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精選12篇)
現代文閱讀 篇1
一、現代文文體劃分:
表達方式: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
文學作品: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
二、需要要點培養的能力有哪些方面?
1、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關鍵性語句。
3、從文章的內容中體會作者的態度和觀點。
4、體會和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
三、從哪幾個方面來整體感知、領會文意?
1、 理解思想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答: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
2、分析結構,理清層次。
(1)熟讀課文,了解全文梗概。
(2)理清內容的排列組合順序,把握作者表達的思路,抓住主體內容的內在聯系,確定劃分依據。
(3)劃分段落,注意過渡自然節的劃分。
(4)仔細閱讀各段內容,找出重點,概括段意。
常用方法:(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3、強閱讀理解,提高語感能力。
4、了解各種表達方式。
(1)記敘。弄清記敘的要素和線索是閱讀記敘文的基本要求,同時,還要分清記敘的順序與人稱。
(2)描寫。描寫是記敘文中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用來表現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突出中心;說明文中的描寫是為了把事物說得更準確、更易懂、更形象。
(3)說明。理清說明順序,抓住特征,分清說明方法。
(4)議論。分清議論的要素和議論的方式,分析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要正確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須因人因事因物,從對人、事、物的敘述和描寫中感受作者的情。
5、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6、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作者情感
7、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上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號內)。
四、怎樣理解關鍵字、詞及重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1、對關鍵字的理解和作用的掌握,應側重于揣摩作者的“煉”字功夫。
2、應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來確定關鍵詞的含義和作用。一方面要注意詞的感情色彩的變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詞的特定含義。
3、重點句的含義和作用,則需要在熟讀精思的基礎上來領悟和理解。
五、如何把握文章的線索、思路和結構?
所謂線索,就是貫穿整篇文章的情節發展和思想感情發展的路線;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脈絡,是連貫的有條理的思維活動過程 ;結構,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
文章線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以主題為線索。 2、以人物為線索。 3、以事物為線索。 4、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5、以“情”為線索。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六、怎樣理解語言表達的連貫性?
連貫,就是前后句子的意思連續貫通,沒有阻礙。它的要求有:1、有統一的話題,包括在一個較長的單句中主語要一致。 2、有合理的句序。 3、有過渡銜接的句子。 4、構成一組整句的句式要統一。
七、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補敘(略)
如何區別倒敘和插敘?
所謂倒敘,就是把事情的結局或后來發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邊來寫,然后按順敘的方法敘述事件。所謂插敘,是指在敘述過程中,由于某種需要,暫時中斷原來的敘述,而插進有關的另一件事情的敘述,即在一件事情的敘述經過中穿插進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區別是:插敘不屬于敘述線索,插敘的內容一般只是一個片段,不是情節的主要環節;倒敘則屬于主要敘述線索,內容是事件的結構或主干情節中某個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八、怎樣分析記敘文的寫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綜合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
2、分析文章的順序與結構。記敘文常用的順序有順敘、倒敘和插敘。
3、分析文章的表現手法。記敘文常用的表現手法有對比烘托法、欲揚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記敘文在語言的運用上有兩種類型,一是樸實無華,二是優美生動。分析時應把握不同類型的語言特色,還要結合作者的感情和態度。
可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樸實無華、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注: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九、描寫分為哪幾種?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借他人之口對對象進行描寫)。
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對某些細小的舉止、行為或細微的事件、細小的景物片斷作仔細的描繪)
人物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十、某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結構方面:總領全文、總結上文、為下文作鋪墊、引起下文、承上啟下、線索、照應前文。
內容方面:點明中心、深化主題。(需結合具體內容來講)
十一、怎樣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和感情?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1、分析文章的題目 2、分析文章的開頭 3、分析文章的結尾 4、分析文章的抒情議論段落 5、分析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十二、記敘文的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十三、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夸張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具體)。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
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十四、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十五、小說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
2、情節可分為:(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3、分類: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微型小說)
4、環境描寫的作用有:(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的背景。(2)渲染氣氛 (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4)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作鋪墊)
5、續寫小說結尾: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
十六、散文的一般知識:
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主要的特色。“形散”是指散文選材廣泛,結構靈活,內容豐富。“神不散”是指散文自始自終緊扣一個中心,有鮮明的主題,材料組織井然有序。
2、如何分析抒情散文的中心?(可按第十問的前四個方法。)
3、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內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運用“描寫了……抒發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運用“描寫了……贊美了……”格式
(3)托物言志的散文:運用“描寫了……啟示了……”格式
4、藝術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動靜結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散文經常運用:想象(無中生有)、聯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義于物)、襯托(以他體陪襯本體的方法)、對比。
十七、說明文的一般知識
1、說明順序:時間、空間和邏輯。邏輯順序可分為: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概括到具體,從主要到次要,從特點到用途等。
2、說明文的結構:并列式、遞進式、總——分——總,總——分,分——總。
3、常見的說明方法:
(1)下定義 (2)舉例子 (3)列數字 (4)分類別 (5)作比較
(6)打比方 (7)引用 (8)作詮釋 (9)配圖表 (10)摹狀貌
4、語言特點:有的是講究語言平實,有的講究語言生動,但不論是平實還是生動,都要求準確。其準確性體現在兩個方面:①要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對知識表達要科學、嚴密,表時間、空間、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準確無誤。②要注意運用好表示修飾、限制等作用的詞語。例如:基本上、大約、左右、一般、大多數、極少、通常情況下等詞語。(這些詞語能否去掉?不能,先結合語境解釋,再說明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
5、怎樣進行說明文的整體閱讀:①準確判斷說明對象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 ②分析說明文結構,了解說明順序 ③熟練判斷說明方法 ④理解文中詞句的表達作用及說明語言準確性這一點 ⑤理解中心意思及寫作特點。
十八、議論文的一般知識:
1、提出論點的幾種方法:①標題 ②開頭 ③中間 ④結尾
2、論證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這種結構又可分為:①縱式結構:即層層深入地分析 ②橫式結構:即各層并列展開進行論證。
3、常見的論證方法:
①舉例論證(事實論證、例證法):用事實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用理論論據(引用名言、原理等)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③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的方法。
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悉的、具體的事物來證明深奧難懂的道理。
十九、怎樣解答比較閱讀類的考題?
