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考前梳理(精選2篇)
中考語文考前梳理 篇1
中考在即,同學們應該靜下心來,認真作一番考前梳理,做到心中有譜,這樣才能在考場上發揮出最佳水平。
文言文重在分門別類
中考文言文的考查內容為默寫、解釋字詞、解釋句子、課內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外
文言文基本內容理解等方面。默寫分為共有篇目默寫和H版、S版分叉篇目默寫。共有篇目的默寫應該是有章可循,即H版、S版兩套教材中均需背誦的篇目,具體說來,是五篇文言文(《扁鵲見蔡桓公》、《少年中國說》、《小石潭記》、《曹劌論戰》、《桃花源記》)和八首詩詞(《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游山西村》、《元日》、《漁歌子》、《論詩》、《山居秋暝》、《武陵春》、《清平樂·村居〉)。分叉默寫的篇目較多,H版為10篇文章27首詩詞,S版為8篇文章27首詩詞,這里須指出的是,文言文的默寫要學會抓重點,一般說來,那些生命力較強且沿用至今的,以及能揭示全文中心題旨的句子,往往是默寫的重點,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
解釋字詞、解釋句子,課內文言文閱讀理解,按照命題要求,不涉及詩詞,只從文言散文中選取材料,而文言散文又必須是H版、S版的共同篇目。據此,我們的復習范圍應該在14篇共同學過的文章內,具體說來,是《愛蓮說》、《陋室銘》、《河中石獸》、《扁鵲見蔡桓公》、《少年中國說》、《小石潭記》、《刻舟記》、《黃生借書說》、《捕蛇者說》、《桃花源記》、《曹劌論戰》、《愚公移山》、《出師表》、《登泰山記》等14篇文章。解釋詞語,主要是實詞,以語境中所反映的意思為主,如2003年試題中“躬耕于南陽”中的“躬”,不能解釋為“彎腰”、“鞠躬”,聯系句子這一語言環境,應該解釋為“親自”。文言文閱讀理解一般有下列內容:作家、作品等文學常識、概括文章的中心、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解釋句子的意思、感受文章所要表明的道理等。需要指出的是,解釋句子的意思不是考查翻譯能力,只要意思對、語句通順即可,不必字字落實。一般說來,對理解文章有指導作用、有警示意義、能引起人們思考、給人以啟迪、長期流傳的句子是考查的重點,如2003年中考試題,要求考生解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愛,陶后鮮有聞”便是一例。
課外文言短文基本內容理解所考查的內容與課內文言文閱讀理解基本相仿。課外文言文所選的材料不會很難,估計要比課內文言文還要淺顯,與初三學生的認知、理解水平較為接近。所選的材料大多與課內讀到的知識內容有一定的聯系,所涉及到的某些句子意思的解釋,其中的重要詞語必定是學生們所熟悉的,在課內文言文中出現過的,如果有冷僻的字詞,會有相關的注釋,以幫助考生理解語句。課外文言文閱讀理解的考查目的是檢驗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
現代文重在感悟體驗
“整體感悟”貫串于閱讀全過程。它至少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感知、領悟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感情或見解。二是對體現文章主要內容、主要感情或見解的有關語句的感悟。三是辨析有關語句內在聯系后所產生的感受。
整體感悟是建立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之上的,因此,首先要認真閱讀所提供的文字材料,了解文章寫了什么,怎么寫的,作者的感情、所表達的見解是通過哪些關鍵語句體現出來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抓住文章中反復出現的有關語句,這些語句往往能體現文章的主旨或人物的性格特點,如2003年中考試題《成全一棵樹》一文中,多次出現孩子“一拐一拐”的有關語句,既強調這是個殘疾的孩子,又突出孩子的自強精神。其次要認真閱讀選文的標題,認真理解標題的含義,通過標題去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成全一棵樹》一文中的標題,就是以物喻人,實際上是寫母親成全了一個殘疾的孩子。此外,還應認真閱讀題干,了解試題所考查的要求,明確每道試題之間的內在關系,便于有針對性地答題。
