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教案(精選18篇)
《月光啟蒙》教案 篇1
一、課前復習: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的腦海中浮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2、看到這幅畫面,你們可曾想過長大后的孫友田做的什么職業?為什么?從課文中的哪句話可看出?
(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儲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二、分析課文
(一)、分析兩首歌謠
1、生讀“(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儲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看到這一句話,你有什么疑問?
3、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的兩組歌謠
(出示歌謠:a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b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1)誰先來讀讀書上的兩組歌謠
(指名讀,學生評)
(2)指導朗讀: 書上母親的聲音是怎么的?“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從這句話中,我們知道,除了“輕輕的”還應注意什么?(溫和、流暢、有情)
(3)學生練習
(4)同學們讀得都不錯,但母親是——唱的,誰會唱?
(5)教者示唱(放音樂)
(6)教者教節拍,學生唱
(7)a好聽嗎?這兩首歌謠的道理你也聽出來了嗎,從這兩首歌謠中,你聽出了什么?
點拔: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門樓洗衣裳……媽媽白天辛勞,晚上還洗衣服,b這說明了什么?(勤勞,辛苦)
c你們覺得他們生活得怎么樣?(貧苦)
d為什么媽媽這么辛勞,還這么清貧呢?
(出示: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這兩個“長“都是生長的意思嗎?(蘊育)
師總結: 是啊,滾滾黃河,溪溪故道,勤勞的黃河兒女滿懷希望地在這片養育他們的土地上辛勞耕植,雖然由于土地的貧瘠,生活清苦,但是一首首精美動聽的歌謠卻從這片深情的土地里蘊育出來,像月光般灑在人們心里,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黃河兒女!
(二)、分析三首童謠
1、我們再來讀一讀母親的三首幽默風趣的童謠
(出示:三首童謠:
a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b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c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2、生讀,這三首歌謠給你的感覺是什么?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獨自誦讀,也可以同學之間合作表演!
3、生表演!
三、同學們聽完這幾首歌謠,童謠,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1、是啊,同學們,正是這些歌謠,讓孫友田“ 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同學們,我建議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出示“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儲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2、在孫友田心里,媽媽是多么厚重啊,那在同學們的眼睛里,這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呢?
四、是啊,這是一位多么令人敬愛的母親啊,可是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媽媽已不能再說起過去的往事,(放音樂:母親)
更記不得這些動聽的歌謠,甚至認不清面前的她所深愛的兒女她只是笑、笑、笑……笑得兒女淚汪汪!
同學們,說到這,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想想這位偉大的母親,再想想自己的媽媽,你有什么想對她們說的嗎??
同學們,當我們身處在爸爸媽深深關愛之中時,我不能覺察到自己的幸福,有時還有一些不能理解的反判,但當真正失去時,就像文章中的作者一樣,才能體驗到父母無私的愛,偉大的愛!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向我們在坐的所有爸爸媽媽們說聲:
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們永遠愛你們!
《月光啟蒙》教案 篇2
(課前2分鐘:播放《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齊讀課題)。
2、看著這樣溫馨的畫面【出示課文插圖】想一想,該怎樣讀好課題?齊讀。這樣聽起來感覺好多了。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是誰在月光下給了我啟蒙?(母親)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那么,母親是通過什么給了我啟蒙?請大家打開書快速地瀏覽課文。 【板書:歌謠、故事、童謠、謎語】
4、這些都是民間文學寶庫中的奇葩,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那灑滿月光的籬笆小院,去聆聽,去感受——
二、朗讀感悟。
※學習第一部分:
1、師朗讀課文:“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夜,靜悄悄的,月色多么美,你能把這月夜的美讀出來嗎?指名兩人讀。(你的朗讀仿佛讓我們沐浴在如水的月色里。)(你的朗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2、“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課件播放歌謠】師范讀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二自然段】
聽了母親的歌謠,你有什么樣的感覺?(歌聲好像從遙遠的天邊傳來;我仿佛聽到了天籟之音;這歌聲好像樹上的黃鸝在歌唱)
①指名讀。②母親是怎樣吟唱的?(甜甜的、輕輕的、深情的)
③是呀,這就是吟唱。這樣的吟唱給作者幼小的心靈感受到的就像是——(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聽著這樣的吟唱,我們的心都醉了。(因為母親的歌聲特別動聽、令人陶醉,仿佛聞到了芳香。)(母親的嗓音甜美、婉轉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讓作者的內心也充滿了芳香。)
④女生齊讀。你的朗讀仿佛讓我們的教室飄滿了芳香的音韻。
3、師引述:母親深情地為我吟唱的這些歌謠,如同春雨點點滋潤了我的心田。
【出示句子】: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指名讀。①“混沌 ”是什么意思?(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因為當時的作者還是個蒙童。“豁然開朗 ”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明白了。)②理解了詞語的意思,相信你們一定能把句子讀好。
5、聽了母親的歌謠,作者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呢?自由輕聲地讀一讀歌謠。咱們班哪位同學的嗓音很甜美,請她給咱們讀一讀。指名2名女生讀。
6、從歌謠中你看到什么?明白了什么(母親的辛勞、勤勞、智慧、對美好生活十分向往。)
7、云南云南,彩云之南,那兒有鳳凰棲息的梧桐樹,有云南典型的建筑瓦屋和樓。歌謠表達了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和未來的向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歌謠吧。
7、那時,我們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 。
【出示句子】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指名讀。
7、在這句話中,有兩個“長”。這兩個“長”有什么不同?
(前:生長。由于黃河水含沙量太高,常會改道。黃河就曾經從作者的家鄉流過。由于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上黃沙沉積,這樣貧瘠的泥土長不出莊稼來。)
(后:產生。家鄉的歌謠正是無數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智慧的結晶,母親用歌謠把家鄉的文化傳承給了幼小的作者,使作者的心明朗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母親培養了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感情,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向往。)
8、所以說——【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就是用這動人的歌謠,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學習第二部分:
過渡:月光下的母親,還從哪些方面給了我啟蒙?自由輕聲地讀一讀課文的第四至第八自然段。邊讀邊想一想,母親是如何用這些民間文學的形式給了我月光下的啟蒙?
找出你最喜歡的部分讀一讀。
※ 學習神話故事部分:
1、指名讀神話故事部分。神奇的故事是如何讓作者混沌的心豁然開朗的?(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
2、神奇的故事給懵懂的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母親講得那么深情,說得那么神奇,此時明月已至中天,
【出示句子】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①“明月已至中天”說明什么?(夜深了。)
②為什么把母親比作“玉石雕像”?聯系課文前面的內容想一想。(美麗、圣潔)(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你真聰明,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這位蒙童混沌的心真是豁然開朗了,想象力竟如此的豐富。讓我們帶著對母親崇敬的心情再來讀這句話。
※學習童謠部分:
過渡:天空是這樣神奇,我們的人間生活也很有趣。
【出示童謠】
1、學生自由讀 。讀后,說說自己的感覺怎么樣?(朗朗上口、好聽、有趣、節奏明快)
2、這就是童謠的特點,找出你認為最有趣的讀給我們聽聽嗎。指名讀。
評價第一首:你看,勤勞的,吃干飯;懶惰的,啃鍋沿。
評價第二首:多風趣的童謠呀!貍貓可是老鼠的天敵呀!指導讀好“下不來——”聲音延長。如果我們打著節拍來讀童謠就更有韻味了。
3、聽著母親風趣的童謠,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勤勞能干的小紅孩。我似乎聽到了小老鼠“咯吱咯吱”啃鍋沿的聲音。)(我似乎聽到當母親說起“小老鼠……”時,作者的開心的笑。)
4、童謠中有可愛的小老鼠、小狗、小貓,正是這些風趣幽默的童謠讓作者對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想象,那顆混沌的心豁然開朗,這也是一種啟蒙。
※學習謎語部分:
1、你還對哪一部分感興趣?指名讀。你也可以請你的好朋友跟你一起讀。
2、猜謎讓我知道了怎樣聯想和想象。這謎面和謎底都來源于我們的生活。猜謎也是母親月光下的成功的一次啟蒙教育。
【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就是用這些神奇的故事、幽默風趣的童謠、謎語,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三、總結全文。
1、母親不識字,她用甜美的嗓音給我唱歌謠,講故事,說童謠,猜謎語,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民間文學的熏陶,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母親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正是這種啟蒙教育影響了“我”的一生,所以,“我”對母親有著深深的感激、懷念之情。【板書: 感激 懷念】讓我們一起飽含深情地來贊一贊這位雖不識字,卻勤勞而智慧,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
【出示第九自然段】齊讀。
3、讓我們懷著對母親月光下的啟蒙感激、懷念之情再讀課題。(生讀)
4、此時此刻,你明白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嗎?
四、 拓展閱讀。【師配樂朗誦。音樂《我的父親母親》】
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現在生活好了,母親卻感受不到了,不少的記憶都漸漸流逝了。有一年,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這個曾經擁有甜美嗓音和玉石雕像般美好形象的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而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這份愛,我永遠永遠也不會忘記。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那月光下的啟蒙……
過渡:讓我們再次回到課文中,去回味月光下的母親——
五、布置作業 。【出示作業】
現在的母親滿頭白發,深深的皺紋刻在她的臉上,可曾經,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現在的母親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可曾經,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現在的母親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可曾經,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結束語: 隨著時光的流逝,什么都會慢慢地淡去,唯獨母親那甜甜的歌謠總在我的耳邊蕩起,讓我們在母親那芳香的音韻中結束我們這節課。(點擊歌謠)
《月光啟蒙》教案 篇3
月光啟蒙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認識孫友田嗎?
2、《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會背嗎?孫友田就是這首詩的作者。
二、初讀課文:
理解:混沌 豁然開朗 蓮花落
讀好這些歌謠、童謠
三、讀通課文,感知民歌童謠:
出示文中的歌謠童謠,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選擇你喜歡的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歌謠、童謠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十九課——《月光啟蒙》。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在回憶自己的童年,回憶自己童年時,母親在月光下為自己唱歌謠、童謠、講故事、說謎語的情景。
1、品讀:讀了這些歌謠童謠,你有什么感覺?
2、那母親是怎樣唱歌謠童謠的?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先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去體會。(可以是母親的動作、聲音、神態)
出示第四自然段: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為什么要輕輕的?怎樣唱叫吟唱?
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還像什么?
那你能像母親一樣吟唱嗎?
