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走上辯論臺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并獲得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心理品質; 3.養成耐心傾聽、尊重他人發言的良好的交際習慣; 4.培養學生運用資料來闡述自己觀點的寫作能力; 5.在辯論、交流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指導與建議 1.三項活動,任選一項,分組進行,教師調控,注意分組大體均衡。 2.提前布置,讓學生做好充分準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準備,實際上就是搜集、提取依據,形成觀點。這一過程不可輕視,因為搜集、篩選資料的過程,就是學習過程,也是學習方式和習慣養成的過程。 3.在學生搜集、篩選資料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學習資源,如圖書館、網絡等,還應倡導資源共享,合作學習。 4.三項活動盡管都是討論、辯論,但比較而言還是同中有異,各有側重。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上網,在現代人的業余生活中漸漸占有重要地位,成為閑暇娛樂、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習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但網上也確有寶藏與垃圾并存的情況,教師在這一方面加強引導很有必要。“上網利弊談”,是一項側重于討論的活動,雙方都承認上網有利有弊,但其觀點并不完全一致,根本分歧在“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上。雙方的意見都有道理,只是考察的著眼點不同而導致結論不一。教師在指導這一活動時,要讓雙方充分展開討論,激發雙方把自己的觀點說透,以利于對上網有個全面而理性的認識,進而讓學生在以后的文化生活中正確對待上網。 “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嗎”,盡管也是一項討論活動,但和前一項活動有所不同,這一活動辯論的色彩要濃一些。教師在指導這項活動時,要引導學生拓寬視野,比如,在人文學科中,答案常常是豐富多彩的,而在自然科學中答案有時只有一個,有時也是多種多樣的。要引導學生不能固執己見,僅僅停留在“只有一個”或“不止一個”的堅守上,而要擺出文學藝術中、科學中、生活中的道理,以理服人。這樣才能廣開思路,活躍思維,甲乙雙方都可以從對方論辯中得到啟發。當然,編者所設置的這兩個議題,是有其觀點傾向的,希望通過辯論來突破傳統思維的單向定勢,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求異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 “關于克隆的爭議”,這是關涉到科技發展與道德倫理之間的關系的討論。正如課文《奇妙的克隆》一文所言,“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關于克隆的爭議”的主題活動,實質上是涉及到科學和道德的兩難問題。因此,要開展好這一活動,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對這門科學(克隆)和由此涉及的道德問題有所了解、認識,了解什么是克隆技術,克隆與人類生命有何關系,什么是倫理道德,倫理道德所堅持的是什么,克隆在哪些方面涉及倫理道德,等等。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幫助人類逢兇化吉,同時,也有可能招致人類對自我的遺棄,對人類生命倫理、尊嚴的踐踏,“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在這一問題上得到更為突出而深刻的體現。通過討論,除了達到口語訓練、思維訓練的目的外,還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給予特別的關注:(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科技發展與倫理道德的關系,推動學生深入思考如何運用科技之劍,讓科學技術不僅造福于人類,同時也能提高人類的道德水平,為學生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統一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礎;(2)科學技術的發展,會帶來深廣的社會變革,這場變革不僅意味著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會引發一系列價值觀包括倫理道德觀的重整和轉變,因而我們也不能固守傳統,僵化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以及倫理觀念中,不能以傳統觀念作為唯一正確的標準來衡量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及價值理念,面對現代社會,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必須有所完善和提升。 5.關于口語與作文的指導。要注意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鍛煉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本次活動對口語交際的指導主要是,在討論、辯論中要做到態度誠懇,語言得體,闡述觀點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等。教材對本次作文的要求是“觀點明確,材料充實,條理清楚”,其他未作限定。但是從教材提出的要求來看,以議論性文體為主。教師可指導學生從三個問題的討論中,選取一個議題,在查閱資料、與同學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觀點和思考。