們聽,并看屏幕上的歌詞。(學生聽歌并看歌詞)
2、十幾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樣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這就是“煤礦詩人”孫友田寫的《往事如歌——月光母親》。我們曾經學過孫友田的詩《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3、詩人孫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親老了、病了。嚴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認得眼前的兒子了。這使作者傷感起來,回憶起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和啟迪,寫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親》這篇文章。
4、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月光啟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啟蒙》改編的。
二、解題:
1、啟蒙:啟,開導;蒙,蒙昧無知。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
2、月光啟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啟蒙教育。
三、初讀課文:
1、讀正確生字詞:提醒大家“時辰”和“籬笆”兩個詞的第二個字讀輕聲。
2、學生分節讀課文,提兩個要求:在課文中讀準字音;想想,母親是怎樣在月光下為作者啟蒙的?
3、學生聽讀課文。
4、學生和老師簡評分節朗讀的情況。回答問題:母親是這樣為作者啟蒙的,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教師隨機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
5、根據這四個內容分段:唱歌謠(1——5)講故事、唱童謠(6——9)說謎語(11——13)(14)總結全文,點明母親就是我的啟蒙老師。
四、細讀課文:
1、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一句話:“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教師板書“美妙”)教師提問:為什么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請大家讀讀第一段“母親為我唱歌謠”,讀讀想想。
(1)首先,童年的夏天,家鄉小院的景色優美,你看: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柔和的月光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2)母親美,她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勤勞的母親那樣樸素清爽。
(3)母親唱的歌謠美“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這首歌謠在贊美勤勞的勞動人民。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古語說:“鳳凰非梧而不棲”,而今還有“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之說,意思是家中有好運,有好兆頭。而瓦屋和樓是云南的典型建筑。短短一首歌謠就表達了人民向往幸福的思想,介紹了云南的建筑風俗。
(4)母親唱歌謠的聲音美,你聽,歌謠是動聽的,她的聲音甜甜的,是那樣深情,顯然這歌謠也表現了她的美好心聲。她的聲音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那樣柔和,像小溪的流水那樣潺潺悅耳。那聲音簡直就如花香般芬芳。
(5)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歌謠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家鄉的歌謠是多少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智慧結晶。母親用歌謠將家鄉的文化傳給了幼小的作者。這些歌謠使作者的心靈明朗起來。母親這種傳承家鄉文化的思想和舉動使孩子收益頗多。母親這樣的做法難道不美嗎?
(在上這段時,要注意讓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還要將自己的感受在朗讀中演繹出來。)
2、請大家讀讀第二段“母親為我講故事、唱童謠”,讀讀想想:為什么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1)母親在月光中的樣子十分圣潔:“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2)幽默風趣的童謠音韻美
3、讀第三段“母親說謎語”,讀讀想想,為什么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母親給我的猜的謎語也像童謠一樣美。,開啟了我的智慧。
4、讀讀最后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母親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
五、總結全文:
讀完課文,你知道作者想通過此文抒發什么樣的情感嗎?(贊美母親,感謝母親)
六、再聽歌曲《母親我為你驕傲》。
板書設計:
月光啟蒙
美妙 月色美 母親美 唱歌謠
講故事、唱童謠美
說謎語
(感謝母親,贊美母親!)
《月光啟蒙》教案 篇5
一、教材簡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新增選的課文。本教材以“動態生成”的觀念引領教者優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課文以“民謠、童謠、謎語”的形式,充分展露“母愛、童心、智慧”這一主題。
二、教學目標
根據20xx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把握民謠、童謠的內蘊美。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讓知識生成智慧,使智慧與情感共生。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歌謠意境,感受民謠、童謠的深遠意境。
難點是:互動生成,價值引領,意境領悟。
四、教學準備:
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動畫演示、運行環境基于Windows20xx下的電腦課件。
五、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課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后聯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六、教學思路:
在傳統教學手段的運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由于本課憑借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加之,本課件制作采用網頁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網頁式多媒體課件支持下,本課可采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復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創設情景,增強體驗,拓寬延展。
這里,我著重說一說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我直接揭題,并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在學習中你想學到什么呢?”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欲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歌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母親給予我《月光啟蒙》的詞句。板書(智慧啟迪)
2、課件出示語句(最后一小節),配樂范讀,并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重點理解、體會什么?”
[我認為這樣設計以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范讀構成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同時讓學生自己談談“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重點理解、體會什么?”更是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具體體現。]
3、初步理解課文,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謠。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民歌民謠,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語句。
第三步:說:說說你由這些民歌民謠所想象到的美景,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語句。
[課件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預測性,而我們設計成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加強了師生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著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以讀一讀、畫一畫、唱一唱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認為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有了第一課時的反復熟讀課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對應,再加上這一環節中教者的適當點拔,突破難點可謂是水到渠成。]
4、師生共同小結,回讀文末語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體現母親智慧才華的語句。
2、感悟課文前一部分。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知道這里體現了‘母親的智慧才華’,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并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深情與芳香”。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混沌
開朗”,再次體會“母親的智慧才華”。
[需要說明的是,這兩句的出示并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而是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得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從而使教師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脫出來,開拓更廣闊的教學領域。同時我認為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量。]
在學生細讀基礎上穿插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回讀“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談體會。
[我認為這樣設計既使學生在閱讀中加深感悟,體會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讀”這一特定形式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靈活性。]
3、感悟后一部分
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母親的智慧才華”的語句,并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第6自然段開始展示的場景)
[這一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母愛與童心”的感悟。]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母親的智慧才華’?”“能談談你認為讀得好的經驗嗎?”并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10-13小節。
四品:出示“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點拔學生品讀。
[綜觀這四步的教學,既展示了媒體組合教學的優化功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可謂是一箭三雕。]
[這一部分的2、3兩個模塊中的師生互動生成也沒有固定的先后順序,力求充分體現在主題性閱讀中整體建構,在個性化閱讀中主動感悟,在“無字書”閱讀中涵育人格的閱讀教學理念。]
4、師生共同小結:回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四)升華理解,拓展延伸。
1、課件配合下的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全文。
議一議,還可以給課文加個什么題目?比較體會文題《月光啟蒙》意境美。
2、通過小博士提問,學生自主總結所學知識,交流、吟唱已收集的民歌童謠。
3、通過小博士挑戰,出示實踐性、延伸性閱讀練習:繼續體會文章意境美,繼續收集家鄉民歌童謠。
[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于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課件配合下的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為全課又掀起了一個高潮,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畫形象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為學生課后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七、板書設計
19
月光啟蒙
母親
我
智慧-啟迪
混沌-開朗
[我認為這一板書設計從文字上看簡潔明了,緊扣文意;從形式上看回環交融,寓含文意;從媒體運用的角度看,與課件演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月光啟蒙》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月光啟蒙》,是當代作家孫友田的一篇寫人散文,節選自《月光母親》。《月光母親》講述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對來看望她的兒子只是傻傻地笑,笑得作者淚流滿面。而在課文中,作者則回憶了小時候母親在月光下用歌謠、神話故事、童謠、謎語等對自己進行啟蒙教育的事,表達了對母親養育、啟蒙之恩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讀準“蓮花落”中的“落”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及“音韻”、“天資聰穎”、“混沌”、“豁然開朗”、“高深莫測”、“沉浸”、“濃郁”、“啟迪”、“啟蒙”等詞語的意思。
3、從母親吟唱的歌謠、故事、童謠和謎語中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知道為什么用“月光啟蒙”為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孫友田的詩句:“萬年煤層打個滾,/一山烏金往外冒。/黑寶石,往外跑,/滿山滿谷金光照。/一路大聲喊:/我是煤,我要燃燒!”