1、要考慮兩段文字的體裁是否相同。
2、要考慮兩段文字的內容是否相似、相關或相反,寫作特點分別是什么。
3、要考慮兩段文字所表達的觀點或思想感情是否相同。
4、要注意不同體裁所涉及的知識點和文體特征。如說明文中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語言準確等,議論文中論點、論證、語言嚴謹等。
二十一、表現手法(寫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動靜結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小見大、鋪墊、烘托、襯托、對比、象征、人稱,虛實結合、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卒章顯志、聯想、想象、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照應、巧設懸念、夸張、比喻、擬人、敘述、描寫、抒情、諷刺等等。
現代文閱讀 篇2
第一章 論述類文本閱讀
第1節 理 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
核心提示:儒家文化面臨生存危機
以儒家文化為例,我們來探討一下中國傳統文化。首先,現在已經基本上沒有以團體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動來自覺地繼承儒家的道統或文化精髓的傳人了。也就是說,真正的儒者團體,即以傳承儒家的文化范式為自己生命的終極追求的團體,現在已經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賴以生存的社會土壤是一種以家庭為根、以農業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團體結構。現在這個結構日益衰退,幾近死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時包括道家與佛家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響現代中國人在人生中面臨的重大選擇。最后,儒家乃至傳統文化中的獨特語言是否還活在人們表達關鍵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話語和藝術形式之中呢?情況似乎是:盡管還有殘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見,四個標志現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氣息奄奄;總合起來,它們指示出這樣一個事實:以儒家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機。可說是“文命危淺,朝不慮夕”,而且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上看,總的形勢還在不斷惡化。歷史的教訓是,一場像“文革”這樣的反文化災難發生后,強勢文化(這在現代就是西方發達國家所盛行者)如過火的林地,反彈恢復得比以前還要更興旺;而弱勢文化和高雅文化則往往一蹶而不振。黃河水中流走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現今的時代潮流沖走的則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元氣血脈。“中國向何處去?”這個曾被完全政治化的問題,現在已經獲得和正在獲得越來越濃重悲涼的文化含義。
1.下列對“儒家文化是否存在的四個標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c )
a.是否有自覺繼承文化精髓的傳人。
b.文化賴以生存的基本的社會結構是否存在。
c.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否影響人們在生活中的選擇。
d.文化的獨特語言是否存在于人們的話語和藝術形式之中。
解析 “是否影響”表述錯誤,原文是“已基本上不能影響”。
2.下列對畫線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以儒家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已陷入生存危機,它的沒落給人以濃重悲涼的意味。
b.西方發達國家盛行的強勢文化正在改變中國傳統文化,這是嚴重的政治問題。
c.中國傳統文化的衰落令人困惑,而傳統文化的未來走向更令我們感到迷惑不解。
d.在西方文化的攻勢下,我們對保持民族文化傳統必須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解析 “更令我們感到迷惑不解”錯,原文是“現在已經獲得和正在獲得”。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3~5題。
核心提示:越窯鼎盛的標志
越窯的鼎盛
商周時期,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河南、河北、山西和以長江流域為中心的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和浙江等地區都出現了原始瓷。但到東漢時期,浙江上虞地區的原始瓷最終發展成真正的瓷器。這就是越窯早期的青瓷。三國兩晉是越窯的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越窯產品與此前相比,燒制技術已經成熟,胎釉結合更加緊密,釉質也明顯提高。至唐時,慈溪上林湖地區成為越窯的另一生產中心,越窯在這時進入興盛時期。“陶至唐而盛,時有窯名。”越窯一名也正式出現于此時。到北宋初期,越窯燒制達到鼎盛,窯業規模巨大,產品質量精美。北宋中期越窯逐漸衰落,南宋時停燒。
為了提高每次燒窯的產量,越窯在早期采用了明火疊燒和坯件對口合燒的方式。唐代晚期,匣缽開始在燒瓷中應用。瓷器在匣缽中裝燒,避免了過去采用明火疊燒落砂、窯渣及煙灰對瓷器造成的不良影響,使瓷器釉面光潔無斑,質量大為提高。唐代雖然采用了匣缽技術,但更多的卻是匣缽多件罩燒,只有少數產品采用匣缽單件罩燒。五代末北宋初,匣缽單件罩燒成為主要燒造方法。這種方法與匣缽多件罩燒相比無疑又是一種進步。上林湖寺龍口窯址發掘之后,人們發現了這種匣缽燒造技術的原理:裝燒時,由于匣缽接口處涂了一圈釉,匣缽內的空氣可以通過接口處透出;冷卻之后,由于釉層的凝結,外面的空氣不能進入匣缽之內,從而保證了匣缽內的還原氣氛,使得燒制出來的瓷器釉色青翠瑩潤。有人認為,這種技術是“秘色瓷”“神秘”的真正原因。
細劃花裝飾流行也是越窯鼎盛的重要標志。早期的越窯青瓷多光素無紋,常以瑩潤的釉色和優雅的造型贏得市場的青睞。但到五代末北宋初,以上林湖為中心的越窯細劃花裝飾開始流行。這些細劃花裝飾線條流暢,紋飾簡潔,釉色瑩潤無瑕,特別是多在碗盤等瓷器內底流行對蝶、鸚鵡、龍和雙鳳等紋飾。到北宋中期,刻劃花裝飾流行,雖然沿用細劃花裝飾,但是工藝遠不及細劃花精致完美,紋飾題材也大為減少。由于匣缽單件罩燒成本過高,這一時期采用了匣缽疊燒技術,產品質量與北宋早期的產品相比明顯遜色。
在慈溪上林湖寺龍口窯址中的窯具和瓷器上曾發現大量的銘文字款。如表姓名的“元記”“王記”,表紀年的“太平”“辛酉”等,其中表姓氏的經統計多屬唐五代時期,這可能與唐代的“物勒工名”制度有關。唐末五代時期,出現了單字、兩字和多字的字款銘文,文字內容不加限制。但是北宋早期,細劃花紋飾流行,窯場主采用了匣缽單件罩燒技術。為了作為標記使用的字款必然受到約束,字款多被限制在瓷器器底之上,字數也被限制為單字,內容上往往只選一些吉語或與窯業相關的筆劃較少的文字。受到規范之后的單字款銘文大量出現在瓷器上,也反映了窯場規模的巨大和窯業的興盛。據統計主要有“大”“上”“永”“辛”“天”“吉”“千”“供”“子”“內”“丁”“已”“乙”等十三個字款。
3.下列關于越窯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d )
a.越窯雖燒造近千年,但其鼎盛時期可謂曇花一現,雖維持時間并不長,但也能從遺存中找到鼎盛的標志。
b.越窯從東漢起到北宋中期,經歷了早期、大發展時期、興盛時期、鼎盛時期和衰落時期。
c.越窯雖然經歷了多個不同時期,但正式有名稱的時期是在興盛時期的唐朝。
d.在越窯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其燒造技術不斷提高,燒造出來的瓷器的質量也不斷
提高。
解析 北宋中期是衰落期,其燒造技術和產品質量都不如鼎盛期。
4.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越窯的鼎盛”標志的一項是 ( b )
a.匣缽單件罩燒出來的瓷器釉色青翠瑩潤,線條紋飾簡潔流暢,題材多樣。
b.采用匣缽疊燒技術,一方面降低了單件罩燒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產量。
c.五代末北宋初,以上林湖為中心的越窯細劃花裝飾流行起來,如對蝶、鸚鵡、龍和雙鳳等紋飾。
d.在上林湖地區發現了大量的單字款銘文,而且這些銘文多出現于細劃花紋飾瓷器
之上。
解析 這是北宋中期的燒造方法,屬于越窯的衰落期。
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b )
a.為了提高每次燒窯的產量,唐代晚期首次采用了匣缽多件罩燒方法。
b.五代末北宋初燒制出來的瓷器釉色青翠瑩潤,得益于匣缽內的還原氣氛。
c.三國兩晉時期的越窯青瓷多光素無紋,僅憑瑩潤的釉色和優雅的造型優勢來占領
市場。
d.北宋早期使用的十三個字款,反映的是窯場規模的巨大和窯業的興盛,完全避開了姓氏。
解析 a項是為了提高質量。c項“三國兩晉”時間不準確。d項“完全避開了姓氏”
說法過于絕對,中國漢字字意非常豐富,“辛”“吉”“千”“丁”等同時也可以看做
是姓氏。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核心提示:內審美的古今中外發展
