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 箏》說課(精選6篇)
《風 箏》說課 篇1
一、說教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于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閱讀能力,能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敘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提練文章主干。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閱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蘊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為此文為我們提出了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于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于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沖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于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么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閱讀《風箏》一文,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而文章有豐富的意蘊,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復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可利用閱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閱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于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復閱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說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盡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文章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復地閱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閱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1、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3、課前可以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4、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5、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四、說程序:
在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創設情境,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多角度理解課文:
1、為什么作者看見風箏會“驚異和悲哀”?
2、文中回憶了一件什么事,這一幕后來作者稱之為什么?
3、多年之后“我”對當年的行為有了新的認識,有了什么論文,這種改變說明了什么?
4、“我”對于自己的過錯,想到補過辦法了嗎?是什么?弟弟是何態度?我心情釋然了嗎?
(三)學生質疑。
(四)思維拓展訓練:
1、當年的魯迅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什么做法,是什么思想在做祟?你的身邊、生活中有沒有類似例子,試舉例說明。
2、虐殺者的行為為什么能得逞,是什么助長了這些人的壞習性,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正確的做法該如何?試舉例說明。
(五)總結:《風箏》不僅是展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復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六)作業:課后探討
1、請談談你對兒童教育的一點看法。
2、在人際關系中,你會怎樣處理親人、朋友之間的誤解和沖突?
[教學小結]
由于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盡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風 箏》說課 篇2
一、說教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于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閱讀能力,能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敘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提練文章主干。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閱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蘊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為此文為我們提出了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于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于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沖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于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么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閱讀《風箏》一文,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而文章有豐富的意蘊,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復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可利用閱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閱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于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復閱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說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盡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文章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復地閱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閱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1、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3、課前可以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4、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5、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四、說程序:
在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創設情境,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多角度理解課文:
1、為什么作者看見風箏會“驚異和悲哀”?
2、文中回憶了一件什么事,這一幕后來作者稱之為什么?
3、多年之后“我”對當年的行為有了新的認識,有了什么論文,這種改變說明了什么?
4、“我”對于自己的過錯,想到補過辦法了嗎?是什么?弟弟是何態度?我心情釋然了嗎?
(三)學生質疑。
(四)思維拓展訓練:
1、當年的魯迅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什么做法,是什么思想在做祟?你的身邊、生活中有沒有類似例子,試舉例說明。
2、虐殺者的行為為什么能得逞,是什么助長了這些人的壞習性,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正確的做法該如何?試舉例說明。
(五)總結:《風箏》不僅是展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復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六)作業:課后探討
1、請談談你對兒童教育的一點看法。
2、在人際關系中,你會怎樣處理親人、朋友之間的誤解和沖突?
[教學小結]
由于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盡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風 箏》說課 篇3
一、說教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文章說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戲之于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于文章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閱讀能力,能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敘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提練文章主干。
教學難點 :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閱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蘊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為此文為我們提出了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于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于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沖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于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文章,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么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閱讀《風箏》一文,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而文章有豐富的意蘊,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復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可利用閱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閱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于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文章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復閱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說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盡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文章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復地閱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閱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在閱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1、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3、課前可以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4、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5、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四、說程序:
在教學過程 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創設情境,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多角度理解課文:
1、為什么作者看見風箏會“驚異和悲哀”?
2、文中回憶了一件什么事,這一幕后來作者稱之為什么?
3、多年之后“我”對當年的行為有了新的認識,有了什么論文,這種改變說明了什么?
4、“我”對于自己的過錯,想到補過辦法了嗎?是什么?弟弟是何態度?我心情釋然了嗎?
(三)學生質疑。
(四)思維拓展訓練:
1、當年的魯迅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什么做法,是什么思想在做祟?你的身邊、生活中有沒有類似例子,試舉例說明。
2、虐殺者的行為為什么能得逞,是什么助長了這些人的壞習性,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正確的做法該如何?試舉例說明。
(五)總結:《風箏》不僅是展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復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六)作業 :課后探討
1、請談談你對兒童教育的一點看法。
2、在人際關系中,你會怎樣處理親人、朋友之間的誤解和沖突?
