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境于思想政治教學之中(精選3篇)
寓情境于思想政治教學之中 篇1
寓“情境”于思想政治教學之中
教學是科學,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政治課堂教學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就教學容量來說,總是有限的,但教師可以運用教學藝術,將學生帶入一種超越時空的教學意境,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最大限度地利用時空,以有限體現無限,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據研究表明,學生最佳的學習狀態僅能保持二十五分鐘,這就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巧妙處理好知識難點、重點與學生課堂最佳狀態的吻合,這就需要政治教師巧設情境,在有限的時空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在學到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又豐富感情,發展了個性,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真正做到“知識、能力、覺悟、行為”的統一。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目前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何創境激情,是在新的形勢下,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道德建構理論認為:個體獲得良好的道德觀念,是個體自己自我發展的過程;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個體自主地建構;這種建構產生的道德利于轉化成個體自覺的意識和責任感。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須通過一種“中介”來激活個體的道德判斷、道德推理,從而使學生將老師傳授的道德內容同化、順化、平衡為個體道德。這個“中介”就是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引起學生一定的心態和情感體驗,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刺激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啟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原國家教委督學柳斌曾說過:“情境教育是對素質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應當是有情的,離開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單純傳播知識的誤區,枯燥的死胡同。”思想政治這一門學科,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加上社會科學本身的特殊性,相當一部分學生抱有偏見,認為它“假、大、空”,既不可信,也無實用。這種思想觀念使他們對該學科產生了抵觸情緒,學習缺乏積極性,學習效果較差。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成為擺在廣大政治教師面前的問題。
一、教學中創設“情境”的幾種嘗試
(一)、巧妙導入 吸引心、眼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導入 至關重要。教師巧妙地導入 新課,是創造良好教學情境的基礎,這就像名演員亮相那樣,能一鎮住臺腳,抓住觀眾,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進入最佳狀態。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認真地研究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或提出問題尋求解答,或創設情境激起想像。如講“情緒”一課,設計了這樣的開頭: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有關指人心情的詞語,請你們寫在紙上,來“比一比”哪一組在規定時間內寫得最多,同學們議論紛紛,一下子提高了興趣,唯恐落后,結果全班共寫出了三十多個,如“興高采烈”喜怒哀樂“等。此時,實際上已進入了本節課的新教學內容。講“世界而生命而精彩”一課時,播放一些如絢麗多彩的海底世界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吸引住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有切身之感的氛圍之中,這樣會大大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妙用漫畫 寓教于樂
漫畫富有幽默感,生動性、趣味性和豐富寓意,利用漫畫提供的感性材料,令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更能夠創設“樂學情境”,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枯燥問題趣味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如講“抵制不良誘惑”時,可自己設計一幅簡單的漫畫:要河邊畫一條美人魚,它手中捧著一盆五顏六色的水,非常殷勤、熱情地邀請在干凈水里游泳的魚兒到它的所謂的“天堂”水中玩,對小魚來說這里的環境美極了,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回答,你如果是河中的小魚,你愿意去嗎?以漫畫為背景展開教學,通過漫畫聯想,達到最佳的效果。教師平時也可以布置一些漫畫作業 ,請學生自己創作,或者請學生搜集一些比較好的漫畫作品辦班級展覽,這們更加激起學生的興致,同時又提高了他們的繪畫和鑒賞能力。
(三)、模擬表演 身臨其境
初中政治教材的特點是從具體的事例總結出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教師如果肯動腦筋就可以從教材中挖掘出的素材,
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學生了主體教學資源,讓學生扮演課堂教學內容中涉及到角色,在扮演角色過程中,體驗生活,學習知識。如初一年級請學生當“心理小醫生”,解決青春期所遇到的煩心事,開一間小的診所,初二年級可以搞“模擬法庭”等,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講“正當防衛”時,教師也可以先預設幾個屬于或不屬于正當防衛的情境,能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組織表演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對模擬的案例進行評價,不要使課堂變成單一的表演會,教師所做的目的應明確,即加深學生對進行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達到教學的目標。
(四)、歌聲嘹亮 升華主題