2、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詩人非常樸實;這首詩非常容易懂,而且非常形象;對生活充滿熱情……)
3、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4、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試讀課文,了解掌握情況,注意讀準帶輕聲的詞(衣裳、籬笆、鳳凰、太陽)和多音字(蓮花落)。
(2)交流討論自己不理解的詞語。著重理解“混沌”、“豁然開朗”、“啟蒙”(由“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其實就是“啟蒙”)
3、理清課文脈絡
(1)母親是怎樣對我進行“啟蒙”的呀?(唱動聽的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課文是用哪幾小節來寫的?(1——13)
(2)給課文分段。
三、再讀課題,質疑
1、請同學們再讀讀課題,你覺得,學習這篇課文,要解決哪些問題呢?(為什么以“月光啟蒙”為題?母親是怎樣啟蒙的?……)
四、布置作業
1、組詞
暑( )笆( )辰( )帳( )謠( )摟( )
薯( )巴( )晨( )賬( )搖( )樓( )
2、近義詞
啟蒙(啟迪)時辰(時候)聰穎(聰明)吟唱(歌唱)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濃郁(濃厚)
3、反義詞
清苦( )豐富(貧乏)濃郁(淡雅)聰穎(愚蠢)混沌(清醒)高深莫測(淺顯易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煤礦詩人孫友田的《月光啟蒙》。
2、還記得上節課結束的時候留下的那些問題嗎?
3、善于提問,對語文學習來說至關重要。就本課而言,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有什么解決的辦法嗎?(用心讀書、認真思考)
二、品讀“啟蒙”,感受母愛
1、接下來,就請大家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文中能體現“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語句,并標出重點詞句好好體會,在課文旁邊的空白部分寫下你的感受。
2、學生自由讀課文,寫體會。
3、交流,并相機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
4、我們首先來看看母親的第一種啟蒙方式。這是母親給“我”唱的兩首歌謠(出示: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誰來讀?(讀后提示:“亮堂堂”在這兒后兩個字讀第一聲更有味道)
5、想聽聽母親是怎么吟唱的嗎?用耳傾聽,用心感受,閉上眼睛想象——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課件)
6、是啊,此刻,我們的眼前一定都有這樣一幅美妙的.月夜圖。(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及第一自然段)讀讀這段文字,看看能不能讀出月夜的美妙來!
7、就在這樣美的月夜里,母親——(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8、學生練讀,談感受,理解“芳香的音韻”。
9、出示:“那時,我們日子清苦,……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1)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2)理解“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我”明白了什么?)帶著這種理解再讀兩首歌謠。
10、剛才,我們學習了“唱歌謠”部分,同學們抓住了重點詞句,通過朗讀,表達了自己的獨特體驗,這是讀書的一種好方法。接下來,我們就要用這種方法繼續學習,剩下的三個部分。(可以學生喜歡哪個部分就先學哪個部分。)
(1)講故事部分抓住“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體會月光下母親的美麗與圣潔。
(2)唱童謠部分主要通過“朗讀——談談感受——朗讀”這樣的方式理解課文內容。
(3)猜謎語部分主要通過讀謎語來體會母親的慈愛。
11、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指板書)就這樣,母親給了“我”人生最初的啟蒙。母親到底都把什么給了“我”呢?一分鐘小結一下,把它寫在課文插圖旁邊的空白部分。(多媒體出示:母親把伴著月光給了“我”,(使我)。)
12、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不識字的母親也許并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什么,但滿懷對孩子的愛,她把勤勞,把想象,把詩情,把智慧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讓“我”受益無窮,終身難忘。所以,作者孫友田說:——(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飛向詩歌的王國。”(學生齊讀)
13、現在,你知道為什么以“月光啟蒙”為題了吧?(正因為這月光下的啟蒙教育影響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文章以《月光啟蒙》為題,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
三、拓展升華
1、作者通過此文告訴我們:雖然“我”的母親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但她卻――(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雖然“我”的生活貧窮而清苦,但“我”的母親――(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雖然“我”的母親不認識一個字,可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在你們的眼里,這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勤勞、聰明、善于和孩子溝通……)
3、這就是“我”的母親,一個令作者驕傲、自豪的母親!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我們”生活好了,母親卻感受不到了。其實這篇文章在入選我們課本時省略了一個部分,他告訴我們孫友田在怎樣的時刻寫下了這樣的文章,在這里,我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也許聽完后你會有另一份感動。
(出示原文,師讀《往事如歌----月光母親》)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4、多想喚醒母親的記憶,讓她知道:當年,母親是“我”的驕傲;現在,“我”能讓母親為“我”而感到自豪。
而現在的母親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可曾經,――(點出齊讀: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現在的母親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可曾經,――(點出齊讀: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現在的母親滿頭白發,深深的皺紋刻在她的額上。可曾經,――(點出齊讀: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5、母親給了作者無私的愛,回想起母親,作者充滿了深深的感激和懷念,他認為“是母親為我開啟了文學的大門”,所以他特別感激母親。
感謝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感謝母親――(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象。)感謝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6、母愛是永恒的話題,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在你成長的歷程中,母親給了你哪些幫助?此時,你想對她說些什么?寫下來。放學后就去對你的媽媽說或者將你寫的給媽媽看。
四、布置作業
1、寫出下列句子中帶點字的意思。
(1)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2)小院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2、填空
(1)本文是一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回憶了自己幼年時在夏夜月光下,母親唱民歌,講童謠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月光啟蒙的感激懷念之情。作品是孫友田,我們還學過他寫的文章《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還有兒童作品《在黑寶石的家里》。
(2)文章以“月光啟蒙”作為課題是因為:
①月光本身就充滿詩情畫意,令人無限遐想。
②母親在月光下為我唱名歌,講故事,猜謎語,使我懂得了熱愛家鄉,讓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最終飛向詩歌的王國。
(3)我們在課內學過歌頌母親的文章有《第一次抱母親》、《陳毅探母》等。
《月光啟蒙》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認識孫友田嗎?
2、《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會背嗎?孫友田就是這首詩的作者。
二、初讀課文:
理解:混沌 豁然開朗 蓮花落
讀好這些歌謠、童謠
三、讀通課文,感知民歌童謠:
出示文中的歌謠童謠,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選擇你喜歡的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歌謠、童謠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十九課——《月光啟蒙》。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在回憶自己的童年,回憶自己童年時,母親在月光下為自己唱歌謠、童謠、講故事、說謎語的情景。
1、品讀:讀了這些歌謠童謠,你有什么感覺?
2、那母親是怎樣唱歌謠童謠的?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先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去體會。(可以是母親的動作、聲音、神態)
出示第四自然段: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為什么要輕輕的?怎樣唱叫吟唱?
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還像什么?
那你能像母親一樣吟唱嗎?
現在當你聽到這些歌謠,又有什么感受?
