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通用14篇)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1
◆知識與能力
1.體會文中反語的運用。
2.領會文章中語句的意蘊,分析其如何體現作者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關知識,擴大知識面。
4.文章語言精彩,細心揣摩可提高寫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l.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
2.討論法、問答法、誦讀法、點撥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l.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質,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歷史,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重點難點疑點剖析
◆重點
1.分析作者立場鮮明、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語的運用。
3.引領學生回顧文中的那段歷史,了解文中相關知識,豐富知識面。
◆難點
1.領會作者立場鮮明、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語言。
◆疑點
作者譴責英法聯軍的行徑用了不少反語,這些反語有何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準備幾幅圓明園的圖片。
◆學生準備
1.查資料了解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那段歷史。
2.預習課文,準確認讀文中的生難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我們中國能與之媲美的,只有圓明園。可惜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遺址。歷史記載了恥辱的一頁,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以其強盜般的卑劣行徑掠奪并焚燒了圓明園,如今只留下些斷壁殘垣。看著插圖,舉步其中,步履沉重;叩問歷史,回聲重濁……從遙遠的國度里傳來了正義的質問,回眸一瞥,原來是偉大作家雨果。今天我們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紹作家及背景資料
1、雨果 2、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 3、圓明園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示范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章。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贊美圓明園的語句、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并細細體味。
3.齊讀文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提問:1)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和贊美,表現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4.齊讀諷刺侵略者的語句。
提問:雨果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為什么用了不少反語?使用反語有什么作用?
(用反語畫出強盜的丑態,諷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徑)
5.齊讀課文3-6段,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語句,理解文章的豐富
學生朗讀所劃的語句,細細體味語言
1.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
(把“世界”改為“中國”,好不好?)
2.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這里為什么要談到“巴特農神廟”?)
3.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這一句話有什么特殊含義?)
4.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歐洲。
(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達效果?)
5.這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點詞)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干干凈凈”是什么意思?雨果的這個夙愿怎樣才能實現?)
8.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樣的品質?)
五、拓展練習
1.雨果作為一名法國人,很容易被*制造的輿論所蒙蔽,容易被狹隘的愛國狂熱所支配。而雨果能夠這樣做就越發顯得難能可貴了,請具體說說他的難能可貴之處有哪些?
雨果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都是難能可貴的。
他的立場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是人類的立場。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了文明的創造者。
2.中國是被掠奪者,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位法國作家,卻公開指責本國政府,為中國人鳴不平。這實在非常了不起。請以“謝謝你,雨果”或“雨果,好樣的”為題,說一段話,談談你的感想。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點評。
六、小結全文,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中心:這封書信飽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憤怒地譴責了侵略者的罪行,表達了對被侵略、被掠奪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讀者心靈。
中國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致使國力衰頹,只能靠奴顏媚骨求得茍延殘喘,這是歷史的恥辱,民族的恥辱。今天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的復興時期,它以年輕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我們堅信,這個“超人的民族”定會青春勃發,煥發新的生命力,在世界歷史的畫頁上留下精彩絢麗的一筆。
七、布置作業
1.仔細閱讀文章第三段,展開想象,寫一段話,描繪那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圓明園。
2.運用“富麗堂皇”“蕩然無存”各寫一句話。
3.預習下一課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2
知識目標:
1、學習文中優美的環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2、了解戰爭給人民或國家所帶來的創傷。
能力目標: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重點難點: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一、導入。
上課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強盜,為了共同的利益,進入了一個富貴的書香門地的家中去搶劫。由于他們事先勾結了那個大戶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間,將能帶走的東西洗劫一空。不能帶走的全被毀壞了。
頃刻間,昔日富麗堂皇的景象在瞬間化為一片烏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斷瓦殘垣。這個家庭的許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幾百口人都被殺了,可是唯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存活了下來。他長大后,被告知了家中當年的慘況。于是,他發憤圖強,終于有一天,他打敗了那兩個強盜。奪回了本該屬于他們家應有的尊嚴與地位。
我們現在只知道,那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請問:親愛的你能猜出來,那個嬰兒是誰?那幾個可惡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麼?那個受難的家庭又是什麼?
二、整體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請舉手?
很簡單的問題當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個受難的家庭就是我們的祖國呀!那可惡的仆人就是那些*狗腿子呀!而那個嬰兒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大家呀!
2、有誰能給大家講一下英法聯軍的情況呀?
有許多學生因為在歷史課上講過,所以這是一方他們自主發揮的空間。許多學生講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請大家先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寫法上有沒有不和諧的地方?
(一般孩子們覺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卻不容易找出來。)
語句上的鮮明對比。
1)、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2)、諷刺劫掠者的語句。
4、雨果具體是怎樣贊美圓明園的?
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
(這個問題我沒有給學生講。我覺得他們沒必要分得這麼詳細。也不知道到底對不對。)
5、那麼就寫法上有何特點?
概括——具體——概括。(這一點,學生都能總結出來。但話語還不準確。)
6、那麼雨果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持什麼態度?(譴責態度。)用了怎樣的語言?(反語)有什麼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的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的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的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7、那麼他不幫著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的?
人類的立場。(這里有說,正義的立場,中國的立場,或者是人民的立場等等。)
8、如果說,你們家有個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態度是什麼?(有個學生說,我會原諒他的,再給他一次機會。)是的,你肯定不會主動站出來去指證他。但是雨果卻能,因為他有著我們所沒有的什麼品質?
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
“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我們要學習雨果的博大的胸懷與高尚的品格。
9、好了,現在我們給雨果寫一封信,談談你對這件事的感想。
課后記: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們,故事明白了。那麼這篇課文就好理解了。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贓物、箱篋、制裁、蕩然無存、富麗堂皇”等詞語,把握字音及字義。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資料。
⑶了解這封書信的內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把握文意,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⑵揣摩文中關鍵語句,理解這篇短文的深刻。
3、德育目標:
作為一個法國作家,雨果公開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表現了一個作家的正義、良知;雨果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展現了一個作家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學習本文,應學習作家的高尚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全人類,為祖國的壯大、世界的和平、人類的幸福貢獻自己的一生。
【教學重點】
重點把握雨果對圓明園的高度評價,對英法聯軍強盜行為的譴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關鍵語句,理解其豐富的意蘊。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本文語言精彩,充溢著濃濃的情感,要求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借聲音傳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圍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寬廣的胸襟。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揣摩語言,教師須引導學生利用比較法、替換法、設問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文字助讀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讀懂文意,讀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體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語句,理解文章豐富的意蘊。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我們中國能與之媲美的,只有圓明園。可惜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遺址。歷史記載了恥辱的一頁,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以其強盜般的卑劣行徑掠奪并焚燒了圓明園,如今只留下些斷壁殘垣。(請同學翻到課本前面的插圖)舉步其中,步履沉重;叩問歷史,回聲重濁……從遙遠的國度里傳來了正義的質問,回眸一瞥,原來是偉大作家雨果。今天我們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資料介紹
多媒體顯示雨果畫像、圓明園建筑。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1、作家簡介:
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1820xx年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劇本序言反對古典主義,成為浪漫主義的宣言。后又創作劇本《歐那尼》《國王尋樂》,表達人民對*的不滿;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反對*和教會。1861~1869年創作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從人道主義觀點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海上勞工》歌頌浪漫主義愛情在與大自然斗爭和克服人類弱點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過流浪藝人的悲慘遭遇,描寫人民的苦難生活。1874年完成長篇小說《九三年》,描寫法國革命*一年的動人場景。
2、英法聯軍遠征中國:
英法聯軍之役,又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1860年英法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清咸豐六年(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進犯廣州,挑起這場戰爭。次年英法組成聯軍,12月攻陷廣州。1858年5月英法艦隊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談判,6月分別與俄、美、英、法四國代表簽訂《天津條約》,11月又在上海簽訂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機于5月間用武力迫簽《中俄璦琿條約》,割去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大片領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換約又派軍艦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臺。清軍奮勇抗擊,重創英法艦隊。1860年英法再組聯軍,擴大戰爭。8月英法聯軍二萬五千人由北塘登陸,攻陷大沽,進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屬北京市)八里橋擊敗清軍后,直攻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遺留恭親王奕䜣媾和。10月英法聯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后奕䜣分別與英法代表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和批準中英、中法《天津條約》。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割去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與清朝封建統治者的妥協投降,使中國繼鴉片戰爭之后又一次大量喪失領土和主權。
3、圓明園:
清代名園,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20xx年)。為環繞福海的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周約十余公里。鑿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仿照國內外名勝四十景,有建筑物145處。其中除具有獨創形式的庭園建筑外,長春園中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長廊、墻垣、橋梁與自然景物相聯系。藝術價值甚高,被譽為“萬園之園”。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園中珍物,并縱火焚毀。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畫出贊美圓明園的語句、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并細細體味。
3、學生齊讀文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提問: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請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確:先總體評價,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接著與巴特農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性質和成就:
⑴圓明園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成就;
⑵圓明園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⑶圓明園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體講述園中之物,依次說了建筑材料、建筑、陳設、裝飾、園林景觀。以耗費勞動之巨作結。
最后講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
提問: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明確: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和贊美,表現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4、學生齊讀諷刺侵略者的語句:
提問:雨果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為什么用了不少反語?使用反語有什么作用?