從表面上看,音樂與政治課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馳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節奏打動人們的心靈,激發人們內心的感情共鳴,逐步展開想象、聯想,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課堂上選用點音樂,這樣豐富了我們的教學手段,同時用音樂渲染了一種良好的氛圍。例如:在講“性格”問題上,我將全班同學分為八個小組,每組在規定時間內寫出《水滸傳》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些環妨 以《好漢歌》為背景音樂,這時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可以最后讓學生齊唱《我的中國心》作為結束。學生在嘹亮的歌聲中進一步認識到什么是愛國主義,整節課的主題在歌聲中升華。
(五)、開拓視野 延伸課堂
我們都知道社會是大社會,課堂是小課堂。單單課堂上教師45分鐘的時間對學生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同時只有理論現時沒有實踐的操作,即理論沒有聯系實際的理論是蒼白無力的,不會長久的。所以必須要使學生實踐,開拓自己的視野。當然讓學生走出校門投身于現實的大環境操作起來有點難度,但“實踐”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巧妙在設計情境,使這個實踐也可以在講臺上、課堂上來完成的。如:設立“新聞聯播”節目,由學生播報最近幾天發生的國內、外要聞,并作簡要分析、評論,這就把課堂教學延伸了課外,這樣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使學生養成堅持看報刊雜志的好習慣。對社會上的一些問題與教材上的知識結合起來,真正“學以致用”。這樣有利于于學生了解社會,又能感受到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使政治學科發揮其更佳的教育功能。
二、創設教學情境對教師的要求
創設情境,首先要求教師教學時充滿激情。政治課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感情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一位優秀的歌手之所以能打動聽眾,是因為他(她)在演唱時傾注了全身心的感情。教師站在講臺上如同演出,只有激情滿懷,才能感染學生。因此,政治教師要熱愛所教的政治課程,從而由熱愛產生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要動真情,說真話,講真理,做真人;要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為了上好每節課,教師要力爭做好每一項準備工作,一進入課堂就調整好情緒,拋卻煩惱和雜念,充滿自信,專心上課。在講課時使語調充滿感情,表達清晰,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情激情,以行激情。毫無自信,敷衍了事,話語干巴,連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教師,是不可能感染學生的。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在對教材的講述中滲透自己的感情,以此激發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上初三政治課關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要迅速發展,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這一內容時,要結合學生所學的世界歷史知識來創造設情境。教師先敘述英國的利物浦通過奴隸貿易由一個小村莊發展為一個大城市的歷史,然后說:“利物浦現在是一個美麗多情的海濱城市,如果說它美麗,那么,請不要忘了它有一段罪惡、骯臟的歷史,它的每一幢高高聳立的大廈都枕在無數個非洲黑奴的頭顱之上;如果說它多情,那么,請不要忘了它曾經是何等的冷酷、殘忍!就在它的每一處陰暗的角落里,都游蕩著無數非洲黑奴的靈魂!”。用這種充滿憤怒的聲音,就能強烈地震動學生,也能使學生真正理解:"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這句話。隨著教師對教材的生動講述,學生必將獲得一種愉快的體驗,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特點。當代中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喜歡思考,富有想象,較少保守,求新求變,最忌陳舊的觀念,呆板的方式。教師若能抓住這一特點,提出一些新設想,新見解,嘗試一些新方法,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為政治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能使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又如講授初三政治教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環境問題時,播放一段關于長江水土惡化的錄像《長江,我為你哭泣》,并結合錄像設疑:“是什么造成成了長江讓人哭泣的現狀?怎樣才能永久地讓長江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看到土枯巖裸,污泥濁水的長江,同學們的心靈就會受到震憾,求知欲就會被激發,思維就會立即活躍起來。教師進一步布置:我們所處的環境怎樣,面對惡劣的環境有什么對策,并結合學生身邊的事,要求學生對章江、貢江的水源進行調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后一課知識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性。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要會巧設疑問。思維過程是從問題開始的精心設問,是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的關鍵,將問題貫穿于教學過程 中,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是學生進入主體角色的入門之徑。設問的方法要明確,讓學生知道從哪個角度,哪個范圍去思考問題。
接著可讓學生討論問題,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既能解疑釋惑,加深對課文實質的認識,又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創設情景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我們要明白教育的功能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啟迪學生的悟性。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覺醒,那無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對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貫徹素質教育,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對于政治課堂沉悶氣氛的改變都有一定的好處。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與進取,不斷地積累。