你知道母親在唱這些歌謠時的感受嗎?(聯系母親的神態、動作)
從哪里看出母親充滿“深情”?(深情地吟唱)還有呢?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注意“摟”,你有被母親“摟”過嗎?被母親“摟”著的感覺是怎樣的?
寧靜而美妙的月夜,被母親摟在懷里,聽著她甜美而深情的歌聲,多么富有詩意。請大家再讀一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詩意來:
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
深情地為我吟唱,
輕輕的,
像三月的和風,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飄滿
她那芳香的音韻。
再讀文中的歌謠、童謠,像母親一樣輕輕的吟唱,像母親一樣充滿愛意,像母親一樣飄滿芳香。
二、感受月光:
師:那么母親又是在怎樣的月夜里給“我”做這些事情的呢?
找出描寫月色的句子,讀一讀,讀出寧靜。
1、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2、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理解為什么像“玉石雕像”?(體會作者眼里的母親是最美的,最圣潔的)
師: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因為有了這迷人的月色,因為有了母親那動聽的歌謠。
三、理解啟蒙
那這些歌謠童謠帶給作者的僅僅是美妙和慈愛嗎?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看看,還給了作者什么?
1、出示:母親不識字,但她會唱很多好聽的歌謠,她用歌謠不僅給我送了月夜濃郁的詩情,更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說說你對“豁然開朗”的理解。
再讀歌謠,母親通過歌謠告訴我什么呢?
師:同學們,作者童年時的家庭其實是非常貧困的,你看:“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所以,“我”只能過著清苦的生活。但是我卻感覺到我的童年是非常美妙的,那是因為黃河的故道“長歌謠”,“長五谷”“長歌謠”里的兩個“長”意思一樣嗎?
指名說(產生歌謠)
是啊。故道產生了那么多的歌謠,我的外婆會唱,我的父親會唱,我的母親也會唱,他們一代一代地傳下來,而如今,母親又毫無保留地傳給了我。
母親用歌謠豐富了我的精神生活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那我究竟明白了什么呢?(對故鄉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親人的愛……)
2、出示:課文最后一段。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指名讀、齊讀。教師引讀。
說說自己的理解。
師:此時,你應該知道為什么要以“月光啟蒙”為題了吧?
四、升華母愛
1、師: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當我成了一名頗有聲望的詩人時,而我那親愛的母親呢……(讀原文)
(1)、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多想喚醒母親的記憶,讓她知道:當年,母親是我的驕傲;現在,我能讓母親為我而感到自豪。
然而:
A 、現在的母親滿頭白發,深深的皺紋刻在她的額上。 可曾經, 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B、現在的母親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可曾經,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C、現在的母親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可曾經,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不會忘記這位在月光下給我啟蒙的——母親
(2)、當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但是在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珍藏著母親在月光下給我唱的歌謠。
齊讀歌謠
(3)、是的,母愛是最偉大的。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想對母親說什么呢?
學生寫話:母親,感謝您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啟蒙》教案 篇8
一、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月光啟蒙》,齊讀課題,再輕柔些,展現月夜的美好,寧靜。
二、緊扣“啟蒙”,回環品讀
(一)吟唱民謠
1、玉石雕像般的母親為什么是我的啟蒙老師?在美妙的月夜里,母親到底為我做了哪些事?(板書:唱民謠民謠、講神話故事、猜謎語)
2、上節課作者告訴我們:母親能唱故鄉所有的歌謠,母親也為我吟唱過無數的歌謠,四十年后有這么兩首歌謠總是縈繞在我耳旁,不曾忘懷,誰來讀一讀歌謠;(課件出示:歌謠)
3、你讀得很美,那母親吟唱的美嗎?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一生讀,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4、你認為美在哪?(點擊:甜甜的,輕輕的,深情)
5、想聽嗎?聽——(慢),籬笆小院里傳來了母親的歌謠!(播放民謠音畫)
6、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好甜,好柔)
(出示段落)是啊!母親就是這樣甜甜、輕輕地為我吟唱,你能通過朗讀讀出這種感覺嗎?(提示:甜甜、深情、輕輕)(你再讀,誰再來讀一讀)
7、啊,母親用輕輕的、甜甜的嗓音為我吟唱,如此深情,以致讓我產生了幻覺,覺得這聲音就像——生接讀:三月的和風,像——生接讀: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生接讀: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1)讀著這段話,你們有什么疑問嗎?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小院里明明飄滿的是母親的聲音,為什么作者說成是“芳香的音韻”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句子,作者說,母親的聲音像——
(點擊:三月的和風)三月的和風就是春風,同學們,你們想想啊,當三月的和風吹過,大地會迎來怎樣美麗的景色啊?(引導生想象:花、草、鳥三月春風會吹紅桃花,吹黃迎春花,吹綠了草兒,大地到處花紅柳綠,芳香四溢)
你們想象得真美!母親的吟唱就像這三月的和風,吹開了花紅柳綠,到處是春意盎然,讓我們聞到了濃郁的——(點擊)芳香
誰能讀出這兩個詞的味道?太香了,讓我們將這濃郁的芳香帶到句子中去讀一讀吧!
(2)啊,芳香的氣息真讓人陶醉!那母親的吟唱又像小溪的流水(點擊),小溪的流水聲是怎樣的?(叮叮咚咚)母親的歌謠就像這小溪的流水,充滿了清脆,婉轉,動聽的
——(點擊)音韻!
7、同學們,母親吟唱歌謠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其實,母親吟唱歌謠還有含義呢,現在誰能模仿母親的聲音甜甜地來誦讀這兩首歌謠?(再次出示歌謠)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母親通過歌謠想告訴我什么呢?(要勤勞的母親,做個熱愛生活的人。)
(二)吟唱童謠
(指著板書)1、啊!這就是母親的歌謠給我的啟蒙,啟迪著我要勤勞,只有勤勞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那她唱的那些幽默風趣的童謠,又將為我帶來什么呢?
出示:童謠“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師范讀,拍著手邊讀)
呵呵,童謠除了可以像老師一樣拍手打節奏外,還可以找個好朋友玩對拍,跟同桌一起來試試吧,來讀第二首,齊:“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我們還可以一邊表演一邊讀喲,一起來吧:“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2、我看得出來你們很喜歡這些童謠,對吧?能告訴我為什么喜歡呢?
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王國。
3、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一起來讀一讀,齊:
(三)講民間故事3
1、天資聰穎的母親給予我的不只是民歌民謠,(指名讀)誰來讀
出示: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
出示插圖:同學們,這就是母親給我講故事的月夜,畫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師:你們注意到圖中母親和我的表情了嗎?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2、師:你聽到母親在講什么故事?(再次出示句子)僅僅是這兩個故事嗎?你怎么知道?(生:文中有省略號,說明不只這兩個故事)
3、師:省略號中又藏著哪些故事呢?
4、聽著聽著,此時你仰望星空,在這高深莫測的夜空中看到什么?(生盡情說)
5、夜空變得如此的熱鬧,你驚喜嗎?(出示話)這段話中哪個字看出了作者與和你一樣的驚喜?
(點擊:竟)竟是什么意思?居然,竟然,沒想到。,
6、我沒有想到什么?多么令人驚喜呀,你來讀讀這句話!
(我聽出了你的驚喜。誰能讀得更驚喜些嗎?誰還愿意讀?)