現在當你聽到這些歌謠,又有什么感受?
你知道母親在唱這些歌謠時的感受嗎?(聯系母親的神態、動作)
從哪里看出母親充滿“深情”?(深情地吟唱)還有呢?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注意“摟”,你有被母親“摟”過嗎?被母親“摟”著的感覺是怎樣的?
寧靜而美妙的月夜,被母親摟在懷里,聽著她甜美而深情的歌聲,多么富有詩意。請大家再讀一讀第四自然段,讀出詩意來:
出示:
她用甜甜的嗓音
深情地為我吟唱,
輕輕的,
像三月的和風,
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飄滿
她那芳香的音韻。
再讀文中的歌謠、童謠,像母親一樣輕輕的吟唱,像母親一樣充滿愛意,像母親一樣飄滿芳香。
二、感受月光:
師:那么母親又是在怎樣的月夜里給“我”做這些事情的呢?
找出描寫月色的句子,讀一讀,讀出寧靜。
1、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2、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理解為什么像“玉石雕像”?(體會作者眼里的母親是最美的,最圣潔的)
師: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因為有了這迷人的月色,因為有了母親那動聽的歌謠。
二、理解啟蒙
那這些歌謠童謠帶給作者的僅僅是美妙和慈愛嗎?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看看,還給了作者什么?
1、出示:母親不識字,但她會唱很多好聽的歌謠,她用歌謠不僅給我送了月夜濃郁的詩情,更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我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說說你對“豁然開朗”的理解。
再讀歌謠,母親通過歌謠告訴我什么呢?
師:同學們,作者童年時的家庭其實是非常貧困的,你看:“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所以,“我”只能過著清苦的生活。但是我卻感覺到我的童年是非常美妙的,那是因為黃河的故道“長歌謠”,
“長五谷”“長歌謠”里的兩個“長”意思一樣嗎?
指名說(產生歌謠)
是啊。故道產生了那么多的歌謠,我的外婆會唱,我的父親會唱,我的母親也會唱,他們一代一代地傳下來,而如今,母親又毫無保留地傳給了我。
母親用歌謠豐富了我的精神生活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那我究竟明白了什么呢?(對故鄉的愛,對生活的愛,對親人的愛……)
2、出示:課文最后一段。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指名讀、齊讀。教師引讀。
說說自己的理解。
師:此時,你應該知道為什么要以“月光啟蒙”為題了吧?
三、升華母愛
1、師:然而,時間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個子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卻老了;當我成了一名頗有聲望的詩人時,而我那親愛的母親呢……(讀原文)
(1)、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多想喚醒母親的記憶,讓她知道:當年,母親是我的驕傲;現在,我能讓母親為我而感到自豪。然而:
a 、現在的母親滿頭白發,深深的皺紋刻在她的額上。 可曾經, 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b、現在的母親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可曾經,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c、現在的母親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可曾經,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不會忘記這位在月光下給我啟蒙的——母親
(2)、當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但是在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珍藏著母親在月光下給我唱的歌謠。
齊讀歌謠
(3)、是的,母愛是最偉大的。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想對母親說什么呢?
學生寫話:母親,感謝您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啟蒙》教案 篇4
《月光啟蒙》
長陽小學丁晶晶
1.上課之前,我們來聽寫幾個詞語,誰愿意到黑板上來默?
(1)聽寫“籬笆 時辰 啟蒙”
(2)反饋:強調“籬笆是用竹子或樹枝圍成的柵欄,所以都是竹子頭”“蒙不要少寫一橫”
2.還記得母親用什么啟蒙了“我”嗎?(指名說,板書“歌謠 神話 童謠 謎語”)
3.在柔和的月光下,母親把那歌謠、神話、童謠、謎語向“我”娓娓道來,讓“我”感覺到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一到夜晚……(配樂引讀第一段)。就在這美妙、愜意的時刻,母親為我唱起了動聽的歌謠,聽……(播放清唱歌謠)
4、從大家的表情,看出來你們都被陶醉了。這是一種怎樣的歌聲,讓我們如此沉醉?(指名自由說)
5.作者的感受與你們一樣,在課文中他是這樣描寫母親的歌聲的(出示第四節)誰來給我們讀一讀?
(1)指名讀。
(2)讀了這一段,母親的歌聲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導體會深情、甜美、輕柔
著重體會讀好“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6.母親的歌聲是那樣深情、甜美,你也能深情、甜美地為我們吟誦這歌謠嗎?(自由讀,指名讀)
7.在柔和的月光下,依偎在母親的懷抱中,聽母親這樣深情、柔美地吟唱,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8.深情、柔美的歌聲,給我美好的感受,在我的耳中,那音韻似乎都散發出芳香了。一起讀一讀地四節,感受那芳香的音韻。(配樂齊讀第四小節)
9.其實不僅歌聲散發著芳香,那歌謠里也滿是芳香。再讀歌謠,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1)引導學生交流并指導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
(2)教師適時點撥:歌謠就是美好生活的寫照,母親通過歌謠唱出了……(對生活、家鄉的熱愛、對勤勞的贊美……)歌謠也表達了美好的愿望,母親在歌謠中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與追求……)
10.像這樣優美而有意韻的歌謠母親還會唱很多很多,因為“我”的故鄉不長五谷,卻長歌謠。(出示第五節)這兩個“長”的意思一樣嗎?(指名回答)
11.歌謠是寶貴的精神食糧。日子雖然清苦,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變的,人們把自己的善良、智慧、勤勞和對美好的向往都寄托在了這一首首歌謠中,并讓這善良、智慧、勤勞伴隨著歌謠代代相傳。其實“我”的故鄉不僅長歌謠,還長神話、童謠和謎語。快速地瀏覽6—13節,看看那神話、童謠和謎語又是怎樣的?
12.母親給我說了哪些神話?聽著這些神話,望著高深莫測的夜空,“我”會想些什么?
13.“我”聽得入神,母親講得投入。(出示“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中,像一尊玉石雕像。”)讀一讀這個句子,你的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1)引導體會:月光籠罩著母親,母親周身散發著光芒。
(2)追問:為什么在我的眼中,籠罩在月色中的母親是一尊玉石雕像呢?(引導體會孩子對母親的愛、敬佩,在孩子的眼中,母親圣潔、美麗。)
(3)指導朗讀:能用你的朗讀把“我“對母親的愛和敬意表現出來嗎?
14.故事講累了,母親又給我唱起了童謠。(出示童謠 指名讀)
指導朗讀:這些童謠給人的感覺是?(生動、有趣、富有韻律……)能讀好嗎?(適時打上節拍)
15.童謠太有趣了,夜已經深了,我還不想睡呢。媽媽又和我猜起了謎語。(師生分角色讀)
每到夏夜,月色鋪滿小院,媽媽總會親熱地摟著我,給我唱歌謠、將故事、猜謎語,所以在“我“的記憶里,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有這樣的母親是幸福的,難怪作者在結尾飽含深情地寫道——(出示14節)
(1)指名讀
(2)學到這里,你們對“啟蒙“這個詞的理解一定更深入了吧。能用這個句式說說嗎?(出示填空”母親用————給了我————的啟蒙,讓我————————。)
(3)引讀最后一節:這真是一位美麗聰穎的母親——這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這真是一位讓人心生敬意的母親——
(4)是母親給了我啟蒙,為什么課題卻是“月光啟蒙”呢?
總結全文:是的,在月光下,母親用歌謠、神話、童謠、謎語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愛家鄉、在生活、愛文學的種子,并讓它生根、發芽……今天的“我”已經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這不得不感謝母親給我的——月光啟蒙。我永遠記得月光下的籬笆小院、永遠記得沉浸在月光中如玉石雕像般的母親、永遠會記得母親深情吟唱的歌謠(歌謠起),讓我們永遠記得這月光啟蒙,感謝這月光啟蒙。
《月光啟蒙》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三個用心”的學法指導,重點對“歌謠”和“童謠”進行教學,使學生領會“月光啟蒙”的深刻含義。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與懷念之情。
4、通過文本的學習,產生情感體驗,懂得從小關愛母親。
教學重點:通過對“歌謠”和“童謠”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啟蒙”的內涵。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感激與懷念之情。
教學準備:課件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①齊讀課題(指導:月光靜靜的……
②同學們,初讀了課文《月光啟蒙》,你的腦海里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出示畫面][板書]
(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在皎潔的月光下,在籬笆小院中,摟著兒子給他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
2、同學們,那你們有沒有想過:孫友田在月光下受到了怎樣的啟蒙教育呢?打開書,找一找。
出示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輕輕地讀,邊讀邊想,有什么疑問?)
質疑: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謠怎么就能讓作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呢?(這個疑問,大家是否有同感?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解決這個問題,好嗎?[板書:飛向詩歌王國?]
3、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得走進母親唱的歌謠和童謠。
出示要求:
(1)“用心”朗讀。(將它們讀流暢)
(2)“用心”品讀。(可抓住重點詞句;可聯系上下文;可展開想象)
(3)“用心”感受。(歌謠和童謠想告訴我們什么。)
(這三個要求有點難哦,同學們怕不怕?)
(根據以上要求,自學歌謠和童謠,將你的理解和感悟寫在旁邊的空白處) [15:30—15:36]
二、學習“歌謠”。[15:37—15:52]
1、誰愿意來讀這兩首歌謠?(指名讀,簡評)
2、讀得很流利,但老師感覺好象還缺少了一點什么,這兩首歌謠究竟該怎樣讀呢?文中寫得很明白,打開課文找一找。
3、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學生談體會:(讀的時候要“輕輕的”、“甜甜的”“深情的”“柔柔的”……)
學生再次練讀歌謠。
4、在月光下,母親深情地吟唱著歌謠,你們想唱嗎?
(三唱:聽旋律在心里哼唱;跟旋律輕輕唱;想象自己依偎在母親懷里唱。)
5、多么甜美,多么動聽的歌謠啊!前面老師提到過三個“用心讀”,談談你對這兩首歌謠的品味和感悟好嗎?(或:你從這兩首歌謠中感受到了什么?或讀了歌謠,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出示三個“用心”
[母親愛勞動;母親愛生活;母親想通過雙手勤勞致富……]
(注意:要善于捕捉學生回答問題的閃光點,實時點化:只有用心去讀書,才能悟出文字背后含著的意思,才能品出語文的味道來)
過渡:母親的歌謠中有皎潔的月光,有……同時還蘊涵了母親對勞動的愛,對生活的愛……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如月光、如春雨,滋潤著孫友田幼小的心靈![板書:詩情畫意]
三、學習“童謠”。[15:52—16:00]
在月光下,母親除了給我吟唱歌謠外,還給我唱幽默風趣的童謠呢。
1、出示三首童謠。
2、告訴老師,你們在吟誦這三首童謠時,有什么發現?
