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教后反思(精選16篇)
《恐龍》教后反思 篇1
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恐龍的喜愛之情。為了上好這一課,我在課前讓學生們查閱了有關恐龍的資料,并把自己感興趣的恐龍知識繪圖并作簡單的文字介紹。由于學生對此內容較感興趣,許多同學都較好地完成了此項任務。然后我在課上講解完第2、3自然后,讓學生以“我是 龍”為題介紹書上的一種恐龍或課外書上的一種恐龍,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較高。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富有彈性,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恐龍》教后反思 篇2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多花了些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掌握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預備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后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借助網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并制作了《恐龍》的課件。我們反復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賞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嬉戲、漫游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仿佛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觸摸期——研讀文本了解特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制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了解恐龍的教學中,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其余種類的恐龍以表格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學。并讓孩子們在逐詞逐句朗讀中理解課文中多處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例如在教學“雷龍”時,我先出示雷龍的圖片,讓孩子們猜猜這可能是書中介紹的哪種恐龍,并說說你判斷的依據。由于課前的收集資料,他們一下子就猜出了答案,接著讓他們說說雷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并且書上是怎樣描述的。然后通過體會雷龍的特點來學習作比較和打比方的兩種說明方法,最后再請學生通過朗讀把雷龍的特點告訴大家。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四、說演期——遷移方法模擬介紹。
孩子們掌握了說明方法,又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請他們以“我”的口吻來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恐龍,無疑是他們最興奮的一塊教學。先前,以書上雷龍為例,寫一段自我介紹,(嗨,大家好!你們認得我嗎?對了,我就是梁龍。我的身體可長了!猜猜我有多長?我從頭到尾足足有二十多米呢!我走起路來,就象一架移動的吊橋。別惹火我哦!惹火我可是要付出代價的:我會用長長的尾巴把你甩到天邊去!不過平時我可是很溫柔的,假如你在侏羅紀公園游玩時有小河無法趟過去,你只需撥打求救電話,我會立即趕來幫助你們過河的。哪位小朋友膽子大,我還可以讓他在我身上過一把滑滑梯的癮哦!)幫助學生理清介紹的順序,然后運用文中學到的說明方法作一番介紹。
五、探險期——拓展閱讀探索奧秘。
“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么滅絕的?”將學生的興趣更廣泛地指向課外閱讀,探索這至今尚未揭開的神秘世界。有興致的可以相互借閱書籍,交流資料,觀看電影等。
假如能把這堂課設計為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閱讀。我相信,利用網絡學習,不拘泥于課本,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而對自我介紹某種恐龍的小練筆,也可以在網絡上自由書寫,討論交流。但愿筆記本的進入能改善我校的網絡環境,讓教師和學生能甘心在“網中掙扎”,并樂此不疲!
《恐龍》教后反思 篇3
《恐龍的滅絕》是新課標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這是科普說明文,課文介紹了恐龍在地球上生活的悠久歷史,科學家猜測恐龍滅絕的五種說法,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滅絕之謎的疑問。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重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和7個帶有生字的詞語,會寫詞語“嚴寒”;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科普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的邏輯性;
3、對恐龍滅絕之謎產生興趣,并有繼續探究的渴望。
教學重點、難點:能借助關鍵語句體會科普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的邏輯性。
由于科普說明文課文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往往會被我們肢解得只剩下知識的條條杠杠;由于敘述簡潔沒有多少感染力,又會被我們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寫得生動而準確”。那到底該教些什么,怎樣教,才能使本文的教學更具有語文味呢?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始終堅信著這么三句話:只要我多關注一些語言,學生就能多夯實一點基礎;只要我多關注一些細節,學生就能多收獲一點成功;只要我多關注一些方法的指導,學生就能多提高一點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體現科普文教學的語文味。
一、注重教學趣味,激發學習熱情
1、收集資料,激發探究心理。“恐龍”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文章從題目到內容吸引著學生的好奇心。然而恐龍卻是生活中已經不存在的生物了。課文的內容和主題,更加引起孩子們的探究心理,從這個角度說,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是對學生進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觀察、發現身邊的科學,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發現科學的極好范例。課前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豐富學生對恐龍的了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2、播放影片,創設情景。上課伊始,就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隧道,觀看大約兩億年前,恐龍在我們的地球上自由自在,盛極一時,“稱霸”地球的情景。強烈的視覺效果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恐龍的龐大與不可一世。錄象里恐龍活潑的形象跟現實中的不復存在,又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濃厚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文本的學習中去。