7、師:是什么讓高深莫測的夜空變成了神話的世界?
8、師:(指板書)太了不起了,母親!您講的故事不僅給我帶來驚喜,還啟迪我的想象,讓我浮想聯翩。來!讓我們一起來讀出這種驚喜吧!出示句子
(四)猜謎語
1、在這如水的月光下,我們還聽到了這對母子的一段有趣的猜謎對話呢!
(師生互動,分角色朗讀“猜謎語“)我來當母親,誰來當孩子?其他同學來讀一下旁白。
2、猜謎中,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慈愛,智慧,富有才華)
3、(指板書)其實母親讓我猜謎語也是要啟迪我的想象和智慧啊!
4、啊!如水的月光下,童年的我,有了這樣一位擁有智慧與才華的母親相伴,怎能不充滿著無盡的幻想和快樂呢?所以盡管母親不識字,我依然深情贊頌到:生讀——
(課件出示)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三、深情傾述,升華情感
1、這就是我的母親,這就是勤勞、智慧的母親,在我還是混沌無知時,是她用民歌民謠,神話故事、謎語,為我打開文學之門,讓我愛上了文學,成為一代詩人,否則現在我也只能是一名平凡的人了。所以想起這些,作者飽含深情說到——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一生讀,讓我們記住母親的恩情吧!來,拿起書本,我們再來深請讀讀(第1句、1、2組讀,第2句第3組讀,以下類推)
2、四十年后,當我寫下這篇文章想親手送給這位天資聰穎的母親時——,
(出示課件)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A、出示練習:
孩子們,雖然母親已經忘記了一切,但是
一想到母親,我就會想到;
(同學們,靜靜地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3、現在你們能理解作者為什么將母親給予他的啟蒙叫做《月光啟蒙》嗎?
是啊,在作者心里,皎潔的月光就像那慈祥的母親,高貴的母親就像那純潔的月光,童年的一幕幕美好畫面,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里,定格在那個美妙的月光中,因此這份啟蒙被稱為——(生齊讀課題)“月光啟蒙”
4、月光啟蒙,我將終生難忘,感恩母親!感恩永遠!孩子們,就讓我們深情地向母親表達我們永遠的謝意吧!
感謝您,母親!(指名開頭)
您雖然不識字,
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感謝您,母親!(全體女生)
是您用一雙勤勞的手
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
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
感謝您,母親!(全體男生)
您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
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感謝您,母親!(全體學生)
您在月光下唱的那些
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
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飛向詩歌的王國。
感謝您,母親!
6、播放:《天之大》孩子們,有首歌就唱出了這月光之下的母愛,老師很想與同學們一起分享。這就是《天之大》
師:媽媽,月光之下,靜靜地我想你啦,媽媽,天之大,唯有你的愛是完美無瑕。
孩子們,其實我們的母親與作者的母親是一樣的,她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的孩子,她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心,自己全部的愛給了孩子這一生最初的,最寶貴的啟蒙!讓我們代表作者大聲地對母親說一聲——感謝您,母親!
讓我們也對自己的母親道一句——感謝你,母親!
課即將結束,但愛與感恩將延綿不斷!回去后,請認真讀一讀冰心奶奶的文章:《往事》、《紅蓮》;寫一篇關于母愛的讀后感。(老師相信你們會有深刻的感想)
板書設計:
17、月光啟蒙
唱民歌民謠
母親講神話故事
啟蒙老師
《月光啟蒙》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三個用心”的學法指導,重點對“歌謠”和“童謠”進行教學,使學生領會“月光啟蒙”的深刻含義。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4、通過文本的學習,產生情感體驗,懂得從小關愛母親。
教學重點:通過對“歌謠”和“童謠”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啟蒙”的內涵。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感激與懷念之情。
教學準備:課件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①齊讀課題(指導:月光靜靜的……
②同學們,初讀了課文《月光啟蒙》,你的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出示畫面][板書]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在皎潔的月光下,在籬笆小院中,摟著兒子給他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
2、同學們,那你們有沒有想過:孫友田在月光下受到了怎樣的啟蒙教育呢?打開書,找一找。
出示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輕輕地讀,邊讀邊想,有什么疑問?)
質疑: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謠怎么就能讓作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呢?(這個疑問,大家是否有同感?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解決這個問題,好嗎?[板書:飛向詩歌王國?]
3、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得走進母親唱的歌謠和童謠。
出示要求:
(1)“用心”朗讀。(將它們讀流暢)
(2)“用心”品讀。(可抓住重點詞句;可聯系上下文;可展開想象)
(3)“用心”感受。(歌謠和童謠想告訴我們什么。)
(這三個要求有點難哦,同學們怕不怕?)
(根據以上要求,自學歌謠和童謠,將你的理解和感悟寫在旁邊的空白處) [15:30—15:36]
二、學習“歌謠”。[15:37—15:52]
1、誰愿意來讀這兩首歌謠?(指名讀,簡評)
2、讀得很流利,但老師感覺好象還缺少了一點什么,這兩首歌謠究竟該怎樣讀呢?文中寫得很明白,打開課文找一找。
3、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學生談體會:(讀的時候要“輕輕的”、“甜甜的”“深情的”“柔柔的”……)
學生再次練讀歌謠。
4、在月光下,母親深情地吟唱著歌謠,你們想唱嗎?
(三唱:聽旋律在心里哼唱;跟旋律輕輕唱;想象自己依偎在母親懷里唱。)
5、多么甜美,多么動聽的歌謠啊!前面老師提到過三個“用心讀”,談談你對這兩首歌謠的品味和感悟好嗎?(或:你從這兩首歌謠中感受到了什么?或讀了歌謠,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出示三個“用心”
[母親愛勞動;母親愛生活;母親想通過雙手勤勞致富……]
(注意:要善于捕捉學生回答問題的閃光點,實時點化:只有用心去讀書,才能悟出文字背后含著的意思,才能品出語文的味道來)
過渡:母親的歌謠中有皎潔的月光,有……同時還蘊涵了母親對勞動的愛,對生活的愛……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如月光、如春雨,滋潤著孫友田幼小的心靈![板書:詩情畫意]
三、學習“童謠”。[15:52—16:00]
在月光下,母親除了給我吟唱歌謠外,還給我唱幽默風趣的童謠呢。
1、出示三首童謠。
2、告訴老師,你們在吟誦這三首童謠時,有什么發現?
(①內容非常有趣②形式比較簡單,都是以三個字為主③讀起來瑯瑯上口,壓韻)[板書:富有韻味]
3、這么有趣而富有韻味的童謠呀,讓我們打著節拍來朗讀,好嗎?
4、同學們,當你們快樂地打著節拍,唱著幽默風趣的童謠時,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有趣的畫面?(肯定:童謠讓你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板書:展開想象]
母親的童謠讓我們浮想聯翩,也使童年的孫友田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同學們,結合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這也是“用心”讀書的好方法,懂了嗎?
5、再次出現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小結:①母親動聽的歌謠充滿詩情畫意,幽默風趣的童謠瑯瑯上口,富有詩的韻律,在歌謠和童謠聲中,我們也不由得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怪不得民歌民謠能引領孫友田飛向詩歌的王國呢!現在這個問題懂了嗎?