寓情境于思想政治教學之中 篇2
寓“情境”于思想政治教學之中
教學是科學,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政治課堂教學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就教學容量來說,總是有限的,但教師可以運用教學藝術,將學生帶入一種超越時空的教學意境,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最大限度地利用時空,以有限體現無限,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據研究表明,學生最佳的學習狀態僅能保持二十五分鐘,這就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巧妙處理好知識難點、重點與學生課堂最佳狀態的吻合,這就需要政治教師巧設情境,在有限的時空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在學到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又豐富感情,發展了個性,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真正做到“知識、能力、覺悟、行為”的統一。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目前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何創境激情,是在新的形勢下,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道德建構理論認為:個體獲得良好的道德觀念,是個體自己自我發展的過程;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個體自主地建構;這種建構產生的道德利于轉化成個體自覺的意識和責任感。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須通過一種“中介”來激活個體的道德判斷、道德推理,從而使學生將老師傳授的道德內容同化、順化、平衡為個體道德。這個“中介”就是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引起學生一定的心態和情感體驗,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刺激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啟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原國家教委督學柳斌曾說過:“情境教育是對素質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應當是有情的,離開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單純傳播知識的誤區,枯燥的死胡同。”思想政治這一門學科,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加上社會科學本身的特殊性,相當一部分學生抱有偏見,認為它“假、大、空”,既不可信,也無實用。這種思想觀念使他們對該學科產生了抵觸情緒,學習缺乏積極性,學習效果較差。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成為擺在廣大政治教師面前的問題。
一、教學中創設“情境”的幾種嘗試
(一)、巧妙導入 吸引心、眼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導入 至關重要。教師巧妙地導入 新課,是創造良好教學情境的基礎,這就像名演員亮相那樣,能一鎮住臺腳,抓住觀眾,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進入最佳狀態。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認真地研究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或提出問題尋求解答,或創設情境激起想像。如講“情緒”一課,設計了這樣的開頭: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有關指人心情的詞語,請你們寫在紙上,來“比一比”哪一組在規定時間內寫得最多,同學們議論紛紛,一下子提高了興趣,唯恐落后,結果全班共寫出了三十多個,如“興高采烈”喜怒哀樂“等。此時,實際上已進入了本節課的新教學內容。講“世界而生命而精彩”一課時,播放一些如絢麗多彩的海底世界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吸引住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有切身之感的氛圍之中,這樣會大大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妙用漫畫 寓教于樂
漫畫富有幽默感,生動性、趣味性和豐富寓意,利用漫畫提供的感性材料,令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更能夠創設“樂學情境”,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枯燥問題趣味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如講“抵制不良誘惑”時,可自己設計一幅簡單的漫畫:要河邊畫一條美人魚,它手中捧著一盆五顏六色的水,非常殷勤、熱情地邀請在干凈水里游泳的魚兒到它的所謂的“天堂”水中玩,對小魚來說這里的環境美極了,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回答,你如果是河中的小魚,你愿意去嗎?以漫畫為背景展開教學,通過漫畫聯想,達到最佳的效果。教師平時也可以布置一些漫畫作業 ,請學生自己創作,或者請學生搜集一些比較好的漫畫作品辦班級展覽,這們更加激起學生的興致,同時又提高了他們的繪畫和鑒賞能力。
(三)、模擬表演 身臨其境
初中政治教材的特點是從具體的事例總結出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教師如果肯動腦筋就可以從教材中挖掘出的素材,
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學生了主體教學資源,讓學生扮演課堂教學內容中涉及到角色,在扮演角色過程中,體驗生活,學習知識。如初一年級請學生當“心理小醫生”,解決青春期所遇到的煩心事,開一間小的診所,初二年級可以搞“模擬法庭”等,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講“正當防衛”時,教師也可以先預設幾個屬于或不屬于正當防衛的情境,能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組織表演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對模擬的案例進行評價,不要使課堂變成單一的表演會,教師所做的目的應明確,即加深學生對進行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達到教學的目標。
(四)、歌聲嘹亮 升華主題