(①內容非常有趣②形式比較簡單,都是以三個字為主③讀起來瑯瑯上口,壓韻)[板書:富有韻味]
3、這么有趣而富有韻味的童謠呀,讓我們打著節拍來朗讀,好嗎?
4、同學們,當你們快樂地打著節拍,唱著幽默風趣的童謠時,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有趣的畫面?(肯定:童謠讓你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板書:展開想象]
母親的童謠讓我們浮想聯翩,也使童年的孫友田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同學們,結合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這也是“用心”讀書的好方法,懂了嗎?
5、再次出現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小結:①母親動聽的歌謠充滿詩情畫意,幽默風趣的童謠瑯瑯上口,富有詩的韻律,在歌謠和童謠聲中,我們也不由得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怪不得民歌民謠能引領孫友田飛向詩歌的王國呢!現在這個問題懂了嗎?
②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她在月光下就是這樣給我以啟蒙的,讓我們深情地讀課題:《月光啟蒙》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16:01—16:05]
過渡:和母親在一起,精神生活是多么豐富啊!可那時我們的日子又過的怎樣呢?
1、出示句子:“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2、分析兩個“長”字的不同含義。
3、是誰創作了這些歌謠?他們想通過歌謠表達怎樣的心聲呢?
[在月光下,母親通過歌謠也把這種愛傳遞給了我,使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影響]
那時,我們日子清苦,可母親卻給了我一個明月星光般的童年。
五、拓展延伸與升華。[16:05—16:10]
1、出示母親年老時的圖片。(同學們,這就是母親,母親老了……)
2、動情解說:在皎潔的月光下,母親給我唱歌謠、講故事,給我唱童謠、說謎語,在母親的熏陶下,我漸漸長大,終于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詩人,可歲月的車輪卻無情的碾碎了母親的青春。我長高了,母親的脊背卻彎了,我長大了,母親的頭發卻白了。母親獻出了畢生的愛,自己留下的,只有歲月在她額上刻下的深深的皺紋。更為不幸的是,當孫友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的母親已經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以前的日子那么清苦,而現在日子好過了,母親卻再也感受不到了。在《月光母親》中,作者這樣寫到:
出示文字:“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的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3、同學們,下課的鈴聲已經響起,而此時,老師相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涌動著千言萬語,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帶著一份對母親的深深情結走進母親心田……同學們,再見……
《月光啟蒙》教案 篇6
一、導入:
1、十幾年前,有這樣一首歌打動了我的心,這就是《母親我為你驕傲》。請同學們聽,并看屏幕上的歌詞。(學生聽歌并看歌詞)
2、十幾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樣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這就是“煤礦詩人”孫友田寫的《往事如歌——月光母親》。我們曾經學過孫友田的詩《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
3、詩人孫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親老了、病了。嚴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認得眼前的兒子了。這使作者傷感起來,回憶起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和啟迪,寫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親》這篇文章。
4、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月光啟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啟蒙》改編的。
二、解題:
1、啟蒙:啟,開導;蒙,蒙昧無知。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
2、月光啟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啟蒙教育。
三、初讀課文:
1、讀正確生字詞:提醒大家“時辰”和“籬笆”兩個詞的第二個字讀輕聲。
2、學生分節讀課文,提兩個要求:在課文中讀準字音;想想,母親是怎樣在月光下為作者啟蒙的?
3、學生聽讀課文。
4、學生和老師簡評分節朗讀的情況。回答問題:母親是這樣為作者啟蒙的,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教師隨機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
5、根據這四個內容分段:唱歌謠(1——5)講故事、唱童謠(6——9)說謎語(11——13)(14)總結全文,點明母親就是我的啟蒙老師。
四、細讀課文:
1、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一句話:“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教師板書“美妙”)教師提問:為什么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請大家讀讀第一段“母親為我唱歌謠”,讀讀想想。
(1)首先,童年的夏天,家鄉小院的景色優美,你看: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柔和的月光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2)母親美,她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勤勞的母親那樣樸素清爽。
(3)母親唱的歌謠美“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這首歌謠在贊美勤勞的勞動人民。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古語說:“鳳凰非梧而不棲”,而今還有“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之說,意思是家中有好運,有好兆頭。而瓦屋和樓是云南的典型建筑。短短一首歌謠就表達了人民向往幸福的思想,介紹了云南的建筑風俗。
(4)母親唱歌謠的聲音美,你聽,歌謠是動聽的,她的聲音甜甜的,是那樣深情,顯然這歌謠也表現了她的美好心聲。她的聲音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那樣柔和,像小溪的流水那樣潺潺悅耳。那聲音簡直就如花香般芬芳。
(5)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歌謠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家鄉的歌謠是多少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智慧結晶。母親用歌謠將家鄉的文化傳給了幼小的作者。這些歌謠使作者的心靈明朗起來。母親這種傳承家鄉文化的思想和舉動使孩子收益頗多。母親這樣的做法難道不美嗎?
(在上這段時,要注意讓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還要將自己的感受在朗讀中演繹出來。)
2、請大家讀讀第二段“母親為我講故事、唱童謠”,讀讀想想:為什么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1)母親在月光中的樣子十分圣潔:“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2)幽默風趣的童謠音韻美
3、讀第三段“母親說謎語”,讀讀想想,為什么作者回憶起童年的夏夜會是“美妙”的呢?
母親給我的猜的謎語也像童謠一樣美。,開啟了我的智慧。
4、讀讀最后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母親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
五、總結全文:
讀完課文,你知道作者想通過此文抒發什么樣的情感嗎?(贊美母親,感謝母親)
六、再聽歌曲《母親我為你驕傲》。
板書設計:
月光啟蒙
美妙 月色美 母親美 唱歌謠
講故事、唱童謠美
說謎語
(感謝母親,贊美母親!)
《月光啟蒙》教案 篇7
19.月光啟蒙一、教學目標1.通過讀文,理解文中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感悟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懷念的情感。2.理解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的含義.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4.寫一段話:表達對自己媽媽的感激之情. 二、教學過程一 復習導入1. 過渡: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月光啟蒙》。當你再讀課題時,你的眼前浮現了一幅怎樣的 畫面?2. 出示圖片,師描述圖片的內容。問:如果你就是這個孩子,你會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表感受。(溫馨、幸福、快樂)3.這個小孩子就是童年時的孫友田,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他當時的感受嗎?[出示]夏夜永遠是美妙的。——個別讀,齊讀。4.聽課文錄音感受夏夜的美妙。因此在作者記憶中,齊讀。夏夜永遠是美妙的。5.文中有一句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哪一句? [出示]句子二 品味歌謠、童謠的魅力1. 過渡:這就是母親給我的月光啟蒙。母親唱了哪些民歌、童謠呢?找出來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多讀幾遍,邊讀邊想,看你能讀懂些什么?(學生交流:提倡多形式個性化的朗讀)2. 你對民歌童謠有哪些新的了解?(它們明快、流暢、有趣、幽默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而且還飽含豐富的內容和情感,給我們帶來無限遐想,多有意思啊!)3. 從母親嘴里吟唱出來的歌謠又是怎樣的滋味呢?(引讀:聽!母親的歌聲從籬笆小院傳 了出來……播放錄音。) 聽著母親的歌謠,你想到了什么呢?還像什么?(孫有田和你們一樣,他在文中寫道……誰來讀?)[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1) 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媽媽的話為什么用“芳香”?你是怎樣理解的?(2) 和風中伴隨著媽媽甜甜的嗓音,你能用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芳香的音韻嗎?個別讀,齊讀(3) 你能把這么美的話記下來嗎?學生自由背,個別背,齊背4. 作者的家鄉是個怎樣的地方?家里的生活怎樣?母親吟唱的歌謠給孫有田的童年帶來 了什么?請靜下心來默讀第5自然段。(1) 默讀交流:[出示]句子(2) 這句話中的兩個“長”你是怎樣理解的?5 .[出示]句子: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聽著母親的歌謠,,“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聯系歌謠的內容想)5. 母親吟唱的歌謠,像月光灑進我的心田,讓我開始懂得要愛什么,要喜歡什么,這就母親給我的啟蒙教育,母親真是我的老師。6.過渡:天資聰穎的母親除了用歌謠給我啟蒙,還用故事、謎語給我啟蒙。讀一讀,想一 像,我從中受到怎樣的啟蒙?“我”聽著聽著,看著高深莫測的天空,我可能會想到什么?有好象會看到什么?7.母親就是用那引人入勝的故事啟迪我的想象。[出示]句子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①個別讀,你見過玉石雕像么?②母親在月夜中,她當時是什么樣的呢?你能想象出此時作者眼中母親的樣子嗎?③學生交流④師:對,母親是一個樸素的農家婦女,但在作者幼年的記憶中卻是最美最美的人。⑤指導讀8.學到這,我們對這位母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因為有這樣一位母親,童年的作者是幸福的,作者滿懷對母親的感激敬佩之情,他在文章的最后寫道——[出示]句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1) 生自讀。(2) 課文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課題?(母親在月光下用歌謠、故事、謎語給孩子播下了一粒粒愛生活愛文學的種子,使他們在作者的心中生根、發芽、生長——如今,孫有田成了一名才華橫溢的詩人,那是因為母親給了他的——月光啟蒙)(3) 齊讀。三、感情升華,表達懷念之情。過:正是母親的在月光下的啟蒙,使作者后來成為一個著名作家。1. 讓我們來伴著優美的曲子,一起朗讀課文,再次感受作者的月夜情懷。齊讀全文2. 又讀了課文,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呢? 3. 是的,美妙的月夜之下,伴著優美的童謠,洋溢著的是母子深情。[板書:情]4. 寫這篇文章時,他的母親老了,已經失去了記憶,她安詳地坐在藤椅上,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不知道作者是誰了,也不知道他來干什么。作者用清新的筆調記下了對童年美好的回憶。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此時此刻,你想對你的媽媽說點什么呢?把你想對媽媽說的話寫在卡片上,送給你的媽媽。 5. 學生交流。五、總結板書設計: 民歌19月光啟蒙 童謠 展開想象的翅膀(母親)用 故事 飛向詩歌的王國 謎語
《月光啟蒙》教案 篇8
月光啟蒙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幻燈(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誦關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詩。 出示孫友田的經典詩句,相機介紹詩人。
幻燈出示本文作者孫友田簡介,說說你看過這個簡介有何感受。(這么有成就的詩人,月光是如何啟蒙他的呢?)