[教學小結]
由于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盡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風 箏》說課 篇4
寫說課稿要說清“為什么這樣教”,所謂說清“為什么這樣教”,就是平常我們所講的找理論依據。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風箏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風箏》的第二課時。下面就從教材、學情、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理念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風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賈平凹。課文主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語言樸實,多于白描而極少雕刻,筆調親切、溫馨、自然。文章既寫了“我們”做風箏和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束無拘的快活,也寫了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景,如可觸摸。
本文敘述層次清晰,依照做風箏、放風箏和找風箏的次序把事件的過程交代得清楚明了。在細致的心理描寫中表現童趣,是這篇課文的一大特色,孩子們心理變化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自然變化。而開放式的文章結尾,意味深長,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
《風箏》這篇課文位于第三單元,此單元的主題為“心中的秋天”。編排意圖有以下幾點:1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里做風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話題,為語文園地里的口語交際訓練“秋天里的快樂”作一些鋪墊;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我們”快樂和傷心的心情寫具體的。3積累課文中的生動詞語。
二、說學情
三年級第一學期是低年級向中年級過渡的階段,是閱讀能力形成的一個轉型期,學生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與認知能力,但是由于學生的年齡局限性,對于閱讀理解的深刻程度還有所欠缺,對于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體會內心活動有一定的難度。文中描寫的事物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喜歡閱讀的文本。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以角色體驗的形式品讀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的詞句,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風箏》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憧憬、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的意思,并嘗試運用。
2.通過學生自能學習課文內容,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初步體會“我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較好地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結合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我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
教學難點:通過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快樂”和“傷心” 的心情寫具體的。
五、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本著樹立以“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思想,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教學中我通過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法、品詞析句法,角色轉化等方法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同時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能力,力求達到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二)學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學習“做風箏”部分,再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放風箏、找風箏”兩部分的內容;通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感悟文本,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學習課文,學會積累詞句,為寫作積累詞匯,實現“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
六、說教學流程
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完成的,本課我預設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初讀課文,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我們”心情的變化。
第二課時:感悟課文,體會“我們” “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我本次說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的教學。
(一) 課前談話,復習引入
1.同學們放過風箏嗎?誰愿意把放風箏的情景給大家說一說?(學生自由暢談)
(設計理念:由回憶放風箏的情景,引入課題,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勾起了勾起他們美好的回憶,再次感受放風箏給他們帶來的樂趣。讓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基礎上構建知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培養學生在面對新知時,能主動尋找其現實背景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復習,加深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誰能告訴大家課文圍繞“風箏”主要講了哪幾件事?(板書:做、放、找)
(設計理念: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既是檢測他們對上節課學習的知識掌握情況,又是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整體朗讀感悟,找出“我覺得有趣的部分”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你認為“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哪一部分最有趣?
2.全班交流:你認為哪一部分最有趣,誰來說說?說出你的理由。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通過自能閱讀課文,嘗試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認知、感知課文,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初步實現由對文字的感知過渡到情感的體驗。)
(三)細讀探究 體悟情感
課文主要講了“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敘述層次清晰,結構一目了然。通過這三部分內容,讓學生體會文中孩子的心情起伏變化。在教學時,我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再有感情朗讀體會他們在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然后由扶到放,力求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引導學生嘗試自主合作的學習。
A.扶學第2自然段,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讓我們先來感受他們做風箏時的快樂吧。請同學們讀讀有關的自然段,看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小伙伴快樂的心情?用筆做好標記。
2.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我們精心做著,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我們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鳥”,還把我們的名字寫在上面。
(1)看來大家的心情是相通的。“憧憬”是什么意思?(向往)你是怎么知道的?對,通過查字典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我們在做風箏時最憧憬什么?