②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在月光下就是這樣給我以啟蒙的,讓我們深情地讀課題:《月光啟蒙》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16:01—16:05]
過渡:和母親在一起,精神生活是多么豐富啊!可那時我們的日子又過的怎樣呢?
1、出示句子:“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2、分析兩個“長”字的不同含義。
3、是誰創作了這些歌謠?他們想通過歌謠表達怎樣的心聲呢?
[在月光下,母親通過歌謠也把這種愛傳遞給了我,使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影響]
那時,我們日子清苦,可母親卻給了我一個明月星光般的童年。
五、拓展延伸與升華。[16:05—16:10]
1、出示母親年老時的圖片。(同學們,這就是母親,母親老了……)
2、動情解說:在皎潔的月光下,母親給我唱歌謠、講故事,給我唱童謠、說謎語,在母親的熏陶下,我漸漸長大,終于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詩人,可歲月的車輪卻無情的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長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的頭發卻白了。母親獻出了畢生的愛,自己留下的,只有歲月在她額上刻下的深深的皺紋。更為不幸的是,當孫友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的母親已經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以前的日子那么清苦,而現在日子好過了,母親卻再也感受不到了。在《月光母親》中,作者這樣寫到:
出示文字:“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的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3、同學們,下課的鈴聲已經響起,而此時,老師相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涌動著千言萬語,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帶著一份對母親的深深情結走進母親心田……同學們,再見……
《月光啟蒙》教案 篇10
……
師:她唱了哪些民歌民謠?
生:(回答)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些民歌民謠。老師想先讓你們自學(出示歌謠)并提學要求(出示)在自學過程中,你可以自己動筆寫寫,畫畫。(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交流: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段歌謠(生讀)請同學
生1;他聲音太輕了。
生2:沒有感情
生3:……
師:兩首歌謠應該怎么讀呢?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是怎么寫的?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師:回答的非常好,(出示)請同學們自己讀讀,你覺得我們應該怎么讀?
生;我們應該輕輕的
生;甜甜的
生;要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師:對,我們應該輕輕的讀,我們一起來試下
師:想不想聽聽母親是如何為我吟唱的(放錄音)你覺得母親吟唱的好嗎?我們一起想象自己也在媽媽的懷抱里聽媽媽唱著歌謠。(生想象)
師:剛才我們聽了媽媽唱的歌謠,你從歌謠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生;回答
……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中的一重要的講讀課文,作者是著名的詩人孫友田。文章用細膩的筆觸回憶了自己的母親及為好的童年生活。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用民間文學給我啟蒙,引領“我”走進了詩歌的王國。
在教學這一片段時,出乎我的意料,學生的表現令我驚訝,他們對民歌民謠根本就不感興趣,在自瀆時,發現有些同學在暗自發笑,我想,這也許是因為這些歌謠、民謠是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作品的緣故,早就落伍啦!現在的學生更喜歡的是卡通人物吧。
在聽母親吟唱的錄音,同時要求想象自己同樣也在媽媽的懷抱里時,有些學生顯得有些不耐煩,更加不會感興趣,更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我進而一想,恍然大悟:現在的學生鐘情于電腦和電視,家中也沒有露天的陽臺,父母也沒有心思給孩子講那些老掉牙的民俗歌謠,難怪毫無興趣。更何況,現在的學生對于自然科學知識了解不少,對于那漆黑的夜空早已經沒有了聯想和憧憬……
在這些歌謠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自發的進行四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之間進行了討論,自己進行探究,一部分本來沒有學習自主性的同學在另一部分同學的帶領下體現出了自己學習的個性,他們也能積極思考,體會到了母親的勤勞,辛苦,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這些都是同學自學體感受的,體現出來的。
在學習到最后時,我適合進行拓展,通過課外資料及學生的資料來理解文章的人物形象,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人物的分析、感悟更深了,我又及時拓展母親年老后的形象“母親老了,甚至失去了記憶,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通過拓展母親老年的形象,又適時回到課文,把作者記憶中的母親與年老后看到的母親進行強烈的對比。使學生更能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更能體會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人間處處有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閱讀是感悟、積累是過程、探索是發現,教會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多看、多聽、多想,從身邊的事物中獲取學習語文的信息。
《月光啟蒙》教案 篇11
一、課前復習: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的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2、看到這幅畫面,你們可曾想過長大后的孫友田做的什么職業?為什么?從課文中的哪句話可看出?
(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儲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二、分析課文
(一)、分析兩首歌謠
1、生讀“(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儲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看到這一句話,你有什么疑問?
3、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的兩組歌謠
(出示歌謠:a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b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1)誰先來讀讀書上的兩組歌謠
(指名讀,學生評)
(2)指導朗讀: 書上母親的聲音是怎么的?“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從這句話中,我們知道,除了“輕輕的”還應注意什么?(溫和、流暢、有情)
(3)學生練習
(4)同學們讀得都不錯,但母親是——唱的,誰會唱?
(5)教者示唱(放音樂)
(6)教者教節拍,學生唱
(7)a好聽嗎?這兩首歌謠的道理你也聽出來了嗎,從這兩首歌謠中,你聽出了什么?
點拔: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門樓洗衣裳……媽媽白天辛勞,晚上還洗衣服,b這說明了什么?(勤勞,辛苦)
c你們覺得他們生活得怎么樣?(貧苦)
d為什么媽媽這么辛勞,還這么清貧呢?
(出示: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這兩個“長“都是生長的意思嗎?(蘊育)
師總結: 是啊,滾滾黃河,溪溪故道,勤勞的黃河兒女滿懷希望地在這片養育他們的土地上辛勞耕植,雖然由于土地的貧瘠,生活清苦,但是一首首精美動聽的歌謠卻從這片深情的土地里蘊育出來,像月光般灑在人們心里,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黃河兒女!
(二)、分析三首童謠
1、我們再來讀一讀母親的三首幽默風趣的童謠
(出示:三首童謠:
a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b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c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2、生讀,這三首歌謠給你的感覺是什么?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獨自誦讀,也可以同學之間合作表演!
3、生表演!
三、同學們聽完這幾首歌謠,童謠,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是啊,同學們,正是這些歌謠,讓孫友田“ 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同學們,我建議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儲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在孫友田心里,媽媽是多么厚重啊,那在同學們的眼睛里,這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呢?
四、是啊,這是一位多么令人敬愛的母親啊,可是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媽媽已不能再說起過去的往事,(放音樂:母親)
更記不得這些動聽的歌謠,甚至認不清面前的她所深愛的兒女她只是笑、笑、笑……笑得兒女淚汪汪!
同學們,說到這,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想想這位偉大的母親,再想想自己的媽媽,你有什么想對她們說的嗎??
同學們,當我們身處在爸爸媽深深關愛之中時,我不能覺察到自己的幸福,有時還有一些不能理解的反判,但當真正失去時,就像文章中的作者一樣,才能體驗到父母無私的愛,偉大的愛!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向我們在坐的所有爸爸媽媽們說聲:
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們永遠愛你們!
《月光啟蒙》教案 篇12
月光啟蒙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認識孫友田嗎?