孫友田能成為詩人,離不開他的母親,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這是位怎樣的母親,竟能給她的孩子帶來如此豐富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友田寫的散文《月光啟蒙》(板書課題 齊讀)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理解:“啟蒙”,用“啟蒙”這個詞語說一句話。
二、初讀課文,指導自學:
(一)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語,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
(二) 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讀,注意輕聲(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鳳、凰、嫦、荊、帳)
3指名試讀課文,了解掌握情況。
啟蒙: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智慧得以初步開發。
混沌:形容無知無識的樣子。
4、通讀課文,思考分段 、交流 。
第一段(1~3):寫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親的歌謠使“我”懂得了對故鄉的愛,對民間藝術的愛。
第二段(4~8):寫母親在夏夜給我講神話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啟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寫母親是啟蒙老師,為“我”飛向詩歌王國奠定了基礎。
5、 質疑問難,教師小結。
三、指導書寫、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四、布置作業:
1、 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 思考課后問題。
3、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1. 出示課文插圖:看了這溫馨的畫面,你會想起什么?或想說點什么?
2.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著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涵著母親無盡的牽掛與關愛。這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籬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聽這位農家母親的聲音。
二、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 學習1~5自然段
(1)自由讀,注意捕捉讀時內心的感受
(2)學生交流感受
①籬笆小院和諧、愜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籬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詳的母親,乖巧的“我”。
②母親的嗓音甜潤、輕盈: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
(3)誰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誦母親所唱的歌謠?
(4)女生齊讀2、3自然段。
(5) 出示: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①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交流:母親的聲音甜美,充滿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親動人的音韻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飄逸。
(6)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如果你就是籬笆小院那個被媽媽摟在懷里的孩子,聽著這樣的歌謠,你會想些什么?
(7)齊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2、學習6~13自然段
(1)自由讀6~9自然段,找出描寫母親形象的一句話
(2)出示:此時明月以至中天,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親沉浸其中,顯得莊嚴肅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導讀出“我”對母親的崇敬之情。
(3)自由讀10~13自然段
①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讀母子間的對話
3、母親的歌謠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變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三、教師小結本課內容,學生質疑。
四、布置作業:
1、 感情朗讀課文。
2、 摘抄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3、 自由做練習冊。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1、 讀讀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說說體會。
2、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學習課文的最后部分內容。
自學指導:文章中“我”的啟蒙老師是誰?你從哪兒能讀出來?
1、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輕聲讀。
(2)指名讀。讀了這段話,你有何疑問?學生質疑。
2、出示投影,總結學生提出的問題:
(1)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謠,是怎樣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的?
(2)母親是怎樣用她的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的?
3、全班交流。.出示最后三句話
(1)從這三句話中,你能看出“我”想對母親說什么?
(2)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
(3)再讀,體會其中包含的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指名讀,齊讀。
4、(幻燈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謠。)
(1)五首民歌民謠有何不同?理解“歌謠”、“童謠”兩個詞語的區別。
(2)大聲地讀一讀這五首民歌民謠,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一聽。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學生自由地談談對歌謠的理解和自己讀后的想象)
(3)通過歌謠的理解來理解最后一小節中“含蓄、明快、風趣、流暢”等詞語的意思。
(4)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謠啊,正是母親唱的這些優美生動的歌謠為“我”開啟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帶來濃濃的詩情,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板書)再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中的最后一句話,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三、拓展:這么美的歌謠你喜歡嗎?老師也很喜歡,我也找來了兩首歌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幻燈出示)讀一讀。說說你喜歡嗎。
四、總結全文
1、 默讀課文,討論: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2、 讓我們輕輕閉上眼睛,走入記憶的長河,再在母親的愛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 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你的母親在你成長的歷程中給過你什么幫助?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五、布置作業:
1、收集家鄉的民歌民謠,或者自己寫童謠。
2、感情朗讀課文。
板書: 19.月光啟蒙
唱歌謠
講故事 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謠 飛向詩歌的王國
猜謎語
《月光啟蒙》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歌謠的韻味,月夜的美妙。
2、通過賞意境,品語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濃濃的母愛,體會母親給幼時我的啟蒙對我一生的影響。
3、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難點:通過賞意境,品語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濃濃的母愛,體會母親給幼時我的啟蒙對我一生的影響。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活動策略:讀好、讀懂歌謠,抓住感情線索,以讀促講,讀中悟情。
教學過程:
備注:借班上課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多種方式讀讀南通的童謠:一人巷,二溝頭,三里墩,四步井,五步口,六洪閘,七佛殿,八里廟,九華山,十里坊。(一是為了和孩子熟悉,二是為新授做好鋪墊,感受童謠的特點。)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授。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7課《月光啟蒙》。(齊讀課題,要輕柔。)記得上節課有同學提出了為什么課題為《月光啟蒙》,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一定能明白。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本課作者孫友田,知道他是一位著名作家。他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緣于他不識字的母親對他幼時的啟蒙。那母親又是通過哪些方式,對他進行啟蒙教育的呢?
師相機板書:唱歌謠、講故事、猜謎語
(二)、精讀課文,解難釋疑
美妙的月光下母親給我唱了很多歌謠,其中包括幽默風趣的童謠。請同學們找出文中的歌謠,自由朗讀。(學生自由讀5首歌謠,喜歡的多讀幾遍,讀童謠的方式還有很多,可以和他人合作,采用喜歡的方式,拍手,跺腳,對歌,用家鄉話說、唱都可以。)
誰來讀或唱一段你最喜歡的歌謠給大家聽聽?可以小組一起展示,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感受童謠的美)
(節奏明快、美、充滿童趣)
母親在月光下用幽默風趣的童謠讓童年的作者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有趣,這就是—引讀課題---月光啟蒙
學習兩首歌謠,指名讀,說喜歡的理由,齊讀。(體會母親的勤勞,任勞任怨;以苦為樂;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母親在月光下用優美的歌謠讓作者明白這么多道理,這就是—引讀—月光啟蒙。
歌謠讀起來都這么美,那母親在月夜下唱出的歌謠又是什么感覺呢?讓我們跟著孫友田一起,踏著月色,再次走進那美妙的農家小院。
(音樂起,出示畫面,師生接讀第一小節。)
聽----母親的歌聲飄出了農家小院,讓我們閉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用心來聆聽吧。(播放母親吟唱的歌謠,學生閉目欣賞。)
聽著這飄渺的歌聲,你有什么感覺?(學生發言)
作者是怎么來寫出母親聲音的美妙呢?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指名讀)
理解“芳香的音韻”(母親嗓音甜美,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像芬芳的花兒,給人愉悅,讓人身心舒暢。)學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就行。
l 母親的歌聲那么動聽讓人陶醉,就像聞到了花香一樣,令人心曠神怡。(怎樣才能讀好那芳香的音韻呢?輕柔,讀好“飄”,讓芳香傳得更遠。指名讀,齊讀)
同學們,母親不識字,她怎么會那么多的歌謠、童謠呢?(默讀第五自然段,找找答案,圈圈畫畫,繼續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天資聰穎,(突出傳唱)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只長歌謠。)
理解兩個“長”字。(生長、產生或傳唱)
黃河因為泥沙沉積,常常改道,那留下的故道土地貧瘠,難以長出五谷,所以作者家鄉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清苦)然而,家鄉的人們依然樂觀,依然向往幸福的生活,他們在勞動中創造歌謠,在勞動中傳唱,一代代,口口相傳。他們用歌謠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母親又把歌謠傳給了我,其實母親傳給我的豈止這些-----出示
母親通過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還記得混沌是什么意思嗎?
(是一團模糊,頭腦里一團模糊)也就是課題中的-----“蒙”的意思,月光下這個讓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的過程就是——月光啟蒙。板書:豁然開朗
母親通過歌謠讓我明白了什么呢?(勤勞、熱愛生活、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
天資聰穎的母親不僅用歌謠讓我受到啟蒙,還用什么給我啟蒙?(講故事、猜謎語)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的第6、11、12、13小節,體會母親是如何給我啟蒙的。(啟迪想象,熱愛文學)板書:熱愛文學
神話故事寄托了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月光下,母親正是通過這些故事、謎語來啟迪作者的想象,同時把熱愛文學的種子播進了作者的心田,這就是---月光啟蒙。
神話故事令人浮想聯翩,“我”聽得入神了,母親也醉了。出示: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母親怎么會成了玉石雕像?(那是因為母親冰清玉潔,在作者眼里非常美麗;母親很慈愛,仿佛女神……)
母親慈愛圣潔,就像我心中的女神,這就是“我”的月光母親!我們應該懷什么感情去讀好這句話?——(敬仰、崇敬、敬愛)指名讀,齊讀)
同學們,現在你能說說課題為什么用《月光啟蒙》嗎?
(三)、拓展閱讀,升華情感
母親不識字,但她有愛有智慧,她在月光下用優美的歌謠、生動的故事,把對文學的愛如春雨點點播灑進“我”的心田。
長大后,作者成了一名著名的煤礦詩人,寫了很多的詩。
出示:萬年煤層打個滾,一山烏金往外冒。
黑寶石,往外跑,滿山滿谷金光照。
一路大聲喊:我是煤,我要燃燒!
(《黑土地》 孫友田)
這段文字段節選自孫友田寫的《黑土地》。讀讀這段文字,你發現有什么特點?
(生自由讀,交流。有童謠的特點)
是的,在孫友田的很多詩歌中都能看到童謠的影子。這都是月光下母親的歌謠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作品風格。所以,作者深情地說:(出示課文最后一小節,生齊讀。)
時光如流水,伴著濃郁的月光,伴著母親的愛,作者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然而,四十年后,孫友田回家看母親的時候,卻發現:
(師伴樂誦讀: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和藹,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
同學們,如果此時你就是孫友田,會對母親說些什么呢?