(2)是啊,我們心中充滿了美好的向往,風箏做好了,卻什么也不像了,這時候大家的心情——(依然快活)
(3)理解“依然”。
“依然”你理解嗎?(依舊、仍舊、還是)你用換詞的方法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很好。
(設計理念:新課標對三年級的學習要求:“學習聯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語的意思。”這一環節主要滲透理解詞語的方法,讓學生學會這些方法,指導今后的學習。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指導朗讀
(1)我們開始做風箏時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雖然做出來的風箏什么也不像,但是我們依然快活。請你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興奮、向往等)試著讀一讀。
(2)指名讀,讀后生評議。
(3)讓我們一起把這種興奮、向往的心情讀出來吧。(齊讀)
(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一環節運用試讀、指名讀、齊讀的朗讀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為下文的自能閱讀文本奠定基礎。)
B.扶放第3、4自然段,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做風箏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快活,放風箏時,我們的心情會——更快活。我們在學習第二自然段中,先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再有感情朗讀體會了小伙伴的心情。現在請你們運用這種方法,默讀學習三、四自然段。(自學)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課件出示: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松,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牽線人飛快地跑起來。
(1)說說你的體會。(預設:托、牽、一緊一松、跑起來)
(2)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把這句話再讀一讀,邊讀邊做動作,一會兒,找同學上臺表演。
(3)指名表演(一人讀課文,兩人表演)。學生評價。
(4)全班齊表演。
(設計理念:兒童在興奮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各種情態把課文內容表現出來。我抓住這個特點,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角色去感受,去想象,去體驗,去表演,使他們得到心理的滿足。這樣,學生讀得興致勃勃,演得津津有味,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如見其景,如可觸摸,從而進一步激發情感,感受放風箏的樂趣。)
除了這里,你還從文中哪些詞句體會到小伙伴們的快樂?
課件出示: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叫喊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說說你的體會。(快活地叫喊著、拼命地奔跑)
(2)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們會叫喊什么?
(2)讓我們一起把這種快活喊出來吧。(齊讀)
你還從文中哪些詞句體會到小伙伴們的心情變化?
課件出示: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1)小伙伴們的心情有了什么樣的變化?(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2)誰能說說“大驚失色”的意思?(非常吃驚,臉色都變了)
(3)怎么叫千呼萬喚?(呼喚的次數多,人數多就是千呼萬喚。)他們在呼喚什么呢?
(4)指導朗讀
指名讀,讀后評議。齊讀。
(設計理念: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這一環節是在總結學習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通過自學,找出重點詞句,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小伙伴們的心情變化。這一部分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在讀中有所得。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C.放學第5-8自然段,體會找風箏的心情
過渡:風箏飛走了,我們千呼萬喚。最后,我們找到風箏了嗎?請自學5-8自然段,體會小伙伴們找風箏的心情。
1.全班交流
(1)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是啊,你體會的很好,他們傷心的哭了,你還從哪里看出他們的傷心?
(2)理解“垂頭喪氣”
a.誰能做一下垂頭喪氣的樣子?
b.齊讀體會他們失望的心情。
課件出示:“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
3.想象寫話
(1)我們找到了嗎?作者沒有給我們答案,請你展開想象說一說。
(2)全班交流
(3)學生寫,教師巡視指導。請同學們把你剛剛說的內容寫在紙上。(提醒寫字姿勢)
(4)全班交流。
(設計理念: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文章開放式的結尾,意味深長,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是很難得的練筆內容,同樣是語言訓練的延伸,給了孩子們更大的空間去想象,在這里讓學生以小練筆的形式讓學生續寫文章,把所想的變成文字抒發出來,從想到說到寫,練筆變得有梯度,為以后的成篇成文作鋪墊,同時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總結回顧,朗讀全文
1.朗讀全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再次走進文中,感受他們童年的美好時光,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全文。
(設計理念: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字、詞、句、段圍繞一個共同的主旨——中心思想而構成的有機整體。根據從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心理特點,我們在閱讀教學中也應引導學生先對文章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再對各部分作具體分析,最后再回到整體上進行綜合歸納,從而達到對整篇文章內容的準確感知和深入理解。)
2.總結。今天,我們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再有感情地朗讀的方法學習了《風箏》一課,我們知道了作者做風箏時是充滿憧憬的,放風箏時是快活的,找風箏時雖然垂頭喪氣,但也是為了尋找快樂。通過再一次讀文,我們又有了更深的感受。老師相信,在你們的童年生活中,也有許多快樂的事情,課后,請同學們運用文中和課外積累的詞句來說說或寫寫自己快樂的心情。