內審美作為一種與感官型審美相對的審美形態,濫觴于人類審美思想發端期。老子、孔子、柏拉圖等人的思想中都有超越感官型審美而直達內在精神境界審美的表述。老子的最高審美境界,來自于修道時的“致虛守靜”等內心體驗過程中出現的獨特的內審美境界。這種境界被莊子表述為“心齋”“坐忘”,具有所謂“虛室生白”的內審美效應。就先秦儒家而言,也有著相同的情況。孔子主張“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和“盡善盡美”,表現出對感官型審美的充分肯定。但最能代表孔子人生境界和審美境界的還是孔子盛贊他的弟子顏回時所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個“不改其樂”,是一種精神境界型的內審美,是一種內樂,備受儒家推崇。古希臘的柏拉圖把美的和美本身加以區別,美的是現實中可以用感官把握的具體對象,而美,則是這種具體對象之后的理念,這種理念具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是具有形而上學意味的本體。柏拉圖認為,真正的審美是人在神靈憑附并回憶自己曾經歷過的理念世界之時才產生的。這種靈魂化了的審美也是一種典型的內審美。內審美具有精神性審美的特征,表現出對于物質欲望的超越。正是這種超越性,構成了人類審美的最高層次。
內審美是一種源遠流長且具有普遍性的審美形態,但中西方之間仍有區別。區別主要在于超驗與非超驗上。從柏拉圖開始,中經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美學思想,再到現代存在主義的“天地神人共舞”,其內審美主要是超驗的,即不以人的現實的經驗感覺為轉移,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為核心。相反,中國古代的內審美則兼具超驗和非超驗即經驗兩類。
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與西方古代審美文化相比,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以內樂為上,感官享樂為下;第二,中國的內樂傳統與內在實踐傳統一致,是內在實踐、內在體驗的結果。老子講“致虛守靜,以觀其復”,就是通過心理的自我調節,達到“觀道”和“覽玄”的境界。莊子的“心齋”和“坐忘”講求心靈的虛靜。這種虛靜之說,到了荀子那里就發展成了“虛一而靜”理論,而且,這種虛靜又與心靈的平和、愉悅相聯,產生“心平愉”,則“無萬物之美而可以養樂”的內審美效果。儒家的“內圣外王”之道,雖非就審美而言,但正是追求“內圣”的內在功夫,才使得審美從道德感和功利感中升華出來,從現實的困境中超越出來,從而出現“孔顏樂處”和“吾與點也”的內在精神境界型審美。第三,由于內樂、內審美是自我內在實踐的產物,因而中國人的生命存在和身心自由問題,從來都是一個不需要外力解決的問題,不像基督教等神學那樣需要外來的神的救贖,而是仰賴于自身的感悟、內心的悅樂和身心的自我解放。
中國古代的往圣先賢的對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不僅成就了人格理想的完善,而且也成就了審美的健全發展,是當今社會人們心靈建構、內心和諧的仍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精神支柱,是我們這個精神存在狀態與物質發展水平不和諧時代的一種有益的參照。
(選自《新華文摘》XX年19期,有刪節)
6.下列各項中,關于“內審美”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b )
a.內審美是指一種古已有之的與感官型審美相對的審美形態。
b.內審美是具體對象之后的理念和具有形而上學意味的本體。
c.內審美表現為人對物質欲望的超越和主體精神境界的提升。
d.內審美是具有普遍性的審美形態,是人類審美的最高層次。
解析 這只是柏拉圖對“美”的理解。本項偷換概念,張冠李戴。
7.下列關于中西方古代內審美的區別,表述不恰當的一項是 ( c )
a.中國古代內審美兼具超驗與非超驗兩類,西方古代內審美則主要是超驗的。
b.中國古代內審美強調內在體驗,而西方古代內審美強調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c.中國古代內審美是內在實踐的結果,西方古代內審美則不是通過內心活動而是借助神力來實現的。
d.中國古代內審美側重于心靈平和、愉悅的效果,而西方古代內審美則側重于神力救贖后的超越。
解析 據“柏拉圖認為,真正的審美是人在神靈憑附并回憶自己曾經歷過的理念世界之
時才產生的。這種靈魂化了的審美也是一種典型的內審美”“而以抽象理念和信仰反省
為核心”等信息可知,西方古代內審美同樣需要通過主體心理活動才能實現。
8.下列表述,與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項是 ( a )
a.莊子主張“心齋”和“坐忘”,實際上就是要通過個體心理調適達到內審美的效果。
b.孔子盛贊顏回“不改其樂”,體現了古代儒家對內審美的推崇和對感官審美的摒棄。
c.中國古代的往圣先賢對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能實現人格理想的完善,能有效改變
現實。
d.柏拉圖的“天地神人共舞”的思想,充分體現了理念世界之美和西方內審美的特征。
解析 b項據原文“孔子主張‘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和‘盡善盡美’,表現出對感官型審美的充分肯定”可知本項“對感官審美的摒棄”的表述不當。c項“能有效改變現實”無根據,原文只表達了“能超越現實困境”等信息。d項“天地神人共舞”是現代存在主義的思想。
解答此類問題可遵循以下步驟:
1.審好題干
首先是審準修飾語。其次要審準判斷的性質,有的是選出“正確”選項,有的是選出“不正確”選項,有的是選出“最恰當”選項。再次要審準題干的“潛臺詞”。
2.選定區間
選定區間即找到題干與選項在原文中的位置,通過與原文相關語句進行比較,作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需說明的是,有的題干或選項只是針對一段(包括一個句子、一個詞)而設,有的選項則是針對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設的。
3.理解含義
對概念含義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對本質的把握上,內涵一定要嚴格界定。
4.比照分析
比照分析就是將選項與原文相關內容比較,看是否有轉述錯誤,與題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題干要求。
注意事項:
1.對概念含義的考查,命題人往往通過轉換表述角度、改變陳述對象等方式設置陷阱,所以,對這類題目一定要注意看命題人是否偷換了概念,抓住概念的本質特點進行判斷。
2.對概念的理解還要抓住概念的外延,不能過于寬泛,也不能縮小。
3.聯系語境理解。要看其所在的句子,看與其相關的、搭配的詞語組成的是什么結構,從而判定概念的內涵。
現代文閱讀 篇3
“海嘯正在襲來,請立即撤離!”,這是遠藤未希留下的最后一句話。這位勇敢的日本女性在海嘯巨浪即將侵襲南三陸町之際,通過廣播通知全縣居民緊急撤離,堅守崗位直至自己被巨浪卷走。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海嘯中的遠藤未希》閱讀原文及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海嘯中的遠藤未希》現代文閱讀原文
1 遠藤未希生于1986年,她漂亮、聰明、活潑、可愛,聲音甜美、能歌善舞,畢業后就被宮城縣南三陸町危機管理科選為工作人員。工作后,她非常敬業,因為要播音,她苦練口語,后來大家聽了她的播音都說比得上電視臺的主持人了,她工作起來更有干勁了。她愛好廣泛,業余時間還練習唱歌、跳舞。
2 上小學時,男生特喜歡她,可是也有調皮的男生有意來嚇她。知道她膽子小,就把毛毛蟲放到她的書里。上課時,她一翻開書,看到了一條蟲,就跳了起來,并且大叫了起來。她從此被同學稱為“膽小鬼”。她長大后,依然很膽小,看到一只蟑螂也會大喊大叫,不敢去打。
3 20xx年3月11日中午,遠藤未希如往常一樣上班,可是1點多鐘突然山搖地動,接著就接到了地震警報,而且還伴隨著海嘯的來襲,她馬上坐到播音位置,開始播音。她介紹了災情,提出了警告,海嘯海浪達2至3米,讓大家趕緊有秩序地撤離。
4 在地震發生30分鐘后,巨浪洶涌襲來。居民們聽到她在廣播中一直不斷播送海嘯警報。61歲的Taeko Haga聽到遠藤未希的廣播,馬上拿起手機,驅車沖到了地勢高的地方。她回頭看了看,海嘯咄咄逼近,吞噬了自己的家。之后遇到了遠藤未希的母親,她緊緊握住美惠子的雙手說道:“感謝你女兒的廣播,我才有幸逃出來。”這個時候,遠藤未希已經從播音間的窗戶看到海嘯奔騰而來。本來她已經播出了警報,也可以撤離了,再晚撤就來不及了。可是此時她又接到最新氣象資料,海嘯提升了級別,海浪為6米。她感覺到,浪高了,很多人站的位置可能還不夠高,還是有很大的危險。于是她必須把最新的情況報告出去。同時她還感覺到,自己播音時不能變音,不能緊張、膽怯和害怕,于是她努力地克制著,保持著自己播音的語氣,不給大家造成緊張氣氛。她要讓大家堅定、從容地撤離,讓大家有秩序、有紀律地撤退,讓大家充滿希望。
5 第一波海嘯來臨,播音電臺房下面已經是一片汪洋,已經沒有逃出去的可能了。第二波巨浪離她越來越近,透過播音室的玻璃窗清晰可見。而且海浪又更高了,可能已經漲到10米了。她毫無懼色,沉著冷靜地反復播送著最新的情況,她知道每播送一遍,就會有一群鮮活的生命掙脫死神的魔爪。同事讓她停止播音,撤離到樓上去。可是她示意自己還要播音,不能離開崗位。“海浪又漲了,要撤到更高的地方,要快!”第三波海嘯緊接著來襲,同事們趕緊跑到樓上,爬上了無線鐵塔,他們這些人沒有被沖走。
6 "海嘯正在襲來,請立即撤離!”這是遠藤未希從容鎮定地留下的最后一句話。這是人們聽到最美的話語,最堅強的聲音。同事們眼睜睜看到遠藤未希在自己的崗位上被巨浪卷走,那一刻她的聲音才消失。
7 25歲的日本姑娘在海嘯襲來之際,用自己的聲音撐起一扇生命之窗,讓數以萬計的居民在聽到廣播后迅速撤至安全的高地。
8 在人類災難史上,總有一些名字,因為閃著人性的光輝而讓我們熱淚盈眶,比如遠藤未希。
(《意林》20xx年22期)
《海嘯中的遠藤未希》現代文閱讀題
1.閱讀選文后,請按記敘的要素填寫下面的內容。(3分)
時間:20xx年3月11日下午。
地點:日本宮城縣南三陸町。
人物:遠藤未希。
起因:
經過:
結果:
2.從記敘的順序看,第2段屬于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3分)
3.用原文中的句子概括本文的故事梗概。
4. 為什么說“這是人們聽到最美的話語,最堅強的聲音”?
5.文章標題是“海嘯中的遠藤未希”,為什么文中還寫到她的同事?