從表面上看,音樂與政治課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馳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節奏打動人們的心靈,激發人們內心的感情共鳴,逐步展開想象、聯想,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課堂上選用點音樂,這樣豐富了我們的教學手段,同時用音樂渲染了一種良好的氛圍。例如:在講“性格”問題上,我將全班同學分為八個小組,每組在規定時間內寫出《水滸傳》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些環妨 以《好漢歌》為背景音樂,這時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可以最后讓學生齊唱《我的中國心》作為結束。學生在嘹亮的歌聲中進一步認識到什么是愛國主義,整節課的主題在歌聲中升華。
(五)、開拓視野 延伸課堂
我們都知道社會是大社會,課堂是小課堂。單單課堂上教師45分鐘的時間對學生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同時只有理論現時沒有實踐的操作,即理論沒有聯系實際的理論是蒼白無力的,不會長久的。所以必須要使學生實踐,開拓自己的視野。當然讓學生走出校門投身于現實的大環境操作起來有點難度,但“實踐”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巧妙在設計情境,使這個實踐也可以在講臺上、課堂上來完成的。如:設立“新聞聯播”節目,由學生播報最近幾天發生的國內、外要聞,并作簡要分析、評論,這就把課堂教學延伸了課外,這樣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使學生養成堅持看報刊雜志的好習慣。對社會上的一些問題與教材上的知識結合起來,真正“學以致用”。這樣有利于于學生了解社會,又能感受到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使政治學科發揮其更佳的教育功能。
二、創設教學情境對教師的要求
創設情境,首先要求教師教學時充滿激情。政治課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感情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一位優秀的歌手之所以能打動聽眾,是因為他(她)在演唱時傾注了全身心的感情。教師站在講臺上如同演出,只有激情滿懷,才能感染學生。因此,政治教師要熱愛所教的政治課程,從而由熱愛產生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要動真情,說真話,講真理,做真人;要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為了上好每節課,教師要力爭做好每一項準備工作,一進入課堂就調整好情緒,拋卻煩惱和雜念,充滿自信,專心上課。在講課時使語調充滿感情,表達清晰,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情激情,以行激情。毫無自信,敷衍了事,話語干巴,連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教師,是不可能感染學生的。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在對教材的講述中滲透自己的感情,以此激發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上初三政治課關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要迅速發展,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這一內容時,要結合學生所學的世界歷史知識來創造設情境。教師先敘述英國的利物浦通過奴隸貿易由一個小村莊發展為一個大城市的歷史,然后說:“利物浦現在是一個美麗多情的海濱城市,如果說它美麗,那么,請不要忘了它有一段罪惡、骯臟的歷史,它的每一幢高高聳立的大廈都枕在無數個非洲黑奴的頭顱之上;如果說它多情,那么,請不要忘了它曾經是何等的冷酷、殘忍!就在它的每一處陰暗的角落里,都游蕩著無數非洲黑奴的靈魂!”。用這種充滿憤怒的聲音,就能強烈地震動學生,也能使學生真正理解:"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這句話。隨著教師對教材的生動講述,學生必將獲得一種愉快的體驗,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特點。當代中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喜歡思考,富有想象,較少保守,求新求變,最忌陳舊的觀念,呆板的方式。教師若能抓住這一特點,提出一些新設想,新見解,嘗試一些新方法,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為政治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能使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又如講授初三政治教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環境問題時,播放一段關于長江水土惡化的錄像《長江,我為你哭泣》,并結合錄像設疑:“是什么造成成了長江讓人哭泣的現狀?怎樣才能永久地讓長江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看到土枯巖裸,污泥濁水的長江,同學們的心靈就會受到震憾,求知欲就會被激發,思維就會立即活躍起來。教師進一步布置:我們所處的環境怎樣,面對惡劣的環境有什么對策,并結合學生身邊的事,要求學生對章江、貢江的水源進行調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后一課知識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性。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要會巧設疑問。思維過程是從問題開始的精心設問,是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的關鍵,將問題貫穿于教學過程 中,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是學生進入主體角色的入門之徑。設問的方法要明確,讓學生知道從哪個角度,哪個范圍去思考問題。
接著可讓學生討論問題,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既能解疑釋惑,加深對課文實質的認識,又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創設情景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我們要明白教育的功能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啟迪學生的悟性。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覺醒,那無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對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貫徹素質教育,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對于政治課堂沉悶氣氛的改變都有一定的好處。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與進取,不斷地積累。
寓情境于思想政治教學之中 篇3