(設計理念:為了體現“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理念,我設計了如下作業: 讓學生運用文中和課外積累的詞句來說說或寫寫自己快樂的心情。這一環節既培養了孩子主動積累語言的好習慣,又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做好準備,實現了“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
七、說教學理念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 《語文新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方面的表述中,突出了還學生以“閱讀主體的地位”。據此,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力求為學生創設快樂、自主、開放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讀中學,學中悟,悟中思,使學生擁有更多地自主學習、自主創造的空間。在學習過程中,還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充分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一課改新理念。
《風 箏》說課 篇5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20課《紙船和風箏》,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1、文本解讀:
《紙船和風箏》講的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講了小松鼠和小熊因為紙船和風箏成為了好朋友,后來又因為一點點小事而吵架,最后兩人互相體諒,互相寬容,又和好如初。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于,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們表現出的內心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賭氣只能使“裂縫”擴大,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童心,帶著對真摯友情的向往,去學習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對于這樣一篇文章,敢于率先伸出友誼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通過文章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從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品格。
另外本篇文章有兩大特色:首先這是一篇童話色彩濃郁的文章,生動有趣的場景和通俗淺顯的語言易于讓學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其次本文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如: “祝你快樂”!“祝你幸福”!“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風箏吧”!通過對此類語言的學習,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能更好地溝通。
2、文章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單元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寫的。從識字五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贊、學會欣賞別人,到相互幫助、和睦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課文是本組教材中的第四篇課文,通過學生對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相互稱贊、學會欣賞別人的基礎上能更好地與人溝通。
二、設計理念:
1、為學生創設多種語文實踐的機會,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美性服務。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思。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之情。
2、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受心情變化,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
(三)課前準備:cai課件,小熊、松鼠圖片,文章語句,抒情音樂。
四、教法和學法:
1、教法:在全文中我采用扶放結合法和朗讀式教法,并輔助圖文和多媒體演示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新知識,掌握內容,成功地達到教學目標。
2、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實際操作中我采用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探索新知識,舉一反三,形成能力。“授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正說明學習方法指導的重要性。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做個小游戲吧!你們覺得是就鼓鼓掌,你們覺得不是就搖搖頭。
(1)、我們是敵人。
(2)、我們是好朋友。
(3)、你和朋友之間的關系非常好。
(4)、你們是最有自信,最棒的孩子!
2、復習生字詞。
(1)、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2)、課后詞語。
(3)、選其中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二)、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1、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20課《紙船和風箏》,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和——的故事?(生答)(板貼小熊和松鼠的圖片)也知道了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出示: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跟我讀。(生讀課題)
2、師:可紙船和風箏到底是怎樣讓他們倆成為了好朋友的呢?(板貼好朋友)
請小朋友帶著這個問題自由地讀讀課文第2——6小節,找找答案吧!(生自由地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2——6小節。
(1)、(出示小熊樂壞的圖片)師:小朋友,從這幅圖,你看出了什么?為什么小熊樂壞了呢?(指名回答)
師:是啊,松鼠把自己最愛吃的送果送給小熊,并祝小熊快樂,怪不得小熊樂壞了。(隨即板貼祝你快樂)
2、指導朗讀
師:(出示: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因此,我們應該讀出什么語氣?
