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實驗區的地方和學校,應該為不久的將來參與和實施新課程做些什么準備?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本次課程改革首先在全國38個國家級實驗區實驗,并按照“先立后破,先實驗后推廣”的工作方針,從2002年開始,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到2005年秋季,全國中小學階段各起始年級的學生原則上都將進入新課程。所以,課程改革決不僅僅是實驗區的事情,課程改革也決不僅僅是在實驗區進行,每個地區和學校,盡管現在不是實驗區,也需要為在不久的將來參與和實施新課程做好多方面的準備。首先,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領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指導思想。《綱要》是指導本次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各學科課程標準是今后實施新課程的主要依據,各地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師和有關人員加強學習,在思想上和觀念上做好參與和實施新課程的準備。其次,要預先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教師素質是關系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教師是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和課程設計的參與者,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只有通過教師的教學工作才能貫徹落實,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在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中,教師的繼續教育是備受關注的重要環節。我國近二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實踐經驗也表明,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素質,再好的課程改革方案、再新的課程教材都無法顯露其優點,發揮其優勢,課程改革也難以深入下去。因而,要對將要參與新課程的教師進行全方位的培訓,堅持培訓先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使教師在觀念、行為等多方面做好參與和實施新課程的準備。同時,要積極鼓勵和倡導教師在現有教學中探索,以新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為進入新課程做好準備。
再次,要做好課程改革的社會宣傳工作。各地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和介紹課程改革,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有關的討論,逐步了解并認同、支持課程改革,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