學生聯系課文第1段思考。
明確:巴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此次勝利的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活畫出強盜的丑態,諷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徑。如“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最后將自己對遠征中國的強盜行為的嚴厲譴責說成“全部贊譽”,有極其尖銳的嘲諷意味。
5、學生齊讀課文3~6段,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語句,理解文章的豐富內蘊
多媒體顯示(逐句顯示):
1、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
(把“世界”改為“中國”,好不好?)
2、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這里為什么要談到“巴特農神廟”?)
3、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這一句話有什么特殊含義?)
4、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歐洲。
(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達效果?)
5、這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詞。)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干干凈凈”是什么意思?雨果的這個夙愿怎樣才能實現?)
8、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樣的品質?)
教師示范分析第1句:替換法是揣摩語言常用的方法。“世界”不能改為“中國”,雨果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藝術價值在世界的地位,體現了作者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學生獨立品味以下幾句。
明確:第2句巴特農神廟是希臘最負盛名的古建筑,是歐洲人心中的神廟。與巴特農神廟相比較,突出圓明園的藝術成就,讓更多的歐洲人了解中國,了解圓明園。人類最杰出的成就,卻一同被強盜毀滅,其行徑之卑劣,令人發指。
第3句,圓明園雖然當時是*,但歸根結底,是屬于全人類的,雨果的這種見解是非常深刻的,這表現了雨果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珍視,對人類文明創造者的尊重。結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類的名義譴責侵略者的強盜行為,義正辭嚴,批判力強。
第4句,以漫畫的形式形象再現強盜相互勾結的丑惡嘴臉、肆意掠奪的卑鄙行徑,諷刺力強。
第5句,這一句中的“文明”“野蠻”等反語,正是強盜恬不知恥的狡辯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這個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厚顏無恥。
第6句,雨果以人類的立場區分政府與人民,強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蘭西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圓明園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開指斥強盜政府,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第7句,法蘭西政府入侵中國,掠奪、焚毀圓明園,是卑劣的強盜行為,劣跡斑斑。“干干凈凈”是友愛、熱愛和平、崇尚正義的意思。
這個夙愿遲早會實現,但前提是中國國力的增強,中華民族躋身于世界強民族之林。只有強盛的國家才有可能維護自己的尊嚴。
第8句,我們完全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開*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不顧個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非凡的勇氣是難能可貴的。
學生齊讀這些句子,深層體味句子的豐富意蘊。
五、課堂小結
中國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致使國力衰頹,只能靠奴顏媚骨求得茍延殘喘,這是歷史的恥辱,民族的恥辱。今天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的復興時期,它以年輕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我們堅信,這個“超人的民族”定會青春勃發,煥發新的生命力,在世界歷史的畫頁上留下精彩絢麗的一筆。
六、課堂練習
中國是被掠奪者,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位法國作家,卻公開指責本國政府,為中國人鳴不平,這實在非常了不起。請以“謝謝你,雨果”或“雨果,好樣的”為題,說一段話,談談你的感想。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點評。
七、布置作業
1、仔細閱讀文章第三段,展開想像,寫一段話,描繪那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圓明園。
2、運用“富麗堂皇”“蕩然無存”各寫一句話。
【板書設計】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贊美圓明園──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產場
*侵略者──諷刺,譴責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里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從教材內容分析,該文寫的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一事,憤怒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憤怒譴責英法聯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表現出對東方藝術、對亞洲文明、對中華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并融入課文的氛圍中并為作者的強烈感情所感染。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課是該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以戰爭為主題,學習這一單元,可以了解歷史,可以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兩個極端。本課則是憤怒譴責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學習這篇課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進而關注那段歷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藝術、文化、人類及整個世界。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改理念,結合本文的特點,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與過程目標:比較閱讀,體味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情感態度目標: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造,培養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4: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鑒于以上分析我確立教學重點為: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難點: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二、教學設想與學生情況分析:(教材處理)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其次,分解重點、難點。本文立場鮮明,“贊美圓明園”“譴責侵略者”兩大板塊內容互相獨立,共同支撐著雨果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學習這篇文章,不必拘泥于“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模式,可以將文章自然切分為兩個獨立整體比較鑒賞,在比較中感受侵略戰爭的罪惡,探究雨果的遠見卓識。在形成鮮明的感受之后,再進行深層反思,關注那段歷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藝術、文化、人類及整個世界。
三、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聯系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這節課我將采用質疑法、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其中以誦讀、討論為重。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將貫穿課堂始終,再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
四、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體味語言特色,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在肯定個性化閱讀的同時,告訴學生如何從集體中汲取智慧。
五、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入新課:我準備這樣導入
上課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強盜,為了共同的利益,進入了一個富貴的書香門地的家中去搶劫。由于他們事先勾結了那個大戶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間,將能帶走的東西洗劫一空。不能帶走的全被毀壞了。頃刻間,昔日富麗堂皇的景象在瞬間化為一片烏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斷瓦殘垣。這個家庭的許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幾百口人都被殺了,可是唯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存活了下來。他長大后,被告知了家中當年的慘況。于是,他發憤圖強,終于有一天,他打敗了那兩個強盜。奪回了本該屬于他們家應有的尊嚴與地位。我們現在只知道,那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請問:親愛的你能猜出來,那個嬰兒是誰?那幾個可惡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麼?那個受難的家庭又是什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講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設計這一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又形象地講出了課文地有關內容,為這節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文中對比鮮明、精彩的語句細細體會。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準備設計以下問題:
1、雨果怎樣贊美圓明園?語言有什么特點?
2、雨果怎樣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語言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雨果是這樣贊美圓明園的:
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
語言上充滿感情,語句凝練優美,富有感染力。
那麼雨果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持譴責態度。用了反語這種修辭手法: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的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的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的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語言精警,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讀者初讀此文,就很容易的被吸引:既有對作者評價圓明園的真切的認同,又能感受到作者強烈譴責侵略行為的痛快淋漓。本環節的設計就是抓住學生的這第一“感點”,感情朗讀,直接進入文本,形成對比鮮明的第一感受。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三環節的學習。
(三)中國是被掠奪的,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那是很自然的。雨果作為一個參與掠奪與侵略的法國的一個公民,在強盜統治的國度里,發表自己的言論,沒有一點奴顏媚骨,仗義執言,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氣的。這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能不能引導學生想到這一點,收獲大不一樣。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以下問題:
1、同學們,如果說,你們家有個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態度是什麼?(學生可能回答,我會原諒他的,再給他一次機會等類似的內容。)
2、雨果作為一個參與掠奪與侵略的法國的一個公民,他不幫著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的?表現了他什么樣情感和性格特征?
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然后由四人一小組的小組長派代表回答問題。爭取做到人人參與。師生共同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評點。之后教師作歸納小結。
人類的立場上,(這里有說,正義的立場,中國的立場,或者是人民的立場等等。)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造者。
他有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
他認為“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我們要學習雨果的博大的胸懷與高尚的品格。
這一環節中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在交流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文章的深層理解。
(四)拓展延伸:
當年雨果以一個藝術家對人類文化的珍視,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斥責,歷史的煙云已消散,我們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應該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為了引起學生的思考,我準備補充擴讀材料《哭泣的圓明園》。
這篇擴讀材料,寫出了如今的圓明園遺址前、廢墟上,歡笑嬉鬧的人群,作者發出“歷史呢?恥辱呢?血性呢?”的吶喊。
(五)布置作業:
1、學習了本文后,同學們不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語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如果要更好的感受他的內心世界,請你也用書信的形式,給他寫一封信,談談你讀了本文后的感想。
提示:(1)你如何評價雨果的觀點?他的胸懷和品格對你有何啟發?
(2)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這件事,你是怎樣看待的?
(3當年被侵略、被掠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個多世紀來中國有了什么進步?