3、師:小朋友,平時,你們都有哪些開心快樂的事呢?請你說一說,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快樂吧!(指名說,這里讓學生具體說說)
4、師:真開心,讓我們都變成快樂的小熊,拿起書再來快樂地讀讀第3自然段吧!(齊讀)
5、(1)、師:友誼之船使小熊樂壞了,那幸福的風箏又帶給松鼠怎樣的心情呢?(出示圖片、指名說)這幅圖你又看出了什么呢?為什么?(隨即板貼祝你幸福)
(2)、指導朗讀
師:是啊,松鼠看見小熊祝他幸福,是多么快樂幸福啊,誰來快樂地讀讀第5自然段。(多叫幾個舉手的小朋友讀)
(3)、師指著“一把抓住”問:小朋友,“一把抓住”說明什么?松鼠一把抓住風箏會怎么說呢?誰來演?(指名說,指名和老師一起演)
(4)、師:演得真像,掌聲鼓勵。讓我們大家跟著這位小朋友學演一下吧!首先請1、3、5、7排的小朋友站起來當松鼠,2、4、6、8的小朋友坐著伸出右手像風箏一樣來飛起來。(輪回演)
6、(1)師:小熊和松鼠都樂壞了,因為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再(出示: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感受他們的快樂,感受他們的幸福。(齊讀)
(2)(播放課件演示)師:是啊,紙船就是友誼的使者,隨著小溪流到小熊的家,風箏就是友誼的翅膀,隨著風飄到松鼠的家。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紙船和風箏就是他們友誼的見證。
(3)(出示:第7自然段)師繼續說: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點小事吵了一架。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帶漂流的紙船了。
師:請你們睜開眼睛。小朋友,請你想一想,他們倆可能為了什么小事吵了一架?吵架后兩只小動物的心情怎樣呢?(指名說)
(4)(播放抒情音樂)指導朗讀
師:是啊,沒有了朋友的祝福,是多么的難過啊,帶著你的難過,請第一、二組的小朋友一起來讀讀這段話吧!(生讀第7自然段)
師:小伙伴離開了,友誼消失了,是多么的傷心失落啊,帶著你的傷心和失落,第三、四組的小朋友,請你們再來讀讀這段話吧!(生再讀第7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8、9自然段
1、師:從此這對好朋友就真的分開了嗎?請小朋友拿起書,認真地讀好第8、9自然段。(自由讀)
2、(老師貼上記者證,拿起話筒)大家好,我現在是二(4)班的記者,你們就是可愛的小熊和松鼠,我來采訪采訪你們。(請上兩個小朋友)
(1)師:你好,小熊。聽說你和松鼠吵架了,你的心情怎樣?我還聽說你扎了很多的風箏掛在高高的樹枝上,可為什么不放呢?
師:是啊,小熊很難過,他把風箏掛在高高的樹枝上,他是多么希望松鼠能看見,他心里在思念松鼠。
(2)、小松鼠,你和好朋友吵架后,又是怎樣做的呢?
3、指導朗讀
師:多傷心的松鼠啊。謝謝你們把我當作好朋友,向我訴說心里話。讓我們帶著思念,帶著傷心好好地讀讀這兩段話吧!
4、(播放薩克斯)(讓學生看窗外)
(1)師:在沒有紙船和風箏的日子里,小熊每天來到清清的小溪邊,他多么希望能收到紙船啊,可他只看見從山上流下來的溪水;松鼠每天都走出家門,他多么希望能收到風箏啊,可他只看見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
(2)師:一天、兩天、三天、過了好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出示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紙船上寫了一句話:“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風箏吧!”他把這只紙船放進了小溪。)我請男同學來讀。(男生讀這段話)
(3)師:小松鼠多么渴望能和小熊和好啊,多么盼望小熊能放一只風箏啊,讓我們女同學再用期盼的語氣來讀讀這段話吧!(女生讀這段話)
(4)用“如果、就、”說一句話。
(5)師:傍晚,松鼠看見一只美麗的風箏朝它飛來,高興————。他連忙————————。
(6)師:松鼠為什么高興得哭了,他在高興什么,他在哭什么呢?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感受松鼠的高興而哭的心情吧!(齊讀)
(7)師:這時,松鼠邊放紙船邊會說些什么呢?
(四)讀詩回味。
師:紙船和風箏又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下面請小朋友和同桌輕聲地讀讀這首詩,讓友誼傳遍你我他。(自由讀)
師:我請男同學來讀上行,女同學來讀下行,再來感受友誼的珍貴。
友誼就是風箏飄呀飄,
友誼就是紙船漂呀漂,
友誼就是祝福一串串;
友誼就是得到了就會快樂,
友誼就是失去了就會難受;
友誼就是祝你幸福!
友誼就是祝你快樂!
