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給孩子們關注父母的機會
現在的許多孩子們都不懂得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更不懂得父母們的艱辛,但是引起孩子們這樣的原因有那些呢?是孩子天生就體會不到父母們的苦心嗎?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下吧!
平等關注
孩子是媽媽的“小棉襖”
其實在寶寶0到6歲時,只要我們能去呵護孩子的那顆無限關注父母的心,在寶寶慢慢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能收獲無限的幸福和快樂。作為一個5歲寶寶的媽媽,在很多時候我已經體會到這種幸福了。從寶寶出生到現在,五年多的時間里,寶寶和媽媽的相處,相互幫助,共同成長,很多細節都讓媽媽無比感動!有時寶寶發自內心對媽媽的關注讓媽媽覺得很多時候自己做得還不夠好。5歲的寶寶已經形成了對媽媽習慣性的關注,寶寶4到5歲這一年中發生了很多事都體現了這一點。
場景一:某天,媽媽在廚房炒菜,鍋里倒好了油正要放菜,寶寶過來有事情問媽媽,媽媽馬上說:“寶寶先別過來,媽媽要炒菜了,怕油濺出來燙到寶寶。”寶寶停下來說:“知道了,媽媽,你也離遠點,別燙著你自己。”
場景二:2010年冬,一天,在衛生間,媽媽把熱水器里的一些涼水放出來,好用溫水給寶寶洗手,寶寶問:“媽媽,這些水怎么辦?”媽媽說:“不能浪費了,媽媽一會兒洗衣服用吧。”寶寶馬上說:“媽媽,你別用這些水洗衣服了,太涼了,別把你的手冰壞了。”
場景三:2010年某日,媽媽做衛生把手弄破了,寶寶小心地給媽媽吹吹傷口,問媽媽疼嗎?然后給媽媽貼上創可貼,還自告奮勇地說:“我來幫媽媽干活吧,要洗什么,我來洗。”
場景四(這個場景經常發生):2010年某日,寶寶和媽媽一起去買菜,買了很多東西,寶寶看媽媽提著很沉,主動說:“媽媽給我提幾個吧,”還說,“媽媽,有沒有輕一點啊?”
場景五(經常發生)寶寶在吃東西的時候會先給媽媽吃一些,不管是寶寶多愛吃的東西,都會和媽媽分享。
場景六:媽媽生病不舒服的時候,寶寶主動不讓媽媽給講故事,還給媽媽倒水、拿藥。還有無數的點點滴滴,讓我的心時刻充滿感動,我想這也是寶寶未來能形成良好責任承擔能力的一個很好的基礎和表現。我在日常生活中的培育和寶寶的成長以及寶寶讓媽媽的成長,我們都在改變和成長過程中,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縱容包辦
淹沒孩子的愛與責任
當前的社會現狀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現象:
現象之一:現在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家庭,飯熟了,孩子盛的是第一碗;菜上桌了,孩子夾的是第一筷。一個母親和8歲的兒子坐在一起用餐,孩子將自己不喜歡的食物當成垃圾,毫不客氣地“甩”到母親的碗里,然后筷子一伸,大模大樣地將他喜歡的食物取過來,毫不顧忌母親的感受。至于母親呢,還笑瞇瞇地任由他去。
現象之二:孩子放學了,書包在爺爺奶奶身上,孩子手里拿的是零食、玩具;在公交車上,爺爺奶奶拿著書包站著,孫子孫女坐在座位上吃著東西;在小區門口,媽媽兩只手都拎著菜、主食、水果,身高已經快要超過媽媽的孩子卻兩手空空地跟著。
現象之三:我曾經參加過一個測試,關于10個上三年級的孩子和他們的媽媽。孩子在一個屋里,隔壁屋里是他們的媽媽,孩子并不知道媽媽在隔壁。當引導老師問:你們知道媽媽每天有多辛苦有多累嗎?孩子的反應是“不知道”或者“我從來沒看到過媽媽累啊。”還有“媽媽說她不累”等,這些語言讓隔壁辛勞的媽媽們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