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兒》反思(精選12篇)
《雨點兒》反思 篇1
《雨點兒》一文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是從云彩飄落下來的,有了雨點兒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識字、寫字、朗讀是本課的重點,難點是通過朗讀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
這節課共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即“談話導入”,“整體感知”,“識字讀文”,“體驗性朗讀”,“想像延伸”。整個教學設計是圍繞“學生主體”如何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設計的。諸如“看了這個畫面你想說些什么?” “這是誰的功勞?你不想對它說些什么嗎?”等等,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些教學理念。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通過教材這個文本載體,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思維在其間任意馳騁,“悟”出文本要表達的情感。教學《雨點兒》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課件演示雨點兒過后大地的美景,同時配上音樂。學生被眼前美麗的景色、優美的音樂所營造的氛圍深深地吸引住了,頓時進入了學習情境,為感悟課文內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情境學習中產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當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誰?有的學生說喜歡小雨點兒,因為小雨點兒使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有的學生說喜歡大雨點兒,因為大雨點兒使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在這堂課中還注重激勵的策略。摒棄常見的實物、小紅花、掌聲等外在激勵的方式,而采用師生情感共鳴、配合默契、體驗成功等內激勵的方式。外在激勵大多是淺層的、短暫的,而且往往是不公平的,在鼓勵少數的同時打擊大多數。而內激勵是深層的、長久的、公平的,也是令人難忘的。在本課中,我十分注意自身的評價語言,包括對個別孩子的評價,以及對全班孩子的評價。就如在孩子們朗讀完一遍后,我這樣評價:“聽你們的朗讀簡直就是一種享受,你們不僅讀出了聲,還讀出了情,能讓老師再享受一次嗎?”這樣的語言評價,我相信比獎勵小花效果更好。
當然,語文教學是一門永恒的藝術,需要不斷的探索。本堂課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和遺憾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學生主動探究的環節很少。這主要是我不敢大膽放手,其實課文中有很多內容可以請孩子自己探究學習的。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需要給他們更多的信心,并且相信他們的潛力是無窮的。
2、 孩子們質疑的環節沒有。學生質疑很容易流于形式,所以在本課中我沒有設計,但是實際上文本中有一些地方能很好的質疑的,我沒有好好利用起來。
《雨點兒》反思 篇2
我執教的一年級上冊第十二課《雨點兒》。本課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雨水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認識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前兩點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認為,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熏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境和空間,讓他們在美好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培養語感,張揚個性,陶冶性情,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
在識字環節,由生字引出詞,再由詞引出句子,并讓學生自己想方法記住某些字。這里不僅讓學生自主的掌握了識字方法,而且讓學生對生字牢固地掌握了,還調動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指導朗讀雨點對話的環節中,我力求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讀出雨點的純真。
通過上這節課,明確了以后自己上課應改進的地方,我會更加努力,爭取讓自己的課能更上一層樓。
《雨點兒》反思 篇3
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教科書學習光盤效果,兩次再現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了感受畫面和課文學習上。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允許學生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及時調整目標,引導學生生成個性的理解和感悟,培養求異思維。課中,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自己想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師想辦法為其提供機會。如此一來,學生的疑問也就自然地產生了。最初學生的疑問往往是零散的,淺層次的,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疑工作,使學生能將疑問設在重點難點處,設在新舊知識的結合處。生疑還須解疑,方有長進,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能注意幫助學生對疑問歸類整理,讓學生憑借掌握的知識自己解決或在合作學習小組里討論解決。教師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需要解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探究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性問題。