寓“情境”于思想政治教學之中 教學是科學,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政治課堂教學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就教學容量來說,總是有限的,但教師可以運用教學藝術,將學生帶入一種超越時空的教學意境,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最大限度地利用時空,以有限體現無限,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據研究表明,學生最佳的學習狀態僅能保持二十五分鐘,這就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巧妙處理好知識難點、重點與學生課堂最佳狀態的吻合,這就需要政治教師巧設情境,在有限的時空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在學到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又豐富感情,發展了個性,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真正做到“知識、能力、覺悟、行為”的統一。“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目前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何創境激情,是在新的形勢下,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道德建構理論認為:個體獲得良好的道德觀念,是個體自己自我發展的過程;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個體自主地建構;這種建構產生的道德利于轉化成個體自覺的意識和責任感。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須通過一種“中介”來激活個體的道德判斷、道德推理,從而使學生將老師傳授的道德內容同化、順化、平衡為個體道德。這個“中介”就是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或引入一個相關問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以引起學生一定的心態和情感體驗,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刺激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從而啟發、幫助學生掌握、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探求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原國家教委督學柳斌曾說過:“情境教育是對素質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應當是有情的,離開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單純傳播知識的誤區,枯燥的死胡同。”思想政治這一門學科,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加上社會科學本身的特殊性,相當一部分學生抱有偏見,認為它“假、大、空”,既不可信,也無實用。這種思想觀念使他們對該學科產生了抵觸情緒,學習缺乏積極性,學習效果較差。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成為擺在廣大政治教師面前的問題。一、教學中創設“情境”的幾種嘗試(一)、巧妙導入 吸引心、眼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導入至關重要。教師巧妙地導入新課,是創造良好教學情境的基礎,這就像名演員亮相那樣,能一鎮住臺腳,抓住觀眾,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之進入最佳狀態。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認真地研究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或提出問題尋求解答,或創設情境激起想像。如講“情緒”一課,設計了這樣的開頭: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有關指人心情的詞語,請你們寫在紙上,來“比一比”哪一組在規定時間內寫得最多,同學們議論紛紛,一下子提高了興趣,唯恐落后,結果全班共寫出了三十多個,如“興高采烈”喜怒哀樂“等。此時,實際上已進入了本節課的新教學內容。講“世界而生命而精彩”一課時,播放一些如絢麗多彩的海底世界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吸引住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有切身之感的氛圍之中,這樣會大大提高課堂的效率。(二)、妙用漫畫 寓教于樂漫畫富有幽默感,生動性、趣味性和豐富寓意,利用漫畫提供的感性材料,令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更能夠創設“樂學情境”,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枯燥問題趣味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如講“抵制不良誘惑”時,可自己設計一幅簡單的漫畫:要河邊畫一條美人魚,它手中捧著一盆五顏六色的水,非常殷勤、熱情地邀請在干凈水里游泳的魚兒到它的所謂的“天堂”水中玩,對小魚來說這里的環境美極了,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回答,你如果是河中的小魚,你愿意去嗎?以漫畫為背景展開教學,通過漫畫聯想,達到最佳的效果。教師平時也可以布置一些漫畫作業,請學生自己創作,或者請學生搜集一些比較好的漫畫作品辦班級展覽,這們更加激起學生的興致,同時又提高了他們的繪畫和鑒賞能力。(三)、模擬表演 身臨其境初中政治教材的特點是從具體的事例總結出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原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教師如果肯動腦筋就可以從教材中挖掘出的素材, 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學生了主體教學資源,讓學生扮演課堂教學內容中涉及到角色,在扮演角色過程中,體驗生活,學習知識。如初一年級請學生當“心理小醫生”,解決青春期所遇到的煩心事,開一間小的診所,初二年級可以搞“模擬法庭”等,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講“正當防衛”時,教師也可以先預設幾個屬于或不屬于正當防衛的情境,能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組織表演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對模擬的案例進行評價,不要使課堂變成單一的表演會,教師所做的目的應明確,即加深學生對進行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達到教學的目標。