除了整體感悟外,還必須重視個體的體驗,考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是被動地認知,而應該是主動地喚起自己(個體)豐富的情感體驗活動。應該說,重視個體的體驗是方興未艾的考試重點,這著眼于考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有利于考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具體說來,考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對文章中感人的事件或人物形象,產生積極的情感共鳴,用150字的篇幅,表達出自己情感體驗、內心感受。
作文重在讀題審題
近幾年來,上海中考作文皆是全命題作文,如2001年《有家真好》、2002年《為自己豎起大姆指》、2003年《我想唱首歌》,據此,今年中考全命題的可能性較大。此外,近年來的作文命題,對文體均不作限定,只要求考生寫600字左右的文章,有人稱之為淡化文體。然而,淡化文體并非不要文體,而是為了讓考生有更大的寫作空間,更多的展示才華的機會。從命題者的角度來看,所命的作文題應先確保可以寫記敘文,因為初中學生長期來所進行的寫作訓練是以寫人記事的記敘文為主,近三年來的中考作文題均體現了這一特點,即都可以寫成記敘文。從考生角度來看,如果這一作文題三種文體均可以寫的話,可根據自己的寫作特長,任選一種文體行筆成文,閱卷時不會受到影響,但是,我們認為,就中考而言,考生還是以寫記敘文為宜,這一文體的寫作容易得心應手、駕輕就熟。
考生拿到作文題后,重要的是積極思考、認真讀題,讀題的過程就是理解文題的過程,讀題必須讀深、讀透,切忌匆匆一瞥便盲目下筆。如2003年中考作文題《我想唱首歌》,在讀題的過程中須明白“我”是敘述的主體,文章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想”是一種心理活動,不能寫成“正在唱”或“唱過了”;“唱”是頌揚、贊美,要明白“為誰而唱”、“為何而唱”;“首”是量詞,表明所唱的內容必須集中;“歌”是唱的內容、對象,即文章記敘的主要內容。有人認為,全命題作文題意明確,可不必讀題,這是一種不妥的見識。
為了讓考生做讀題訓練,不妨列舉下列三道全命題作文讓同學們認真思考:
1、這也是財富2、獻上一曲動人的歌3、最完美的答卷
中考語文考前梳理 篇2
中考在即,同學們應該靜下心來,認真作一番考前梳理,做到心中有譜,這樣才能在考場上發揮出最佳水平。
文言文重在分門別類
中考文言文的考查內容為默寫、解釋字詞、解釋句子、課內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外文言文基本內容理解等方面。默寫分為共有篇目默寫和H版、S版分叉篇目默寫。共有篇目的默寫應該是有章可循,即H版、S版兩套教材中均需背誦的篇目,具體說來,是五篇文言文(《扁鵲見蔡桓公》、《少年中國說》、《小石潭記》、《曹劌論戰》、《桃花源記》)和八首詩詞(《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游山西村》、《元日》、《漁歌子》、《論詩》、《山居秋暝》、《武陵春》、《清平樂·村居〉)。分叉默寫的篇目較多,H版為10篇文章27首詩詞,S版為8篇文章27首詩詞,這里須指出的是,文言文的默寫要學會抓重點,一般說來,那些生命力較強且沿用至今的,以及能揭示全文中心題旨的句子,往往是默寫的重點,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
解釋字詞、解釋句子,課內文言文閱讀理解,按照命題要求,不涉及詩詞,只從文言散文中選取材料,而文言散文又必須是H版、S版的共同篇目。據此,我們的復習范圍應該在14篇共同學過的文章內,具體說來,是《愛蓮說》、《陋室銘》、《河中石獸》、《扁鵲見蔡桓公》、《少年中國說》、《小石潭記》、《刻舟記》、《黃生借書說》、《捕蛇者說》、《桃花源記》、《曹劌論戰》、《愚公移山》、《出師表》、《登泰山記》等14篇文章。解釋詞語,主要是實詞,以語境中所反映的意思為主,如2003年試題中“躬耕于南陽”中的“躬”,不能解釋為“彎腰”、“鞠躬”,聯系句子這一語言環境,應該解釋為“親自”。文言文閱讀理解一般有下列內容:作家、作品等文學常識、概括文章的中心、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解釋句子的意思、感受文章所要表明的道理等。需要指出的是,解釋句子的意思不是考查翻譯能力,只要意思對、語句通順即可,不必字字落實。一般說來,對理解文章有指導作用、有警示意義、能引起人們思考、給人以啟迪、長期流傳的句子是考查的重點,如2003年中考試題,要求考生解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愛,陶后鮮有聞”便是一例。