寫話練習:母親啊,您雖然失去了記憶,但兒子的心中會永遠珍藏著 ________________,珍藏著_______________……
是的,母親的啟蒙之恩怎能忘記?以后的日子里,只要看見那一輪明月,作者仍會在心中吶喊:“(生齊讀最后一小節)改人稱:配樂讀:感謝您,親愛的母親,您雖然不識字,……感謝您,親愛的母親……” 以詩歌形式出現。
歲月無情,母親會老去,我也會老去,很多東西會在歲月的長河里消失。然而,母親在月夜里為“我”吟唱的民歌童謠,卻永遠鮮活在“我”的記憶里,一聲聲啊一句句,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歌聲再度響起)
母親為我打開民間文學的寶庫,用智慧啟迪我的想象,讓我飛向詩歌的王國,我怎能忘記母親那深深的愛,那濃濃的情,那美妙的月光啟蒙啊!
(四)作業設計,延伸課堂(二選一)
1、在我們南通的土地上,也有很多優美動聽民歌童謠。課后搜集一些,小組合作整理成手抄報,體會家鄉文化的魅力。
2、回憶生活中母親對自己的啟蒙教育或體現母愛的情節,選一兩個寫一寫。
板書設計: 17 月光 啟蒙
唱歌謠
講故事 豁然開朗
猜謎語 熱愛文學
《月光啟蒙》教案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6
聽馬建明老師執教《月光啟蒙》一課有感
3月2日下午在墟溝小學階梯教室聽了馬建明老師執教的《月光啟蒙》一課,馬老師精心地教學設計、樸實獨到的教學理念在課上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示,聽完課后,不由為馬老師的水平所折服。
馬老師從課中一個生字“蒙”入手,再根據學生組的詞“啟蒙”切入:誰是你的啟蒙老師?他給你留下了怎樣地印象?馬老師教學點地切入不露絲毫痕跡,顯得大方、機巧。馬老師在指導學生文本過程中不刻意地對學生進行灌輸、訓練,而是通過自己巧妙地教學設計,一步步、扎扎實實地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閱讀要求。對學生在初讀課文遇到地不理解的詞語,要求學生大膽地猜測它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地理解水平。對于學生讀書時會產生地不同問題,馬老師不是泛泛地要求學生提出問題,而是總結巧妙地提高問題的方法,授學生以“漁”。對課文難點:“母親的歌謠與我的想象之間究竟有什么樣地聯系?”這一問題,他巧妙地安排學生仿照自己說話:在皎潔地月光下,母親給我講著動聽地故事。聽著聽著,我仿佛跟隨故事來到了寒冷地月宮中,去陪伴那寂莫的嫦娥.......學生模仿老師說話地過程也是學生積極思考、融會貫通地過程。當學習完課文之后,馬老師又安排了拓展閱讀版塊,閱讀母親老年后的生活片段與“我”看望他時的情景。教學立意很快上升到了母愛這一主題,挖掘了文本的深層含義。馬老師安排的練習也很有新意,寫詩。要求學生完成一篇沒有寫完地詩(表現母愛主題的),與課文閱讀、拓展閱讀緊密聯系,相得益彰。
對于這節課,我還有以下幾點看法。一,超時嚴重。這是公開教學中經常看到的一個現象,為什么在我們地日常工作得大忌變成了公開教學的常見現象,我看值得我們思考。因為是借班上課,需要與學生有一個熟悉、了解地過程,在這上面花的時間,大家可以理解。但除此以外,還超時幾十分鐘(兩節),是不是地閱讀中存在著梳理過細,該粗線條沒有粗線條的地方呢?二、文本的教學立意為母愛,歌頌偉大的母愛,這個主題很好。但對文中充滿著濃郁地鄉土氣息這一文本特點視而不見,是不是這次教學中的一個遺憾呢?三、課間沒有休息,學生上得非常疲勞。第二節明顯感覺到學生學習地積極性不高,雖然老師注意了自己在教學中的是引領、組織、鼓勵地角色,但只有幾位學生與教師反復“交流”,細看有獨角戲的意味。
《月光啟蒙》教案 篇11
★ 學什么
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解“月光啟蒙”的含義。
★ 怎樣學
一、 研讀體會
品讀課文,想象文章所描繪的意境。
二、日積月累
畫出你認為用的好的詞句,把它們抄下來。
三、理清脈絡
認真讀課文,看看文章是按( )順序組織材料,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的,你試著把各部分劃分出來。
★ 測一測
一、 詞語廣角(讀拼音寫詞語)
lí bā xĭ zăo yī shang fèng huáng
zhàng zì yīn yùn hùn dàn qĭ méng
nòng yù liú chàng hán xù fēng qù
二、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組詞)
辰( )籬( ) 吟( ) 謠( ) 沌( ) 帳( )
晨( )離( ) 鈴( ) 遙( ) 噸( ) 漲( )
三、 詞語世界
1、把詞語補充完整,再解釋帶點的字
天資聰( ): ( )然開朗:
高深( )測: 幽默風( ):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月色( )的歌謠 ( )的母親 ( )的童心
( )的音韻( )的詩情 ( )的夜空 ( )的童謠
四、句子平臺(按要求寫句子)
1、用上“打比方”的方法。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2、改成“把”字句。
母親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3、縮句。
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
五、課文傳真(按課文內容填空并回答問題)
1、 散去了, 出齊了, 升起來了, 的月色立即 ,這是孩子們眼里 的時辰。
這個時辰在孩子們眼里是 的,這是因為 。
2、母親不識字,卻是 。是母親用 為我打開了 的寶庫,給我送來 的詩情。她讓 的翅膀,飛向 的王母。
★ 再提高
你的家鄉有民歌童謠嗎?選擇一首你喜歡的抄寫在下面吧。
《月光啟蒙》教案 篇12
作者:孫友田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30
讀寫訓練:《月光啟蒙》
月光啟蒙
孫友田
閱讀提示:
童年對于每個人都是難忘的,今天我們和孫友田一起回到他的童年,去傾聽他的母親甜美地吟唱,那明快、流暢而又富含想象的民歌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會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民間文學的無窮魅力。在月光下,母親不僅給我唱好聽的民歌,還給我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又是怎樣引領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的呢?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這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地,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余韻。
那時,我們的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者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朗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貓咪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民謠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說:“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里邊睡個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問:“朝哪里猜的?”
母親說:“朝吃的猜。”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兒,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閱讀思考:1.用鋼筆描紅.臨寫。笆 辰 澡 摟 鳳
2.聯系上下文,體會帶點詞的意思。
(1)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2)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3.默讀課文,討論一下: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4.摘抄文中的民歌童謠?再收集幾首家鄉的童謠讀給同學們聽聽。
《月光啟蒙》教案 篇1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理解兩個“長”字的不同用法,體會“芳香的音韻”,以及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通過朗讀體味民歌民謠的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蘊感情。
4.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兩個“長”字的不同用法,體會芳香的音韻,以及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2. 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月光啟蒙》,生齊讀課題。
上一課大 家和 老師初讀了課文,誰能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設計意圖:勾起學生對文本的回憶,很快進入新的學習。)
二、精讀感悟
過渡:看來,母親在夏夜月光下,為“我”唱歌謠、講故事、說謎語的情景印在了同學們心中。
(一)學習兩首歌謠,體會“芳香的音韻”
1、讀一讀歌謠,邊讀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歌謠:a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b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1)誰先來讀讀歌謠,說一說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帶著向往、欣喜等情感)
(3)齊讀。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感受歌謠的美感,并且鍛煉想象能力。喜歡上民歌民謠。)
2、同學們,我們剛才讀歌謠,想不想聽母親為我們唱的歌謠?讓我們來到月色如水的籬笆小院中,教師引讀:(課件出示插圖)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讓我們靜靜地來聽媽媽為我們唱的歌謠。(音樂響起)
(設計意圖:優美的畫面、音樂,入情入境的引讀將學生一下子帶進了情境之中,帶到了那個詩意的美麗的夏夜,再現了真實情境,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喚起情感共鳴。)
(1)在炎熱的夏夜,朦朧的月光下,當這一首首歌謠飄過你的耳邊,你有什么感覺?
(2)體會作者的感受: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3)自由讀。讀出感受。
(4)指導朗讀。
指名讀,配樂讀,齊讀。(在讀中相機引導感受芳香的音韻。)
(設計意圖:先談自己的感受,再體會作者的感受,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循序漸進的完成了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想象情境、動情品讀,來點燃學生的情感點,感受文本的情感內涵,讓母親美麗智慧的形象伴隨文本走進學生的心靈。)
(二)學習三首童謠
過渡:母親的歌謠讓小院立即飄滿了芳香的音韻。母親還為我唱童謠。
1、我們再來讀一讀童謠。
(出示:三首童謠:
a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b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c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喜歡的多讀讀,并說說原因。
3、找生讀。
4、指導朗讀。用喜歡的方式讀,表演讀。(感受民謠的明快、流暢、含蓄、風趣。)
(設計意圖:語文課就要引領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這一環節通過個性化朗讀、展開想象、表演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了解了民歌民謠的特點,愛上了這一民間文學,也為下文體會 “啟蒙”做好了鋪墊。)
(三)理解兩個“長”字的不同用法
母親不是不識字嗎?她怎么會那么多的歌謠、童謠呢?
1、默讀五自然段,用筆圈畫。
師巡視,相機點撥。
2、全班交流:
相機出示:(出示: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個“長”是生長,第二個“長”是流傳、孕育。)
3、師總結:是啊,由于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泥沙堆積,導致土地的貧瘠,生活清苦,可是,勤勞的黃河兒女滿懷希望地在這片養育他們的土地上辛勞耕植,創造了一首首精美動聽的歌謠,母親用這些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設計意圖:課文中兩個“長“字的理解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引導學生反復讀,咬文嚼字,深入理解,更進一步感受到母親的智慧與偉大。)
(四)學習故事、謎語部分
1、母親除了用歌謠給了我啟蒙,還用什么給了我啟蒙?
生回答。師相機板書:故事 謎語
2、找生讀講故事部分。
3、母親講了哪些故事?她還會講哪些神話故事?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內容很容易學懂,便設計了以讀代講,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疏密得當。)
(五)學習最后部分
過渡:母親在這柔和的月色里,用歌謠、神話、謎語為我播下了愛生活,愛文學的種子。作者長大后成了著名的詩人。他在文章最后寫到:
(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1、自由朗讀,能體會到作者對母親怎樣的情感?