2、《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會背嗎?孫友田就是這首詩的作者。
二、初讀課文:
理解:混沌 豁然開朗 蓮花落
讀好這些歌謠、童謠
三、讀通課文,感知民歌童謠:
出示文中的歌謠童謠,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選擇你喜歡的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歌謠、童謠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十九課——《月光啟蒙》。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在回憶自己的童年,回憶自己童年時,母親在月光下為自己唱歌謠、童謠、講故事、說謎語的情景。
1、品讀:讀了這些歌謠童謠,你有什么感覺?
2、那母親是怎樣唱歌謠童謠的?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先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去體會。(可以是母親的動作、聲音、神態)
出示第四自然段: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為什么要輕輕的?怎樣唱叫吟唱?
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還像什么?
那你能像母親一樣吟唱嗎?
現在當你聽到這些歌謠,又有什么感受?
你知道母親在唱這些歌謠時的感受嗎?(聯系母親的神態、動作)
從哪里看出母親充滿“深情”?(深情地吟唱)還有呢?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注意“摟”,你有被母親“摟”過嗎?被母親“摟”著的感覺是怎樣的?
寧靜而美妙的月夜,被母親摟在懷里,聽著她甜美而深情的歌聲,多么富有詩意。請大家再讀一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詩意來:
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
深情地為我吟唱,
輕輕的,
像三月的和風,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飄滿
她那芳香的音韻。
再讀文中的歌謠、童謠,像母親一樣輕輕的吟唱,像母親一樣充滿愛意,像母親一樣飄滿芳香。
二、感受月光:
師:那么母親又是在怎樣的月夜里給“我”做這些事情的呢?
找出描寫月色的句子,讀一讀,讀出寧靜。
1、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2、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理解為什么像“玉石雕像”?(體會作者眼里的母親是最美的,最圣潔的)
師: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因為有了這迷人的月色,因為有了母親那動聽的歌謠。
二、理解啟蒙
那這些歌謠童謠帶給作者的僅僅是美妙和慈愛嗎?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看看,還給了作者什么?
1、出示:母親不識字,但她會唱很多好聽的歌謠,她用歌謠不僅給我送了月夜濃郁的詩情,更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說說你對“豁然開朗”的理解。
再讀歌謠,母親通過歌謠告訴我什么呢?
師:同學們,作者童年時的家庭其實是非常貧困的,你看:“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所以,“我”只能過著清苦的生活。但是我卻感覺到我的童年是非常美妙的,那是因為黃河的故道“長歌謠”,
“長五谷”“長歌謠”里的兩個“長”意思一樣嗎?
指名說(產生歌謠)
是啊。故道產生了那么多的歌謠,我的外婆會唱,我的父親會唱,我的母親也會唱,他們一代一代地傳下來,而如今,母親又毫無保留地傳給了我。
母親用歌謠豐富了我的精神生活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那我究竟明白了什么呢?(對故鄉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親人的愛……)
2、出示:課文最后一段。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指名讀、齊讀。教師引讀。
說說自己的理解。
師:此時,你應該知道為什么要以“月光啟蒙”為題了吧?
三、升華母愛
1、師: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當我成了一名頗有聲望的詩人時,而我那親愛的母親呢……(讀原文)
(1)、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多想喚醒母親的記憶,讓她知道:當年,母親是我的驕傲;現在,我能讓母親為我而感到自豪。然而:
a 、現在的母親滿頭白發,深深的皺紋刻在她的額上。 可曾經, 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b、現在的母親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可曾經,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c、現在的母親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可曾經,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不會忘記這位在月光下給我啟蒙的——母親
(2)、當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但是在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珍藏著母親在月光下給我唱的歌謠。
齊讀歌謠
(3)、是的,母愛是最偉大的。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想對母親說什么呢?
學生寫話:母親,感謝您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啟蒙》教案 篇13
設計說明:
讀著孫友田的《月光啟蒙》,總是被他童年那月色融融的美妙夏夜所陶醉,更被他動人心弦的濃濃親情所感染。其中的親情,既突出地表現在文面敘述的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以美妙、神奇的童謠伴隨作者度過一個又一個月夜,在歌謠中蘊以人生道理,啟迪作者的偉大母愛;也明顯地表現在浸透于字里行間的作者對其母親的深摯依戀和懷念。而月色與親情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形成了環境與心境內外互補、兩相互動的意境。
為此,筆者覺得可以以“啟蒙”為軸心,串起啟蒙環境――夏夜之美、啟蒙事件――童謠之美這兩個板塊來展開教學;同時,由于“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遵循新《課程標準》關于“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原則,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了朗讀體味與自主感悟兩種方法,由夏夜啟蒙環境之美入手,經過母親啟蒙形象之美,到達啟蒙童謠之美,最后還借助孫友田原作之開頭,將學生審美閱讀與審美情感的發展過程引向高潮,從而讓學生受到一次親情的震撼和心靈的洗禮。相信這樣一次閱讀教學留給學生的回味是深遠的。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歌謠的韻味,月夜的美妙。
2、學生通過賞意境,品語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濃濃的母愛。
3、理解文章第五自然段與最后一小節所表達的意義。
教學重點:
品味歌謠童謠的語言風格,體會這些童謠對作者幼年的啟蒙作用。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1、導出課題:
唐代詩人孟郊,忘不了臨行前母親為他縫制衣服的一幕,于是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游子吟》;(幻燈映出該詩,示意學生吟誦)
現代作家孫友田,忘不了兒時母親給她的文學啟蒙,于是寫下了感人的回憶錄(示意學生齊讀課題)――《月光啟蒙》。
2、初步審題:
⑴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說說什么叫“啟蒙”?
(學生根據預習回答,教者隨機歸納: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啟,開導;蒙,蒙昧無知。)
⑵那么,“月光啟蒙”該怎么理解?
(學生嘗試講述見解,教者隨機歸納:月光啟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啟蒙教育。)
⑶打開課本,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哪一段具體解釋了“月光啟蒙”,點明了課題。
(學生速讀,找出課文末節,幻燈出示末節)
對,這就是作者對“月光啟蒙”的解釋。我們來讀一讀――(逐句引讀)
“月光啟蒙”就是――(生齊)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
“月光啟蒙”就是――(生齊)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月光啟蒙”就是――(生齊)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二、整體感知
1、提示自讀要求
多么不可思議: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都用了哪些方式對我進行啟蒙教育?讓我們認真通讀課文,根據有關內容歸納:(學生自由讀書,嘗試概括)
2、交流主要內容:
⑴學生發言,隨機評點:
(板書:唱民謠 講神話 唱童謠 說謎語)
⑵提示其中的重點內容:
在這些啟蒙方式中,作者重點回憶了什么內容呢?
(學生迅速瀏覽課文,作出判斷;教者確定并在“唱歌謠”、“唱童謠”下加著重號)
三、讀講課文
1、借助插圖激發總體感受
(幻燈映出彩圖)同學們,請看屏幕:兒時的“我”就是在這樣的夏夜,在這個籬笆小院聆聽母親唱民謠、唱童謠的!看了這個畫面,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表感受,教者隨機認可、引導)
是啊!這是作者永遠忘不了的童年生活的一幕!他感慨萬分地告訴我們――(畫面淡化為背景,推出兩句話,領著學生飽含深情范讀)
①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②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2、品讀語句,體會夏夜之“美”
同學們,用你的目光去發現:作者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兒呢?讓我們細細品讀課文,圈劃有關詞語或句子,好好體會。(學生自由讀課文)
3、交流“碰撞”,讀出夏夜之“美”
⑴引導總體把握
(根據學生發言,隨機評點歸結:①夏夜月光之美;②母親形象之美;③母親歌聲之美;同時,跟隨交流進程,隨機抓住重點句品評、想象、感悟朗讀)
⑵啟發重點品讀(根據文中出現順序,隨機點擊課件,出示相應語段,展開交流)
教學過程預設:
⑴重點讀悟之一:
點擊出示: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①自由練讀:這是夏夜的月光美。(板書:月光美)請你用最拿手的方式,動情地讀,用心體會夏夜的種種美妙。
②指名朗讀:好,誰能用你聲情并茂的朗讀傳達這夏夜的美妙,讓大家有如身臨其境?