2、結合擴讀材料《哭泣的圓明園》,以“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歷史”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學生在以上兩題中任選一題完成。
作業第一題的設計,與雨果對話,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既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升華思想感情。
第二題的設計主要讓學生客觀地評價歷史,清醒地認識歷史,增強歷史責任感。
附:板書設計: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贊美圓明園
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
諷刺侵略者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5
達標訓練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箱篋( ) 驚駭( ) 贓( )物晨曦( ) 劫掠( ) 瞥( )見2.解釋下列詞語。①蕩然無存:②眼花繚亂:3.請用下列詞語造句。①結晶——②富麗堂皇——4.雨果,________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九三年》等。伏爾泰,法國________家,著有哲理小說《老實人》、《天真漢》等。能力提高 閱讀課文“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一段,回答問題。1.文段中提到的“兩個強盜”是指________。</pgn0016.txt/pgn>2.“豐功偉績!收獲巨大!”用了________修辭手法。3.請給下面的句子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①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________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________蕩然無存。( )②那兒________有藝術珍品,________有大堆的金銀制品。( )a.卻 所以就 b.不僅僅 還c.也 以至于 d.不僅 也4.請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段文字的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圓明園是我國清代名園之一,是世界文化藝術的杰作。請再列舉幾個這樣的古建筑,外國的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放探究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南瓜的力量佚名在美國麻省amherst學院曾經進行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實驗人員用很多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①),以觀察當南瓜逐漸長大時,對這個鐵圈產生的壓力有多大。最初他們估計南瓜最大能夠承受500磅的壓力。在實驗的第一個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壓力;實驗到第二個月時,這個南瓜承受了1 500磅的壓力;當南瓜承受到2 000磅的壓力時,研究人員必須對鐵圈加固,以免南瓜將鐵圈(②)。最后,整個南瓜承受了超過5 000磅的壓力后瓜皮才產生破裂。他們打開南瓜,發現它已經無法再食用,因為它的中間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為了吸收充足的養分,以便于(③)限制它生長的鐵圈,它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直到(④)了整個花園的土壤與資源。由南瓜的成長想到人生,我們對于自己能夠變得多么堅強常常毫無概念!________南瓜能夠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________人類在相同的環境下又能承受多少呢?(選自《今日文摘》2003年第1期)1.文中括號內應填入的詞語分別是①________(a、捆住 b、箍住 c、包住)②________(a、撐開 b、繃開 c、斷開)③________(a、打破 b、擠破 c、突破)④________(a、占領 b、控制 c、壟斷)2.根據文意,說說南瓜能夠承受超過5 000磅壓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選擇恰當的一組關聯詞,填入文中畫橫線處( )a.因為……所以 b.只要……那么c.假如……那么 d.之所以……是因為4.從南瓜的力量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今中外具有南瓜那樣的精神的人也不少,他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就。請列舉幾個這樣的例子(不少于3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達標訓練】1.qiè hài zāng xī lüè piē 2.①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②眼睛因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 3.(略)4.法、《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思想 【能力提高】1.英法聯軍 2.反語 3.①c②b 4.英法聯軍劫掠、焚毀了圓明園。 5.頤和園、希臘巴特農神廟、埃及金字塔、羅馬斗獸場、巴黎圣母院等。 【開放探究】1.①b ②a ③c ④b 2.因為南瓜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地伸展,以吸收充足的養分,它的中間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 3. c 4.(略) 5.司馬遷、張海迪、吳運鐸、奧斯特洛夫斯基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較閱讀,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
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對象及課時
初中二年級、兩課時
四、教學手段
實物投影、多媒體投影、教師講解、學生討論
五、教學方法
激趣法
六、教學步驟
1、課文導入 (兩則驢的故事)
目的:通過兩則驢的故事的講述,使學生對什么是諷刺性的語言有初步的認識,并激起學生學習本篇課文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接著用多媒體投影打出本課的題目——《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并向學生提出本文的學習重點:體會本文語言運用的特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雨果的簡介(此處用PPT的形式)
目的:使學生對作者雨果這位偉大的作家有總體的認識。
3、字詞的檢測(請學生上來標注字詞讀音,并用實物投影出來)
zhuì chóu fà láng piē xī qiè cái
綴 滿 綢 緞 琺 瑯 瞥 見 晨 曦 箱 篋 制 裁
4、請學生集體朗讀課文
5、教師提問學生課文的主要內容
目的:通過以上的內容,檢測學生預習課文的效果,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6、過渡并轉入本課重、難點的教學(問題的探究與解決)
(1)請學生帶著以下兩個問題(用PPT展出)閱讀課文,并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稍后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回答。
問題一:雨果是怎樣描述圓明園的?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問題二:雨果是怎樣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的?在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問題一答案: 總評:“世界奇跡”
①與巴特農神廟比較
分說: ②具體講述園中之物
⑶概述耗費勞動之巨
總述:亞洲文明杰作
說明:教師在歸納學生答案同時用PPT展出巴特農神廟以及圓明園景物(包括有名園概況、名園風光、名園奇珍等),務求使學生能在感性及理性兩方面理解課文。
問題二答案:運用了一系列的反語來形容強盜心理,如“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全部贊譽”等詞語,具有極其辛辣和尖銳的嘲諷意味。
反語:故意使用與本來意思相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本意,這種修辭方法就叫反語,也稱“倒反”、“反話”。多用在揭露,批判,諷刺等方面。
說明:教師在歸納完學生答案后,用多媒體展出遭受空前劫難后的圓明園的圖片,使學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并了解在我國歷史上曾經有過這么一段屈辱的歷史,及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7、通過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使得學生體會到本文在運用語言上的特點,進而通過以下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現的思想感情。(PPT展出)
(一)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這件事來看,雨果的立場和態度是怎樣的?
(二)中國被掠奪,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但雨果是一個法國人也這樣說,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
說明:此處是由學生自由討論和發言,教師在前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白:雨果作為一個法國人,對待這件事他是立場堅定,態度鮮明,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和毀滅世界奇跡的罪行,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這里充分表現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以及胸懷博大。
8、教師總結全文并布置作業
作業 :給雨果寫封信,談談你讀了本文后的感想。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積累“贓物、箱篋、制裁、蕩然無存、富麗堂皇”等詞語,把握字音及字義。
⑵ 了解作家及背景資料。
⑶ 了解這封書信的內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2、能力目標:
⑴ 整體把握文意,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⑵ 揣摩文中關鍵語句,理解這篇短文的深刻內涵。
3、德育目標:
作為一個法國作家,雨果公開抗議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表現了一個作家的正義、良知;雨果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展現了一個作家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學習本文,應學習作家的高尚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全人類,為祖國的壯大、世界的和平、人類的幸福貢獻自己的一生。
【教學重點】 重點把握雨果對圓明園的高度評價,對英法聯軍強盜行為的譴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關鍵語句,理解其豐富的意蘊。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本文語言精彩,充溢著濃濃的情感,要求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借聲音傳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圍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寬廣的胸襟。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揣摩語言,教師須引導學生利用比較法、替換法、設問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文字助讀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讀懂文意,讀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體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語句,理解文章豐富的意蘊。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我們中國能與之媲美的,只有圓明園。可惜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遺址。歷史記載了恥辱的一頁,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以其強盜般的卑劣行徑掠奪并焚燒了圓明園,如今只留下些斷壁殘垣。(請同學翻到課本前面的插圖)舉步其中,步履沉重;叩問歷史,回聲重濁……從遙遠的國度里傳來了正義的質問,回眸一瞥,原來是偉大作家雨果。今天我們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家及背景資料介紹
多媒體顯示雨果畫像、圓明園建筑。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1、作家簡介:
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1827年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劇本序言反對古典主義,成為浪漫主義的宣言。后又創作劇本《歐那尼》《國王尋樂》,表達人民對暴政的不滿;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反對專制和教會。1861~1869年創作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從人道主義觀點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海上勞工》歌頌浪漫主義愛情在與大自然斗爭和克服人類弱點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過流浪藝人的悲慘遭遇,描寫人民的苦難生活。1874年完成長篇小說《九三年》,描寫法國革命高潮一年的動人場景。
2、英法聯軍遠征中國:
英法聯軍之役,又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1860年英法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清咸豐六年(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進犯廣州,挑起這場戰爭。次年英法組成聯軍,12月攻陷廣州。1858年5月英法艦隊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赴天津談判,6月分別與俄、美、英、法四國代表簽訂《天津條約》,11月又在上海簽訂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機于5月間用武力迫簽《中俄璦琿條約》,割去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大片領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換約又派軍艦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臺。清軍奮勇抗擊,重創英法艦隊。1860年英法再組聯軍,擴大戰爭。8月英法聯軍二萬五千人由北塘登陸,攻陷大沽,進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屬北京市)八里橋擊敗清軍后,直攻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遺留恭親王奕䜣媾和。10月英法聯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后奕䜣分別與英法代表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和批準中英、中法《天津條約》。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割去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大片領土。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與清朝封建統治者的妥協投降,使中國繼鴉片戰爭之后又一次大量喪失領土和主權。
3、圓明園:
清代名園,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為環繞福海的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周約十余公里。鑿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仿照國內外名勝四十景,有建筑物145處。其中除具有獨創形式的庭園建筑外,長春園中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長廊、墻垣、橋梁與自然景物相聯系。藝術價值甚高,被譽為“萬園之園”。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園中珍物,并縱火焚毀。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畫出贊美圓明園的語句、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并細細體味。
3、學生齊讀文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提問: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請理清文章第3段的思路。
明確:先總體評價,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接著與巴特農神廟比較,指出圓明園的藝術性質和成就:
⑴ 圓明園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
⑵ 圓明園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⑶ 圓明園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體講述園中之物,依次說了建筑材料、建筑、陳設、裝飾、園林景觀。以耗費勞動之巨作結。
最后講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亞洲文明杰作。
提問: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明確: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對中華民族的尊重和贊美,表現了雨果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4、學生齊讀諷刺侵略者的語句:
提問:雨果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為什么用了不少反語?使用反語有什么作用?
學生聯系課文第1段思考。
明確:巴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此次勝利的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活畫出強盜的丑態,諷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徑。如“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最后將自己對遠征中國的強盜行為的嚴厲譴責說成“全部贊譽”,有極其尖銳的嘲諷意味。
5、學生齊讀課文3~6段,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語句,理解文章的豐富內蘊
多媒體顯示(逐句顯示):
1、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
(把“世界”改為“中國”,好不好?)
2、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
(這里為什么要談到“巴特農神廟”?)
3、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這一句話有什么特殊含義?)
4、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歐洲。
(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達效果?)
5、這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粗詞。)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干干凈凈”是什么意思?雨果的這個夙愿怎樣才能實現?)
8、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從這一句話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樣的品質?)