2、找生說。(感激、懷念……)
3、帶著感受讀。
4、齊讀。
5、我想此時你一定明白作者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了吧?(生自由談自己的體會)
6、帶著感激、懷念再讀:(出示)
感謝您,母親
是您用那一雙勤勞的手
為我打開了
民間文學的寶庫
給我送來
月夜濃郁的詩情。
……
(設計意圖:課中緊扣“啟蒙”,品讀、想象、感受,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課文內容獲得了理解與提升,感悟到母親的偉大之處,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感情朗讀、詩歌形式的變換,不但進行了扎實的語言訓練,還再度開發了課文內容。)
三、總結升華
1、師簡介寫作背景,配樂深情朗誦:
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詩人,他的母親卻漸漸老了,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當作者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我多想抹平母親額上的皺紋,我多想用淚水喚醒你的記憶,……
出示:母親,您可曾記得------
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對母親說些什么?
2、生根據自身感受,完成寫話練習:
3、深情朗誦。
4、母親什么都不記得了,而我們還記得那些歌謠,師生齊誦歌謠。
四、拓展延伸
1、繼續搜集民歌民謠。
2、閱讀孫友田作品。
(設計意圖:讓學生走進背景,走進原文,這種拓展將文本深藏的情感挖掘出來,在濃濃的人文情懷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將學生的情感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完成與作者心靈對話,心靈碰撞。課的最后將歌謠作為主旋律反復吟唱,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聲韻繚繞,回味無窮。和課后的繼續搜集民歌民謠這一環節相呼應,也希望這美妙的音韻在每一個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自評:本文是著名作家、詩人孫友田的一篇敘事散文。“言美情濃”是本文的最大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促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詩化的教學語言,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欣賞語言,觸摸語言。個性化閱讀的倡導,對學生獨特感受的珍視,使他們在對話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使語文實踐與人文精神水乳交融,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月光啟蒙》教案 篇14
濃情月光 濃情課堂——評王華英老師《月光啟蒙》的教學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8
濃情月光濃情課堂——評王華英老師《月光啟蒙》的教學
《月光啟蒙》是本學期新選入教材的一篇課文,用以替代原來的《悲壯的一幕》。兩篇文章相比,都是以情見長,但《悲壯的一幕》不免顯得做作了些,(本來就是編造的嘛!)而《月光啟蒙》更顯情真意切。
王華英老師執教的《月光啟蒙》,怎一個“情”字了得!我想學生會被感動,我們聽課的老師也會被感動:一方面是被文本感動著,被月光母親,被作者孫友田所感動;另一面是被課堂所感動,被老師,被學生的課所感動。濃情月光!濃情課堂!
在先前的印象中,王老師好像并不是一個煽情高手,那她又如何在毫無做作的質樸中讓學生沐浴在濃情月光之下,徜徉在濃情課堂之中的呢?我想是得益于體驗式式學習方式的成功運用。
反復“焐”文,讓體驗層層深入。
文字背后的情感,往往要通過反復的、多層次的品讀才能為學生所體悟。這堂課的語文味很濃,王老師通過引導學生對一些重點語段的反復的“焐”,焐出了味,焐出了情。如在教學“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這一語段時,王老師共安排了四個層次的“焐”文:第一個層次,王老師抓住“三月的和風”這一比喻,喚起學生曾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歌謠的輕柔;第二個層次,她抓住“芳香”這一通感,讓學生由嗅覺的體驗轉移至聽覺的體驗,感受歌謠的動聽;第三個層次,她不失時機地引出“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一句,讓學生回憶自己兒時被母親摟抱的經歷,感受歌謠中所蘊藏的母親的深情。第四個層次,她引導學生聯系“母親把故鄉給予的愛,親人給予的愛,溶為偉大的母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等句,讓學生感悟到歌謠中所蘊含的“啟蒙”。教師引領學生一次次和文本做親密地接觸,就一次次走近了母親,讓學生體驗到那濃濃的母愛、質樸的啟蒙。
媒體輔助,創設情境促體驗。
本課所采用的媒體手段,并不復雜,一個ppt課件,畫面也就那么三幅,沒有動畫,但它卻實實在在地起到了創設情境的輔助作用。三幅畫主要的一幅就是課文中的插圖:在如水的月色中,母親正摟著作者在唱歌謠。這一畫面,配合了課文的重點語段,反復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文字、形象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坐在課堂中的學生也如沐浴在那如水的月色中,聆聽著母親那輕柔、甜美、深情的吟唱……第二幅畫面,是母親蒼老甚至于有點丑陋的面容。學生乍一看,有人竟不禁笑出聲來。教師沒有制止,而是滿懷深情地朗誦起本課原文的開頭“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親忘卻了她給我的那份愛。故鄉的天空不會忘記。是母親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華啟迪我的想象。”課堂里的笑聲不覺停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感動。此時,教師適時地出示了第三幅畫面:一只慈愛的大手握著一只柔弱的小手。學生的感動、共鳴油然而生。
三、課后練筆,將體驗進行到底。
本課的作業設計別具匠心,讓學生給自己的媽媽寫封感恩信,或制作一張感恩卡。作文是學生最頭疼的事,而這樣的練筆學生卻喜聞樂見,不僅是因為它生動活潑的形式,更主要的是學生對母愛是有體驗的,而通過本文的熏陶感染,他們很需要把自己的情感傾注于筆端。
;id=730
《月光啟蒙》教案 篇15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篇內蘊豐富的散文。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伴隨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作者童年夏夜的美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懷念之情。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實錄:
師:先請大家來欣賞一首曲子,名字叫《母親我為你驕傲》,播放曲子。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詩人孫友田的--《月光啟蒙》。
師:先來看這樣一個畫面。給你的感覺怎樣?想說點什么?
生:這個畫面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和我在一起的時候,感覺很溫馨。
生:母親十分親切。
生:我感覺十分美妙。
師:是呀,這是一個溫馨的畫面:月色下,作者依偎在母親懷里聽著動聽的歌謠。那是甜蜜的時刻。無論是母親還是孩子。所以,在作者的印象里——“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生讀“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
師:童年的夏夜是怎樣的?
生: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
師:為什么?看書1-3節,請你從書上找找句子來回答。
學生看書
生: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師: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最美的時辰啊。是什么時候?
生: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
指名學生讀。
師:你想告訴大家什么很美?
生:星星全都出來了,皎潔的月亮也出來了。
師:把你的話也說得美些。
學生再說。
再指名讀“暑熱散去了……最美的時辰。”
師:你想告訴大家什么很美?
生:我想告訴大家月色灑滿我們的籬笆小院很美。
師:我們一起來告訴大家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候,讀——“暑熱散去了……”
師:除了這個,還有什么也讓作者感到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
生: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師: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親忙了一天了,這時終于可以歇一歇了。
生:母親摟著我給我唱歌謠,她很愛我。
師:是呀,一個“摟”字傳達了母親對孩子的愛意。作為孩子的我,一天在太陽下曬,在泥地里滾,這時候也可以靜下心來,享受月光,享受月光下母親深情地吟唱。誰來讀讀第四小節?
指名一個學生讀。
師:老師這里有兩個短語,一起來讀一讀。
示: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
師:三月的和風吹來時感覺怎么樣?
生:很舒服。
生:柔柔的。
師:是什么像三月的和風。
生:母親甜甜的嗓音。
師:小溪的流水又是怎樣的?
生:小溪的水流動很緩慢。
師:是什么像小溪的流水?
生:母親的嗓音。
示: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齊讀。
師:用個詞語來說說這種感覺?
生:輕柔。
生:輕緩。
師:那就讓我們輕輕的,柔柔的,緩緩的讀讀母親唱的歌謠。
齊讀兩首歌謠。
師:這兩首歌謠都與月亮有關,它還與什么有關?再請一位同學來讀讀第一首。
指名一個學生讀。提醒讀得輕柔一些。
生:還與洗衣裳有關。
師:什么時候洗衣裳。
生:月亮出來了。
師:可見——
生:母親很勤勞。
師:還有一首。
指名讀另一首。
生:與美好的生活有關。
師:是啊,這是母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母親用甜甜的嗓音為我深情的吟唱,這時候,引讀——
示: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生:老師,我能問個問題嗎?母親的聲音怎么會是芳香的?
生:母親的甜甜的嗓音仿佛是香的。
生:可能他們的籬笆小院里種了桂花樹什么的,散發出來的香味。
師:你可真是會幻想。
生:母親的聲音很動聽,感覺是芳香的。
師:母親的嗓音甜潤、深情,仿佛芳香四溢,讓作者的內心也充滿了芳香,有了一種美好的情感。如果你就是籬笆小院那個被媽媽摟在懷里的孩子,聽著母親用甜甜的嗓音為深情吟唱的歌謠,你會想些什么?
生:我會覺得幸福極了。
生:真希望能一直停留在這一刻啊!
師:所以作者覺得這樣的日子雖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
示:“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讀
師:這句話里有兩個相同的字,是什么?
生:“長”
師:第一個“長”指什么?
生:生長。
師:第二個呢?
生:流傳。
師:故鄉流傳下來的歌謠是故鄉給予生長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恩賜,在這個美好的月夜,通過母親的口又傳給了我。
引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師:原本糊涂的心明朗起來了。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起了故事。請你們自己讀讀課文的6-9節。找出描寫母親形象的一句話。
根據回答示:此時明月以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師:這句話講母親怎么樣?
生:母親很美,像玉石雕像。
生:母親身穿白褂子像玉石雕像。
師:母親沉浸在月色里,陶醉了,而我也陶醉在母親美麗的形象中,陶醉在母親講的故事里。母親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那個童話世界引到人間。
學生讀——童謠。
師:下面請大家自己讀讀10—13小節,再看看母親是怎樣啟蒙我的?根據回答,板書:猜謎語。
師:看第一句。"民謠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可以看出什么?
生:母親唱的童謠很好聽。
生:我想讓母親再給我猜謎語。
生:我想和母親多待一會。
師:麻屋子,紅帳子,里邊睡個白胖子。是什么呀?
生:花生。
師:可我那時硬是解不開,是母親,再一次使我那顆混沌的心豁然開朗。
師:母親的歌謠、故事、童謠、謎語使我童年的夏夜變得分外"美妙",使我的心明朗起來。所以,"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
引讀——示:"是母親用……飛向詩歌的王國。"
師:三句話中,你能看出我想對母親說什么?