3、動手操作,感受語言嚴謹。在第二種說法的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動手排一排四個詞語的順序,讓學生充分感受科普文章嚴密的邏輯性。
二、關注字詞學習,落實初讀目標
識字教學是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分散識字的同時,關注組詞現象,揭示近義詞的規律積累,讓學生找找課文中的詞語類似的詞“躲避”“枯萎”“滅絕”“死亡”等從而使學生牢牢地記住生字。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切實起到鞏固識字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愉快。注重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使學生對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有大概的了解,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巧釋說明方法,品味語言精妙
課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類的歷史和恐龍的歷史進行比較,使恐龍滅絕之謎更是引起人們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學時讓學生關注這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三四百萬年”和 “兩億年”。盡管學生知道兩億年要比三四百萬年表示的時間長,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學生沒有概念的。把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一比較,學生就明白,怪不得說人類歷史跟恐龍的歷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讓學生齊讀這兩句話。這樣就淡化了說明方法的傳授,可在學生心中已經留下了痕跡。
同樣,我們在教學科普文章時,更應該引導學生品味其豐富的具有表現力的語言,即怎么個準確,怎么個簡明,怎么個科學等等。這篇課文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語言,我在教學第2自然段抓住“突然“慢慢”等詞的教學以及第三自然段排排詞語的順序感知作者一步一步推理等,都較好地引導學生感受科普文用詞的準確性、科學性,長期以往,將會加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并滋養學生精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與此同時,我還力求體現語文工具性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個性化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如在指導學生讀好“嚴寒說”這一段文字時,出示冰天雪地的畫面并且配以光風呼嘯的音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地球突然變冷,恐龍無處藏身,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同情,讓學生帶著個體獨特的感受來讀好文章,這樣的朗讀指導還是比較有實效的。當然在朗讀教學中我也力求體現形式多樣、注重評價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雖然我力求課堂的完美,一遍遍研讀教材、修改教案,但是一節課下來還是留下了許多遺憾,有不少地方需要優化。
1、識字教學過于單調。由于是分散識字,二三兩個自然段的生字教學形式上有一些雷同,都是指生領讀之后再記一記,雖然記得方法不一,有的用組詞、有的找形聲字等,但是趣味性還不夠。我認為還可以在識字的趣味性、重點強化等方面進行優化。如猜字謎呀,(“萎”就可以用謎語法)演一演啊(“避”因為有走之兒就可以用演一演的方法)。
2、整體感知時,可以適時歸納板書恐龍滅絕的說法,適時朗讀某幾個片段,以體現實效性。是否要在整體感知時歸納恐龍滅絕的說法,課前備課時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當時因為擔心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所以就安排學生學完這段說法后再來歸納,這樣可以水到渠成一些。其實有時候也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試一試。
3、學生整體來說還算投入,但是仍有部分游離在課堂之外,學習氣氛也不夠積極。如何關注學生的學情,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中都能認真學習,享受學習的快樂,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摸索。
一堂好的課,不僅要精心的備課,設計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課,更重要的還需教師的智慧,高超的分析、理解、處理教材的能力、合理的調控駕馭課堂的能力。雖然有遺憾,但是也要感謝遺憾,因為它讓我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恐龍》教后反思 篇4
《恐龍》教學設計與反思
木瀆實驗小學 陸靜霞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熟讀成誦;能聯系上下文,借助圖像理解“望而生畏、卵生、破殼而出”等詞語。
2、 在熟讀的基礎上說出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恐龍及其特點,領悟課文是怎樣把它們的特點給寫具體的。
3、 借助媒體完成“恐龍自述”,要求用第一人稱作自我介紹,把“自己”的特點說清楚。
教學重點: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說出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恐龍及其特點,領悟課文是怎樣把它們的特點給寫具體的。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 上一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齊讀課題),這些詞語你會讀嗎?第一行,你來!(讀得真有感情)誰來讀第二行?(更棒了!)第三行,你來!(詞語的意思也讀出來了,真不錯!)最后一行誰來讀?(讀得真好聽!)我們一起來讀讀!
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約在2億年前,地球上曾被一種強大的爬行動物所主宰,他們就是——恐龍
2、 (出示第一段)誰來讀?讀后你知道了什么呀?點紅重點字詞。指名朗讀,突出“兩億年以前”很久遠。
3、 恐龍大約生活在……地球上……那時恐龍……足跡……當時地上走的、天上飛的、水中游的都是恐龍,他們主宰著當時的地球,在森林、沼澤地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一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景象。你們想不想看看兩億年以前恐龍到處漫游的情景呀?好!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一起走進兩億年前的恐龍世界,來認識他們,了解他們。播放一段“恐龍”錄像。
4、 朗讀指導:真是太精彩了,我們再來讀讀這一段,誰會來讀好它?要讀出恐龍在森林、沼澤地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著。我們一起來試試。
[反思]:恐龍是學生心目中最神奇的一類動物,但畢竟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于是我播放恐龍的電影,既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又形成了良好的知識儲備。
二、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 恐龍的種類很多。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恐龍呢?請你輕聲讀一讀第二自然段,你從這一段中找出了哪些恐龍的名字,用筆輕輕地畫出來。
2、 交流討論:雷龍 梁龍 劍龍 三角龍
3、 再來讀讀這一段話,在這么多種恐龍中,你對哪一種最感興趣呢?