教師示范分析第1句:替換法是揣摩語言常用的方法。“世界”不能改為“中國”,雨果稱圓明園是“世界奇跡”,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藝術價值在世界的地位,體現了作者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學生獨立品味以下幾句。
明確:第2句巴特農神廟是希臘最負盛名的古建筑,是歐洲人心中的神廟。與巴特農神廟相比較,突出圓明園的藝術成就,讓更多的歐洲人了解中國,了解圓明園。人類最杰出的成就,卻一同被強盜毀滅,其行徑之卑劣,令人發指。
第3句,圓明園雖然當時是皇家花園,但歸根結底,是屬于全人類的,雨果的這種見解是非常深刻的,這表現了雨果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珍視,對人類文明創造者的尊重。結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類的名義譴責侵略者的強盜行為,義正辭嚴,批判力強。
第4句,以漫畫的形式形象再現強盜相互勾結的丑惡嘴臉、肆意掠奪的卑鄙行徑,諷刺力強。
第5句,這一句中的“文明”“野蠻”等反語,正是強盜恬不知恥的狡辯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這個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厚顏無恥。
第6句,雨果以人類的立場區分政府與人民,強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蘭西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圓明園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抗議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開指斥強盜政府,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第7句,法蘭西政府入侵中國,掠奪、焚毀圓明園,是卑劣的強盜行為,劣跡斑斑。“干干凈凈”是友愛、熱愛和平、崇尚正義的意思。
這個夙愿遲早會實現,但前提是中國國力的增強,中華民族躋身于世界強民族之林。只有強盛的國家才有可能維護自己的尊嚴。
第8句,我們完全為雨果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他公開抗議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不顧個人安危,公理至上。他那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非凡的勇氣是難能可貴的。
學生齊讀這些句子,深層體味句子的豐富意蘊。
五、課堂小結
中國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敗,致使國力衰頹,只能靠奴顏媚骨求得茍延殘喘,這是歷史的恥辱,民族的恥辱。今天中華民族正處于偉大的復興時期,它以年輕的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我們堅信,這個“超人的民族”定會青春勃發,煥發新的生命力,在世界歷史的畫頁上留下精彩絢麗的一筆。
六、課堂練習
中國是被掠奪者,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為一位法國作家,卻公開指責本國政府,為中國人鳴不平,這實在非常了不起。請以“謝謝你,雨果”或“雨果,好樣的”為題,說一段話,談談你的感想。
選三位同學交流,其余同學點評。
七、布置作業
1、仔細閱讀文章第三段,展開想像,寫一段話,描繪那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圓明園。
2、運用“富麗堂皇”“蕩然無存”各寫一句話。
【板書設計】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贊美圓明園──尊重,同情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產場
抗議侵略者──諷刺,譴責
【活動與探究】
一、寫作活動設計
1、給雨果寫封信,談談你讀本文的感想。
要求學生用書信的形式和大師對話,抒寫讀后感,可以從“你對雨果的觀點如何評價?你對雨果產生了什么感情?英法聯軍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中國當年被侵略被掠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雨果對中華民族的創造力作了高度評價,這對堅定我們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等幾方面來談。
2、假如你正漫步在圓明園的遺址上,你會有什么感想,請以“叩問圓明園”為題寫一段話。
3、1861年2月23日至4月10日,拿破侖三世公然將搶來的圓明園文物在杜伊勒里宮展出,請你想像當時展出的情形和周圍人們的議論。假如你在法國見到了圓明園的遺存物品,你會有什么想法呢?請把它寫下來。
4、請以“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運用第一人稱,以中國人的身份來寫。
二、關于組織以“請戰爭走開”為題的演講比賽的設想
人類歷史上,血與火的戰爭屢屢爆發。戰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我們堅信真善美必將戰勝假惡丑,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本單元我們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對戰爭及戰爭涉及的多方因素有所了解。開展此次演講比賽旨在激發同學了解戰爭、認識戰爭,呼喚和平、追求和平。
三、討論
“鑄劍為犁”的雕像在聯合國總部前已矗立了四十余年,可是和平的鐘聲并未敲響,戰火與死亡仍然時時踐踏著公理和正義,這是為什么?請就此展開討論 。
提示:可聯系美、英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談起,要對戰爭的根源有所了解。
四、開放性探究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觀點和見解:
廢墟
余秋雨
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斗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
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古的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
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址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
當然,并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否則地球將會傷痕斑斑。廢墟是古代派往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君王的挑剔和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當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齏粉的遺址也不是廢墟,廢墟中應有歷史最強勁的韌帶。廢墟能提供破讀的可能,廢墟散發著讓人留連盤桓的磁力。是的,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代,心靈的羅盤在這里感應強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它很快就會被人們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繕都屬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跡地加固,再苦心設計。讓它們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觀看。這種勞作,是對廢墟的恩惠。全部勞作的終點,是使它更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廢墟,一個人人都愿意憑吊的廢墟。修繕,總意味著一定程度的損壞。把損壞降低到最低程度,是一切真正廢墟修繕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連廢墟也沒有了,重建一個來實現現代人吞古納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現代建筑家的古典風格,沿用一個古名,出于幽默。黃鶴樓重建了,可以裝電梯;阿房宮若重建,可以作賓館。滕王閣若重建,可以辟商場。這與歷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廢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議,千萬保留廢墟,傍鄰重建。在廢墟上開推土機,讓人心痛。
不管修繕還是重建,對廢墟來說,要義在于保存。圓明園廢墟是北京城最有歷史感的文化遺跡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鏟平,造一座完全嶄新的圓明園,那么得不償失。大清王朝不見了,熊熊火光不見了,民族的郁忿不見了,歷史的感悟不見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殘夢。但是,收拾起來的又不是前夜的殘夢,只是今日的游戲。
提示:只有能幫助我們解讀歷史的廢墟才值得留存,修繕也要科學合理。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遺
圓明園文物今何在:
圓明園是中國園林藝術的集大成者。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大肆搶劫并放火滅跡。時至今日,圓明園文物已在異國他鄉漂泊了130余年,他們的境況又如何呢?
楓丹白露的中國宮:
與歐洲的其他一些王宮的城堡、宮殿一樣,楓丹白露宮內也陳列著許多來自歐洲各國的古代油畫、石雕,而其獨具特色的是在樓內二層有一處“中國宮”,宮內的全部陳列品都來自圓明園中國宮內最重要的一間展室。屋頂上是三幅巨大的工筆重彩三世佛像,畫上清晰可見乾隆的鑒賞御印。大廳正面是鑲嵌珠寶的奇椅、屏風、宮扇,在其左側依墻是兩個大多寶閣柜。在展室的另一側是幾個各自獨立的展柜,里面全是大型的器物。在一件碩大的雕繪鑲嵌有雙龍圖案的景泰藍瓶的足邊上,清晰刻寫著“大清乾隆年制”。
西挪威實用藝術博物館:
在挪威西部有一座依山傍海的重要城市名為伯爾根。西挪威實用藝術博物館就坐落在城市沿海平原上。西挪威實用藝術博物館最不尋常的是圓明園石雕。在該館一層的整個陳列室中,幾乎全部陳列的是雕刻精美的圓明園建筑石構件,有殘斷的柱礎、欄桿、望柱、石像……在大廳墻壁上還掛著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圓明園海宴堂銅版畫。這座展廳也被起名“圓明園廳”。
散落歐洲的圓明園文物:
在歐洲,除楓丹白露和西挪威實用藝術博物館外,一些著名的博物館、圖書館也都收藏有圓明園文物。惟一幸存的、能使人們了解圓明園原貌的《圓明園全景圖》保存在法國巴黎博物館,清朝宮廷畫師沈源、唐岱所繪的《圓明園四十景圖》原畫和郎世寧所繪的《西洋樓透視圖銅版畫》則保存在巴黎國家圖書館。英國大英圖書館收藏著原藏于圓明園文源閣的《四庫全書》部分分冊,大英博物館有來自圓明園的瓷器、金器、玉器,館內專門有一座徐展堂中國藝術品陳列館,展出中國古代文物。
二、時文超市
1、薦讀《圓明園》:
八國聯軍的炮火
轟開了萬園之園
一雙雙數不清骯臟的手
伸向了圓明園
把秦磚漢瓦一齊搬進了船艙
而后火舌爬滿了圓明園的名字
爬滿了一個民族的恥辱的記憶
一個多世紀過去了
那恥辱
凝成鉛字
在教科書上,在講臺上
向后一代講述
不要忘記
不能忘記
那段屈辱的歷史
記住
落后就要挨打
──《語文報》高中版162期,作者:陳兆萱
2、薦讀《致切爾西的父親美國總統克林頓的信》:
克林頓先生:
我是一名中國人,是一個有兩個可愛的女兒、一個女婿的父親,我現在是從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萊德給您寫信。今天,我剛剛去看望了在您領導下的北約對中國大使館的襲擊中被奪去生命的大女兒朱穎和女婿許杏虎的遺體。看著他們被殺死的慘狀,我悲痛的心情真是無以復加。我的家庭非常幸福,兩個漂亮的女兒非常知道疼愛父母,每當一起上街的時候,他們總是一個拉著我的右胳膊,一個挎著我的左胳膊,親密之狀很令我的鄰人們羨慕和稱贊;大女兒朱穎工作后第一個月,就用自己的工資買了一個很好的電動剃須刀送給我,說是報答我的養育之恩;她1997年秋天剛剛結婚,我們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餐桌上總是洋溢著歡樂的笑聲。我可以想象得到,您和您的夫人、女兒切爾西在一起的時候,一定也是這樣愉快吧?可是,現在,我卻只能看著女兒和女婿的遺體,他們再也不會向我歡笑,再也不會向我問候,再也回不到我的身邊了。想到這里,難以抑制的慟哭幾乎使我無法再寫下去了。我的女兒朱穎只有27歲呀!她和她的丈夫妨礙了您的什么?就因為他們是住在中國大使館里的中國記者嗎?您和您的北約為什么要襲擊中國大使館?我和我的夫人都認為他們住在中國大使館內是最安全的,可誰能想到,您和您的北約竟敢襲擊中國大使館呢!