只要我們相信人人都有才,才會正確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找到適合發展學生的好方法、好途徑。只有正確引導學生的潛在能力,才能就會象空氣一樣放在多大的空間里。
剛好在學習《雨點兒》這篇課文當天,我校學生參加大課間跳繩活動,天公真作美,正好下了一陣小雨,學生正準備走回教室,我順勢讓和學生一起感受一下灑雨點兒的情景。雖然是一年級剛人學的小學生,但他們都容易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但語文教學不能像常識課那樣教學,我覺得學生能有這樣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已達到了目標。在課上關鍵還在于朗讀的指導。美美地讀一讀,比賽讀一讀,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雨點兒》反思 篇4
上完這節課,我反思一下自己的課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成功之處:
各個教學環節的層次比較清晰,如:先讀課文,再學習生字,然后在讀文感悟雨點和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能夠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在識字這一環節,采用了分散識字,幫助學生減輕了識字的壓力,學生掌握得牢固,準確,學生參與度高,識字方法靈活多樣,復檢時利用搶讀游戲,把學生帶入了識字高潮,學生興趣極濃,認得快又準。
2、在學文中,通過理解重點詞語,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學生朗讀興趣很濃。重點理解了“數不清、飄落”兩個詞語。
3、拓展部分安排的得當如:在講雨點還會落到哪里,學生能夠充分展開想象,從而理解了雨點的作用。
不足:
1、在指導朗讀第五段時,美讀,用時少了點,沒有達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朗讀時,教師應先示范讀,再來練習讀,用時再多一些,體會得再深一些,就更好了。
2、課件用的過多,向彩、清的記憶方法,可以不出示課件,還有課后題安排的不是很恰當,它和文章內容沒有太大的練習,可以在第二課時處理。
《雨點兒》反思 篇5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是求知欲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奇思異想,鼓勵學生敢于突破思維定勢,大膽提出己見,培養批判與懷疑的科學精神。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表露的與眾不同的觀點、思維方法甚至出現的錯誤不壓制、不諷刺、不嘲笑;對學生的獨創表現,不輕易地加以否定;即使學生提出荒唐和不恰當的問題,也不批評,而給予積極的評價,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因為靈感和創造常常孕育在異想天開之中。
今天我們學《雨點兒》一文,在孩子們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1~4段后,我說:“小朋友,如果你現在就是可愛的大雨點兒或小雨點兒,你會去有花有草的地方?還是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呢?”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我是小雨點兒,我也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為那里很美!”有的說:“我是小雨點兒,可是我要和大雨點兒一起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一起去多熱鬧呀!”有的說:“我是大雨點兒,我也想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因為我喜歡花草!”……面對學生不同的答案,我說:“小朋友,你們說得真好,你們都是有主見的雨點兒。那么課文里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為什么要這樣選擇呢?一定也有他們自己的道理!交換兩個人去的地方好不好呢?我們到第5段里去找找答案吧!”
讀了第5段,學習了句子后,一個男孩自己站起來滔滔不絕地說:“我知道了!種子長出來是要有水的,可是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泥土很干很干,種子在黑黑的地里長不出來,大雨點兒力氣大,能讓那里的泥土很快就濕了,那里也就能長出紅的花,綠的草了!”另一個孩子也靈機一動,脫口而出:“有花有草的地方,泥土應該有點濕潤的,所以長得出花和草來,現在它們只是口渴了,小雨點兒去的話,它們喝了水,花就會更紅,草就會更綠了。”我正要表揚這兩個孩子,突然,有個學生在下面輕輕地說:“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真聰明,哪個地方最需要他們,他們就去哪兒。”我立即肯定地說:“你們也很聰明,能自己從課文里發現這么多學問,了不起!現在你是雨點兒的話,會選擇去哪里呢?”
這回,孩子們的答案更多了。有的說:“我是大雨點兒,我要去沙漠,讓沙漠里變成樹林!”有的說:“我是大雨點兒,我要去剛發生火災的地方,那里的草啊,樹啊,都沒了,不漂亮,我要把那里變得更美麗!”有的說:“我是小雨點兒,我要去城市,把灰塵都消滅!” ……聽著稚嫩的童音,我的心靈也得到了一次凈化,他們,不僅是善思的孩子,更是有愛心的孩子,學得好,想得妙,說得更棒!他們就是一群可愛的雨點兒!