6.文章結尾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海嘯中的遠藤未希》現代文參考答案
1.起因:強烈地震伴隨海嘯的來襲。經過:遠藤未希一直不斷播送海嘯警報,通知大家迅速有序地撤離。
結果:遠藤未希堅守工作崗位到最后一刻,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挽救了數以萬計的居民。
2.插敘(1分); 通過寫遠藤未希原來膽子小,與在海嘯來臨時勇敢面對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遠藤未希在災難面前沉著冷靜、勇敢無畏、盡職盡責、勇于犧牲的高尚品質。突出了文中的中心,使文章內容更充實,人物形象更加豐滿。(2分)
3.25歲的日本姑娘在海嘯襲來之際,用自己的聲音撐起一扇生命之窗,讓數以萬計的居民在聽到廣播后迅速撤至安全的高地。
4. 因為遠藤未希聲音甜美,更因為這聲音撐起一扇扇生命之窗,使災難中的人們獲得新生,所以說“這是人們聽到最美的話語”。同時,人們從遠藤未希堅定、從容的播報里也增強了與自然災害頑強抗爭的勇氣和力量,所以說“這是人們聽到最堅強的聲音”。
5.因為寫到她的同事,一是用同事的及時撤離保全了生命襯托遠藤未希勇于犧牲、舍生忘死的高尚品質;二是為了突出以遠藤未希為代表的全體日本國民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堅定不屈、永不退縮的精神和意志。
6.突出遠藤未希在災難面前沉著冷靜、勇敢無畏、盡職盡責、勇于犧牲的高尚品質,點明了文章主旨,深化了文章中心。
現代文閱讀 篇4
語文現代文閱讀能夠多方面地考查到學生的思維能力、文學修養、審美意識和道德情操,一直以來都是高考的重頭戲。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人造肉尚難走進百姓家》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人造肉尚難走進百姓家》現代文閱讀原文人造肉,是指通過人工方法制造出的、在營養和口感上類似于肉的一類產品。
作為食品,人造肉首先應是安全的,其次要有營養和良好的口感,再次要能進行低成本工業化生產。據報道,荷蘭科學家培養出的人造豬肉雖說能夠成形,但還是有些軟塌塌的,且經烹飪后基本沒有豬肉味,倒是更接近烏賊。目前,人造肉的成本十分昂貴。據估計,每千克人造肉的造價約為1萬美元。荷蘭科學家日前推出的人造肉漢堡,雖說外觀、口味和麥當勞的漢堡很接近,但目前單個人造肉漢堡超過200萬元人民幣的造價十分驚人。分析人士稱,如此高的造價,實在難以惠及大眾。
在人口激增,特別是糧食安全和環境保護需求不斷上升的情況下,人類開拓食物供應渠道確實是現實需要。雖然人造肉目前離百姓餐桌還很遙遠,但不排除未來在技術成熟條件下投入大批量生產的可能。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節)
《人造肉尚難走進百姓家》現代文閱讀題目1.這篇文章的說明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短文內容說說人造肉具有怎樣的特點才有可能大范圍走進人類餐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加點詞語“目前”為什么不能去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造肉尚難走進百姓家》現代文閱讀答案1.人造肉尚走進百姓餐桌的原因 邏輯順序
2. 人造肉首先應是安全的,其次要有營養和良好的口感,再次要能進行低成本工業化生產。
3.“目前”一詞,限定時間范圍,說明在當下的科技條件下不可能實現低成本工業化生產,并不能代表未來不可能,體現了說明文用語的準確性、科學性。
現代文閱讀 篇5
中國科技史主要研究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并揭示其發展規律。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深究中國科技史的應用價值》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深究中國科技史的應用價值》現代文閱讀原文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是受中醫歷史文獻的啟發,而中醫學史正是中國科技史的一個分支。這充分說明了科技史的應用價值。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在天文、算學、醫學、農學等多個領域創造了累累碩果,這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應深刻認識科技史的應用價值,加強中國科技史研究,努力實現古為今用。
中國科技史主要研究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并揭示其發展規律。作為文理交叉的學科,科技史研究既有一般人文社會科學的特點,又有自然科學的特點,在我國的學科分類中將其放在理學大類。從人文社會科學視角看,科技史與史學的關系最為密切,它研究的也是歷史,只不過研究的是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的歷史。然而,科技史研究因為具有自然科學的特點,又與一般的史學在古為今用上有著明顯區別。
史學是研究人類歷史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察往知來、古為今用是史學的重要功能,但這并不是主張史學要有實用性、應用性。畢竟,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任何發生過的事情都不會一成不變地重演,史學的以古鑒今、古為今用指的是從歷史中汲取智慧,而不是拿歷史來硬套今天的事。但科技史由于是自然科學的歷史,具有自然科學的特點,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獨特的一面,其中就包括特殊的實用性和應用性。因為自然科學是反映自然規律的知識體系,能經得起科學實驗的檢驗,具有客觀性,并能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領域以創造價值。與自然科學一樣,科技史也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可見,對于中國科技史的研究,我們主張的古為今用有著明顯的應用性,強調發掘其應用價值,這不同于一般史學的古為今用。
今天,對于科技史所蘊藏的實用知識和應用價值,我們要深入研究、認真挖掘、合理開發,以更好為社會創造價值。如冶金史研究,湖北荊州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埋藏20xx多年依然寒光耀目、刃薄鋒利。一些專家經用現代科技手段分析,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采用了一種金屬膏劑涂層工藝,這種工藝在當代也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科技史研究促成了科技考古學的形成和發展,科技考古學已被列為科技史的分支學科,這是科技史應用研究的又一重要發展方向。科技考古研究可直接指導文物復制、修復和保護。如對曾侯乙墓編鐘等的復制,無不參考利用了科技考古的研究成果。我國科技史研究的應用價值還表現在對科技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方面。以農業文化遺產為例,目前我國已確立了多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主要包括人類在與環境長期協調發展中創造并傳承至今的獨特農業生產系統。如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種養方式生態高效,魚和稻形成和諧共生的生態系統,已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諸如此類形式繁多的農業文化遺產,對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建設生態景觀、傳承傳統技術知識、發展可持續農業、增加農民收入,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支撐這些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的知識,正是我國科技史的知識系統。
(節選自王星光《深究中國科技史的應用價值》)
《深究中國科技史的應用價值》現代文閱讀題目5.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
A.中醫學史是中國科技史的一個分支,而屠呦呦受中醫歷史文獻的啟發發現青蒿素充分說明了科技史的應用價值。
B.從科技史的應用價值看,加強中國科技史研究,為的是把祖先創造的累累碩果,努力實現古為今用。
C.科技史研究雖然同時具有一般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特點,但我國卻把這個文理交叉的學科放在了理學大類。
D.從人文社會科學視角看,因為科技史研究的是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的歷史,所以又與一般的史學有著明顯區別。
6.下面對有關中國科技史的應用價值的理解,與作者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
A.強調發掘中國科技史研究的應用價值,我們所主張的古為今用不同于一般史學,它有著明顯的應用性。
B.專家用現代科技手段分析出兩千多年前越王勾踐劍的鑄造工藝在當代仍有很高的應用價值,這是冶金史研究的結果。
C.科技史應用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是被列為科技史分支學科的科技考古研究,可直接指導文物復制、修復等活動。
D.已確立的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是對科技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也是研究科技史的應用價值的又一表現。
7.下列推斷與原文觀點相符的一項是
A.當今,天文學研究借鑒張衡設計發明的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是深究中國科技史應用價值的又一具體表現。
B.任何發生過的事情都像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般不能重演,所以我們并不主張察往知來、古為今用。
C.復制曾侯乙墓編鐘參考利用了科技考古的研究成果,這是對科技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方面的有力證明。
D.具有1200多年歷史的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深究中國科技史的應用價值》現代文閱讀答案5.D(原文第二段說科技史研究因為具有自然科學的特點,又與一般的史學在古為今用上有著明顯區別,D項直接說成因為科技史研究的是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的歷史,所以又與一般的史學有著明顯區別,故錯誤。)
6.C(原文最后一段說科技考古學已被列為科技史的分支學科,這是科技史應用研究的又一重要發展方向,而C項漏掉了又一,所以錯誤。)
7.D(對張衡設計發明的候風地動儀的研究和借鑒的應該是地震學,所以A項不對。原文第三段說史學是研究人類歷史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察往知來、古為今用是史學的重要功能,但這并不是主張史學要有實用性、應用性。所以B項說我們并不主張察往知來、古為今用錯誤。C項錯誤是因復制曾侯乙墓編鐘是科技考古學應用價值的有力證明,而不是科技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方面的。)
現代文閱讀 篇6
文章優美的景色與殘酷的現實形成巨大的反差,加強了對丑惡社會現實的批評力量。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月夜》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月夜》現代文閱讀原文阿李的船正要開往城里去。
圓月慢慢地翻過山坡,把它的光芒射到了河邊。這一條小河橫臥在山腳下黑暗里,一受到月光,就微微地顫動起來。水緩緩地流著,月光在水面上流動,就像要跟著水流到江里去一樣。黑暗是一秒鐘一秒鐘地淡了,但是它還留下了一個網。山啦,樹啦,河啦,田啦,房屋啦,都罩在它的網下面。月光是柔軟的,透不過網眼。
一條石板道伸進河里,旁邊就泊著阿李的船。船停在水蓮叢中,被密集叢生的水蓮包圍著。許多紫色的花朵在那里開放,蓮葉就緊緊貼在船頭。
篷艙里直伸伸地躺著兩個客人。一個孩子坐在船頭打盹。船夫阿李安閑地坐在船尾抽煙。那個年輕的客人是鄉里的小學教員,家住在城里,星期六的晚上就要進城去。另一個客人是城里的商店伙計,為了商店的事情他常常被老板派到省城去。
奇怪,根生這個時候還不來?小學教員在艙里翻了一個身,低聲自語道。他向船頭望了望,然后推開旁邊那塊小窗板,把頭伸了出去。
他把頭縮回到艙里就關上了窗板,正聽見王勝(那個伙計)大聲問船夫道:喂,阿李,什么時候了?還不開船?