(四)、歌聲嘹亮 升華主題從表面上看,音樂與政治課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馳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節奏打動人們的心靈,激發人們內心的感情共鳴,逐步展開想象、聯想,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課堂上選用點音樂,這樣豐富了我們的教學手段,同時用音樂渲染了一種良好的氛圍。例如:在講“性格”問題上,我將全班同學分為八個小組,每組在規定時間內寫出《水滸傳》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些環妨 以《好漢歌》為背景音樂,這時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可以最后讓學生齊唱《我的中國心》作為結束。學生在嘹亮的歌聲中進一步認識到什么是愛國主義,整節課的主題在歌聲中升華。(五)、開拓視野 延伸課堂我們都知道社會是大社會,課堂是小課堂。單單課堂上教師45分鐘的時間對學生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同時只有理論現時沒有實踐的操作,即理論沒有聯系實際的理論是蒼白無力的,不會長久的。所以必須要使學生實踐,開拓自己的視野。當然讓學生走出校門投身于現實的大環境操作起來有點難度,但“實踐”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巧妙在設計情境,使這個實踐也可以在講臺上、課堂上來完成的。如:設立“新聞聯播”節目,由學生播報最近幾天發生的國內、外要聞,并作簡要分析、評論,這就把課堂教學延伸了課外,這樣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使學生養成堅持看報刊雜志的好習慣。對社會上的一些問題與教材上的知識結合起來,真正“學以致用”。這樣有利于于學生了解社會,又能感受到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使政治學科發揮其更佳的教育功能。二、創設教學情境對教師的要求創設情境,首先要求教師教學時充滿激情。政治課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感情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一位優秀的歌手之所以能打動聽眾,是因為他(她)在演唱時傾注了全身心的感情。教師站在講臺上如同演出,只有激情滿懷,才能感染學生。因此,政治教師要熱愛所教的政治課程,從而由熱愛產生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動真情,說真話,講真理,做真人;要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為了上好每節課,教師要力爭做好每一項準備工作,一進入課堂就調整好情緒,拋卻煩惱和雜念,充滿自信,專心上課。在講課時使語調充滿感情,表達清晰,以理激情,以形激情,以境激情,以情激情,以行激情。毫無自信,敷衍了事,話語干巴,連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教師,是不可能感染學生的。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在對教材的講述中滲透自己的感情,以此激發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上初三政治課關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要迅速發展,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這一內容時,要結合學生所學的世界歷史知識來創造設情境。教師先敘述英國的利物浦通過奴隸貿易由一個小村莊發展為一個大城市的歷史,然后說:“利物浦現在是一個美麗多情的海濱城市,如果說它美麗,那么,請不要忘了它有一段罪惡、骯臟的歷史,它的每一幢高高聳立的大廈都枕在無數個非洲黑奴的頭顱之上;如果說它多情,那么,請不要忘了它曾經是何等的冷酷、殘忍!就在它的每一處陰暗的角落里,都游蕩著無數非洲黑奴的靈魂!”。用這種充滿憤怒的聲音,就能強烈地震動學生,也能使學生真正理解:"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這句話。隨著教師對教材的生動講述,學生必將獲得一種愉快的體驗,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特點。當代中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喜歡思考,富有想象,較少保守,求新求變,最忌陳舊的觀念,呆板的方式。教師若能抓住這一特點,提出一些新設想,新見解,嘗試一些新方法,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為政治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能使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又如講授初三政治教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環境問題時,播放一段關于長江水土惡化的錄像《長江,我為你哭泣》,并結合錄像設疑:“是什么造成成了長江讓人哭泣的現狀?怎樣才能永久地讓長江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看到土枯巖裸,污泥濁水的長江,同學們的心靈就會受到震憾,求知欲就會被激發,思維就會立即活躍起來。教師進一步布置:我們所處的環境怎樣,面對惡劣的環境有什么對策,并結合學生身邊的事,要求學生對章江、貢江的水源進行調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后一課知識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性。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要會巧設疑問。思維過程是從問題開始的精心設問,是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的關鍵,將問題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是學生進入主體角色的入門之徑。設問的方法要明確,讓學生知道從哪個角度,哪個范圍去思考問題。接著可讓學生討論問題,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既能解疑釋惑,加深對課文實質的認識,又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創設情景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我們要明白教育的功能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啟迪學生的悟性。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覺醒,那無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對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貫徹素質教育,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對于政治課堂沉悶氣氛的改變都有一定的好處。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與進取,不斷地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