③相互評讀:(對聽者)你們覺得他(她)的朗讀讓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怎樣的美?你覺得他(她)的朗讀很有什么不足?你也讀讀,看能不能讀出更多的美?
(歸納:涼爽的美,明朗的美,寧靜的美,朦朧的美……;重點體會“柔和”、“灑滿”)
④聽讀想象:閉上眼,靜靜地聽老師讀,看有什么新的發現,新的感覺?(自由發揮)
⑤全體齊讀:清爽的空氣,閃爍的星星,如紗如夢的月色,詩情畫意般的籬笆小院!讓我們齊聲動情地讀一讀,美美地享受一番。
⑥回應結語:這樣的夏夜,我怎能不心馳神往?所以作者說――
(引讀)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⑵重點讀悟之二:
點擊出示: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①自由練讀:這是月色中的母親,大家很會讀書,從母親身上也感受到了美。(板書:母親美)那么,請你走近母親,好好讀一讀母親,一定會發現母親許許多多美。
②指名朗讀:誰愿意來讀,讓大家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美的一位母親?
③相互評讀:(對聽讀者)他讀出母親的美了嗎?你能讀嗎?
(體會“忙”、“洗”、“換”:勤勞、樸素的美;“摟”、“唱”:慈愛的美)
④齊聲朗讀:這就是我的母親:月光中的母親,忙了一天的母親,穿著白布褂子的母親,摟著我為我唱歌的母親!讓我們再讀一讀,感受一下依偎在母親懷里的美妙!
⑤回應結語:被母親摟著的夏夜,被母親愛著的童年,作者怎能不銘心刻骨?因此,他說――
(引讀)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⑶重點讀悟之三:
點擊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①自由練讀:這是母親的歌聲美。(板書:歌聲美)讀一讀,體會體會,歌聲美在哪兒?
②指名朗讀:誰來讀,大家聽一聽,他有沒有傳達出歌聲的美?
③相互評讀:(對聽讀者)你們聽出美了嗎?還有哪種美?
(歸納:深情的美,柔和的美,耐人尋味的美;重點體會:“甜甜的”、“輕輕的”、“芳香的”;“像……”、“像……”,重點品評“芳香”)
④齊聲朗讀:這就是母親的歌聲,它帶著甜味,飄著香氣,像春風撫摸我的肌膚,像甘泉滋潤我的心房!讓我們再讀一讀,感受一下母親歌聲的美妙!
⑤回應結語:同學們哪,母親的歌聲,聲聲都是愛,聲聲都是情,聲聲都為我編織人生的夢。作者怎能忘記這美妙的歌聲!所以,他說――
(引讀)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⑷重點讀悟之四:
過渡提示:童年的籬笆小院,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美酒佳肴;然而,“我”們卻感到自己精神生活特別豐富。請看作者怎么說――
點擊出示: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①自讀自悟:仔細讀這段話,想想:為什么說我們的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呢?
②交流碰撞:(教者在學生發言基礎上隨機歸納)
A黃河故道“長歌謠”,是民歌的故鄉(理解“長”);
B“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他們都是民間文學的傳人(理解“蓮花落”);
C“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讓民歌得以流傳,得以“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理解“聰穎”)。
③激情齊讀:因為生長在黃河故道,生長在喜愛民歌民謠的家庭,生長在天資聰穎、不停地用民歌民謠啟蒙著我的母親身邊,所以,作者的精神生活是豐富的。讓我們齊聲讀這段話,跟作者一同感受這份豐富的精神生活。
四、本課小結
1、談話結課:就是在這樣的夏夜,就是在這個籬笆小院,就是在這樣一個家庭里,“我”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接受了母親的文學啟蒙。
2、布置作業:母親給我唱了哪些民謠童謠呢?咱們下一課來欣賞。課后,請大家先去讀讀這些民謠童謠,看看它們的內容美不美。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呼應前課,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礦工詩人孫友田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她的偉大就在于:不識字,卻是孫友田的啟蒙老師。她在月光下,用那一首又一首童謠給了孫友田永遠難忘的啟蒙教育。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好好欣賞這些童謠――
2、學生讀題:月光啟蒙
二、熟讀童謠,感知音韻
1、速讀找出童謠:同學們,在詩人童年的記憶中,母親唱給他聽的童謠一定不計其數;作者印象最深的有哪些呢?請大家馬上到課文中找出來――(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劃出童謠;稍頃,教者提問)都找到了嗎?好!
2、自由吟誦童謠:
⑴提示吟誦要求:下面咱們來吟誦這些童謠。同學們,還記得作者的母親當年唱童謠時給作者留下的感覺嗎?(學生回顧課文第四自然段內容,屏幕再次映出該段文字)對,咱們就要讀出作者的母親當年那種“甜甜的”、“輕輕的”、“芳香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一般的情調,的韻味,能行嗎?(生自信地:能行)好!
⑵學生自由閱讀:(教者巡視,隨機了解,即時點撥;適當時候提醒學生同桌互聽)
3、交流吟誦效果:
(根據童謠出現順序,逐一按以下四步過堂;要求讀通、讀順、讀出節奏韻律)
⑴屏幕出示童謠; ⑵指名自由選讀;⑶隨機相互評價;⑷全班學生齊讀。
三、品味童謠,理解啟蒙
1、教者過渡談話:正是母親在“我”童年的夏夜吟唱的這些童謠,伴著月光,浸透著她滿腔的母愛,啟蒙的“我”,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同學們,現在,你就是當年的孫友田,你聽到了母親吟唱的這些童謠,你從這些童謠中受到了啟蒙。那么,哪個童謠讓你豁然開朗明白了什么?請你重點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首童謠,再一次低低吟誦,體會體會你“豁然開朗”了什么?
