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開展課外閱讀,落實語文素質教育
洛陽四十五中 賈少陽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1998年12月在視察北京圖書館時指出: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都離不開知識。我們要在全社會倡導人們多讀書,大興勤奮學習之風。如果十二億人民中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大家的知識水平提高了,就會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我們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就大有希望。這段話明確地指出了倡導讀書的重要意義。
有人說,書籍是真正的大學。“浩瀚的書海,乃人類最偉大的創造品。人類所建造的事物,無能經久的;紀念碑會傾坍;國家會衰亡;文明會由古老而為人擯棄……但在書籍的領域中,有許多書卷,是看過這些興亡盛衰,然而仍復存在,仍不衰老……”(克拉倫士·禮)。著名文學家高爾基在談到書籍對人類的作用時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英國戲劇作家莎士比亞也這樣談讀書:“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時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這些論述都形象地指出了讀書的必要性。
縱觀泱泱中華,悠悠三千多年讀書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名詩;“一日不書,萬事荒荒”的古訓都在證明“開卷有益”,作為學生,要學好祖國語言,掌握科學,第一件事就是要讀書,因為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知識的激增,讀書已成為日益重要的獲知手段。然而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
國家有關教育部門組織的語文學習調查表明:小學四、六年級的閱讀理解得分率分別為66.13%和65.15%,均低于語文基礎知識的得分率約20個百分點;初三年級閱讀寫作兩項成績的不合格率均在45%左右。
僅以河南省為例,1995年20多萬名考生高考現代文閱讀得分率僅為19.46%,該大題28分,平均僅為5.45分。初中情況又如何呢?筆者1996—1998年連續參加中招語文評卷,曾就閱讀一項進行了抽樣統計:河南省這三年中考語文的閱讀分值分別為37、35、35分,而我隨機抽樣統計的1500份考卷,平均得分分別為15.8、17.2、18.9。雖然總體上呈上升趨勢,但情況仍不容樂觀,許多學生的閱讀成績并沒有達到中等以上水平。
造成以上情況的原因固然很多,除了商品經濟時代“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雖然國家早就呼喚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仍然盤踞著學校教育陣地,這種以追求升學率為目標的應試教育極大地壓制、束縛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以考試升學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支配下,輔助教材、練習冊、測試題,排山倒海般壓過來,學生的書包塞得圓鼓鼓、腦袋塞得昏沉沉。不少語文課日益變得枯燥五味,面目可憎。此時,讀書已經成了一種負擔,一種機械式的流水作業 。再看看我們的老師,也確實很辛苦,很盡力,有的學校還專門指派老師研究歷年升學試卷,企圖從中摸出規律,考什么就講什么,不考就不講或簡單地“過一遍”了事。而那些基本篇目或必考篇目則不厭其煩地講了又講,總之,一切圍著考試轉。孩子們熱愛著的課外讀物被擠走了,安徒生童話只剩下《賣火柴的小女孩》和《皇帝的新裝》等幾篇少得可憐的課文。課外閱讀早就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什么時間想起來就應付差事、裝潢門面似的走個過場。更有甚者,不少領導和師生以至家長至今還片面地認為,學生以學業為重,學好教科書就行了,何必花時間讀課外書?竟有的認為讀課外書只是為了驅趕無聊,僅供消遣而已,屬不務正業。少有人能把讀課外書與知識技能的增長、提高相聯系,因此我們的中小學生讀的課外書少之又少,令人憂不勝憂。
1999年上半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在全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文件,已引起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素質教育呼喚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語文教學尤其如此。2000年新大綱的施行,為大力開展課外閱讀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尤其是倡導學生閱讀名著很受語文教師和學生的擁護。2001年7月,教育部又制訂并公布了《語文課程標準》,《語文課程標準》經過初步實驗,已在全國逐步推廣。關于閱讀方面,《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既重視課內又重視課外”“不要注重知識的記憶,而要重視培養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