生:母親,我要感謝您。
生;母親給了我很多,我十分感激母親。
生:母親,我愛您。
師:下面我想給大家介紹一篇文章。題目叫《月光母親》,是這篇文章的原文。讀完后我還想聽聽大家的感覺。但因為幻燈片上打不下,所以老師只帶來了最經典的兩個段落。自由讀一讀。
示:
月光母親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微風吹亂了母親的滿頭白發,如同故鄉的天空飄滿愁絮……
師:現在的母親怎么樣了?
生: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
……
師:作者面對現在這樣的母親,心里會是怎樣的呀,請你再讀讀最后一段,看看你還能發現什么?
生:我十分感激母親。
生:母親是您讓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生:母親是您用智慧啟迪了我的想象,感謝您。
師:帶著這份感激再來讀最后一段。
學生讀。
師:現在讓我們回到課題,想想為什么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
生:是母親在月光下對“我”的啟蒙教育
師:這種啟蒙教育影響了“我”的一生,所以,我對母親有著深深的感激、懷念之情。
師:現在讓我們再次隨同作者走入記憶的長河,再在母親的愛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懷著對母親的感激讀課題。
生讀。
師:懷著對母親的感激深情的讀課題。
生讀。
師:其實世界上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浸透著母親無數的心血與汗水,蘊涵著母親無盡的牽掛和關愛,你的母親在你成長的歷程中給過你什么幫助?你想對她說些什么?請你寫一寫,母親,我想對你說:
生:母親,我想對您說。
師:對呀,再加上一顆心,表示對母親的尊敬。(教師在“你“的下面加上“心”)
學生寫。
交流
師:母親的恩情是我們所無法忘卻的,在原文的結尾作者這樣說:"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讓我們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感謝她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月光啟蒙》教案 篇1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來自海口市秀英區西秀中心小學。今天,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說說《月光啟蒙》這一課的教學。
一、說教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優美的散文。這一組課文的主題是“親情依依”,向我們展示了人間最美好的感情:愛情、親情、友情,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月光啟蒙》的作者是著名煤礦詩人孫友田,原題是《月光母親》。作者以深情的筆觸回憶孩提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給自己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說謎語的情景。是母親為他打開了民間文學寶庫,使他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全文洋溢著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自始至終貫注著濃郁的母子親情,真摯感人。
文章語言純樸優美、感情真摯。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語言不是蜜,卻能粘住學生。”課文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深受學生喜愛。這篇文章課文插圖精美,與課文內容相得益彰。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謠、童謠的內蘊美。
3、情意目標: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之情和懷念之情。
本課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難點:聯系上下文,理解“月光啟蒙”的真正含義。
二、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在本課中主要以品讀感悟法為主要教法,穿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重點詞推敲的方法,讓學生從靜態的文本中去感受涌動的情感,激發學生靈動的想象。此外,我還以情境教學法作為輔助教法,運用農遠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音頻文件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重點內容。
三、說學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課前我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本地民謠,童謠,作為知識拓展,使學生受到民間文化藝術的熏陶。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采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在自由讀、合作讀、賽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各種讀書活動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利用農遠資源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新課程理念。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這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流利,讀準確;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步理解“月光啟蒙”的含義。
下面主要介紹第二課時教學程序。
(一)、提綱挈領,理清文路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月光啟蒙》一課,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在月光下,母親是怎樣對我進行啟蒙教育的?
根據學生回答讓學生進行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設計意圖:提綱挈領,理清思路,為下面的教學奠基。另外讓學生板書,可以鍛煉學生能力,體現學生主體。】
(二)、感悟啟蒙,體會情感
“唱歌謠”部分
1、質樸的歌謠,甜美的歌聲——感悟母親帶給“我”的美好向往。
(1)、請同學們把課文里的歌謠找出來讀一讀。然后說說你最喜歡哪一首,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生自由讀。課件出示兩首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
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②學生交流,談從歌謠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感情朗讀,重點指導讀出歌謠的韻味。【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主朗讀感受歌謠的內涵及意蘊美】
2、過渡:同學們讀得好聽,母親唱得更好聽。課件播放農遠資源下載的音頻文件(母親清唱歌謠)
①同學們閉目傾聽,想象——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②學生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指導理解并讀好“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這句話。【設計意圖:利用農遠資源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沉浸在母親甜美的聲音中,自然而然展開靈動想象,進入文本營造的美好意境。】
(在這個步驟上,農遠資源確實幫了大忙。如何讓學生感受母親聲音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般甜美,猶如花香四溢,若是光靠語言——很難。當時就上共享素材庫找到這段音樂,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母親天籟般的哼唱,讓學生無比陶醉,這下,連“芳香的音韻”這個看起來搭配不當的詞組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釋。而且,學生讀書的聲音也變得無比甜美,動聽。)
3、母親不識字,卻是如何熟記這么動聽的歌謠?
①指名學生談,相機解釋“蓮花落”。
②指導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里的兩個“長”字,鼓勵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果。
③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它雖然土地貧瘠,部長五谷,但是依然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黃河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給生活在黃河邊上的人們帶來豐富的精神生活。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他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設計意圖:喚起情感,滲透民族主義教育。】
“講故事”部分
過渡:母親不但會唱甜美的歌謠,還會講故事,講什么故事呢?自由朗讀第六自然段。
1、神奇的故事,圣潔的形象——感懷母親讓“我”展開想象的翅膀。
(1)朗讀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
(2)重點引導了解“……”和理解“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這句話。體會母親對“我”的愛及“我”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3)感情朗讀。
“唱童謠”部分
風趣的童謠,輕松的氣氛——感謝母親賜予“我”天真活潑的童年
多媒體出示: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1)指名讀,正音。
(2)師生小結童謠特點。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童謠。
(3)朗讀展示。看誰能讀出“風趣幽默”來。
(4)展示自己收集的民歌民謠。
原滋原味的本地方言民謠使教室里爆發陣陣歡笑,氣氛輕松歡快。我告訴學生,至少這種民間文化藝術能給我們帶來歡樂,希望他們把這種歡樂傳承下去。【設計意圖: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本身就喜歡童謠,那就讓他們盡情讀。讀是理解的一面鏡子,在讀中理解文本,享受學習的快樂。】
“猜謎語”部分
好玩的謎語,愛意的嗔罵。——感激母親給了“我”思維的啟迪。
(1)學生同桌分角色讀。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2)展示朗讀。
(三)拓展練筆,升華情感。
過渡:如今,孫友田已成為一個有名的作家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成功離不開母親月光下的啟蒙。請品讀最后一個自然段,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1)生交流,引導學生深入作者內心,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2)師引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設計意圖:運用“引讀法”做到創設情境培養情,加強朗讀感受情,文字訓練品味情,以情激情強化情。掌握契機,引用文中蘊含的情和自己的情來扣擊學生的心弦,達到“披文入情”的效果。】
(3)感情朗讀。(讓我們懷著對這位平凡而了不起的母親敬佩之情,讀讀這個自然段。)
過渡: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其實已身患重病……課件出示:
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
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
1、小練筆:看到那一輪明月,我想起,想起
想起……
2、學生交流練筆,深情誦讀。
【設計意圖:我在朗誦這段文字時進行了比較細膩的處理,語言、語調、表情,動作盡可能配合這句話的感情基調,創設出一個特殊的情境。以情傳情。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用老師的情來扣擊學生的心弦,使之產生情感共鳴。】
五、說板書設計
唱歌謠
17、月光啟蒙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設計意圖:板書簡潔明了,展現了清楚的教學流程,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學生能做的,老師不代替”,板書我讓學生自己歸納內容并完成板書,鍛煉了學生總結歸納的學習能力。】
六、說遠程教育資源的利用
這堂課從一開始,我就參考了遠教資源的教案設計。觀看了“名師教學”視頻。然后結合各方面情況對教案進行修改編寫。在課堂教學中,我借鑒了別人的課件,做了一些修改,變成自己的。同時采用了資源庫的音頻文件(母親清唱歌謠部分),這個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有用。雖然我的教學課件略顯單薄,但是我認為自己把遠教資源用在點上了,事實上,這堂課確實得到了同行們的肯定,孩子們也喜歡,學習效果很好。遠教資源為農村教育的飛躍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我希望成為一個善于利用遠教資源,讓農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的老師。
以上是本人利用“農遠”教育資源教學《月光啟蒙》的一些設想,懇請大家指教。謝謝!
《月光啟蒙》教案 篇17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87
《月光啟蒙》教學設計一
月光啟蒙(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民謠童謠的內容,領悟二者的內容美、形式美。
3、 學習作者描寫母親歌聲的方法。
教學重點:
重點是:形象再現歌謠意境,感受民謠、童謠的深遠意境。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讀了礦工詩人孫友田的散文《月光母親》的節選,課題是:(生答)《月光啟蒙》。
課文敘述了母親在月光下對作者的啟蒙教育,啟蒙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學生看板書齊讀)唱民歌、講神話、唱童謠和說謎語。
二、理清寫作順序
課文的這四方面內容分別對應哪些自然段?
2-5 唱民歌
6 講神話
7-9 唱童謠
10-13 說謎語
三、教學課文重點語段
你最喜歡哪個部分內容呢?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讀一讀,想一想,這部分內容好在哪里?準備朗讀并給予說明。
教學第一段
1指名讀自己喜愛的語段,說說主要內容、語言特點以及你的讀后感。
2出示文字:
月亮出來亮堂堂,
打開樓門洗衣裳,
洗得白白的,
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
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
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
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3組織討論:
(主要內容)這兩段歌謠分別描繪了什么樣的生活?
現實生活和想象生活,都與月亮有關,都很美。表達了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向往未來的思想感情。
文中哪段話是對現實生活的具體描寫,對應第一段歌謠?找出來,讀一讀。
(語言特點)這兩段歌謠從形式結構上看,像我們學過的什么類型文章?
像古詩:句式工整,句末押韻,淺顯易懂,朗朗上口,充滿詩情。
4誰再來讀兩段民謠?