第斯多惠說:“科學的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當引導兒童去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當多些。”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樂于思考,主動探索,大膽質疑,敢于標新立異的智慧與靈性將會得到有力的展示。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主動求索,把新信息和己知信息結合起來,納入已有的認知體系,并尋找出某些聯系,從而產生新的組合,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老師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思維活躍,自然打開了學生思維的窗戶。
《雨點兒》反思 篇6
【舊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雨點與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
3、會寫“半、巴”。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雨點與植物生長有密切的關系。
〖反思〗
教學目標是否能體現三個維度之間的和諧。
三條都是關于知識技能的目標沒有涉及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所以教學目標沒有體現新課程對于教學目標三維融合的要求。
對學生的培養不是孤立地從每一個方面進行,而是在一個環節中體現三個維度的融合。良好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生字詞語卡片,開火車讀,評議、正音。
〖反思〗
識字和閱讀應該是相互統一,互相補充的。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同時,閱讀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字意。
在這個復習活動中,識字復習強調了詞語的再現,但趣味性不強,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且與文分離,不利于學生進入文本。
是否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
二、學習課文2~4自然段
1、提出讀書要求:邊讀邊想,你從他倆的對話中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2、學生自由讀。
3、檢查識字情況: 逐個出示“空、問、答、地、方”,分別指名讀字音,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4、 指導讀問句。
⑴ 誰能把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的話讀一下?
指名讀,生評議(他讀得像在問人家嗎?);再指名讀,學生再評議,;教師范讀,;全班朗讀此問句。
⑵ 小雨點兒是怎么問大雨點兒的?
指名讀。(注意問的語調)你聽明白小雨點兒到底想問什么了嗎?
5、指導朗讀。
⑴ 借助書中插圖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心情。
⑵ 學生看書,聽老師范讀。(讓學生比較哪句是高興時說的話)
⑶ 學生練讀小雨點兒的話。
⑷ 學生自己試讀大雨點兒的話。指名讀,學生評議。
⑸ 齊讀2、3、4自然段,體會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感情。
⑹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
⑺ (出示課件)以小組為單位給動畫中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配音。
6、質疑:聽完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要問他倆嗎?
7、課間操:《小雨沙沙》。(配種子發芽的動畫)
〖反思〗
這是整篇課文的中心部分。在這部分設計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設計主導線索有些混亂。閱讀──識字──閱讀。識字是否可以放在第一課時。如果以教學“問”作為主線,會更好。可以先學什么是問句,雨點問了什么?怎么讀出問的語氣?
2、沒有體現“學生學”為主。在這個預設中學生只是學習的隨從,跟著老師一步步走。如果讓學生把自己就當作雨點,問“你們說了什么?”然后通過大量朗讀訓練,情境朗讀可能會更好。
3、在朗讀練習中,是否可以更多地給學生生活化的情境:教師讓學生分角色給動畫片配音,這個活動學生很喜歡,但是學生在活動中還是在“演”而不是真正把自己當作雨點,所以,我覺得在朗讀中是不是可以這樣設計:大雨點小雨點遇到了,你們先打個招呼(這樣讓學生充分進入情境),你們離得很遠,該怎么說呢?(要大聲)
這樣的設計,讓學生把課堂對話和生活中的口語交際相結合,擴大了語文學習的外延。
三、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
自己邊讀邊想:你能想出哪個問題的答案?你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讀完后跟學習小組的同學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
4、全班交流,解答疑問,并提出新的問題。(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并板書)
5、指導朗讀。出示課件(課文插圖2),讓學生看圖感受雨后田野的美景,以及雨點兒給植物帶來的變化。
〖反思〗
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很好,讓學生質疑再學習,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有一點點可以改進之處:把學生的體驗成果上升成為理性認識。在學生看到雨后美景,體會到雨的作用時,是不是可以問問學生,“你覺得大雨點、小雨點怎么樣啊?”這樣學生說:“它們是勤勞的雨點、助人為樂的雨點”……就把學生的體驗上升了一個層次。
四、擴展練習
1、出示例句: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指名讀。
結合動畫情景,展開想象,模仿句子說說雨過后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2、練習說話。
小雨點兒給大家帶來了歡樂,我們該對小雨點兒說些什么呢?