兩個年輕人在您的炸彈下死去了,被無辜地奪去了生的權利。我的夫人在北京的家里終日以淚洗面,等待著,可能夠等來什么呢?女婿的母親遠在江蘇鄉下,聽到噩耗,立即昏死了過去,美好的生活瞬間如天塌地陷一般。面對您造成的這種悲慘局面,您作為一名父親,作為一個人──一個一貫主張人權的人,覺得不應該說點什么嗎?
我真希望您能接到我這封信,如果有可能,譯成英文在美國報紙上發表就更好了。我真心地希望您能了解,中國人和美國人一樣不愿意失去幸福的生活,他們同樣擁有生存的權利。請記住,我們的血不能白流,中國人是不會任人欺侮的!
最后,祝您和您的夫人、女兒合家幸福!
朱穎、許杏虎的父親 朱福來
1999年5月10日于貝爾格萊德
──選自《人民日報》
提示:這是和著血淚寫就的一封信,這是控訴美國野蠻暴行,伸張正義、呼喚良知、企盼和平的一封信,文中對美國一面宣揚“人權”、標榜“人道”,一面卻扼殺人的生存權利,制造人道主義災難的偽善面目、丑惡嘴臉暴露無遺。
3、世界惡霸(魏巍):
現在,世界上
有一個惡霸。
它,面帶微笑,
內藏*詐。
它,滿嘴的人權人道,
干的是強盜生涯。
它,說制裁誰就制裁誰,
說搜查就到誰家里搜查。
不管哪國的事,
似乎都是它的家事;
好像整個地球
都歸它的國務院管轄。
它,真是一個惡霸,
世界惡霸!
曾記否?當然記得
我們的“銀河號”
就遭到過強迫檢查。
天天有強盜飛機跟蹤她。
使得她在大洋里
漂呵,漂呵,
飄游了好幾十天,
像一個沒娘的娃娃。
這是誰干的?
世界惡霸!
現在,
他又騎上南斯拉夫的脖子拉屎,
每天都在那里狂轟濫炸。
那里夜夜火光沖天,
美麗的城鎮橋梁轟轟倒塌。
那里許多婦女兒童倒在血泊,
英雄的人民在吶喊掙扎。
呵,這是誰造成的災難?
世界惡霸!
現在,全世界都望著南斯拉夫:
人們的眼里燃著怒火,
心頭淌著血宛如刀扎。
他們一致地憤怒高呼:
停止轟炸!停止轟炸!
可是這個惡棍只輕蔑地一笑,
揮揮手,更加緊了轟炸。
也難怪,它是流氓成性的
世界惡霸!
突然,噩耗傳來,
我們的駐南使館也遭到了轟炸。
頓時,中國人的怒火
像火山一般爆發。
新血債,舊血債,都告訴我們:
帝國主義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我們該如何來懲罰這個世界惡霸?
有人在搖頭嘆氣,
似乎沒有辦法。
可是我忽然想起毛澤東
有一條長長的繩索。
他說,只要將它套上惡霸的脖子,
就能徹底制服它。
全世界人民呵!
快快把這條繩索扯緊,
猛拉!猛拉!
總有一天,
我們要像審判希特勒那樣,
來審判這個
世界惡霸
1999年5月8日
4、霸權者的自白(郭立河):
為了“緩和”巴爾干半島的危機,
為了“拯救”科索沃的難兄難弟,
為了使貴國人民享有真正的“人權”,
請接受我們北約導彈的“洗禮”!
工廠受狂轟是我們獻出的“愛心”,
醫院挨濫炸是我們賜予的“友誼”,
橋梁被毀壞是我們作出的“貢獻”,
平民遭傷亡是我們立下的“功績”……
我們不怕世界輿論的譴責,
因為我們有“責任”去鏟除“人道”的大敵;
我們不怕扣上“世界警察”的“桂冠”,
因為我們有“義務”去制造震驚全球的重大慘劇!
用不著遮遮掩掩,
我們有炮火轟不透的臉皮;
用不著戰戰兢兢,
我們有示威、抗議者的“支持”!
誰道這是法西斯野蠻暴行?
no,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文明”之舉!
誰道這是粗暴干涉別國內政?
no,這是“愛”出國界的“愛國之旅”!
──選自《人民日報》1999、5周末副刊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8
袁浦中學 徐忠華
關于火燒圓明園,傳統歷史教科書過多的強調了英法聯軍的罪惡與清皇室的昏聵,對于中國百姓的毛病則多有掩蓋,因為“人民至上”!其實有怎樣的政府就有怎樣的百姓,有怎樣的百姓也就有怎樣的政府,二者“本是同根生”。流行一時的由劉曉慶主演的電影《火燒圓明園》是有不少地方無法求實的。比如聯軍的血洗北京,中國百姓尸積如山,我遍尋資料,無處可得。再比如馮婉貞謝莊抗擊英軍一事,在電影中用作證明人民英勇的事跡而大加渲染,其實馮婉貞一人或者可尋,謝莊則查無此村。
但另有部分文章片面強調了中國政府與人民的不是,片面強調中國政府拘囚虐殺對方談判代表,好象英法聯軍還真是師出有名。下面是英國公使額爾金等為焚毀圓明園發表的言論:“只有焚毀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至于此舉之足以使中國及其皇帝產生極大的震動,余尚有理由:圓明園乃是清帝所最寵愛的行宮,是他燕居之所,如焚毀足以稍戢其驕佚。今宮中寶物既已蕩然無寸,大軍所到,非在擄掠,乃在初肆罪惡者能警惕耳。” “若對中國所不顧國際公法的殘酷行為,不予以久遠的印象,英國國民必為之不滿 。。。。圓明園宮殿為重要之地,人所共知。毀之所以予中國政府以打擊,造成慘局者為此輩,而非其國民。故此舉可謂最嚴創中國政府,即就人道而言,亦不能厚非也。” “圓明園乃吾軍被擄之所,焚掠是園,正所以報復清政府者,與其人民無關也。一者此園為被擄者手足懸梁,三日不食,受困之所;二者因此園若不焚毀,則不能留較永久之痕跡,吾人則無以消恨也。” “焚掠圓明園以報清政府,人民可免賠款。”對于這些話,我們也得睜著眼睛“聽”,我們要讓事實說話。
英法聯軍強迫主持和議的恭親王簽定《北京和約》, 于咸豐八年原定以外,續增英九條,賠償英一千二百萬兩,割讓九龍之半;續增法十條,賠償法六百萬兩,總計共達一千八百萬兩,象征性地扣除毀園損失二十萬兩,絲毫看不出來減輕了中國人民的損失,因此,所謂“人民可免賠款”純粹是謊言。 又按《東華錄》,巴夏禮等十余人是被拘禁在城里刑部衙門里,并未被拘禁在圓明園,所以英司令官致函英政府的信中的托詞“此園為被擄者手足懸梁,三日不食,受困之所”純粹是謊言。
《清朝野史大觀》說,英法所以焚圓明園者,起由龔自珍長子龔半倫導引。但從史料里可以看出聯軍事先并未有焚掠圓明園的計劃,因此,龔導引英法聯軍焚掠圓明園一說基本上可以否定。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9
李芳婷 2004-9-8 來源|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有感情地朗讀,體味精彩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步驟:
1、課前準備:查找有關圓明園的資料
2、導入
知道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的作者嗎?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 這兩部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
3、讓學生介紹有關圓明園的資料
教師作補充:
圓明園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樂的花園,也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這座花園方圓十多公里,在這兒可以觀賞到國內外四十個地方的有名的風景。園內還珍藏著許多無價的珍寶,罕見的圖書,珍貴的歷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聞名世界的藝術館、圖書館、博物館。
1856 年,英、法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我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侵略軍闖進圓明園,大肆搶掠。他們把園里凡能搬動的金銀珠寶和珍貴文物統統搶走。來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動的,就任意打碎、踐踏。最后一把火將這座經營了一百多年、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燒成了一堆敗瓦頹垣。
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正音、解詞):
體面 給j‹予 獨一無二 琺f‚瑯l‚ng 眼花繚亂
不可名狀 蕩然無存 箱篋qiˆ 制裁 贓物 4、快速默讀課文,
明確文章兩大內容板塊:①贊美圓明園 ②譴責侵略者
【討論】: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對遠征中國的意見,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所謂勝利捧場。而雨果也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目的是什么呢?是夸英法聯軍搶得有眼光、有頭腦?作為一名法國人是不是該為自己的祖國發了一筆橫財而高興?