根生還沒有來。還早,怕什么!船夫阿李在后面高聲回答。
根生每次七點鐘就到了。今晚--小學教員接口說。
他一定會來的,他要挑東西進城去。船夫堅決地說。
喂,阿李,根生來嗎?一個剪發的中年女人,走上石板道就喚著阿李。
根生?今晚上大家都在等根生,他倒躲藏起來。他在什么地方,你該知道!阿李咕嚕地抱怨說。
糟啦!根生嫂叫出了這兩個字,轉身就跑。
喂,根生嫂,根生嫂!回來!阿李在后面叫起來,他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
女人并不理他。她已經跑上岸,就沿著岸邊跑,忽然帶哭聲叫起了根生的名字。
阿李注意地聽著女人的叫聲,他心上的不安一秒鐘一秒鐘地增加。他并不回答那兩個客人的話。他呆呆地站在那里,聽女人喚丈夫的聲音,忽然說:不行,她一定發瘋了!他就急急往岸上跑去。
他們一定把他抓去了!他們一定把他抓去了!女人瘋狂似的叫著。
抓去?哪個抓他去?你說根生給人抓去了?阿李恐怖地問。他的心跳得很厲害。根生是他的朋友。他想,他是個安分的人,人家為什么要把他抓去。
一定是唐錫藩干的,一定是他!昨天根生告訴我唐錫藩在縣衙門里報告他通匪。我還不相信。今天下午根生出去就有人看見唐錫藩的人跟著他。幾個人跟著他,還有偵探。他就沒有回家來。一定是他們把他抓去了。
唐錫藩沒有做到鄉長,火氣大得很。他派人暗殺義先生,沒有殺死義先生,倒把自己的鄉長弄掉了!這幾天根生正跟著義先生的兄弟敬先生組織農會,跟他作對。我早就勸他不要跟那個老龜作對。他不聽我的話,整天嚷著要打倒土豪劣紳。現在完了。捉去不殺頭也不會活著回家來。說是通匪,罪名多大!根生嫂帶哭帶罵地說。
在河畔一段凸出的草地上,三個客人都蹲在那里。草地比土路低了好些。孩子第一個跑到那里去。阿爸,你看!他恐怖地大聲叫起來。
根生嫂尖銳地狂叫一聲,就跟著跑過去。阿李也跑去了。
河邊是一堆水蓮,紫色的蓮花茂盛地開著。小學教員跪在草地上正拿手撥開水蓮,從那里露出了一個人的臃腫的胖身體,它平靜地伏在水面上。
根生!女人哀聲叫著,俯下去伸手拉尸體,傷心地哭起來。
一定是先中了槍,商店伙計接口說。看,這許多血跡!
根生嫂的哭聲不停地在空中撞擊,好像許多顆心碎在那里面,碎成了一絲一絲,一粒一粒似的。它們滲透了整個月夜。空中、地上、水里仿佛一切全哭了起來,一棵樹,一片草,一朵花,一張水蓮葉。
靜靜地這個鄉村躺在月光下面,靜靜地這條小河躺在月光下面。在這悲哀的氣氛中,仿佛整個鄉村都哭起來了。沒有一個人是例外,每個人的眼里都滴下了淚珠。
這晚是一個很美麗的月夜。沒有風雨。但是從來不脫班的阿李的船卻第一次脫班了。
1933年夏在廣州
《月夜》現代文閱讀題目(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 )
A.小說開頭對月夜的描寫目的就是為后文在月夜下的河里找到根生埋下伏筆。
B.優美的景色與殘酷的現實形成巨大的反差,加強了對丑惡社會現實的批評力量。
C.作品在美與丑的對比中,使讀者的心理產生了巨大的反差,包含了無聲的控訴。
D.小說所寫人物不多,情節也不復雜。小說主要運用議論抒情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主題。
E.人們等待根生,但根生一直沒來,最后在河里找到了根生,原來根生竟意外死亡。
(2)文中畫線句描寫了根生嫂的哭聲,請分析其在表現手法上的特色。(4分)
(3)小說結尾寫鄉村,小河靜靜地,月夜沒有風浪,說說其中蘊含的深意。(4分)
(4)根生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但小說并沒有一處直接描寫,試探究小說這樣安排的用意。(5分)
《月夜》現代文閱讀答案(1)選B給2分,選C給2分,選E給1分。(A項這樣的說法比較絕對化了;D項議論抒情相結合表述不當;E項意外死亡說法欠妥。)
(2)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化動為靜,(2分)顯示聲音的斷斷續續,將女人的絕望表現得淋漓盡致,(1分)使讀者在體驗哀傷和憤怒的同時,又淡化了由極度哀傷而帶來的壓抑,使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1分)(酌情給分)
(3)寫環境的安靜,其實是寫出了人們被壓抑的難以平靜的悲憤;(2分)月夜沒有風浪,其實是讓讀者看到了風起云涌的革命風浪的影子。(2分)(酌情給分)
(4)這樣寫,使故事行文緊湊集中,短小精悍,圍繞尋找根生,步步引發懸念;(2分)有利于空出筆墨來寫景,為小說大量的寫景抒情創造了空間,形成小說的詩化特質;(1分)虛實結合,開拓了故事的空間,增大了故事的蘊含量,為根生的被殺提供了廣闊的社會背景,使根生的被殺賦予了深廣的社會意義。(2分)(酌情給分)
現代文閱讀 篇7
放眼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有自己靈魂式的代表人物。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人格化”:文化走出去的秘籍》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人格化”:文化走出去的秘籍》現代文閱讀原文
中國文化“走出去”是個古老又嶄新的課題,說古老,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我們先人汲取歐亞各國文化,同時把包括“四大發明”在內的中國文化在內的中國文化向各國傳播的最好例證。說嶄新,“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創造了新的空間,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中國文化“走出去”這兩年越來越多地被提起,重視的程度也在不斷加強,但想要推動文化走出去,或許我們可以逆向思維想一想:外來文化是如何走進來的?