〖反思〗
這個擴展練習沒有遵循三個原則:
1、信息量少,情境不夠豐富。
2、學生的感性體驗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
3、不夠經濟有效。
本來學生已經覺得自己是雨點了,而在這個訓練中又把它們拉到現實世界,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來說雨后的景象,而且為學生提供的信息太少。
如果改成大雨點、小雨點們,你們要到哪里去?讓學生先看課件,給他們看各地的風景并配上詞語,然后讓學生邊看邊做動作,想想你要去干什么?看完了讓學生來說。這樣學生既積累了詞語,又可以把之前的體驗都升華到說話練習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也使這個環節能更經濟有效。
五、寫字指導
1、觀察兩個字“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豎、豎彎鉤的位置及寫法。
2、學生自己看書,認識生字的筆順。
3、指名書空。(課件演示筆畫筆順)。
4、教師范寫。(注意將“半”與“羊”對比)
5、學生練寫,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6、反饋書寫情況,學生再次練寫。
〖反思〗
寫字指導很細致,但是放在這節課中是否會破壞整節課的情感。是不是應該放在第一節課,或者是否可以改成其他形式的書寫訓練。
【板書】
沒有花沒有草 大雨點 紅的花 綠的草
有花有草 小雨點 花更紅 草更綠
【新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及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2、通過展開合理的想象,使學生理解雨點的作用。
【目標闡述】
每條目標都體現了三維的融合。
〖目標1〗
知識技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學習讀書的方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熱愛讀書,喜歡語文。使學生覺得雨點非常的可愛,喜歡雨點。
〖目標2〗
知識技能:了解雨點的作用。過程與方法:學會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讀中培養學生審美情操,雨點的作用非常大,能給人們、給世界帶來的,美麗。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和練習朗讀(有感情地讀,合作讀,配上動作讀)是教學的重點。
合理地展開想象說話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復習導入
1、(老師拿著小雨點的頭飾)師:小朋友,昨天我們結識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啊?
師:那你親切地叫它一聲吧!(學生來讀詞“雨點兒”關鍵是兒化的正音。)
2、齊讀:你們的嘴巴真甜,我一定就知道你們很喜歡雨點。那你來夸夸它吧,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它是一個怎么樣的雨點?(引導學生說說雨點可愛的外形,激發情感)
你們把小雨點說得那么可愛,又叫得那么親熱,它可高興了,它想聽你們讀讀這三個詞:“數不清(后鼻音)、云彩(輕聲)、飄落”(開兩列小火車)你能用這幾個詞來說一句話嗎?用上一個兩個三個都可以。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2~4節
⑴ 引入:
過渡:是啊,大雨點、小雨點,數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它們碰見了會說些什么呢?打開書本105頁找找看,它門說的話在課文的哪些小節?
⑵ 師:找到了嗎?2~4小節(課件出示這3小節)
師:請你在這3小節里找一找,哪些句子是他們說的話,用尺子劃下來。(課件上這些句子用紅線劃起來。)
師:反饋,請學生來讀3句話,把句子讀通順(可以找基礎較弱的學生回答。)
⑶ 師:我覺得剛才三個小朋友讀的時候語氣不一樣,為什么會不同呢?(因為句子中有問有回答。老師把“問”和“回答”貼在黑板上)
⑷ 你們真會讀書,問和回答的語氣是不一樣的,那哪句句子是問?“你要到哪里去?”你怎么知道大雨點在問啊?
師:是啊,大雨點想知道小雨點去哪里,它心里可好奇了,你能學著它的樣子來問問看嗎?先自己讀,在指名1~2人讀,齊讀一遍。
⑸ 師:你們問得真好,小雨點也問了大雨點呢,讀讀她的話,第 3節。
師:小雨點想知道什么啊?
師:這句話小雨點點先回答了大雨點,又提了問題,你能讀好嗎?試試看該怎么讀
學生自己讀,反饋請3~4人來讀
⑹ 小雨點那么想知道,那大雨點到底去哪兒了?請1~2人來回答。
比較句子:有花有草的地方;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
① 學生自己讀句子,比比有什么不同
② 說話訓練:哪里有花有草?那兒可漂亮了,小雨點去那兒一定很開心的,我們來讀讀它的話。請1~2人指名讀,齊讀一遍。
哪里沒有花沒有草?