⑴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①——④段,找出作者評價圓明園的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⑵有感情地朗讀⑤——⑩段,找出作者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哪些是反語?談談自己的感受。
提示:
英法聯軍遠征中國,作為一名法國人很容易被當局制造的輿論所蒙蔽,易被狹隘的愛國狂熱所支配。而雨果卻有清醒的頭腦、公正的立場,真是難能可貴!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創造者,他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盛贊這一世界奇跡的創造者(中華民族是一個“超人的民族”),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見的機會變成向強盜政府提出抗議的機會,譴責侵略者的貪婪、野蠻、無恥,表現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板書】:
世界奇跡 “贊譽”
破爛
驚人杰作 諷刺、 譴責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視人類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國人民
5、課堂練習
0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10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課堂實錄
杭州 袁浦中學 徐忠華
師:雨果有一句詩,大家一起來念一下。(出示詩句)
生(齊讀):老天哪!整個中國在地上跌得粉碎!——雨果
師:雨果說的是什么事件啊?
生:火燒圓明園!
師:由于英法聯軍的破壞,我們只能見到圓明園的殘亙斷壁了(出示圖片)。沒有被破壞的圓明園是什么樣子呢?我們來看一下資料,女生一起把第二節念一下。
女生(齊讀):該園的主要園林風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縷月開云、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云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云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字、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云、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臺、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曲院風荷、洞天深處。
師:我們來看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一景。(出示“方壺勝境”圖畫)
師:現在我想請同學來談談你對圓明園的印象。(依次請一排同學回答)
生:壯觀。
生:我覺得圓明園是個夢想天堂。
生:非常非常美麗。
生:很大很漂亮。
生:太了不起了。
師:這偉大的建筑是屬于誰的?
生:屬于中國人民。
師:普通百姓能隨便進去享受它嗎?
生:在當時,它是屬于皇家的,只有皇帝才能享用它。
師:就這個意思,資料里面有一句非常好的話,誰能找出來?
生: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
師:不錯,皇帝們把全天下的風景移到圓明園是給自己享受的,是“在君懷”,而不是“在民懷”。
師:我們再來看一下在雨果眼里,圓明園是什么?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前三節,然后告訴我答案。
學生閱讀約三分鐘。
師:很多同學找到了。
生:圓明園是個奇跡,世界奇跡。
生:雨果說圓明園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
生:是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恍若月宮的建筑。
生: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
生:是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能解釋一下嗎?
生:就是說圓明園是亞洲文明的縮影。
師:也就是說它是亞洲的代表,看一下文章里還有沒有類似的句子。
生: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
師:在雨果眼里,圓明園是中國甚至是東方的象征,那么,雨果認為這個奇跡屬于誰?
生:屬于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全人類的。
師(手指圓明園廢墟圖片):現在這個應該屬于人民事實卻屬于皇家的偉大建筑被毀了,雨果說它是被什么毀了。請同學根據文意填空:圓明園被 毀了!
生:圓明園被強盜毀了。
生:圓明園被歐洲人毀了。
生: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毀了。
生:圓明園被野蠻人毀了。
師:稍等一下。我看到作者在文章里說“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里是野蠻人”啊,怎么這個同學說是被野蠻人毀了?
生:這句話是反語,雨果在諷刺他們。
師:那我們一起把雨果譴責這兩個強盜的4、5、6三節文字讀一下吧,注意要把雨果的憤怒與譏諷念出來。
生(齊讀):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
師:文章寫的真好,大家讀得也真好。現在我想知道一下寫出這么好文章的雨果是哪國人?
生:法國人。
師:雨果是法國人,他在文章里大罵歐洲人是“野蠻人”,英國、法國是“強盜”,身為法國人卻罵法國——雨果是不是不喜歡法國,他不愛國?
生:不是。雨果罵法國是希望法國有一天變得“干干凈凈”。
生:正因為愛國,所以才會罵自己的國家是強盜。
師:看來俗話說的好:“打是親,罵是愛。”愛國是要自己的國家變得文明,而不是包庇自己國家的缺點。還有沒有補充?
生:他罵的是法國的一部分人,不是罵整個法國。
師:具體一點。最好從文章里面找。
生:他罵的是法國政府。課文里是這樣寫的: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都不會是強盜。
師:說得很好,我們一起把這句話念一下好不好,念整句。
生(齊讀):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都不會是強盜。
師:大家看到了,這句話里有個分號。分號是表示并列的,這句話里分號前后有兩對同義詞,看誰能找出來?
生:治人者就是政府,治于人者就是人民。
師:好,現在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圓明園被 毀了?雨果的回答是強盜,是英、法政府。我們同學有沒有別的答案。
生:是被清朝政府毀了。
生:是中國自己的腐敗無能毀了圓明園。
生:科技落后毀了圓明園。
師:大家想得都不錯,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也是毀壞圓明園的罪人。還有沒有別的答案呢?我們來看一個資料。(發有關資料)
五分鐘后。
師:不知道現在大家怎么想?
生(很痛心的):我覺得難以相信,竟然是中國老百姓自己毀了圓明園。
師:看到這些文字很令人痛苦,但這是事實。誰來用資料里的文字概括一下當時國人的表現。
生:軍隊都是怕死鬼:“馬隊則望影而逃,步隊亦聞風而竄”。敵人列隊入城之時,清軍士兵還夾道跪迎,只有幾十個人進行了抵抗。真是我們的恥辱。
師:百姓呢?
生:敵人列隊入城之時,北京居民觀者如市。
師:魯迅所罵的看客。還有呢?
生:中國百姓也搶圓明園,是“散亂的刁民細賊”。
師:看來雨果這句話有問題啊:人民永遠都不會是強盜嗎?雨果錯了?
生:雨果只看到他們那邊的人民。
師:哦,那是我們中國人民比法國人民低一等?我們來看一段錄象吧,看完了我們就知道雨果有沒有說錯了。
(放劉曉慶主演《火燒圓明園》片段。約2分鐘。)
師:在外人掠奪我們國家財富的時候,我們的百姓為什么會旁觀、哄搶?
剛才的電影有沒有告訴我們答案?
生: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寧予洋人,不給家奴。既然寧予洋人,那老百姓還不搶?
師:找到一半了,里面還有一個成語:心腹之患。誰是清政府的心腹之患?
生:是農民起義軍。
師:梁啟超先生有一句話說得好,大家一起念一下。(出示文字)
生(齊讀):役之如奴隸,防之如盜賊,則彼亦以奴隸、盜賊自居。
師:誰來意譯一下?
生:政府對待百姓像奴隸,防備百姓像盜賊,那么老百姓也就自認是奴隸、盜賊了。
師:有人說老百姓有三種:第一種是奴隸,或者叫順民;第二種是盜賊,或者叫暴民,第三種叫“人民”。奴隸是被人欺壓的,暴徒是欺壓別人的,這兩種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寫的“人”是既不會被人欺壓,也不會欺壓別人的。中國歷史上多有做奴隸的順民,多有做盜賊的暴民,少有獨立自主的“人民”!現在我想請同學來概括一下剛才那份資料里面中國的“奴才”、“暴徒”在1860年的表現。
生:奴才們在旁觀、迎接;暴徒在搶劫。
師:還有一種人沒概括進去。
生:還有那些盡心抵抗的士兵,那個殉職的圓明園總管也是奴才。
師:對這樣的人好象我們應該贊美的啊?你怎么說他們是奴才呢?說說你的理由。
生:那位叫任明亭的八品軍官的墓志銘上寫的是:念食厚祿,必要作忠。圓明園總管文豐死前下跪向北拜說:“奴才負恩。”這說明他們都是忠于皇帝的奴才。
師:說的真好。他們是因為皇帝給了他們厚祿,忠于皇帝而死,這種人只能叫奴才。我想雨果“老天哪!整個中國在地上跌得粉碎!”這句詩感嘆的不會僅僅是圓明園被毀,他可能更嘆惜于我們中國沒有一個站直的“人”。我們再來把這句詩念一下吧。
生:老天哪!整個中國在地上跌得粉碎!
師: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國如何才能重新站立起來? 如果雨果當時在中國,他會做什么?
生:我覺得他會去tui翻清朝政府。
生:只有tui翻腐敗清朝政府中國才能站起來,雨果肯定會用他的筆號召大家起來革命。
生:他會像他在法國時反對法國政府一樣反對清政府。
師:幾千年前的姜子牙說過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為了保護屬于我們的“圓明園”,為了不做奴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雨果學習。愛國不等于愛政府,愛國是要讓自己的祖國變得文明。如果這個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國政府一樣野蠻的
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樣腐敗的,那么,每一個愛國的人都有責任批評它,改變它!現在讓我們再來看一段錄象:火燒圓明園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恥辱,我們應該永遠記住它。
(放《火燒圓明園》中圓明園被焚燒場景,約三分鐘。下課)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11
一、積累與運用
1、注音或根據拼音填字。
琺瑯( ) 箱篋( ) 瞥( )見
朱 lù( ) 晨 xī( ) 驚 hài( )
2、寫出反義詞。
文明( ) 干凈( ) 樸素( ) 贊譽( )
3、解釋下列詞語。
① 獨一無二:
② 眼花繚亂:
③ 不可名狀:
④ 蕩然無存:
⑤ 富麗堂皇:
⑥ 豐功偉績:
4、雨果對英法聯軍的行徑是什么態度?表達他怎樣的感情?