(五)課后延伸
1、師:是啊,友誼就是得到了就會快樂,友誼就是失去了就會難受。小熊和松鼠也讓我們給你們帶來了一封信。(出示信件)
親愛的小朋友:
你們好!經過這件事后,我們更加懂得友誼的珍貴,也懂得得到友誼的快樂和失去友誼的難受。你們一定要學會容忍和諒解,可千萬別為了一點小事而吵架啊!
2、小熊和松鼠說得多好啊,我們一定要珍惜朋友間的友誼,一定學會容忍和諒解。(板貼容忍和諒解)讓我們也來學學小松鼠和小熊,折折紙船和風箏,寫上祝福的話,送給我們的好朋友或自己的爺爺奶奶等親人,讓紙船和風箏帶著深深的祝福,帶著濃濃的真情,為我們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吧!
(親愛的爺爺:
您好!祝您————!)
六、板書:
紙船和風箏
容忍 諒解
小熊圖片 松鼠圖片
好朋友
祝 祝
你 你
快 幸
樂 福
《風 箏》說課 篇6
一、教材分析:
1、課題課型:今天,我向大家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紙船和風箏》。
2、教材簡析:
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松鼠住在山頂,小熊住在山腳,他們通過“紙船和風箏”表達祝福,傳遞諒解。是“紙船和風箏”讓他倆成了好朋友。雖然他們的友誼有過波折,但紙船和風箏又讓友誼重新回到了他們的身邊。表現了他們對友誼的渴望和珍惜。文章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充滿了童真童趣,在娓娓的敘述中,輕輕地撥動著情感的心弦,是對學生進行維護友誼、友好相處的典型范例。
《紙船和風箏》所在的第五單元圍繞“與人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共安排了四篇講讀課文。《紙船和風箏》是本組的第三篇講讀課文,它上承《稱贊》《藍色的樹葉》下跟《從現在開始》。因而它處于了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所以,我認為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梁。
3、教學重點、難點:
憑著對教材的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考慮,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積累詞語;通過反復地朗讀課文感受友誼的珍貴,懂得與人友好相處。而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得到友誼的快樂和失去友誼的痛苦,體會松鼠和小熊的情感變化,則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視角揭示了語文課程的特點和發展方向,特別是將課程目標以“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來設計,第一次將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提高到了這“三重”之一的位置。
針對本課教材的特點和二年級孩子認知、思維、情感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我擬定本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基礎目標)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字詞的規律,交流積累識記生字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體會松鼠和小熊建立友誼時的快樂,失去友誼時的痛苦,以及尋回友誼后的激動,愿意與同學建立友誼。(主要目標)
三、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堂上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我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快樂教學法”“音樂渲染法”“以讀為主的主體教學法”。同時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學生用“讀一讀、評一評、畫一畫、演一演”的學法自由閱讀,自由表達。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
四、教具、學具:
我們知道,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獨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和及完整的情節,在課堂教學中施展出獨特的魅力。課堂上我將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同時采用簡筆畫等手段,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
五、教學程序:
本課教學我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努力遵循《語文課程標準》中新的教學理念的要求,結合我校“誘思探究教學”的實驗課題,以新教材中新的呈現方式所蘊含的新理念做為貫穿教學的主線,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為特色。 我主要安排了四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體現童趣;
(二)設置游戲,愉快識字;
(三)誦讀課文,體驗情感;
(四)文情延伸,體現生命;
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在第一課時,讓學生充分朗讀感悟課文內容,展示與交流自主識字的效果。第二課時讓學生展示讀書,鞏固識字、寫字和詞語的積累運用。
下面,我具體說說每個環節的教學設想:
(一)創設情境,體現童趣。