是啊,沙漠上一片荒涼,幾乎沒有生命,滿眼都是沙子,沒有一片生機,(把沒有加點。)既然那么荒涼,大雨點去那里干嗎啊?哦,原來大雨點是幫助那里,使那邊變得更漂亮,真是一顆善良的小雨點,我想它要去幫助別人一定是很自豪的,我們來讀一讀它的話。
⑺ 連起來讀3句話:
現在我們來試試,我做大雨點,你們做小雨點(師生對話,可以再交換角色一定要達到學生掌握句子為止)
① 你喜歡誰?就讀讀誰的話,給動畫片配配音
② 同桌兩個人試試互相讀。
③ 指名讀,請兩個學生帶上頭飾來分角色朗讀。在讀之前可以讓小雨點打打招呼,老師進行評價點撥。請 2對學生(注意遠近距離不同學生在問答時的聲音和體態的不同指導)
④ 哦 ,那么多雨點都想來試試,那雨點兒們,我們一起來好嗎?(請學生帶上自己準備的頭飾齊讀。)
2、學習第五節:
過渡:讀得真好,小雨點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呢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小雨點去了那兒,那兒怎么樣了呢?(自己讀讀課文)
⑴ 學生自己讀課文,多讀幾遍。
師:剛才你們自己讀了課文,從課文中你讀懂了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怎么樣了?是啊雨點兒來了,小草更干凈了,長得更漂亮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看課件有花有草)師生接讀,可以先集體,再個別,最后一起讀。
⑵ 覺得怎么樣?是啊,有花有草的地方更美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也成了綠洲,這都是因為有了善良、懂事、助人為樂的雨點,雨點的作用真大啊!讀給我聽聽好嗎?先自己讀。師生接讀1遍。再指名1~2人讀。最后齊讀。
⑶ 把整一節連起來讀一讀。
⑷ 全文朗讀:是啊,多虧了雨點的幫助我們才能擁有這么美麗的世界。我們連起來讀讀文章,你可以選擇大雨點或小雨點讀它們的話,旁白老師讀。?
⑸ 說說( )的雨點
師:你們真會讀書,都讀懂了小雨點的心思了。你真是和小雨點越來越貼心了。學了課文你覺得他們怎么樣的雨點?
三、說話訓練
過渡:數不清的雨點從云彩里飄落下來它們會去哪里?我們一起去吧(老師可以做動作)
1、師:小雨點們(老師叫一聲)
2、我們一起出發了:課件結束,課外詞語的積累。
師:雨點兒們,我們剛才去哪了?(學生回憶:寬闊的大海,荒涼的沙漠、茂密的樹林、……學生一邊回憶,教師就把詞語貼到黑板上。)
3、說話訓練:
師:剛才我們看了那么多地方,一定還有其他你想去的地方,你最想去哪里?(學生先說地方)
師:那么多的地方,一定有一個是你最想去的,你最想去哪里?去干什么?
河流:小魚一定很歡迎你的。
沙漠:要是我們的有許許多多雨點都去沙漠的話,那里一定也會變成綠洲。
馬路:你都想到給馬路掃地了,真是個勤勞的小雨點。
大山:你想得真好,我得替那些樹木謝謝你
大海:你們去了,我們的大海一定會更漂亮的!)
四、寫字
我們剛才去了那么多地方,你會讀這個詞嗎?“地方”(注意輕聲)可以開小火車。
我們來看看這個字怎么寫?跟著課件書空筆順。
看老師范寫,(注意橫折鉤要斜著寫)
學生自己寫一個在田字格里。
用投影儀反饋。并把自己想去哪里寫下來,不會寫的字寫拼音。
五、總結
今天我們的雨點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也去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我相信不管你們到了哪里都會使那里變得更漂亮。
《雨點兒》反思 篇7
《雨點兒》這篇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色。課文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在教學時,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以讀為主線,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入情入境地讀,有滋有味地讀,在讀中識字,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第一,讀好兒化音。課題《雨點兒》中的兒化音是教學中的難點,我通過示范讀,學生跟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好兒化音。在之前的課文中,我們已經讀過兒化音。所以孩子們很快就掌握了。再出示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圖畫,讓學生喊出它們的名字,進一步進行強化。
第二,識字教學。本節課我采用隨文識字,將本課需要認識的12個生字全部融合到課文的學習中,在指導學生認字時,針對不同生字采用不同方法。借助學生的數學書理解“數”兩個讀音的用法,并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可以認識很多生字。教給學生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生字。由于學生剛剛進入課文的學習,對于生字方法還沒有過多的學習。我重點指導認識“彩”這個字可以是采加上偏旁三撇。然后通過認識“綠”“到”這兩個字鞏固這個方法。“數不清”這個詞借助圖片讓學生數一數雨點兒進而理解其意思,然后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說說有哪些東西是數不清的,拓展學生知識面。對于“飄落”一詞的理解,我將提前準備好的羽毛吹向空中,學生很容易體會到很輕的東西才能飄落。字詞的理解不能脫離句子,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數不清的x,從x飄落下來。”的句式練習說話。進一步進行強化訓練。
