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時代,這是一個基于知識、注重創新和實踐的時代,是一個以人為本、注重個性和多樣化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現代教育的根本意義和價值在于培養和訓練學生具有創新的精神,形成創新的能力,在于塑造一個健康向上、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格。本人以為,研究性學習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和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研究性學習的含義,歸納起來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指學科教學中的研習活動,是一種與接受學習相對應的學習活動,強調學生要探究、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可在校內外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運用。二是指一種專題式的研究學習活動,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研究專題,在開放的情況下,多渠道獲取知識,并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一種項目學習活動。本文闡述的思想政治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屬于前者。現在,本人根據自己的認識和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構建知識、材料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像力 我們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像力,就應從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社會、分析社會現實的能力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現實生活中學生所關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聞片斷、時事材料、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等,教會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分析材料、事例,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和材料間的聯系,從而觸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科學的合乎邏輯的想像能力。應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設計的問題既不能太淺顯,過于淺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又不能過難,太難學生就不敢想像。設計出來的最理想的題目應該是讓學生通過跳一跳的努力,就能摘到果子。同時,設置問題應面向大多數同學,兼顧兩頭,讓全體同學都能去思考、去分析,這樣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例如,在講授初一“性格的形成”這一內容時,我不是簡單地把有關性格的知識原理給學生做一番講述,而是設計以下問題:(1)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觀點把下列人物分成幾組(給出學生非常熟悉的一些著名人物和本班一些同學的名字);(2)我希望有同學列舉出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年代身份等不受限制),你們能幫助老師實現這一愿望嗎?(3)“世上不會有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是什么意思?A完全不同,有些相同;B有些不同;C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4)這些人的性格為什么會有不同呢?(5)假如和生活在同一家庭,在同一班級學習,請你推測一下兩人的性格會相同嗎?(6)請大家說說,在我們的學習中應怎樣培養良好的性格?這些問題能夠使全體同學都動起來、積極思考、大膽想像,從而使學生的主動性得以發揮,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知識,轉換和拓展知識,檢驗和運用知識,并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想像力。 二、轉換題型、轉變背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指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作為一個個獨立的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善于發現、認識新的問題,并學會從多角度、全方位去觀察分析同一問題。例如,我在學完初三第三課“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后,讓學生看時政資料上朱基總理在九屆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報告中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闡述,分析西部大開發的意義是什么?因為這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在課堂上請學生展開討論,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通過大家的激烈爭論,大家發現有些問題把許多知識內容都可以包括在內:第一,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實現全國經濟的協調發展,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關系到我國跨世紀發展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第二,體現了我國正確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即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加快西部發展,有利于鞏固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增強整個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實現國家統一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第三,體現了穩定這個前提。西部大開發既是經濟發展戰略,又是社會穩定戰略,是保持社會穩定和鞏固邊防的根本保證。第四,體現了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問題材料的運用和解答不再局限于一個答案,而是通過思維擴散,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分析材料,從而突破了思維定勢,拓寬了思路,擴充了信息,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由表及里的目的,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逆向思維、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求異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