閱讀作為從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運用信息的心智技能,一向居語文四大能力之首,如果我們教出的中學生不會閱讀課本以外的非專業性的報刊雜志,語文教學就是徹底的失敗,而要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僅課本遠遠不行,必須讓學生學會在課外閱讀方面有大的發展。
我任教10多年來,始終堅持“讀寫并舉,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的教學觀念,大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經反復探索,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的做法主要分四個步驟:
第一步、制訂計劃,推薦書目。
開展課外閱讀,雖然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并非所有的書都適合學生讀。看課外書首先要有目的、有選擇,決不能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因為青少年學生涉世不深,經歷有限,雖有求知欲,但缺乏識別和分析能力,容易中毒上當。尤其是現行出版物多如牛毛,若沒有一個計劃,老師不加指導,由著學生感覺,良莠不分,信手掂來便讀,不僅時間不允許,白白浪費時間精力,而且勢必走入誤區,嚴重的會被一些書教壞。特別是初中學生,還不大清楚名著,容易錯把流行熱銷的書當名著讀。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實際幫學生制訂一個計劃,這是語文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老師必須給學生列一個書目,給學生劃分一個明確的讀書范圍。2000年推行的語文教學大綱就給中學生列出了“十大名著”和“二十大名著”的目錄,這是很有益的嘗試。
鑒于此,我從課文涉及的作品出發,從兩方面向學生推薦書目:一是把初高中語文課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傳統作家的作品重點推薦。語文教材是教育界專家名師集體編定,具有權威性,可信度高。讓學生讀與課文有關的作品,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初高中課文涉及到的作品有300多部,再根據學校圖書館實際,至少可以列出300部的作品目錄。如果原著(如四大古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等一些外國作品)過深,可建議學生先讀普及本。二是結合時代特點,從當代優秀作品中推薦,如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等。把這兩方面選出來的作品編成書目印發給學生,學生讀起書來就不會盲目被動了。按每學期10部書,兩個假期10部算,中學6年也至少能讀180多部,不過這時的收獲已經不小了。
第二步、組建小圖書館。推薦書目確定后,最重要的問題是組織書源。學校有圖書館還用考慮書的問題?我校規模大,但學校圖書藏量較小,圖書館管理員又只有1人,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再加上圖書館是定點上下班,與學生上課時間重合,全校40多個班2000多學生,即使把下午第三節充分利用起來,每個班一天,也要一個多月。況且學生借書多是在課間或課外活動時間,時間很寶貴。常常是書還沒借到時間已到,勞而無功。這樣借書既不方便又費時。后來,我與圖書館同志協商,在文學社、各班建一個小圖書館,以文學社、班級的名義從圖書館借一部分書來裝備小圖書館。有時圖書館里與教材有聯系的許多書沒有或僅有一本被老師、其他班借走了,我就動員學生自己買書,每人買書目上所有的書既不可能也沒必要,但人人買一本書是可行的,書權歸學生個人,統一編號交流閱讀。再讓同學們推薦一個工作認真負責的同學來當管理員,這樣小圖書館就建成了。學生就可以借書了。
第三步、定期作閱讀指導講座。書借來了,怎么讀?這直接關系到課外閱讀活動的成效。為避免放任自流,使課外閱讀活動扎實持久地開展下去,我定期安排了一些閱讀指導專題講座。如前些年,校園刮起幾陣“風”:瓊瑤、三毛、席慕容、汪國真、亦舒、席絹……先后登場,揪住了少女的芳心,也搖蕩著少男的好奇心,我就安排了一場題為《港臺文學講座》;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等的武俠小說,借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電視劇熱,常掀波瀾,點燃著少男的烈火豪情……我就又作了題為《怎樣正確看待武俠小說?》的講座。此后,我結合學生的意見,先后作了以下專題講座:《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讀書戰略與原則》、《批判接受,不做書奴》、《讀書的四種能力》、《名人讀書經》、《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與作文》、《要廣泛獵取,采百家之長》、《怎樣閱讀名著》等。這些專題由于指導及時,使學生避免了走彎路,保證了閱讀效果。有些講座學生畢業后還一直熟記于心,如在《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個專題里,我要求學生:讀書時不晃腦、不動唇、不指讀,專心致志,擴大視幅,不回視;計時閱讀,抓關鍵句段;先看書目說明,后看有關介紹;養成讀書衛生好習慣;邊讀書邊摘抄等。這些習慣對學生今后工作學習大有裨益。課外閱讀課的開設使學生感受他們的讀書活動隨時都在老師的關注之下,因而讀得十分用心,熱愛讀書之風蔚然形成。
第四步、組織常規性讀書評比活動,促進相互交流,確保活動持久連續。
讀書活動要講究實效,這個效果如何驗證?我常定期舉辦以下三方面的活動來檢查、督促同學們的課外閱讀活動。