葉圣陶曾經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時覺親。作為教師,只有把學生帶入作品所營造的意境中,使他們如親眼所見,似親耳所聞,才能入境而共鳴。于是,上課前我借助課件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富有色彩的童話世界,并且充滿激情地說:“今天,老師要把你們帶到童話的王國中去。看,從童話的王國中來了兩位朋友,快點與它們打聲招呼吧!”學生的注意力一下了就被眼前的奇麗景象所吸引,興趣盎然中主動地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
就在學生悄悄進入角色的時候,我及時把他們領入課文學習:“老師有個小小的心愿,想把他倆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你們愿意嗎?”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個人范例之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因此一上課,我率先感悟教材,以自己滿懷激情的范讀,將學生帶入一個童話的世界。加上多媒體課件再造的故事情境和蕩腸回旋的音樂,三位一體,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思維被激活。就在讀到:“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點小事吵了一架,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我的誦讀嘎然而止,我故意設置懸念:“怎么了?發生什么事了?快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吧。”這樣情感鏈條上突如其來的一段空白,點燃了學生探究的熱情,使他們進入一種好奇、渴望、急不可待的境界,以飽滿的熱情紛紛涌向了故事的情節……
(二)設置游戲,愉快識字。
我們今年使用的新教材在內容編排和呈現方式上有很多創新和突破,無論是導語,還是課后練習,均不再以問題或要求的方式呈現,每一課的識字、寫字任務都是以學習伙伴的口吻,用“我會認”“我會讀” “我會寫”的圖標標示出學習與練習的內容。這樣的編排設計,拉近了學生與書本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學習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增強了教材與讀者的親和力。結合這一編排特點,根據新課標對識字教學的要求,我準備利用多媒體課件,從情趣入手,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探究,發現識字規律,展示交流識字成果,并結合朗讀感悟切切實實地抓好識字教學。課堂上我準備分三步開展教學:
第一步:“我會讀”
為了把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我先讓學生從“熟讀”入手,對他們提出讀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吧,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可以請教文中的大楓葉借助拼音識字,遇到難讀的句子用你喜歡的符號畫下來,聽聽小伙伴是怎么讀的。”為了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在展示交流讀書效果時,我出示了文中帶有生字的句子,并激勵他們說:“這幾個句子里藏了許多字寶寶,不太好讀。覺得能讀的同學來給大家當當小老師吧!”我們知道七八歲的二年級學生,正是表現欲最強的年齡,他們對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激勵性語言表現的非常敏感。在學生自我展示的活動中也就認讀了生字。
第二步:“我會記”
為了鼓勵學生用創新的方法識記生字。我把要求會寫的生字單獨列出來,對他們說:“淘氣的字寶寶們想乘著氣球飛上藍天,臨行前真希望你能記住它們的模樣,你有好辦法嗎?”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開展自主識字、合作識字,讓學生乘著升空的氣球,品嘗到發現的喜悅。
在強化識字效果時,我采用“快樂教學法”創設了一個游戲的情境:“同學們,這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樹,上面的果子已經成熟了等著你們來摘呢!如果你能給果子找個朋友,它就會落下來。”學生在摘果子的游戲中鞏固了識字效果,感到了成功的快樂。
第三步:“我會寫”
在本課的生字中“扎”和“抓”是寫字的難點,課堂上我將隨時觀察學生的書寫情況,根據學情依學而教,重點范寫學生寫不好的筆畫或生字。
至此,學生在自主愉悅的氛圍中,輕松地掌握了生字。
(三)誦讀課文,體驗情感。
自讀自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設計教學時,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在自主讀書中融入情境,去體會語言的神奇、內容的多彩和內韻的意味深長。在教學中我安排了有層次性的朗讀感悟:
第一個層面:讀通課文第一部分,體會得到友誼的幸福。
課文的第一部分1-6自然段主要表現了松鼠和小熊互贈禮物,彼此擁有友誼時的快樂,對于兩個小動物幸福的感情學生通過朗讀容易體會,但是這部分課文的生字較多。所以,我認為要側重要求學生讀通讀順課文,在讀文中鞏固生字,在讀中體會小熊和松鼠幸福快樂的情感。
首先,我利用課件演示紙船順著小溪向小熊家漂流,風箏順風飄蕩到山頂松鼠家的動畫,使學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體會得到友誼的幸福。當學生的情感與兩個小動物的欣喜和快樂產生碰撞時。我順勢誘導:“紙船使小熊樂壞了,風箏讓松鼠也樂壞了,誰能讀讀這部分內容,讓我們每個人都樂壞呢?”此時孩子們的心中充滿了對友誼的向往,仿佛得到紙船和風箏的是他們自己,這會兒要他們讀書便會有感而發。為了鞏固讀書的效果,我又讓他們在小組內合作讀書,讓他們把幸福和快樂送給自己的小伙伴,這樣送祝福的孩子樂壞了,收祝福的孩子也樂壞了。而且在相互讀書,互送祝福的過程中,也從小伙伴那感受到了同學間的友誼。這也就達到了讀書的最佳效果。最后,我又一次為學生演示紙船順著小溪向小熊家漂流,風箏順風飄蕩到山頂的小松鼠家的動畫情境,并且讓他們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配樂朗讀。使他們在音樂中體會快樂,在音樂聲中體驗友誼的幸福。