4、 小組討論交流:為什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5、 全班討論交流:誰愿意把你最感興趣的恐龍介紹給大家?隨機出示句子:
(1)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a:能說說你的理由嗎?(看圖)這只雷龍長得怎么樣?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它? ——龐然大物。從哪些地方能看出它是個龐然大物呢?
b:(看圖)我們來看,一頭大象大約4——6噸,雷龍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到底有多重,你們來算算,可見它真是個————龐然大物
你能通過朗讀,用你的聲音把雷龍是個龐然大物給讀出來嗎?
小朋友,課文中把什么說成雷鳴一般?聽過打雷的聲音嗎?那是什么感覺?小朋友想不想聽一聽雷龍的踏步聲呀?好,仔細聽。課文把它的踏步聲比作雷鳴一般,再一次說明它是個——龐然大物
也難怪人們給它取名——“雷龍” 哪個小朋友還愿意來讀?你們聽聽,他描述的這只雷龍大不大?(指名讀)
還有誰愿意把你最感興趣的恐龍介紹給大家?
(2) 梁龍的身體很長,從頭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來,好象是一架移動的吊橋。
a:(看圖)這只是梁龍,它有什么特點呢?誰來說說?看梁龍真的很長,到底有多長呢,書中是怎么說的?出示文本,你從哪些詞語中讀出它的身體很長?二十多米有多長呢?我們的一間教室有7-8米,那么20多米大約有(三)個教室那么長,如果不寫20多米,就很長好不好?課文通過舉這樣一個數據,打了這樣一個比方,讓我們一下子明白了梁龍有多長。這么長的身體在走路,真象一座移動的吊橋。喜歡梁龍的站起來一起來感受一下它的長。
b:誰愿意再來讀介紹梁龍的句子,把梁龍的長給朗讀出來?老師的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一架移動的吊橋。讀得真棒!誰也來試試?
你還想介紹哪種恐龍呢?
(3) 劍龍的背上插著兩排三角形的劍板,尾巴上還有四支利劍一樣的尾刺。
a:劍龍長什么樣呀?誰來說?(出示圖片),看,這就是劍龍,我們為什么叫它劍龍呢?誰知道?出示文本,劍龍象利劍一樣威武,誰來讀一讀?“兩排三角形”是告訴我們劍板的(數量和形狀)“四支利劍一樣的尾刺”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說明尾刺怎么樣?你能把它的鋒利讀出來嗎?劍龍外形看起來很厲害,其實呀,它的性格特別溫馴呢!
b:喜歡這種劍龍的同學來讀讀這句話。
這一段中還有一種恐龍,誰要來介紹的?
(4) 三角龍的臉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長在鼻子上方,另外兩只長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長——這樣的臉型,讓任何動物都望而生畏。
a:你知道為什么叫它三角龍嗎?引讀句子。
b:看圖,它的每只角都有1米長,1米有多長?一看到三角龍,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它的臉上有這樣長的三只角,你們看到這樣的臉有什么感覺?是呀!三只這么長的大角,長在臉上,讓人不害怕才怪呢!所以課文中用了哪個詞語?望而生畏
所以任何動物看了都——這就叫“望而生畏”
c:你能把這可怕的臉型介紹給大家,讓我們每個聽的人都感受望而生畏的感覺嗎?誰來試試?
3、 除了書上提到的這些恐龍,你還知道有哪些呢?
你看,雷龍的身體那么大,劍龍呢,身上有劍板和尾刺,梁龍的身體那么長,三角龍呢,臉那么可怕,你們覺得恐龍的形態怎么樣?所以說——出示圖和第一句,小朋友們看,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更是——(千奇百怪)。讀一讀,板書:種類 多 形態 千奇百怪
4、 來,讓我們拿起書本,再好好地認識這些不同種類、形態千奇百怪的恐龍。
[反思]: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了解恐龍的種類。既要充分地利用媒體,又要突出語文課的特點,所以我先以雷龍為例,“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抓住語言文字,通過反復朗讀,再聽聽雷龍的踏步聲,從而感知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并了解雷龍的特點
三、 學習課文第三——五自然段
你還了解恐龍哪些方面的知識呢?自讀第三——五自然段。
指名說說。隨機出示段落。
1、 恐龍的親戚。
哪一段會告訴我們?指名讀第三段。哪些動物是恐龍的親戚呀?
