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課應加強人文精神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課應加強人文精神教育
摘要:初中思政課加強人文精神教育要更新觀念、確立“以人為本”思想;要體現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要求;要加強自主、合作精神。
關鍵詞:初中;思想政治課;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形成是個長期的過程,而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不斷成熟、日趨穩定的關鍵時期。現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顯露出種種問題:教育觀念滯后,教學內容存在著“繁、難、偏、舊”的狀況,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教學評價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忽視對過程的評價,過于注重學業成績,忽視綜合素質的評價和全面發展的評價。加上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使教師難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學生難以整合思政學科中加強自身人文素質的科學知識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行無疑是對這一矛盾的有效化解,新《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上為初中思想政治課加強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現實途徑。
一、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新的課程目標確立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將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置于課程目標的核心位置。這就要求教師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切實貫徹人本主義思想,一切從學生自身實際出發,立足于青少年的思維特征、認知能力,讓青少年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促進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能力的形成;更要關注他們的情緒生活、情感體驗、道德修養和人格養成。通過教育使他們不僅能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也能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他們進入、服務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尋找結合點,體現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要求
作為人文精神教育主陣地的思想政治課,每一課的教學內容都包括豐富的人文精神內涵。新課程更是增加了許多充滿人文精神的內容和材料:如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堅強意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愛精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律己觀念等。
結合初一政治教材,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例:在講授《善于調節情緒,保持樂觀心態》這一課時,老師可介紹一些調節不良情緒的方法,如理智消解法,注意轉移法、心理放松法,要求學生看一些健康有益的書刊、影視作品,避免盲目沖動;和學生一起學做課本材料中的心理放松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情緒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健全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集體的榮譽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結合初二政治教材,采用以例說法、模擬法庭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依法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要求學生知法、守法、護法,培養學生增強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情感。
結合初三政治教材,使學生能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作用和消極影響,正確認識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危機感,努力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自覺把祖國的前途命運、人類的幸福與個人的前途、命運聯系起來,并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中。
三、改革教學方式,加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方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時代感,強調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和研究性學習等方式進行教學,強調有條件的學校,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努力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應主動順應時代的需要,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改革之中,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1、啟發式教學。啟發式原則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教學原則。它要求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選擇能力。例:在講“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的歌曲錄音,隨后給出問題:1979年在中國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說她是一個春天?這位老人是誰?1992年中國又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說1992又是一個春天呢?受歌曲的啟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會被激發,他們會紛紛舉手發言,并進行熱烈的討論,這時教師可適當地進行一些穿針引線。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我國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的理解,而且升華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