課外文言短文基本內容理解所考查的內容與課內文言文閱讀理解基本相仿。課外文言文所選的材料不會很難,估計要比課內文言文還要淺顯,與初三學生的認知、理解水平較為接近。所選的材料大多與課內讀到的知識內容有一定的聯系,所涉及到的某些句子意思的解釋,其中的重要詞語必定是學生們所熟悉的,在課內文言文中出現過的,如果有冷僻的字詞,會有相關的注釋,以幫助考生理解語句。課外文言文閱讀理解的考查目的是檢驗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舉一反三的能力。
現代文重在感悟體驗
“整體感悟”貫串于閱讀全過程。它至少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感知、領悟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感情或見解。二是對體現文章主要內容、主要感情或見解的有關語句的感悟。三是辨析有關語句內在聯系后所產生的感受。
整體感悟是建立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之上的,因此,首先要認真閱讀所提供的文字材料,了解文章寫了什么,怎么寫的,作者的感情、所表達的見解是通過哪些關鍵語句體現出來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必須抓住文章中反復出現的有關語句,這些語句往往能體現文章的主旨或人物的性格特點,如2003年中考試題《成全一棵樹》一文中,多次出現孩子“一拐一拐”的有關語句,既強調這是個殘疾的孩子,又突出孩子的自強精神。其次要認真閱讀選文的標題,認真理解標題的含義,通過標題去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成全一棵樹》一文中的標題,就是以物喻人,實際上是寫母親成全了一個殘疾的孩子。此外,還應認真閱讀題干,了解試題所考查的要求,明確每道試題之間的內在關系,便于有針對性地答題。
除了整體感悟外,還必須重視個體的體驗,考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是被動地認知,而應該是主動地喚起自己(個體)豐富的情感體驗活動。應該說,重視個體的體驗是方興未艾的考試重點,這著眼于考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有利于考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具體說來,考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對文章中感人的事件或人物形象,產生積極的情感共鳴,用150字的篇幅,表達出自己情感體驗、內心感受。
作文重在讀題審題
近幾年來,上海中考作文皆是全命題作文,如2001年《有家真好》、2002年《為自己豎起大姆指》、2003年《我想唱首歌》,據此,今年中考全命題的可能性較大。此外,近年來的作文命題,對文體均不作限定,只要求考生寫600字左右的文章,有人稱之為淡化文體。然而,淡化文體并非不要文體,而是為了讓考生有更大的寫作空間,更多的展示才華的機會。從命題者的角度來看,所命的作文題應先確保可以寫記敘文,因為初中學生長期來所進行的寫作訓練是以寫人記事的記敘文為主,近三年來的中考作文題均體現了這一特點,即都可以寫成記敘文。從考生角度來看,如果這一作文題三種文體均可以寫的話,可根據自己的寫作特長,任選一種文體行筆成文,閱卷時不會受到影響,但是,我們認為,就中考而言,考生還是以寫記敘文為宜,這一文體的寫作容易得心應手、駕輕就熟。
考生拿到作文題后,重要的是積極思考、認真讀題,讀題的過程就是理解文題的過程,讀題必須讀深、讀透,切忌匆匆一瞥便盲目下筆。如2003年中考作文題《我想唱首歌》,在讀題的過程中須明白“我”是敘述的主體,文章用第一人稱進行敘述,“想”是一種心理活動,不能寫成“正在唱”或“唱過了”;“唱”是頌揚、贊美,要明白“為誰而唱”、“為何而唱”;“首”是量詞,表明所唱的內容必須集中;“歌”是唱的內容、對象,即文章記敘的主要內容。有人認為,全命題作文題意明確,可不必讀題,這是一種不妥的見識。
為了讓考生做讀題訓練,不妨列舉下列三道全命題作文讓同學們認真思考:
1、這也是財富2、獻上一曲動人的歌3、最完美的答卷
□楊浦區教師進修學院陳庭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