5討論怎樣讀好兩段民謠。
出示文字: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吟唱”什么意思?輕聲歌唱。
“深情”指什么樣的感情?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兒女的殷切期望)
“芳香的音韻”什么意思?動聽的歌聲就如同彌漫在空氣中的芳香一樣,讓我們陶醉。我們仿佛來到一個開滿鮮花的大花園。
6誰來再讀一下兩段民謠。
7下面請欣賞吟唱歌曲。(播放歌曲)
教學第三段
1再指名讀自己喜愛的語段,說說主要內容和語言特點以及你的讀后感。
2出示文字,指導朗讀: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
——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3組織討論
主要內容:勤勞的小紅孩、貪吃的小老鼠、幸福的毛娃,都非常可愛。
語言特點:簡潔明了,節奏明快,幽默風趣。
4誰再讀一下這三段童謠。
5誰能為我們演唱這三段童謠?
6請你仿照第四段話,描述一下這個同學的歌聲。
()用()的嗓音()地為我們(),(),像(),像()。教室里立即飄滿了她那()的音韻。
小結。
母親的民歌民謠有什么特點?給了我什么樣的啟蒙呢?
結合學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
1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討論“豁然開朗”指我明白了什么:熱愛家鄉、熱愛生活、向往未來的思想感情。
2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討論板書:“明快、流暢、含蓄、風趣”,“飛向詩歌的王國”。
五、布置作業:
你的媽媽為你唱過什么歌謠呢?我們的家鄉有哪些民歌童謠?把你搜集的讀給或唱給同學們聽聽。
板書設計:
月光啟蒙
2-5 唱民歌 明快
6 講神話 流暢
母親 7-9 唱童謠 含蓄 我飛向詩歌的王國
10-13 說謎語 風趣
《月光啟蒙》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啟蒙”的原義和引申義,憑借文本和畫面,讀懂民間文學的啟蒙,(置于故鄉背景下的)母愛的啟蒙、月光的啟蒙。
板塊一[檢查預習,梳理內容]
1.師:同學們,充分預習了《月光啟蒙》,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嗎?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或文中關鍵語句稍作改動來概括。
2.老師將課文濃縮成了一段話,這里面藏著今天要學的9個生字,有信心接受我的檢查嗎? 打開聽寫本,工整規范地寫出來。只要求看拼音寫漢字。[課件出示] 拼音用不同的顏色。
童年的夏夜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chen,在籬ba小院里,洗完zǎo的母親在干草堆旁lǒu著我,為我唱歌謠:“fèng凰fèng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唱累了,就給我講神話故事,唱童謠“……gē荊草,編箔籃,shāi大米……”“……毛娃笑,坐花jiào……”還給我猜謎語“麻屋子,紅zhàng子……”母親用歌謠、故事、童謠、謎語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課件出示] 辰 笆 澡 摟 鳳 割 篩 轎 帳
仔細地跟答案核對一下,把錯字圈出來,課后訂正。有錯的請舉手,說出錯字并指導正確書寫。
小結:預習時讀準音,看清形,想想義就不會出錯了。
3.課題——月光啟蒙(齊讀)誰在月光下對我進行啟蒙?
①漢字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的,我們來看看“蒙”的甲骨文,(出示: )它上面是什么?上面是個蓋子。
下面是什么?下面是一只小鳥。這只小鳥想往外飛呢,飛得出來嗎?上面有東西蓋住它,所以“蒙”就是蓋住、蒙蔽、未見世面的意思。
如果拿掉這個蓋子,小鳥就可以見識外面的世界了。這就是啟蒙。
“啟蒙”這個詞后來引申為:向初學者傳授入門的基本知識或技能。
②作者孫友田在母親啟蒙前怎樣?混沌。
啟蒙之后呢?豁然開朗。
由“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就是啟蒙的過程。
板塊二[抓住重點,感悟文本]
1、課題是《月光啟蒙》,母親在月光下對我進行啟蒙。可母親不識字,為什么還能成為我的啟蒙老師呢?學生讀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顯示紅色] 母親、明月星光、民歌民謠。
小結:“明月星光”是大自然的美,“民歌民謠”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是一種文化的美,“母親”把這些給了我,啟蒙了我。讓我們再有滋有味地讀一讀這段話。
2、引讀最后一句話:母親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我們也來讀讀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
(一)民間文學的啟蒙
1.[課件出示] 民歌
①聽:美妙的夏夜,在院中干草堆旁摟著我的母親唱起了動聽的歌謠。[課件出示]音樂
聽著動聽的歌謠,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多美的畫面呀。這明快、含蓄的民歌也讓你展開了想象的翅膀。
②自由讀一讀這兩首都以月亮不同形態起興(xìng)而唱的民歌,思考:從明快、含蓄的民歌中你讀出了什么?
是呀,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③能用朗讀喚醒同學們對它的理解嗎?男生讀。
④該怎樣讀好民歌呢?提示看第4自然段:深情地、輕輕地、甜甜地朗讀。女生讀。
2.故事
①入夜,坐在院子里,望著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母親給我講了哪些神話故事?
②在我整個童年生活中,在無數個美妙的夏夜,母親僅僅講了這兩個故事嗎?
③聽著這迷人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齊讀第6段,腦中想象著那些美好浪漫的神話故事。
3.童謠
課前,大家已自由朗讀了童謠,拍手有節奏地一起來誦讀,女生讀第一首、男生讀第二首、第三首齊誦。
童謠有什么特點?好玩、有趣、朗朗上口、有韻律、童心世界的真實流露。
有趣在哪兒呢?
課后也學著編編這樣好玩、有趣的童謠。
4.謎語 [課件出示] 第10-13自然段。
謎語是用來猜的,我來說謎語,你來猜。 [課件出示]
從纏著媽媽說謎語開始。
多么含蓄的謎語呀,它能啟迪人的智慧和想象。
小結:民歌民謠、故事謎語是民族文化的源頭和根基,具有神奇的魔力,使詩人飛向了詩歌的王國。
(二)母愛(置于故鄉背景下)的啟蒙
1.僅僅是民間文學啟蒙了“我”嗎?(更有母親的愛)
2.默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描寫母親的句子讀一讀,從這些句子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母親?
①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引說:母親怎樣為我吟唱?——甜甜的嗓音、深情地、輕輕的。
像三月的和風——輕柔 像小溪的流水——歡快
音韻怎么會是芳香的呢?
一是因為嗓音甜甜的,猶如花的“芳香”使人迷醉。
二是因為那一首首歌謠散發出的美好感受猶如“芳香”。
②上下文聯系起來你就能理解得更透徹。(出示: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三是因為“洗完澡”母親有干凈的體香。
四是因為“摟著我”讓我感受到母親懷抱的溫馨,猶如芳香。
在母親懷里,聆聽著民歌的芳香音韻,美美地讀這句話。從這兩句話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母親?
勤勞的母親、善于唱歌的母親,和藹慈愛的母親。
③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
聯系第5節說說從這里你讀出一個怎樣的母親?
聰穎的母親
④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為什么像一尊玉石雕像?聯系你曾經見過的玉石雕像想一想?
多么圣潔的形象
為什么說母親像一尊玉石雕像?
一是穿著干凈的白布褂子,銀色月光襯托,母親在月光下顯得很圣潔。
二是孩子心目中母親是崇高的。
三是孩子眼里母親是圣潔、美麗的。
讀一讀這句話,讀出母親的圣潔、美麗。
⑤母親笑著說
笑飽含著母親濃濃的愛,無盡的智慧。 慈愛的母親形象
小結:母親勤勞、慈愛、聰穎、圣潔的形象,母親的愛伴隨著民間文學扎根到作者孫友田幼小的心靈里。
3.是母親給了我愛,是愛和民間文化啟蒙了我。讀課文第5節思考:為什么作者卻說是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給了我呢?
因為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生活條件艱苦,卻熱愛生活。 作者心中的故鄉情結。
①“長歌謠”什么意思?產生歌謠,創造歌謠。孕育歌謠。
a口口相傳 你唱、我唱、大家唱、一傳十、十傳百、 廣為流傳
b代代相傳 外婆會唱、媽媽會唱、作者會唱
c不斷創作 洗衣服時編歌謠、看到月亮唱歌謠、高興時編歌謠
這就是“長”字的韻味。“歌謠”與“長”字搭配,是一種陌生的搭配,寫出了那個地方歌謠的蓬勃生機和活力,也讓這個句子帶著一種詩性的美。
②小結:這些歌謠由故鄉長給人們,又由人們一代一代相傳,這歌謠其實是故鄉的聲音。“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是說母親把自己的愛、家庭的愛、故鄉的愛全部給了我。
③再來朗讀這段話,感謝母親把故鄉的愛給了我,啟蒙了我。
(三)月光的啟蒙
1.我們明白了是母親用民間文化,用愛啟蒙了我,可課題為什么是“月光啟蒙”呢?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這個時辰為什么是最美的呢?
夏夜月色灑滿小院,母親在月光下唱起動聽的歌謠。
一是這些啟蒙都是在這最美的時辰、在月光下進行的。想想看,
二是美好的月光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營造美好的意境。
三是在詩人眼里母親就是那一輪明月,母愛就是那月光。
作者把母親對他的愛當作月光來形容,看到月光就想到了自己的母親。
所以是“月光啟蒙”。
板塊三[情感誦讀,升華主旨]
1.[課件出示] 詩人孫友田的心中永遠珍藏著那一輪明月,一起美美地朗讀描寫月光的語句。 [配樂]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她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
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了詩歌的王國。
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2.小結:[課件出示](母親月光背景圖)
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和明月是融為一體的,皎潔的月光暗示的是偉大的母愛。
因為沒有母親的愛,月亮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星球而已;而沒有月光,母親只是一個不識字的平凡的母親,正是這月光,讓母親變得寧靜、美麗、圣潔,啟蒙了我。所以題目是《月光啟蒙》。
3.總結全文:[感恩懷念] 引讀
作者的童年早已過去,但是他不會忘記夏夜籬笆小院里那柔和的月色;
[課件出示]
母親給他唱的動聽的歌謠;[課件出示]
不會忘記母親給他唱的幽默風趣的童謠:[課件出示]
不會忘記母親給他講的神話,猜的謎語:[課件出示]
不會忘記那長歌謠的故鄉:[課件出示]
更不會忘記那啟蒙他的母親。(母親月光背景圖)
板塊四[推薦閱讀,拓寬視野]
1.《月光啟蒙》原文是《月光母親》,課后再去讀讀原文《月光母親》和另外兩篇文章《母愛似水》《迎接母親》,從中你還能讀出一個怎樣的母親?
2.作業:《綜合評價》第18課。
板書:
月光啟蒙
民間文學
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