第三,朗讀練習。《雨點兒》2-4自然段是對話訓練,我創設情境采用示范朗讀、個人讀、同桌練習讀、分角色朗讀加表演展示。再設置距離遠和距離近兩種場景。與單元口語交際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白說話時根據距離的不同,我們應該用多大的聲音和怎樣的語氣。經過多次朗讀之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內容學生就可以很容易地懂了。
第五段是長句子練讀。通過示范和劃分節奏。訓練學生把長句子讀短。明白長句子中間的停頓比逗號時間短,句號的停頓比逗號長。對理解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引導其讀出情感的變化。
第四,寫字教學。本課共有“問、半、有、從、你”五個生字。根據每個字的結構。通過學生觀察,老師示范,從細節出發。觀察筆順筆畫,起筆手收筆的位置。每個生字經過老師示范、學生書空、學生描紅、書寫、組詞等環節。將每一個生字落到實處。從作業反饋來看,課堂練習比較到位。
然而,教學總是充滿遺憾的。在練讀的過程中,不能讓每個孩子都上臺展示。課堂比較積極的孩子得到的訓練就比較多。如何讓另一部分孩子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雨點兒》反思 篇8
《雨點兒》是一篇童話,文章內容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知道雨點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雨點會給大地上的植物帶來變化。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在教學中貫穿以下教學理念:
一、“趣”字引路,讓識字教學水到渠成。
與生動有趣的文本內容相比,單一的識字環節往往是一個不受學生喜歡的過程。如何讓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參與到識字學習中來,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本堂課作為本文教學的第二課題,識字環節已經初步完成,重要的是通過復習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生字的掌握。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把生字全都寫在一個個的“雨點”上,設計了:“開小火車叫生字寶寶的名字————把拼音寶寶藏起來讀一讀————送雨點兒回家”等學生喜愛的方式來鞏固生字,學生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等把生字寶寶全都“送回家”之后,又讓學生聯系板書讀一讀,進一步鞏固了生字學習。
二、重朗讀指導,營造氛圍,激活文本,讓學生暢所欲言。
語文教學要積極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他們進行跨時空的心靈碰撞、情感交流,在角色換位中,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注重讓學生閱讀文本,深入文本。在教學課文之前,我向學生推薦了許多寫雨點的小詩如《雨后森林》、《雨點沙沙》、《歡迎小雨點》等,讓他們充分閱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把很多的時間花在了閱讀課文上。在學生自由讀了2—5小節后,我每小節各指名2—3個同學進行了朗讀,并請學生評議。在讀了課文的第2小節后,為加強學生對問句的理解,在進一步明確了問號的意義后,我把“大雨點”粘在自己身上進行了一個范讀:“你要到哪里去?”請學生通過聽與看,揣摩一下當時大雨的心情。學生紛紛舉手:“大雨點很開心!”“它覺得很自在!”“那誰來做做快樂的雨點兒?”指導朗讀好大雨點的話。緊接著讓學生再讀小雨點的話,體會它的心情,交流。進行對話朗讀訓練。因為有先前的體驗在里面,所以學生讀得比較投入,仿佛自己就是雨點兒了。讓在學習了第5小節后,學生已經了解小雨點使“原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大雨點使“原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我在板書更多的花草后又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小花小草們在雨點的滋潤下,長得更紅了,更綠了。它們會對雨點說些什么呢?用你的小耳朵仔細聽一聽。”“小花小草會說:‘謝謝你們,雨點兒!’”“哇,真爽啊!”“讓我喝個夠吧!”