二、閱讀
比較閱讀:
(甲)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為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結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乙)這一帶廢墟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部分。從東到西,有圓形的臺,長方形的觀,已看不出形狀的堂和小門的方形的亭基。原來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稱西洋樓。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筑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只,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來這里,曾想,下次來時,它該下沉了罷?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來,它還是停泊在原野上。遠瀛觀的斷石柱,在灰藍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著,顯得四周那樣空蕩蕩,那樣無依無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門,依然卷著波濤。觀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陳列著兵器甲胄,那雕鏤還是那樣清晰,那樣有力。但石波不興,雕兵永住,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閑地若無其事地停泊著。時間在這里,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筑家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的遺跡,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歷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許是堂側)的石飾,像一個近似半圓形的容器,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現在石“碗 ”依舊,我當然懶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卻欣然。因為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
對著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大片空地,原來是兩座大噴泉。西行可見一座高大的廢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節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覺得人是這樣渺小,天地是這樣廣闊,歷史是這樣悠久──
……
5、甲文是雨果筆下的圓明園,可謂富麗堂皇,作者為什么將它寫得這樣美?
6、乙文這一帶廢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
7、甲文乙文感情基調、語言風格有何不同?
。
8、怎樣理解“凝固的歷史”“我”為什么“悵然凝望”?
。
9、體會文中畫“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談點看法。
。
三、寫作
10、《給雨果先生的一封信》(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fà lánɡ piē qiè 鷺 曦 駭
2、野蠻 骯臟 華麗 貶低
3、① 沒有相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
② 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
③ 不能夠用語言形容。
④ 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
⑤ 宏偉美麗,體面氣派大。
⑥ 偉大的功績。
4、雨果對英法聯軍的罪惡行徑給予強烈的譴責和辛辣諷刺。對被侵略、被掠奪者表示巨大的同情,飽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5、是想表明,富麗堂皇的圓明園是屬于全人類的藝術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貪婪無恥。
6、被劫掠、焚毀的圓明園的殘存遺跡──長春園一帶。
7、甲文帶有熱情贊美,極力渲染,語言富于想像,辭語華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乙文帶有凝重深沉之感,語言形象,尊重現實感受。
8、這遺留下來的當年的遺跡上,鐫刻著侵略者肆意妄為的痕跡,記載著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事實。因作者為這塵封著的凝固的歷史的廢墟,長期沒有變化而失望,總企望能看到廢墟之上建立起──富強的新國家。
9、對這些殘存的事物的描寫,表現出只有深刻意識到中國歷經滄桑的歷史文化,才能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增強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0、(略)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12
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學習文中優美的環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②了解戰爭給人民或國家所帶來的創傷。
能力目標: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重點難點】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人教八上】
一、新課導入
1.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強盜,為了共同的利益,進入了一個富貴的書香門地的家中去搶劫。由于他們事先勾結了那個大戶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間,將能帶走的東西洗劫一空。不能帶走的全被毀壞了。頃刻間,昔日富麗堂皇的景象在瞬間化為一片烏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斷瓦殘垣。這個家庭的許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幾百口人都被殺了,可是唯有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存活了下來。他長大后,被告知了家中當年的慘況。于是,他發憤圖強,終于有一天,他打敗了那兩個強盜。奪回了本該屬于他們家應有的尊嚴與地位。我們現在只知道,那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請問:親愛的你能猜出來,那個嬰兒是誰?那幾個可惡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麼?那個受難的家庭又是什麼?那個受難的家庭就是我們的祖國呀!那可惡的仆人就是那些漢奸狗腿子呀!而那個嬰兒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大家呀!
2.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序言反對古典主義,成為浪漫主義的宣言。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反對專制和教會。《悲慘世界》,從人道主義觀點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海上勞工》歌頌浪漫主義愛情在與大自然斗爭和克服人類弱點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過流浪藝人的悲慘遭遇,描寫人民的苦難生活。《九三年》,描寫法國革命高潮一年的動人場景。
3.圓明園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樂的花園,也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園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XX年)。為環繞福海的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周約十余公里。鑿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仿照國內外名勝四十景,有建筑物145處。其中除具有獨創形式的庭園建筑外,長春園中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長廊、墻垣、橋梁與自然景物相聯系。園內還珍藏著許多無價的珍寶,罕見的圖書,珍貴的歷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聞名世界的藝術館、圖書館、博物館。藝術價值甚高,被譽為“萬園之園”。
1856 年,英、法帝國主義發動了侵略我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侵略軍闖進圓明園,大肆搶掠。他們把園里凡能搬動的金銀珠寶和珍貴文物統統搶走。來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動的,就任意打碎、踐踏。最后一把火將這座經營了一百多年、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燒成了一堆敗瓦頹垣。
二、整體感知。
1.讀①—④段,雨果是怎樣描述圓明園的?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課件:巴特農神廟以及圓明園景物(包括有名園概況、名園風光、名園奇珍等)
總評:“世界奇跡”:“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作者以全球的眼光,高度概括地評價了圓明園的藝術價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分說: ①與巴特農神廟比較 ②具體講述園中之物 ③概述耗費勞動之巨
“請你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光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作者調動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光”形容圓明園,足見圓明園的美麗與神奇。
“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展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飾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圃,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
“大理石”、“玉石”是中國特色的建筑材料,“青銅”、“瓷器”是中國的特產,“神像“異獸”是圓明園里的陳設,它綜合了洞府、神廟、宮殿的所有優點,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圓明園美的贊美。
“希臘有巴特勒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把圓明園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論,足見圓明園的地位。
總述:亞洲文明杰作:“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用詩一般的語言贊美了圓明園不朽的藝術價值,窺一斑而見全豹,圓明園是亞洲文明的象征。
2.⑤—⑩段,雨果是怎樣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的?在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心理,諷刺強盜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最后將自己對遠征中國的強盜行為的嚴厲譴責說成“全部贊譽”,有極其尖銳的嘲諷意味。
反語:故意使用與本來意思相反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本意,這種修辭方法就叫反語,也稱“倒反”、“反話”。多用在揭露,批判,諷刺等方面。
3.寫法特點:概括——具體——概括。
三、問題探究
1.作者對圓明園的評價和對侵略者的嘲諷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性格特征?中國被掠奪,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是很自然的,但雨果是一個法國人也這樣說,表現了他怎樣的胸懷和品格?
贊美圓明園,表現了雨果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造者,尊重中華民族。對侵略者的嘲諷,表現出雨果不顧個人得失、公理至上的正義感和骨氣。
雨果作為一個法國人,對待這件事他是立場堅定,態度鮮明,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為和毀滅世界奇跡的罪行,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這里充分表現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以及胸懷博大與高尚的品格。
2.中國當年被掠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們應該以什么態度對待“歷史”?
3.文化與藝術有國界嗎?失去了圓明園,我們教訓慘痛,對于身邊的文化遺產,我們該拿出哪些行動來保護?
四、課堂小結
1.英法聯軍遠征中國,作為一名法國人很容易被當局制造的輿論所蒙蔽,易被狹隘的愛國狂熱所支配。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對遠征中國的意見,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所謂勝利捧場。而雨果卻有清醒的頭腦、公正的立場,真是難能可貴!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創造者,他盛贊圓明園的文化藝術價值,盛贊這一世界奇跡的創造者(中華民族是一個“超人的民族”),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見的機會變成向強盜政府提出抗議的機會,譴責侵略者的貪婪、野蠻、無恥,表現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2.現在我們給雨果寫一封信,談談你對這件事的感想。
3.課文擴讀材料
哭泣的圓明園 張曉惠
一直以為,圓明園是哭泣的。八國聯軍蹂躪著她的肌體,摧毀著她的骨骼,沖天大火燃燒的是一個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樓的殘臂斷垣穿越百年的風雨永遠存在——佇立在那西洋樓大水法的遺址前,我無法不感受圓明園的疼痛,感受一個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種切膚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圓明園。沒有人愿去,說是那么遠,又沒啥看的。我說我肯定要去。
是陰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細雨,和著秋風如刀子一般刮在臉上.沿著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見一個人影兒。最后,終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遺址——盡管多少次從圖片上,從教科書中見過這遺址的照片,可當我立在蒼蒼的天空下,真實地面對著這一片一地一曠野的玉白石塊時,仍感到那來自心底的震撼!依舊華美——我撫摸著那冰冰涼涼的玉石紋理;依舊精致——那歐式的曲線流暢又不羈;依舊貴族——斷碎的羅馬石柱在蒼天下筆直出一派偉岸和傲然。后來我就流淚了,好在周圍沒人,我沒帶相機,但那些石塊、石柱、石雕連同那灰蒼蒼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腦海,成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滅的壁畫。
十年后的今日,我說,再去圓明園。對我來說,去圓明園是一種憑吊,一種拜謁,甚至是一種提醒。說出這些我不怕別人說我矯情,我就是這樣想的。
進了圓明園,才發現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復存在,曾經寂靜的圓明園一片喧囂。柳綠桃紅藤紫,滿目春色也罷,昔日皇族的休閑園址,也該平常百姓流連賞目,門票從五角漲到二十五元也罷,這遺址這偌大的園子要人管理也得養活自己。裝飾華麗的人力車左右纏著:去福海?去綺春風?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樓您哪!謝了您哪,我說,我就是想自個兒走走。
往前,沿著湖邊再往前,穿過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遺址,大水法遺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樓遺址這兒,竟也有這許多的人!一群系著紅領巾的孩子尖叫著互擲著石子,一群看來是高中生或是中專生的少男少女咬著冰棍兒在海宴堂遺址前高聲唱著“對面的女孩走過來走過來”;幾位看上去似干部樣的人笑瞇瞇地擺好陣勢在鐫刻著“圓明園”字樣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著相機的說:笑!笑啊!這群人就腆著發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遺址前,就是那小時在書中看到,十年前在那霹兒哭泣的五根大羅馬柱那兒,一對情侶旁若無人地擁抱親吻!