據我所知,最近30年來,世界表演藝術,特別是歐美各國表演藝術對中國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人格化的影響。不論戲劇、舞蹈還是流行音樂領域,往往是通過一個個大師、一個個明星——一個個具體的人——走進來的。卡拉揚、小澤征爾、穆迪這些指揮家代表的歐美古典音樂,斯皮爾伯格、卡梅隆、湯姆·克魯斯代表的美國電影,統統以個人的形象走進中國。包括迪士尼的米老鼠、獅子王,也是一種富有魅力的人格化形象。換句話說,人格化是把自己國家的文化藝術推向全球的一種最成功、也最事半功倍的辦法。
中國文化同樣應該人格化地“走出去”。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推動中國演出走向世界的工作已經做了近60年,推出去的國內演出團體數以千計,但是能夠作為里程碑的演出數量遠沒有那么多。5月24日舉行的“相約北京”閉幕式,程派青衣張火丁與葉派小生葉少蘭合作演出《白蛇傳》,開票時一票難求,演出時贏得觀眾的滿堂彩,如此盛況,與去年張火丁成功登上美國紐約林肯中心大衛·寇克劇院,簡直如出一轍。
如果說,86年前的梅蘭芳先生“走出去”和86年后的張火丁“走出去”,存在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人格化的方式。美國的受眾、媒體、高校,首先是接受了梅蘭芳這個人,同時接受了他帶來的中國的京劇藝術。梅蘭芳先生在莫斯科訪演期間,可謂“談笑有鴻儒”,他在和俄羅斯藝術大師們的交往中,通過他個人的魅力傳播京劇文化,影響了俄羅斯人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學者化之后的京劇藝術家張火丁,同樣在海外創造了一個人格化的中國京劇藝術形象。
我們的舞臺藝術年年都在向外走,但大多數情況下,觀眾們只知道來了中國的京劇團、歌舞團,演出了中國的藝術,在他們心中,這些藝術因為缺少具體的形象符號而面目模糊。從傳播學的意義來講,我們的文化傳播缺少一個鮮明的靈魂。沒有這個靈魂,媒體報道評論找不到聚焦的地方,觀眾的感情投入也找不到聚焦的對象。正如我們從來不籠統地說歐美交響樂來了,而一定是說卡拉揚帶著柏林愛樂樂團來了、小澤征爾帶著波士頓交響樂團來了,國外的觀眾也需要知道,是哪一個具體的人,帶著他們所欣賞的中國藝術到來。從這個意義上講,大藝術家們既是路又是橋——既是藝術傳播之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座座繼往開來的橋梁。
放眼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有自己靈魂式的代表人物。而要真正樹立一個鮮明的文化大國的形象,也一定離不開一個又一個包括藝術家在內的鮮明的中國人。在世界舞臺上人格化的成功形象樹立得越多,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成效也會越大。
《“人格化”:文化走出去的秘籍》現代文閱讀題目
4.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文化“走出去”有著悠久的歷史,“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創造了新的空間,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B.著名的絲綢之路是成功的文化運輸通道,我們的先人把包括“四大發明”在內的中國文化向各國傳播就是最好的例證。
C.通過一個個大師、一個個明星把自己國家的文化藝術推向全球這種人格化的方式是一種最成功、也是最事半功倍的辦法。
D.盡管時代不同,可梅蘭芳先生和張火丁都以人格化的方式“走出去”,同樣在海外創造論文人格化的中國京劇藝術形象。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最近30年來,歐美的古典音樂、美國的電影,都是以個人的形象走進中國,這種影響很大程度是一種人格化的影響。
B.外國人是通過孔子、老子這些人格化的化身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知道了孔夫子的學說和老子的智慧。
C.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可被記住的是一個個的代表人物,這恰好說明了人格化在文化傳播中的影響。
D.我們的舞臺藝術年年都在向外走,可是海外觀眾卻只知道了中國的京劇團、歌舞團,只知道演出了中國的藝術。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采用逆向思維的方法,認真思考外來文化是如何走進來的,這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或許是比較有幫助的。
B.這兩年,中國文化“走出去”越來越多地被提起,重視的程度也在不斷加強,這對推動文化“走出去”是極其有利的。
C.我們的文化傳播只要有了鮮明的靈魂,媒體報道評論就能找到聚焦的地方,觀眾的感情投入就能找到聚焦的對象。
D.中國文化“走出去”,要真正樹立一個鮮明的文化大國的形象,離不開一個又一個包括藝術在內的鮮明的中國人。
《“人格化”:文化走出去的秘籍》現代文閱讀答案
4.B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題干“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答題關鍵詞“不正確”。B項以偏概全,由原文“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我們先人汲取歐亞各國文化,同時把包括“四大發明”在內的中國文化在內的中國文化向各國傳播的最好例證。”可知“我們的先人把包括‘四大發明’在內的中國文化向各國傳播”只是“文化輸出的例證”。
【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干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干,找準區位,然后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B項是對文章第一節內容的理解,選項曲解文意。
5.D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主要內容的能力。D項,擴大范圍,原文第六節“我們的舞臺藝術年年都在向外走,但大多數情況下,觀眾們只知道來了中國的京劇團、歌舞團,演出了中國的藝術,在他們心中,這些藝術因為缺少具體的形象符號而面目模糊。”可以知道,有個表范圍的限定:“大多數情況下。
6.C
現代文閱讀 篇8
閱讀是語文考試的重難考點內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買菜》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買菜》
不久前的一個星期天,我跟媽媽去買菜。離市場老遠,就見到市場大門兩側的柵欄上“改革開放,搞活市場”八個大字。進入市場,只見人頭攢動,人如潮涌。叫賣聲、討價聲、說笑聲,此起彼伏,一片喧鬧。
隨著摩肩接踵的人群 我們來到了水產部 這里一溜兒十幾個攤位上擺滿了各式水產品活蹦亂跳的大鯉魚 張牙舞爪的螃蟹 還有烏賊 海參 真是應有盡有。媽媽來到一個蝦攤前問道:“多少錢一斤?”“八塊,你瞧這蝦多好啊!”“七塊半吧,稱二斤。”成交了!媽媽隨手掏出兩張“大團結”。我們又買了帶魚、海蟄(zh6)和幾樣蔬菜,裝了滿滿一籃子。媽媽笑著對我說:“走,回家給你做好吃的。”我拎著這沉甸甸的一籃菜,看看媽媽綻(zh4n)開的笑臉,不由想起十幾年前一次買菜的情形。
那時我剛懂事。有一次,媽媽一手拉著我,一手拎的也是這只菜籃。來到市場,里面冷冷清清,只有十幾個菜農在賣菜。媽媽用兩角錢買了一把菜。我見旁邊肉案上有一大塊肥肉,不禁口水直流,纏著媽媽要買肉。可媽媽裝著沒聽見,只管拉我走。我死活不肯,最后媽媽狠狠心,買了一塊巴掌大的肥肉,我這才高興地隨媽媽回家。打那以后,媽媽就不再帶我去買菜了。
幾年前,不知怎么的,我發現菜籃子里的菜漸漸多起來,有時還會冒出只雞來。
歲月流逝,媽媽的菜籃子經歷了十幾年的風風雨雨,飽嘗了酸,甜、苦、辣,如今菜籃子里終于豐富起來了。它的竹篾(mi8)雖然由青黃變成暗紅,但它卻像一滴晶瑩的水珠,滾出了時代的變化,照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買菜》閱讀題:
1.給第二小節部分內容加上合適的標點符號。
2.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1)摩肩接踵:
(2)應有盡有:
3.用“‖”把文章分成三層,概括第一段段意。
4.文章在敘述一個星期天買菜情況后,又回憶敘述了兩件事:
《買菜》參考答案:
1.,。:,,、,。
2.(1)肩碰肩,腳碰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2)應該有的部有了,表示一切具備。
3.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自然段)
第三段:(第4—5自然段)
第一段段意:寫不久前的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去應有盡有的市場上買了滿滿一籃子菜。
4.(1)我剛懂事時有一次跟媽媽去買菜的事。
(2)媽媽菜籃子的變化。
現代文閱讀 篇9
湖是寧靜的、可愛的。作者更喜歡雨中的湖,為什么呢?想知道作者十分喜愛的湖是怎么樣的嗎?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關于湖的現代文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湖的現代文閱讀材料我喜歡一個人坐在湖畔,看著平靜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個明亮的水晶官,那是魚兒的家園,不然它們為什么會整天那么快樂?水晶官里一定有一塊巨大、發光的翡翠,不然湖水為什么會綠得這樣美?我凝視湖面,偶爾投入一粒石子,讓它激起一道道波紋。
靜靜的湖是可愛的,但雨中的湖更動人。蒙蒙的春雨飄下來,不停地織啊織,織出湖——這塊綠色的“錦”。“錦”上無窮無盡的圓環,像美麗的姑娘繡出的朵朵鮮花。夏季,雷雨到來時的湖真熱鬧。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開幕的禮花上了天,你聽,“轟隆”,禮炮響了,大會就要開始了。等大雨一落,聯歡會立刻開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競相開放的雨花了嗎?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魚姑娘頭上的玉花。你想知道節目是否精彩嗎?那“嘩嘩”的雷鳴般的掌聲會把一切都告訴你。