三、深入淺出,拓展文本,寓教育于無痕
本文描寫了大小雨點兒去了不同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分別給這兩個地方帶來了不同的變化,蘊含著這樣一個道理:錦上添花美,雪中送炭美。讓學生通過課文學習了解:對于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無私地給于幫助。在課文學習中,我沒有也不可能把這些觀點明確地告訴學生,但是通過多次的朗讀,聯系課前閱讀的兒歌小詩,學生應該能感受到這些。在學習課文后,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來進行升華:“如果你是小雨點,你會去哪里?準備給那些地方帶來些什么變化呢?”學生的回答讓我知道:這一堂課的情感目標已經比較好地達到目的了:“我要去火焰山,下大雨,讓火焰山周圍的人不再干渴,莊稼長得很好!”“我要去大森林,下一場大雨,讓那些亂砍樹木的人嚇得逃回家。”“我要去沙漠,讓沙漠變成綠洲。”“我要去森林,讓小蘑菇全都長出來。”
讓兒童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規范的語言表達感受,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又一個重點,我試圖用自己的實踐來實現理念。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教學中對“消除學生緊張情緒”這一點事先沒有考慮到,課堂上也沒有調控好,以至于部分學生(包括平時回答問題較積極者)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十分緊張。
《雨點兒》反思 篇9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通過教材這個文本載體,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思維在其間任意馳騁,“悟”出文本要表達的情感。
在教學《雨點兒》時,我首先用猜謎語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的從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中來,為上好這堂課打下基礎。在初讀課文這一塊,學生之間的知識水平的差異造成他們在自瀆過程中有了明顯的區別,那我就在教室里走動指導來幫他們解決問題,但這不能顧及全面。
在認讀生字這一塊,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識字游戲(摘桃子)促使一年級學生自發性地產生積極的、愉悅的和濃厚興趣的狀態,促使學生在識字的學習中體驗到游戲般的樂趣,使學生的學習變外在要求為內在需要,變厭煩為興趣,變被動為主動。這樣學生就很快的掌握了生字,在這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問題:有幾個學生沒被叫到出現了不滿的情緒。這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困惑。在理解詞語方面,動手操作讓學生有著濃厚興趣,演示的過程使他們很快的理解了詞語。在書寫生字這方面,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寫出比較清爽、規范的字,一旦離開老師的指導,他們就會沒有四線格的概念。
在農村小學,我發現教師的激勵語對學生的學習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五角星等其他的獎勵也會使學生提高積極性的
《雨點兒》反思 篇10
【情景說明】
《雨點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課,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雨水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從而讓學生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一年級的教學目標,我們主要是讓學生在讀文中識字,在識字中讀文,最終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 出示富有動感的美麗畫面,激情談話導入
師:看見這個畫面,你們不想說點什么嗎?
生:(學生暢所欲言,興致勃勃)
師:想知道課文講些什么嗎?想知道就自己讀讀課文。(引領學生進入第二個環節──整體感知。)
二、 識字讀文,整體感知
師:誰能把帶有這個生字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師:瞧,學會了這個詞,你們讀起來就通順多了,再試一試。
(引導學生在讀文中找字找詞找句,句中落實學字學詞;讀中找,讀中識,識后又讀。學生后來有點躁動了,思維也出現遲緩,氣氛變得沉悶。)
三、體驗性朗讀
師:小朋友,這些字大家都認識了,現在你們可以下位去找找自己的朋友,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
生:(學生紛紛離座,下位自由尋找自己的好朋友,面對面大聲朗讀課文。)
(幾分鐘后)
師:小朋友,你覺得你們的好朋友讀得好嗎?推薦推薦。
生:(紛紛舉手回答)
我覺得a同學讀得很好,很流利。
我覺得b同學讀得很有感情,特別是……
(頓時,沉悶的課堂又有了生機。)
四、想像延伸
師:多好啊,這是誰的功勞啊?
生:雨點兒。
師:你不想對它說點什么嗎?
