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設疑,培養思維,激發興趣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思、疑是密切相關,辨證統一的。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疑,有所進取。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他們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給予解惑,他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設疑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啟發式教學的核心,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了設疑,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聯系生活,設置一些精巧別致的小問題,做到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教師除了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及思想得到升華和發展外,師生間可以互相詰難答題、互相啟發補充,形成師生間雙向的智慧交流,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從而形成教學相長的氛圍。比如,我在講“維護社會管理秩序”時,根據我校的具體位置,提出了以下現象,讓學生們分成小組討論:我校外面的電話亭不時有小孩亂報警,讓公安機關出動警車;路燈有時被打爛;路邊的花園經常被踐踏,這些現象給我們的生活及社會管理帶來什么影響,這些行為屬于什么行為,該怎么處罰,依據是什么?同學們在討論中表現得非常活躍,甚至還向老師提出了許多新問題,還提出了建設性意見,最后,通過這些發生在身邊的事例讓學生明白了,社會管理秩序,需要法律來維護,法律規范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為,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一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處罰,情節輕微的尚未觸犯刑律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來處罰。通過師生的共同學習,教師和學生都增強了法律意識,從而規范了自己的行為,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自覺守法,起到了良好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