第二個層面:朗讀課文第二部分,體會失去友誼的痛苦。
新的教育理念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整體感知,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課文第二部分7-11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也是故事最動人的地方。加上這部分生字較少,感情波折較大,教學中我側重要求學生讀出感情。在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小動物們失去友誼的痛苦和狐獨。
首先,在學生還留戀在小動物們得到友誼的幸福美好的感覺中時。我用變化的語氣說:“紙船和風箏使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他們多開心!多幸福啊!可是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時,這快樂卻沒有了!看,天空中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了,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學生被老師動情的導語所感染,剛才那份快樂和幸福的感覺立刻消失了。這時我趕緊抓住學生感情的變化,繼續誘導:“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了?快讀讀課文吧。”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再次被調動起來。在迫不急待地讀完課文后,他們善良的心靈又一次深深的觸動了,他們渴望友誼的幼小心靈受到了深深的刺傷。我抓住這一感情的契機趕快追問:“說說吧,讀完課文你有什么感受?”為了使學生們更好地體會小動物們吵架后的心情,我又讓他們融入自己的生活情感。“想一想,生活中與自己的好朋友吵架后心情會怎樣?”這樣把學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生很快就會體會到“狐獨和難受”。借此機會,我又讓他們扮演松鼠和小熊讀課文的8到10自然段。學生們在讀中自然會融入自己的情感,自然也就體驗到了兩個小動物渴望尋回友情的迫切心情。
最后一個層面是:合作品評讀課文,在讀中體驗情感。
新課程標準一直提倡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完成前兩個層次的朗讀基礎上,我又提出新的讀書要求:“把最讓你感動地方讀給小伙伴們聽一聽,每一組評選一個讀書代表,發揮你們的集體智慧,給他出出主意,幫他把課文讀好。然后在全班進行朗讀比賽。”在這里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利于學生全體參與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研討,同學之間相互啟發,大膽交流,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學生幫助小伙伴出謀劃策的時候既是他們對課文理解感悟的過程,也是他們領悟道理的過程。
(四)文情延伸,體現生命。
在設計教學時,我考慮到課堂教學應該富有生命的氣息。做為教師的本身,我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給知識注入了生命,使知識變的鮮活起來。在課尾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生活中如果你與好朋友發生矛盾了你會怎么辦?”引導學生結合切身實際來想辦法化解矛盾,如:一句道歉,一聲問候,一張賀卡,一幅圖畫等等,貴在學生自己去想辦法解決。最后,我又設計了一個自主選擇的練習:“想為好朋友設計賀卡、繪制圖片的小朋友拿出畫筆開始行動吧!其它小朋友也別閑著,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讀讀課文吧!”這樣設計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積累著句段篇章,更在于幫助他們積累著美好的情感。這里力圖體現的是給孩子們一點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的靈性、情感和想象能夠自由地飛揚,構筑一個涌動著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
六、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我利用簡筆畫和圖片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提示感情,既簡明扼要,又與多媒體演示相得益彰。
七、誘思探究和新課改精神在本課的體現:
本課設計以“誘思探究教學論”和《語文課程標準》的思想為指導,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學過程始終洋溢著師生雙邊活動的熱烈氣氛,既不是學生圍繞教師轉,也不是學生配合教師活動。而是通過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情境和活動,使他們的思維潛能和創造精神得到充分釋放,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充分地張揚。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決策者,實施者的主體地位。
總之,課堂上我就是讓學生們通過讀書的實踐,使他們能夠向往美好的情感,感受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給孩子一點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片蔚藍的天空讓他們自己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