【教學反思】
這節課共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即“談話導入”,“整體感知”,“識字讀文”,“體驗性朗讀”,“想像延伸”。整個教學設計是圍繞“學生主體”如何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設計的。諸如“看了這個畫面你不想說些什么?”“你想知道課文中寫了什么嗎?想知道就讀讀。”“這是誰的功勞?你不想對它說些什么嗎?”等等,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些全新的教學理念。在“識字讀文”這一教學環節,學生出現了生理疲勞現象,注意力開始轉移,我們就應當調整教學程序。安排學生下位自由走走,放松身體,可以消除疲勞。其次,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伙伴,擯棄了原先的教師固定的四人學習小組,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個體的尊重,體現了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另外,這一環節的處理,還避免了“一二三,看老師”的單調乏味和“伸伸腿,彎彎腰”對教學環節的阻斷,保持了整堂課的流暢.透過學生,我認識到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真應該“蹲下來看學生”。對教學中的“意外”,我們要珍視它、欣賞它、研究它,從而引導它,變“意外”為新的知識增長點,新的能力開發點,新的創新培養點。
蹲下來和學生的心貼在一塊,拋卻權威,你會發現眼前一片開闊;拋卻“自我”,課堂上將不在尷尬,將帶給你一個又一個驚喜……
【專家點評】
當老師的,遇到學生上課疲勞這個問題應當說相當普遍,因為兒童的心理特征表明:兒童的注意力持續很短,從上課第一個環節的說到第二個環節的讀,再到第三個環節的認讀,學生因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出現了第一個疲勞點,這很正常,也是很普遍的。但出現這一問題時就需要我們老師靈活處理,哪怕是一個細小環節的適時改變,說不定就是這堂課成功的關鍵所在,這也是對學生身體和人格的尊重。從以上的教學里面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處理常見的小問題,同樣可以從小處著眼,獲得大收獲。
《雨點兒》反思 篇1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雨點兒》這篇課文,不僅僅要告訴學生雨水與植物的生長關系,還蘊涵著更具有人文性的東西。這要通過學生反復朗讀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讓學生感悟到雖然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去的地方不一樣,但它們的生命同樣精彩。因此不僅要教會孩子們一般的語文知識,還要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在學習中學會做人。本課的難點就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了解雨水與植物的生長關系,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在學習中學會做人。雖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但通過學習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可是語文教學不能像常識課那樣教學,因此我的教學目標設為初步了解雨點兒的作用,一節課下來學生基本都能達到這個目標。
在課上關鍵還在于朗讀的指導。《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要求1~2年級的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對于正處于閱讀起步階段的一年級孩子來說,讓他們初步感受閱讀的樂趣,培養閱讀興趣,從而喜歡閱讀,是這個階段閱讀教學最為重要的任務。因此,我們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課文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學生愛讀并且能自己讀懂。在教學設計時,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以讀為主線,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入情入境地讀、有滋有味地讀,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有所創新,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讀出雨點的純真。但是美美地讀一讀,比賽讀一讀,分角色讀一讀,關鍵都要在學生對本篇課文熟悉的情況下,可是這節課學生顯然對文本還不是很熟悉,要想讓一年級的小孩子剛剛接觸這篇文章就能很有感情地朗讀確實目標定得有點高,除非課外教師讓學生去把文章讀通,所以學生在課上讀起來還不能很好的表現他想要表現的感情,甚至還有些拖。這也許也是在告訴我:以后的教學中,有必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通過教材這個文本載體,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思維在其間任意馳騁,“悟”出文本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雨點兒》時,我首先用猜謎語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的從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中來,為上好這堂課打下基礎。
我認為,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熏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境和空間,讓他們在美好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培養語感,張揚個性,陶冶行情,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所以,在課文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元的學習策略,如用多媒體課件圖文、聲響并茂的效果,為學生學習創設美好的想象空間,提供學生體驗、感悟,引導學生美美地學習課文……如,在課始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讓學生跟著音樂數雨點兒,把雨點請到我們的教室里來,和雨點兒交朋友,很好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探究的興趣。在第5段教學中,我運用課件的動畫效果,再現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通過電腦課件展示雨過天晴,滿眼是紅艷艷的花,綠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葉片上滾動,蜻蜓、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田野里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綠的小芽的畫面。讓學生看著畫面內容,感情朗讀第五小節。教師適當范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于朗讀之中。
《雨點兒》反思 篇12
這是《雨點兒》一文第一、二課時的課堂實錄,相對而言這兩課時的任務各有側重。第一課時側重于學生的閱讀實踐,第二課時側重于學生的識字過程。但總體來說,教師均能緊扣教學目標,教師大膽地“放”,讓學生全員參與,主動發展,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學生去朗讀、識記,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第一課時的教學,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整體感悟,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在教學方法上,教師采用多種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了讀一讀,畫一畫,貼一貼等手段,增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快快樂樂學習語文。
第二課時的識字教學,教師不進行繁瑣的字形分析,而是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與生字反復見面,進而從整體上把握字形。同時在課上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識字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識漢字,培養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生與漢字反復見面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本課會認,過渡到其他語言環境也能認識,體現了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認識到了識字是有用的,從而更主動地到生活中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