1.每學期一次讀書筆記評比。讀書筆記內容形式不拘,可摘抄,可寫提要或讀后感,每周一篇,每生每學期不少于5000字。每學期一展評,全體同學都參評,都來當評委。獎勵優秀的,較差的限期改進,并把課外閱讀的成績按30%計入平時成績的考核中。這項活動使同學們能夠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又避免了應付差事的“照抄”。
2.每年一次的讀書經驗交流會。自從我創辦文學社、擔任語文教研組長后,每學年末,我都要組織一次全校讀書經驗交流會。交流會上,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談一本書對自己的影響;有的談讀書經驗;有的談自己的良好的讀書習慣;有的談讀書的益處、目的、興趣、態度等。有的發言獲得滿堂喝彩,有的則引起了爭論。交流會后我又把寫得好的發言稿編印成冊發給學生,同學們對這種同齡人的經驗交流很感興趣,雖是油印(現在是復印),仍讀得津津有味,因為這些經驗是他們身邊“看得見”的最直接的借鑒。
3.一年一度的課外閱讀知識競賽。自1999年起,文學社每年組織全校學生參加全國中語會會報《語文報》舉辦的暑期大型讀報知識競賽,年年都有學生獲獎,2000年,2001年連續兩年因為成績突出,被評為全國優秀組織獎,并授予錦旗。此外,每年初我都布置了10本必讀書,年末出一份閱讀知識競賽試卷,下發學生手中,限時答卷。競賽優勝者除了張榜公布,頒發獎品外,還可享受一系列的借書優惠待遇。這項活動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讀書積極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想借此來檢驗閱讀水平提高情況,更想有這種優厚的待遇。
平時,為強化閱讀能力,在教學之余,我常常選取報刊雜志上富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的好文章,編印成冊,在課堂上講練,收效更為明顯。
由于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得法,我的學生課外知識面比那些沒有開展課外閱讀班級的學生要廣多了,所以在各類語文競賽中獲獎的要多一些,其他老師了解了我的做法后,也逐步加強了課外閱讀指導。這無形中促進了我校學生語文能力及成績的提高,從1998年到2004年我校語文中考平均成績逐年上升,而這恰恰是在我校全面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后。現在我所教的班不僅定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而且還把課外閱讀引入到課堂上,我每周都要有一節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讀課外書,或帶學生到學生閱覽室瀏覽報刊雜志,這現在已經成了學生們最為盼望的課。
我校文學社成立10年來,已經在地市級以上報刊雜志發表文章460余篇,在全國各級各類作文競賽、征文比賽、閱讀知識競賽中獲獎多達580余人次,每年我校的語文競賽或中招高分者,無一不是課外閱讀活動的受益者。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作用更加明顯。全國的各級各類讀書活動更是方興未艾,電視、網絡等多種傳媒語言的介入使閱讀呈現多元化的態勢,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閱讀空間。學生閱讀也正向“快速高效”方面發展,語文教師若不抓緊時間在課外閱讀上對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落后于時代,而且要誤人子弟!當前高考、中考也正不斷加大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考查,因此課外閱讀活動已經不是要不要開展的問題,而是怎樣開展的問題了,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作為語文教師的首要基本功正在為越來越多的同仁所認可。而教學生“會閱讀”僅靠課本遠遠不行,必須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去實踐。如果離開老師的指導,學生能自己安排閱讀活動,這不正是我們語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嗎?因此,我們在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時,必須大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為學生營造一方廣泛閱讀的天地.
請給學生一把鑰匙,讓他們自己解放自己,讓他們在課外閱讀的實踐活動中更好地發展自己吧,因為這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使命!
個人簡介
賈少陽,男,洛陽四十五中語文教師,教研組長,全國中語會閱讀中心研究員,《語文報》特約通訊員。1995年創辦校芳蓀文學社,至今一直負責指導工作。先后獲《語文報》全國課堂教學論文大賽一等獎,河南省論文評比一等獎,中南六省論文交流一等獎,河南省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輔導學生共有78人次獲省級、全國作文比賽獎,113人次在省級以上報刊雜志發表文章。 2000年以來一直擔任洛陽市《導讀與訓練》《中考大演練》編委,2002年參加湖北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閱讀點津”書系編寫,并擔任第三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