2、學生自主品味:(教者巡視,隨機了解,即時點撥;適當時候提醒學生同桌討論)
3、班級交流感悟:(根據學生發言順序,隨機點擊課件,出示相應童謠,展開交流)
教學過程預設:
⑴童謠之一:
點擊出示: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①指名一生中心發言;
②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③教者隨機點撥提升:是啊,忙了白天忙夜晚,一絲不茍洗衣衫:母親的童謠讓“我”看到了勞動人民勤勞的美德!這種美德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再一次齊聲吟誦這首童謠,銘記勤勞的美德――(學生齊誦)
⑵童謠之二:
點擊出示: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視學情,先告知學生:A瓦屋和樓是云南的典型建筑;B“鳳凰非梧而不棲”是古語,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是現代俗語,意思都是說家中有好運)
①指名一生中心發言;
②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③教者隨機點撥提升:看這一對娘倆,即使在天涯海角,即使要過千山萬水,也要去追求心中的夢想,也要去創造美好生活:母親的童謠讓“我”看到了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人生的旅途,永遠不能沒有理想。讓我們再一次齊聲吟誦這首童謠,讓理想引領我們奔向前方――(學生齊誦)
⑶童謠之三:
點擊出示: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①指名一生中心發言;
②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③教者隨機點撥提升:瞧,一個多么能干的“小紅孩”,還有淘氣的小狗、小貓和小老鼠相伴:母親的童謠讓“我”懂得孩子要從小愛勞動,從小愛生活,從小樂觀開朗。讓我們再一次齊聲吟誦這首童謠,讓快樂永遠藏在心里,留在身旁――(學生齊誦)
⑷童謠之四:
點擊出示: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①指名一生中心發言;
②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③教者隨機點撥提升:真是情趣無窮啊,在母親的童謠中,連老鼠都給生活帶來快樂!讓我們齊聲吟誦一下,充分表現生活的情趣,盡情抒發心中的快樂――(學生齊誦)
⑸童謠之五:
點擊出示: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①指名一生中心發言;
②其余學生評議補充;
③教者隨機點撥提升:的確,這也是一幅美好的生活畫面,一個舍不得出嫁的毛娃,一個情真意摯的毛娃,連花狗都被感染了:母親的童謠讓我體會到了人間真情。讓我們齊聲吟誦這首童謠,感受這份真情實感――(學生齊誦)
⑹順帶謎語:
①教者過渡提示:“我”是個貪得無厭的孩子,童謠聽了還要猜謎語。咱們讀讀說謎語的情景吧。
②學生自讀課文。
③指導分角朗讀。
4、啟發總體感悟:
⑴教者談話引導:同學們,每一首童謠,都是一部啟蒙教材,童年聽過的許許多多童謠,給了“我”許許多多人生的啟迪。不但這樣,這些童謠本身,是寶貴的民間文學財富,對孫友田后來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極大影響,使他成為了現代詩人。所以,孫友田覺得母親――(點擊出示課文結尾小節)
⑵學生朗讀結尾。
四、補充背景,升華情感
1、教者煽情談話: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當我成了一名頗有聲望的詩人時,而我那親愛的母親呢……(讀原文)
(1)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多想喚醒母親的記憶,讓她知道:當年,母親是我的驕傲;現在,我能讓母親為我而感到自豪。然而:
(引讀)
A 、現在的母親滿頭白發,深深的皺紋刻在她的額上。 可曾經, 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B、現在的母親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可曾經,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C、現在的母親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可曾經,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不會忘記這位在月光下給我啟蒙的――母親
(2)當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但是在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珍藏著母親在月光下給我唱的歌謠。
齊讀歌謠
2、學生發表感受:(教者隨機認同或補充)是的,母愛是最偉大的。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想對母親說什么呢?
3、建議齊讀結尾:說得真好!那么,現在再讓你讀一讀結尾一節,你一定有更深的感情,讓我們懷著無比感恩和深切的懷念之情朗讀這一段。(學生齊讀)
4、啟發回應課題:好,課文就學到這里,咱們再來反復讀讀課題,你還能有新的理解嗎?(學生自由發揮)
五、布置作業,延伸課外
1、作業之一:選擇文中你喜歡的童謠,吟誦或背誦給家人聽,與他們交流交流。
2、作業之二:采訪長輩或村里老前輩,搜集一些民謠童謠,記錄下來。
《月光啟蒙》教案 篇14
月光啟蒙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幻燈(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誦關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詩。 出示孫友田的經典詩句,相機介紹詩人。
幻燈出示本文作者孫友田簡介,說說你看過這個簡介有何感受。(這么有成就的詩人,月光是如何啟蒙他的呢?)
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 齊讀)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理解:“啟蒙”,用“啟蒙”這個詞語說一句話。
二、初讀課文,指導自學:
(一)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語,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
(二) 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讀,注意輕聲(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鳳、凰、嫦、荊、帳)
3指名試讀課文,了解掌握情況。
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智慧得以初步開發。
混沌:形容無知無識的樣子。
4、通讀課文,思考分段 、交流 。
第一段(1~3):寫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親的歌謠使“我”懂得了對故鄉的愛,對民間藝術的愛。
第二段(4~8):寫母親在夏夜給我講神話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啟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寫母親是啟蒙老師,為“我”飛向詩歌王國奠定了基礎。
5、 質疑問難,教師小結。
三、指導書寫、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四、布置作業:
1、 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 思考課后問題。
3、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1. 出示課文插圖:看了這溫馨的畫面,你會想起什么?或想說點什么?
2.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著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涵著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籬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聽這位農家母親的聲音。
二、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 學習1~5自然段
(1)自由讀,注意捕捉讀時內心的感受
(2)學生交流感受
①籬笆小院和諧、愜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籬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詳的母親,乖巧的“我”。
②母親的嗓音甜潤、輕盈: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3)誰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誦母親所唱的歌謠?
(4)女生齊讀2、3自然段。
(5) 出示: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①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交流:母親的聲音甜美,充滿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親動人的音韻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飄逸。
(6)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如果你就是籬笆小院那個被媽媽摟在懷里的孩子,聽著這樣的歌謠,你會想些什么?
(7)齊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2、學習6~13自然段
(1)自由讀6~9自然段,找出描寫母親形象的一句話
(2)出示:此時明月以至中天,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導讀出“我”對母親的崇敬之情。
(3)自由讀10~13自然段
①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讀母子間的對話
3、母親的歌謠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變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三、教師小結本課內容,學生質疑。
四、布置作業:
1、 感情朗讀課文。
2、 摘抄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3、 自由做練習冊。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1、 讀讀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說說體會。
2、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課文的最后部分內容。
自學指導: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你從哪兒能讀出來?
1、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輕聲讀。
(2)指名讀。讀了這段話,你有何疑問?學生質疑。
2、出示投影,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
(1)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謠,是怎樣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的?
(2)母親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的?
3、全班交流。.出示最后三句話
(1)從這三句話中,你能看出“我”想對母親說什么?
(2)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
(3)再讀,體會其中包含的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指名讀,齊讀。
4、(幻燈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謠。)
(1)五首民歌民謠有何不同?理解“歌謠”、“童謠”兩個詞語的區別。
(2)大聲地讀一讀這五首民歌民謠,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一聽。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學生自由地談談對歌謠的理解和自己讀后的想象)
(3)通過歌謠的理解來理解最后一小節中“含蓄、明快、風趣、流暢”等詞語的意思。
(4)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謠啊,正是母親唱的這些優美生動的歌謠為“我”開啟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帶來濃濃的詩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板書)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中的最后一句話,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三、拓展:這么美的歌謠你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我也找來了兩首歌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幻燈出示)讀一讀。說說你喜歡嗎。
四、總結全文
1、 默讀課文,討論: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2、 讓我們輕輕閉上眼睛,走入記憶的長河,再在母親的愛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 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你的母親在你成長的歷程中給過你什么幫助?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五、布置作業:
1、收集家鄉的民歌民謠,或者自己寫童謠。
2、感情朗讀課文。
板書: 19.月光啟蒙
唱歌謠
講故事 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謠 飛向詩歌的王國
猜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