剎那,我有點不知所措。親吻示愛干嘛到這大水法遺址面前呢?在這樣殘破頹敗的亂石間,怎么笑得出來?要唱歌蠻好去那桃紅柳綠的綺春園、長春園或是泛舟福海啊!看著這群在破碎的石塊遺址前歡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視那高高而破殘的羅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隱隱地疼起來。歷史呢?恥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經圍繞這圓明園需不需要重建有過爭論,結果是理智的人們理解了廢墟的價值,尊重了歷史留給我們殘酷的真實,這片廢墟留下了。當時,我是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見到這么多在廢墟上在遺址前歡笑嘻鬧的人群,我有點懷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經過那么多歲月之后,眼前這般斷壁殘垣,還能提醒人們對一個多世紀前那場噩夢的記憶,那場中華民族的災難與奇恥大辱?!
該是來圓明園,天就要陰的。一陣沙塵撲面而來,豆大的雨點砸了下來,劈頭劈臉,歡笑的人群直往外沖。剩下我一人,靜靜地,在潔白的石塊上坐下,對著這大水法遺址,對著這華美殘破的羅馬石柱,和蒼天,和這些斷壁殘垣一起落淚哭泣……
使用建議:當年雨果以一個藝術家對人類文化的珍視,
對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給予了毫不留情地斥責。歷史的煙云已消散,我們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應該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讀將課文和《哭泣的圓明園》聯合起來閱讀,然后以“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歷史”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13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①
雨果
這封書信飽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憤怒地譴責了侵略者的罪行,表達了對被侵略、被掠奪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讀者心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注意體味這篇短文的深刻內涵。
先生:
您征求我對遠征中國的意見。您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多謝您對我的想法予以重視。在您看來,打著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皇帝雙重旗號對中國的遠征,是由法國和英國共同分享的光榮,而您想知道,我對英法的這個勝利會給予多少贊譽。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請往下讀吧: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①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一個幾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成就盡在于此。和巴特農神廟不一樣,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個典范的話。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為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結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過去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②就談起過圓明園。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要是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夢見過它。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①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我們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制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②。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
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
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不過,我要抗議,感謝您給了我這樣一個抗議的機會。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法蘭西帝國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今天,帝國居然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拿來展出①。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現在,我證實,發生了一次偷竊,有兩名竊賊。
先生,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贊譽。
維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初中八年級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公開課教案 篇14
——我教《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聯軍侵華戰爭為背景的文章,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征中國的所謂勝利捧場,但雨果這位正直的作家,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代表了人類的良知,在這封信中強烈的譴責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雨果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他的立場不是狹隘民族主義,而是人類的立場,他公開斥責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在于他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造者。他指出“歲月創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這種見解,是非常透徹的。他盛贊中華民族是一個“超人的民族”,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探究雨果的思想。而如何引導學生走進雨果,深刻的理解雨果思想,也是教學的難點。如果單是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就輕易探求到雨果的思想,理解可能是膚淺的。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師要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不讓教材作為唯一的信息源。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作為教師一定要跳出這個框子,站在更高的角度俯瞰我們的教學內容。根據這個理念,我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和圖書館,搜集有關資料,可以根據雨果的作品,聯讀到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 可以了解到雨果的創作特點,他用豐富的情感、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聯想、濃重的色彩,描繪社會現實和人物原型來說明社會問題,這種高度是世界上一些在文學領域中取得了最高成就的作家都難以企及的。還可以了解到作為一個偉大的社會斗士,雨果上升到的最高點,是他成為了人民的代言人,成為了窮人,弱者,婦女,兒童,悲慘受難者的維護者,他對人類獻出了崇高的赤誠的博愛之心,他這種博愛,用法國一個著名作家的話來說,“像從天堂紛紛飄落的細細露珠,是貨真價實的基督教的慈悲。”……
這些豐富的資料,都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搜集、判斷、篩雪積累加工、整理的能力,有助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在學習中,得出自己的體會和見解,既深入了解了雨果的精神,也擴展了閱讀面,改變了由原來的單一接受變為多渠道的吸收借鑒,充分發揮學生自主閱讀的作用。
再引導學生以“讀”貫穿始終,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默讀、跳讀、誦讀、品讀。讓學生用圈點法精讀,體味其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諷刺侵略者的充滿睿智的反語,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美的語言,欣賞美的語言中激起情感的波瀾,在合作討論中,喚醒學生的心靈,啟迪學生的靈性,激發學生的情感與作品中的情感產生共鳴,達到溝通作者與學者情感交流的目的。有的學生說:“我們都是雨果作品的崇拜者,讀了這封信,我們都被雨果先生高尚的人格,非同尋常的勇氣所折服,他用正直的天秤衡量著正義與邪惡,他用博大的胸懷維護著人類的文明。”有的學生談到:“我在查閱雨果資料時,開始還不能理解雨果蜚聲全球,一直是人們崇拜的偶像,今天我理解了,雨果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而且也是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充滿著人文激情,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胸懷博大。”……學生的智慧和潛能迸射和噴發出的耀眼的火花確實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但課堂的時間畢竟有限,課后讓學生用書信的形式,抒寫自己的感受,與雨果展開心靈的對話,更好的感受作者偉大的心靈。再把搜集的有關雨果的資料張貼出來,集中交流,主題可謂是豐富多彩,如“雨果情結”、“雨果與中國”、“雨果作品賞析”……等。從而將對雨果思想的探求,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大語文這個更為廣闊的空間,水道渠成的實現了教學目標 所要達到的效果。
總之,這節課努力實踐教材新大綱的要求, 將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展現其個性,在教師的情感的牽引和激發下,讓學生用自己的思想、生活去感受,走進了雨果,從而深刻的體會到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造,培養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此文發表于《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九期
- 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課文閱讀(精選14篇)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① 雨果這封書信飽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憤怒地譴責了侵略者的罪行,表達了對被侵略、被掠奪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讀者心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注意體味這篇短文的深刻內涵。...
-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評估測試(精選13篇)
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①這是某種令人驚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xī( )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piē( )見的亞洲文明的jiǎn( )影。...
-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自學評估(精選17篇)
達標訓練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箱篋( ) 驚駭( ) 贓( )物晨曦( ) 劫掠( ) 瞥( )見2.解釋下列詞語。①蕩然無存:②眼花繚亂:3.請用下列詞語造句。...
- 4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精選13篇)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2.知識與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題思想。 3.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和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雜談(通用15篇)
【浙江省平湖市南市中學沈偉梁】〖巧用課文插圖,培養學生能力·運用插圖實施德育,練習寫作〗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教育,相當必要。插圖形象直觀,的確有幫助學生講讀的功效。...
-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手記(精選16篇)
關于火燒圓明園,傳統歷史教科書過多的強調了英法聯軍的罪惡與清皇室的昏聵,對于中國百姓的毛病則多有掩蓋,因為“人民至上”!其實有怎樣的政府就有怎樣的百姓,有怎樣的百姓也就有怎樣的政府,二者“本是同根生”。...
-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優化測控(精選15篇)
一、積累與運用1、注音或根據拼音填字。琺瑯()箱篋()瞥()見朱 lù()晨 xī()驚 hài()2、寫出反義詞。文明()干凈()樸素()贊譽()3、解釋下列詞語。...
-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導學案(精選15篇)
八年級語文 第4 課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了解書信的內容。2、了解法國作家雨果,體味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3、揣摩語句,理解文章的豐富內涵。 4、培養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造,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創意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創意]比較鑒賞 創意說明:本文立場鮮明,“贊美圓明園”“譴責侵略者”兩大板塊內容互相獨立、共同支撐表現著雨果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
-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較閱讀,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 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學反思(通用3篇)
篇一《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的課堂教學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1:知識性目標-----相關的歷史與藝術的知識;反語嘲諷的語言效果。2:技能性目標:進行速讀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培養。...
-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通用12篇)
第一單元 第4課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1課時授課時間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節課型新授課主備課人學習目標1、了解作家雨果及背景資料; 2、了解這封書信的內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通用14篇)
◆知識與能力1.體會文中反語的運用。2.領會文章中語句的意蘊,分析其如何體現作者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3.掌握文中相關知識,擴大知識面。4.文章語言精彩,細心揣摩可提高寫作能力。◆過程與方法l.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為輔。...
- 初二上冊語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精選17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了解這封書信的內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義精神2、學習文中優美的環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二)能力目標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三)德育目標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
- 八年級上冊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精選2篇)
訓練重點:有感情地朗讀,體味精彩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1、課前準備:查找有關圓明園的資料2、導入知道世界名著《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的作者嗎?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 這兩部長篇小說是其代表作 ]3、讓學生介紹有關圓明園的資...
- 綜合性學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