湖的現代文閱讀題目1.從文中找出與下列意思一致的四個字的詞語。
(1)互相爭著、搶著綻放。( )
(2)動作輕快,宛如跳舞。( )
2.用“____”畫出文中的過渡句。
3.作者是從( )和( )兩個方面觀察和描寫雨中的湖的。
4.文中的“禮花”是指( ),“禮炮”是指( ),“玉花”是指( ),“掌聲”是指( )。
湖的現代文閱讀答案1.(1)競相開放
(2)翩翩起舞
2.過渡句:靜靜的湖是可愛的,但雨中的湖更動人。
3.形態 聲音
4.閃電 雷聲 雨花 雨聲
世界著名的湖泊1、帕勞無毒水母湖
粉紅色和紫色的發光的水母,大小不等,從一分錢一個足球,并且是唯一的已知的無刺無毒水母。水母湖是帕勞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在數萬年 前,水母湖曾是海的一部分,由于地殼運動,周圍的海床升高,逐漸將它與外海隔絕,形成了一個看似普通的內陸咸水湖。湖中大多數海洋生物都隨著養分的消耗而 消亡,只剩下了一種低等的、靠少量微生物就可以生存的海洋生物——水母。由于天敵們的消失,這些水母“遺失”了祖先用以防衛自身的武器——身體內的毒素。 這樣,帕勞水母湖擁有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無毒水母。
2、希勒湖
這不是一個草莓奶昔,這是位于澳大利亞西部洛切切群島的希勒湖是西班牙的粉色湖泊自然保護區,它們都看上去美輪美奐,也向世人證明一些不那么好看 的東西——海藻,也可以非常漂亮。事實上,正是海藻產生的多種類胡蘿卜素使得湖泊看上去如此驚艷。一旦湖水的鹽度超過海水的鹽度,在高溫和充足光照下,湖 里的海藻便開始聚集紅色β胡蘿卜素,使湖泊變成粉色。由于湖泊含有大量鹽分,所以附近也有居民采鹽。世界上大多數的粉紅色湖泊都有著很高含鹽度,而它們含 鹽的湖岸看起來也極像沙灘。
3、紅湖
玻利維亞西南部(接近與智利的邊界處)有一片紅白相間的淺灘咸水湖,這就是著名的紅湖。又叫科羅拉達湖。主要由于湖水[pagebreak]含有紅色礦物質,因此從遠處 往湖望去,會看到湖水一片紅色。位于湖中的硼砂組成白色小島嶼,散布在富含紅色藻類紅色的湖面上,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為紅色藻類加灰白硼砂的雙色湖。
4、馬尼夸根湖
位于加拿大,全球最壯觀的火山湖之一。
拉布雷亞瀝青湖
拉布雷亞瀝青湖是地球上最大的天然瀝青。14020xx年前至4020xx年前,在今天美國洛杉磯市漢考克公園的位置, 瀝青源源不斷地從地底冒出,在地面形成一片泥濘的陷阱--拉布雷亞瀝青湖。上萬年來,這個表面平靜、其實險惡的瀝青湖曾扼殺了北美大陸最雄偉的動物--猛 犸象,還有成群的懼狼,巨型短面熊和威名遠揚的劍齒虎。1769年人們發現了這里瀝青的工業價值,于是開始開采,湖中的動物遺骸逐漸被發掘。迄今為止,瀝 青湖中僅發現的劍齒虎骨骼個體就多達2500個,當地遠古時期的繁盛程度可見一斑。
現代文閱讀 篇10
如果少了視覺,沒有光,你還能在夜里移動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黑夜里移動》閱讀原文及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黑夜里移動》現代文閱讀原文
漆黑的夜里,找光。
柏林有一家餐廳,名為NoctiVagus,此為拉丁文,Nocti為“黑夜”,Vagus為“移動”,意即“黑夜里移動”。
這是一家沒有光的餐廳。
春夜微寒,我和T走進這家餐廳,室內明亮溫暖,與一般餐廳無異。服務生馬上過來招呼,幫我們掛外套,問好,閑聊。所有的服務生都是盲人。我們坐在等候區看菜單,招呼我們的服務生是個年輕的女孩,她的臉一直朝向我們,笑容和煦。她向我們推介海鮮,說自己是個愛吃魚的人。前菜、主菜、點心點妥,餐后還有咖啡跟甜點,服務生接著解說待會兒入座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首先,我們必須把身上所有的光源全部關掉,用餐時嚴禁拍照。服務生開始給我們做心理建設,等會兒進入的用餐區是徹底黑暗的,但請不要懼怕,雖然餐廳里完全黑暗,但設有特殊的感應系統,安全逃生門也很齊全,讓客人可安心用餐。
在服務生的帶領下,我們和另外一組客人一起進入一個光線幽微的區域,這是一個過渡區,讓我們從明亮走入幽暗,視覺慢慢習慣弱光源,準備迎接黑暗。服務生請我抓住她的手臂,跟著她走。我尾隨著,連續掀開數個簾幕,終于走進了用餐區。我身體突然靜止,不敢邁出下一步,因為這里頭,果真,完——全——沒——有——光。服務生輕聲說:“跟我來,左轉,來,放心,直走,您不會撞到任何東西,右轉,對,就是這里,正前方就是您的椅子,請慢慢坐下。”
我坐下,沒有光,就是沒有光。我把手放在面前,完全看不到我的手指。T的聲音從桌子的另一頭傳來,聲音里有些許驚慌:“你在哪里?”
和我們一起進來的那組客人,因為其中一位女士完全無法忍受黑暗,尖叫抗拒。她的呼喊很快消失在簾幕后,應該是被服務生帶向光明了。我被黑暗釘在座椅上,身體僵硬,不安開始在皮膚上逼出汗滴。服務生突然發聲,我被她的聲音嚇了一跳,原來,她一直站在我身旁。“我來跟你解說,您的右手邊是刀,左手邊有叉,杯子在正前方,請您開始用手去尋找,慢慢來,飲料隨后上桌。”
我慢慢伸出手,碰觸到桌、巾、刀、叉、匙、杯,還有,從對面伸過來的T的手。我們在黑暗中握了彼此一下,“相濡以手汗”,給彼此打氣。
身體稍微放松之后,我開始聽到許多聲音。四周其實有許多客人,我看不到任何桌椅和身影,但有許多細碎的人聲從四面八方傳來。我聽到刀鋒撞上瓷盤的聲音、飲料倒入杯子的聲音、笑聲、聊天聲……當視覺失去作用,我的聽覺逐漸開啟,敏感度升高。然后,我就明白,為何餐廳要叫“黑夜里移動”了。
黑暗中,賓客坐定,但服務生上菜上酒,必須移動。他們都是視障者,黑暗對他們已屬平常,把賓客們的座椅位置記熟,就可以在其中穿梭自如。這些服務生在外面的世界里,是絕對的弱勢,但在這個工作場所,他們身體的弱點就變成他們的強項了。
前菜沙拉、濃湯上桌,我在黑暗中進食,行動如樹獺,生怕打翻水杯、把刀叉掃出桌面、把濃湯送進眼里。黑暗果然有其分量,肢體被黑暗黏住,一切都遲滯緩慢,咀嚼慢,說話也慢。
看不到菜色,吃食全然只靠味覺與想象力,我知道自己的主菜是海鮮,但有個東西我嚼了很久,就是無法正確說出它的名稱,連續吃了三口,我才驚呼:“這是蝦啊!”視覺功能消失,必須仰賴味覺與嗅覺,這是一次全新的就餐經歷。
少了視覺,耳朵伸展成漏斗,四周各種細碎的聲響都倒進聽覺里。隔壁桌一對男女的對話,讓餐廳里所有用餐的賓客都忽然安靜下來。原來,大家的耳朵,都變成漏斗了。
男士說:“你愿意嫁給我嗎?”
靜。
這句話像一根繩索,勒住了所有人的喉嚨,話語休止,吃食暫停。
女士沒回答。
男士繼續說:“你看不到,但現在我手上,有個戒指。”
寂靜再度塞滿黑暗。我的刀叉在空中懸浮,嘴巴微張,不敢動。
“你愿意嫁給我嗎?”
依然聽不到女士的回答。
再試一次:“你愿意嫁給我嗎?”
重復三次的問句,在黑暗里回蕩,求婚的男士喉嚨干渴,聲線分叉,問句的結尾很微弱。
“你愿意嫁給我嗎?”
我受不了了,黑暗我可以習慣,但這種懸疑,殺人哪。
“你……”
女士的聲音,在此時,終于劃破沉默。她的聲音,在黑暗里點燃了光。
在徹底的黑暗中,她哽咽著慢慢回答:“我,一,直,在,點,頭。”
(有刪改)
《黑夜里移動》現代文閱讀題
7、對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A.開頭幾段從名稱、特點和內部設置等對餐廳進行介紹,交代了這家餐廳對就餐者細心的照顧和特殊的就餐環境,為情節的發展作了鋪墊。
B.小說中的T來到沒有光的用餐區驚慌失措,用餐過程中還伸出手給“我”,說明他是個膽子比較小的人,與“我”的鎮定自若形成鮮明的對比。
C.“我”在用餐中聽覺“敏感度升高”,“吃食全然只靠味覺與想象力”,這些運用了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在沒有視覺之后的特殊感受。
D.結尾處,以“我,一,直,在,點,頭”來敘寫女士的回答,一字一頓,表現了女士因表達受到誤解的委屈、擔心再次表達不清楚的情態。
E.小說題材獨特,發生在“黑夜里移動”餐廳的故事溫馨動人,其中也蘊含著作者對生活在這里的弱勢群體的同情,這是小說的獨到之處。
8、小說是怎樣敘述發生在“黑夜里移動”餐廳里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4分)
9、小說為什么以一個求婚的情節來結尾?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黑夜里移動》現代文參考答案附加解釋
7、D、A,各2分(C.“運用了夸張的手法”表述不準確,只是寫了特殊感受,沒有運用夸張手法。B.T來到沒有光的用餐區并沒有“驚慌失措”,而是“聲音里有些許驚慌”。見第7段。也沒有“與‘我’的鎮定自若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我”也曾經被“嚇了一跳”。見第8段。E.作品并沒有表現“作者對生活在這里的弱勢群體的同情”,不合文意。)
8、①以“我”的視角來敘事,使事件顯得真實可信。②以一家沒有光的餐廳作為故事的背景,容易引發讀者的好奇心。③敘寫一個視力正常的人在這里的就餐體驗,能喚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④通過簡潔而精彩的對話展現一個動人的愛情畫面,使故事富有詩意,耐人尋味。(答對一點1分,兩點3分,答出任意三點4分。)
9、①藝術結構上,通過突轉產生戲劇性效果,最后以一個求婚的情節來結尾,使敘述頓起波瀾,激發了讀者的想象。②思想內容上,從對黑暗中用餐的感受到一個浪漫事件出現,給人以黑暗擋不住愛情的感覺,深化了作品的主題。③情感表現上,以一個美好而動人的愛情故事作為“黑夜里”用餐的主要情節,強化了作者對這個餐廳以及服務于這個餐廳的盲人所寄予的美好情感。(每點2分)
現代文閱讀 篇11
在不斷地被批判被否定當中能站得住,那才是真理。如果不許批評,那怎么是真理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整理的《周有光:不許批評的真理,是偽真理!》現代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周有光:不許批評的真理,是偽真理!》現代文閱讀原文馬國川:現在學術作假等現象層出不窮。為什么會這樣?即使是名牌大學,對于教授抄襲事件也裝聾作啞,既不進行調查,也不回應。您怎么看待?