要注意的是不要淹沒在別人的、既有的觀點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哪怕這一點心得還比較幼稚。 三、活動評價 1.本次活動每位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參與的能力。因此,首先,要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的態度和參與的過程;其次,要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 中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特點等,因為,在本次活動中,能夠反映學生不同的思維特點,有的認識問題追求深刻,有的認識問題傾向全面,有的認識問題熱衷新穎獨特,有的認識問題講究辯證……這些不同的個性特點都應予以保護,尤其要對那些新穎獨特的思維方式要給予理解和尊重,但要防止學生認識問題過于偏激,思考問題走入極端;再次,要注意評價學生在討論、辯論過程中表現出的文明修養,這是交際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2.要注意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次綜合性學習的三項活動都有討論、辯論意味,因此,也可以用討論的形式來對本次活動進行評價,既可以在討論中進行相互評價,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 3.教師的評價宜從三個方面展開:(1)評價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互評和自評進行再評價;(2)對于在活動過程 中表現突出、積極主動、大膽發言的同學理應給予充分的肯定性評價,但也要特別關注那些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而在活動中也能參與的同學,即使他們表現得并不活躍,只要參與了就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4.可以把作文講評與活動評價適當地聯系起來。比如,在活動過程 中善于搜集材料,勤于思考,積極發言,寫起作文來也就容易做到內容充實,觀點明確。 四、參考資料 1.網絡:光明?黑暗?(魏一帆) 光明與黑暗本是一對冤家,但“不是冤家不聚頭”。“世界上既沒有純粹的黑暗,也沒有純粹的光明,只有在黑暗中才能發現光明的曙光。” 遠古時人類開始創造工具,并學會了人工取火;進入到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不斷完善我們的主觀意識,從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直到今天,世界經濟全球化,網絡新經濟迅速發展,一場場科技革命將我們推到了有史以來的文明制高點。人們一直嘗試著用更新、更快、更成熟的手段去改造世界,網絡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人們最得力的“助手”。20世紀末,伴隨電腦的遍及,一張巨大的科技網──internet將全球的電腦用戶聯系起來,它讓世界變“小”了,遠隔天涯、素不相識的人們可以面對面般地交流;它也讓人生豐富了,足不出戶就可以盡覽世間萬象。同時,以網絡為龍頭的科技新經濟帶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b to b、b to c……網絡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了全球每一個角落。在2000年美聯社公布的全球經濟發展報告中,僅網絡一項科技新增長點所帶來的價值就相當于十萬家企業近兩年創造的價值;而中國2000年的外匯收入中,電子商務占到了3.6%。在美國華爾街股市上,網絡科技股占到了40%,帶動了整個股市的一波又一波高潮。以往的一些大型公司也發現了網絡經濟中所蘊藏的巨大利潤,開始涉足網絡,如微軟的“.net”計劃,亞馬遜的“全球商務”計劃等等。網絡所帶給人們的巨大收益,令我們感到驚訝;網絡今后發展的光明前景,令人們感到興奮。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但網絡絕不是慈祥仁愛的圣母,它在向人們灑出甘露的時候,也將靈魂的渣滓拋給了人們。網絡黑客的肆無忌憚讓人心悸,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2000年統計數字中,黑客的破壞使全球經濟損失達200億美元;1999年美國軍事演習過程中突然與五角大樓中斷聯系,導致一架f16迷失航向,二名飛行員受傷,并且使五角大樓網絡系統癱瘓近數十小時。結果發現竟是一名14歲的“黑客”的“功勞”!不單單是黑客,網絡中還充斥著人類生活中所能見到的邪惡:色情、暴力、謊言、騙局……在今年3月初,一位四川女大學生沉溺于網吧,經常上網聊天,結果因交友不慎,自殺身亡。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也曾報道過網吧對于青少年的危害,許多孩子就是由于過分鐘愛網絡,結果身陷其中,無法自拔,甚至走向犯罪……一樁樁、一件件的事件令人痛心和感慨:如此蓬勃發展的網絡卻帶給人們數不盡的罪惡,網絡到底是光明的使者?還是黑暗的化身?其實,古往今來,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道路都是曲折的。古時商鞅變法,以封建制代替奴隸制,商鞅雖死但卻奠定了封建制的基礎;中世紀,布魯諾為維護真理而殉難,但真理終究戰勝了謬誤;近代,大革命雖然被反革命勢力絞殺,但蓬勃發展的共產黨最終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網絡,這個新生事物的發展不也正印證了這個真理嗎? 光明中必然隱藏著黑暗,但黑暗中也同樣孕育著光明。網絡作為一個朝陽產業,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擁有著光明的未來。我們不應該讓黑暗再籠罩網絡,不應讓黑暗掩蓋它的光芒;只有讓它充分放射出它的光輝絢麗,才能造就人類美好的明天! 2.