周有光:我看到了一些材料,這些材料告訴我,學術抄襲、教授造假,是大學的“官僚化”的一個派生現象。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官員讀博成為新風氣,他們為了一個學位頭銜大批進入大學,創造了“在職博士生”這個怪現象。官員有時間讀書寫論文嗎?絕大多數文章都是抄的或者別人替他們寫的,當然是虛假的。這樣就產生了大批沒有知識的博士和空頭教授。有什么辦法解決問題呢?我想,辦法就是“非官僚化”。上海一個教授告訴我,大學有兩種假教授,一種是“真的假教授”,交一筆錢,大學給你一個客座教授之類的聘書;還有一種是“假的真教授”,一個系升格為學院,來了一個院長兩個副院長,一定是教授,其實不學無術,把教育的尊嚴和威信一掃而光。至于名牌大學的教授抄襲,我們要研究整個現象。名牌大學面對抄襲事件裝聾作啞,是非常不正常的。
馬國川:假文憑泛濫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社會現象,假如最近的唐駿假文憑事件,就鬧得沸沸揚揚。為什么今天的中國會假文憑泛濫?
周有光:唐駿是我的老鄉,常州人,還有一個糟糕的事,我是常州中學的畢業生,他也是常州中學畢業的,只是前后差了幾十年。報紙上說,唐駿到常州中學去演講,雖然文憑是假的,可是本地人還很擁護他。可見今天的風氣是壞得不得了了。學問和管理能力是兩碼事。有的人有管理能力,能辦事,可是不能搞學問;有的人有做學問的天賦,可是不能搞管理。唐駿這個人有管理能力,可是在我們現在的制度之下,有了社會地位還要一個文憑。怎么辦?只有造假了。后來報紙上不是登了嗎?只要給多少錢,美國西太平洋大學就給一個碩士或博士學位。為什么今天的中國假文憑泛濫?因為我們這個社會需要假文憑。我們今天重視文憑不重視知識,文憑越高越發達,當然假文憑就出來了。
馬國川:中國為什么出不了大師,您認為原因是什么?目前中國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周有光:我想,對于第一個的問題,唐代大學問家韓愈早已答復了。韓愈在文章里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這很重要,馬叫是表示意思的,你不懂它,怎么能做伯樂呢?“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這個答復非常好,用不著我來回答了。我看到一些雜志上有些小評論說,不隨風倒就不可能做“大師”。當然這是笑話,“隨風倒”的人怎么能夠成為“大師”呢!不過是御用文人罷了。沒有獨立思想怎么能成為大師呢?還有,要出“大師”還有許多條件。比如,魯迅是連領袖都推崇的大師,可是假如他多活二十年,他還能做大師嗎?蔡元培提出來八個字“學術自由,學校自治”,所以他造就了一個好的北京大學。國外都是這樣子,世界上的好大學沒有一個不是學術自由、大學自治的。假如大學繼續官僚化,就不可能有學術自由、大學自治。
馬國川:社會科學的發達與否,決定了能否培養出真正的大師。但有人批評說,中國現在社會科學中玄學和形而上學盛行。那么,如何克服社會科學中的玄學與形而上學問題呢?
周有光:這個問題很重要。人類的思維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神學思維,神學思維都是迷信;第二個階段叫玄學思維,玄學思維是信仰;第三個階段是科學思維,科學思維講究實證。三種思維是完全不一樣的。從科學角度來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同屬于科學思維,意識形態屬于玄學思維,是兩個階段的兩種不同思維。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都是科學,把社會科學跟自然科學截然分開,這是錯誤的。按照今天世界的常識來講,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同樣都需要進行嚴格的實證。什么叫實證呢?實證就是實踐的檢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什么叫真理呢?在不斷地被批判被否定當中能站得住,那才是真理。如果不許批評,那怎么是真理呢?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意識形態是不許批評的,意識形態是用來信仰的,所以意識形態不能跟社會科學混起來講。要恢復社會科學的本來面目,就要提倡民主。民主不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新發明,也不是它的專利品。民主是三千年來的歷史經驗的積累,現在還在一步步漸進。今天我們要重新建設中國,從五四開始,回歸五四,學習民主。
(節選自《財經》20xx年10月)
《周有光:不許批評的真理,是偽真理!》現代文閱讀題目4.下列對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周有光認為大學有兩種假教授,一種是“真的假教授”,一種是“假的真教授”,這種現象把教育的尊嚴和威信一掃而光。
B.唐駿到常州中學去演講,雖然文憑是假的,可是本地人還很擁護他,周有光藉此證明唐駿是有管理能力、會辦事的人。
C.周有光認為蔡元培造就了一個好的北京大學,它與世界上的好大學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學術自由,學校自治”。
D.民主不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新發明,也不是它的專利品,周有光認為民主制度已經延續了三千年,我們國家的新建設也需要民主。
5.周有光認為中國要培養出真正的大師需要哪些條件? (4分)
6.在訪談中,周有光主要批判了當今中國哪兩方面的問題?你從文中看到了周有光身上的哪些重要品質?(5分)
《周有光:不許批評的真理,是偽真理!》現代文閱讀答案4.C(A文中說這是上海一位教授說的;B周有光用來證明的是今天的風氣壞得不得了了;D周有光并沒有說民主制度延續了三千年)
5.①社會要有識才的“伯樂”。②人才要有獨立的思想,不能“隨風倒”③大學要實行“學術自由,學校自治”,去官僚化。④要把社會科學與意識形態分開來,社會科學須發揚民主,講究實證。(每點1分)
6.第一問①批判了學術上的“假”:大學官僚化帶來的學術抄襲與教授作假,名牌大學對抄襲事件裝聾作啞;社會重視文憑不重視知識,假文憑盛行。②批判了認知上的“混”:把社會科學與意識形態混起來講。(每點1分)
第二問①敢講真話:如批評大學不正之風。②辯證看人:如批評唐駿文憑造假,又肯定其管理能力。③知識淵博:回答中文史哲知識都有涉獵。④實事求是,提倡民主:如提出科學思維講究實證,社會科學需要民主。(每點1分,答對3點即可)
現代文閱讀 篇12
從長遠角度考慮,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一時之功。它需要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多關注最新信息,多閱讀名家名著,開闊視野,增加實踐,培養對語言的品評、賞析、感悟的能力,培養學習語文、陶冶性情的興趣,在多讀深思中進入學習語文的嶄新境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月跡》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跡》
奶奶說:“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瓷花盆兒上、爺爺的锨刃兒上發現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凈沙;全沒白日那么的粗糙,燦燦地閃著銀光。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這兒!”
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
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里都有月亮;沿著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著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坐在沙灘上,掬著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說。
“月亮是個好。”妹妹說。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于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困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月跡》閱讀題:
小題1:上文主要寫了兩件事,請簡要概括它們的主要內容。(2分)
小題2:選段開始說“我們越發覺得奇了”,末尾說“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請分別寫出“奇”和“滿足”的具體含義。(4分)
小題3:結合選段有關描寫,體會“噢,月亮竟是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這個句子的含義(4分)
小題4:“大家都覺得滿足了,……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此時,如果“我”做了一個夢,我會夢見什么呢?請根據你對選文的理解,發揮合理想像,描述夢境的內容。(3分)
《月跡》閱讀答案:
小題1:我們河中尋月;我們沙灘議月。
小題1:“奇”指“月亮并沒走”;“滿足”指只要我們擁有了月亮,也就擁有了整個天空,擁有了所追求的美。
小題1:“生活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你愿意去發現,美無處不在,希望無處不在。
小題1:不設統一答案。
小題1:圍繞著“月”這一線索總結中心事件。主要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學生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事件
《月跡》答案分析
小題1:學生應培養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具體含義的能力,有利于對文章主題的把握。
小題1:這是有關主題理解的一類題,要求學生緊扣文本的主題,即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所闡述的道理。
小題1:能體現“尋月”“得月”后的喜悅滿足,能表現童心的發現力、好奇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