網絡無罪(劉超) 自從1946年美國佛羅里達聯邦國立大學成功研制出第一臺計算機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55年了。在這55年里人類利用計算機以及計算機網絡──因計算機的發明而產生的一個比計算機更偉大的產品──不知創造了多少令人難以統計的財富,難怪有人驚呼智能時代的到來。 人類曾經為了彼此傳遞信息而建起四方巍峨的烽火臺,也曾為彼此互相了解而發明了電報、電話以及電視,前者是人類進入農業時代的產物,后者則是人類跨進工業時代的標志,因此不難看出,人類利用科學技術來改造通訊設備的能力,正在“一日千里”的變化之中。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是有條件的,任何事物在人類利用的過程中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會危及到人類自身,但這都是必然的,唯物辯證法中的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就完全可以說明這一點,任何事物均要將其一分為二的對待,它必定有助于人,也必定對人類有所損壞。 不錯,網絡的確會讓某些人的人性變惡,使其失去作為人的理智。依靠網絡進行犯罪活動,對公眾利益造成重大損壞的事例也的確屢見不鮮:1996年7月,南京紫金山地區某銀行職員楊某,依靠網絡進行犯罪,先后破壞該行電腦管理系統數次,非法提取貸款總共一千余萬元。兩年之后楊某終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犯有依靠計算機網絡詐騙而成為我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因網絡犯罪而判死刑的人;1997年,網絡黑客大舉進攻美國外交部和國防部,造成美國國家機構運作癱瘓,重要情報或被竊取或被刪改,一時間攪得白宮和五角大樓亂成一團,該犯罪活動的主犯至今也未被抓獲,事隔四年之后,時任美國國防部的高級秘書邁克·威爾遜憶起此事還膽戰心驚,稱那是“上帝安排的悲劇”;1998年中,一場席卷整個東南亞乃至整個世界的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各國都帶來了不小的打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世界經濟犯罪巨頭索斯萊利用網絡系統破壞了當時泰國曼谷股票交易中心的商務網絡,從而控制匯市和股市,大量轉售泰國貨幣──銖,因此引發這場自1933年以來的特大經濟風暴,一時間破產企業不計其數。可見,網絡產生“麻煩”確實不小,但你必須認識到計算機網絡只是“兇器”,而不是“幫兇”。網絡是無罪的,是純潔的! 人類發明了火藥,發明了原子彈,發明了偵察衛星,但誰又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啊!我們自身太愚蠢了,我們發明的東西殺傷了我們的肉體,毀壞了我們的文明,阻止了我們前進的步伐!”計算機網絡同這些東西在本質上是毫無差別的,真正毀壞人類的只有人類自身,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因網絡的誕生使得人類的物質文明在短短的幾十年間獲得飛速發展,這難道也是網絡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嗎?與其給人類帶來的損失相比所得出的結果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以上兩篇文章均選自《高中生話題作文》,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3.克隆人是福音還是惡兆? “克隆人”的話題近幾年一直是科學界的熱門研究課題,但在社會各個領域都引起了廣泛而強烈的爭議。 支持者理直氣壯:“克隆人”技術能使千千萬萬不孕癥患者實現做父母的愿望;能使那些痛失骨肉的親人重溫天倫之樂;能為許許多多不治之癥找到新的治療方案;能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社會效益……總之,簡直就是科學界、醫療界、全人類的新曙光。 反對者言之鑿鑿:“克隆人”的出現將對現有社會的家庭結構、倫理體系造成巨大沖擊;會成為恐怖主義分子犯罪的工具;制造大量基因結構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誘發新型疾病的廣泛傳播;就目前技術而言,無法保證“克隆”的安全性,可能出現流產、早產、死胎、畸形等不良結果等等。尖刻的批評者說,在創造出一個健康的“克隆人”之前,科學家們可能會先造出成百上千的畸形兒。 誰是支持者?有識之士指出,首先恐怕是一部分野心勃勃的科學家,一心希望自己成為“開創人類生育史新紀元”的先驅者。其次當推一些實力雄厚的藥業公司及其他企業,它們看中了“克隆人”將帶來的巨大利潤,冒著被政府嚴懲的危險為科學家們提供實驗場所和資金;另外,肯定也有那么“一小撮人”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明里暗里支持“克隆人”,這一小撮中甚至包括妄想統治世界的狂人政客和恐怖分子。最后,恐怕才是部分為不孕癥所苦或骨肉夭折而已超過生育年齡的夫婦,因為鑒于目前科學發展的水平,治療不孕癥已絕非只有“克隆”這一條道可走。 誰是反對者?實際上,目前對克隆人問題,反對的聲音一直是主流。反對者中,最強大也最有制約效果的莫過于各國政府。1998年初美國一位名叫理查德·錫德的科學家率先提出,他將進行克隆人試驗,目的是為患不育癥的夫婦繁衍后代,是為“克隆人”風聲初起。當時,俄羅斯和英國等國就紛紛通過法案,禁止克隆人,違者將受重罰;各種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人類基因倫理委員會等也都表示明確反對,法國、意大利等19個歐洲國家很快簽署了嚴厲禁止克隆人的協議;科學界的主流意見也是堅決反對;而宗教界特別是天主教反對旗幟舉得最高,因為“克隆人”等于人取代上帝而自行創造自己,與天主教義提倡的倫理標準背道而馳。最新的反應來自德法兩國。安蒂諾里一宣布要克隆人,德法兩國政府馬上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商議由聯合國制訂一項全球性的禁止克隆人的協定;歐盟委員會也隨即發表聲明,堅決反對克隆人。 (摘自2001年8月10日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