魚龍 翼龍 他們長什么樣?(看圖)讀讀句子
他們屬于恐龍家族嗎?(不是,魚龍和翼龍他們和恐龍的關系很近,但不屬于恐龍家族)
過渡:書中除了給我們介紹了這些恐龍的外型,還告訴了我們什么?快速讀課文4-5自然段找一找。
2、 恐龍的食物
從哪一段中尋找答案?
自讀這一段,誰已經知道恐龍吃什么了?大都數恐龍是吃……但有些恐龍是專門吃肉的,比如我們書上介紹的——霸王龍。
誰了解這一種恐龍,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出示句子:……霸王龍給你的感覺怎么樣?(看圖)這只霸王龍長相怎么樣?(說說腦袋、牙齒、身體)請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這是一只兇猛的霸王龍。聽出來了,這霸王龍確實很兇猛啊!
我們了解的恐龍的種類又多了一種。
3、 恐龍生育后代
你從哪一段中知道的?
a.恐龍是卵生的,這就是恐龍蛋(點圖),恐龍就是這樣來繁衍后代的,除此之外,你從這一節中還知道了什么?理解“破殼而出”。出示圖片
b.這些恐龍還都是盡責的父母。
小結(小游戲):猜猜我是誰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恐龍以及它們的親戚?(雷龍 梁龍 劍龍 三角龍 魚龍 翼龍 霸王龍)你們真的認識他們嗎?好,那我們就來做個小游戲,輕松一下,好嗎?游戲的題目是“猜猜看”,請你來描述這種恐龍的形態特點,也可以說說它的食物、生育后代等,如果同學聽了你的介紹能猜出這種恐龍的名字,說明你的介紹成功了,你真的認識它了。能猜出的同學也真的認識它了。
[反思]: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從而輕松快樂地掌握了本節課的一些重點和難點。
四、 學習第六自然段:
兩億多年前,恐龍曾是地球上主人,同學們剛才在大屏幕上也看到了許多種恐龍,可是今天我們為什么看不到恐龍的身影呢?請同學們讀第六自然段。
1、這些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引讀)
2、讀了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呢?(為什么會突然神秘地消失?)請你們來猜猜他們突然消失的原因?科學家門也作出了種種猜測,比如恐龍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有的科學家推測是地殼在6500萬年前發生劇烈運動,改變了地球上的氣候和環境,恐龍不能適應這種新環境就滅絕了;還有的科學家推測那是因為有顆小行星撞擊到地球上,導致大氣中聚集著厚厚的灰層,遮住了太陽,地球上變得寒冷無比,從而導致恐龍滅絕。
3、……不過這些還只是猜測,真正的原因到現今為止誰也不知道,還是一個未解開的謎團。(出示句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要解開這個謎,還有待我們同學將來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
[反思]:讓學生融入了課文情境,吸引了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究。
五、復述課文,練習說話。
我是----------龍,我的身體……
[反思]:這節課,我設計了“我是 龍”的說話練習,準備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說說。這也是學生們樂衷的,把自己的感想在討論區交流。
六、布置作業:
感興趣的小朋友,回家可以(出示作業)
1.把你所知道的恐龍的知識介紹給你的爸爸、媽媽和朋友。
2.課后繼續查找有關恐龍的圖片、模型或文字資料,然后展示給你的同學。
說不定若干年后,我們中的某些同學會成為恐龍專家,揭開恐龍世界的許多未解之謎。
總評:說真的,上《恐龍》這課我的心中有點虛,因為在課堂內外的交流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恐龍比我了解得多。你看他們手中有厚厚的精美的恐龍畫冊,家中有恐龍的動畫片,房里有恐龍的模型玩具,一位學生竟有滿滿一盒子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恐龍,他都能如數家珍般叫出它們的名字、說出它們的特點來,令我佩服不已。這節課給我最深的體會是:必須在扎實雙基的同時創新教學,讓師生共同享受課堂生命的活力。
《恐龍》教后反思 篇5
從發下新書開始,我就發現孩子對《恐龍的滅絕》這篇文章特別感興趣,尤其是班上為數眾多的男孩子。平時也經常看見他們拿著恐龍的玩具在認真地玩。所以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孩子們去查找有關恐龍的資料,可以是故事、圖片、玩具等等。孩子們興趣盎然,看上去勁頭十足,不停地討論著。我則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心中充滿了期待,又夾雜著不信任。看明天吧!雷聲大,雨點小的事太多了!
第二天一早,我早早來到學校,檢查孩子們的作業。開始的那幾個,都沒有完成,我不禁失望起來,想起了前幾次類似作業布置后的慘狀,心里哀嘆:難道農村孩子的資料就那么難找,教師這樣的教學準備工作就那么難以進行?可接下去的情形,卻讓我大吃一驚,心情也為之好起來。孩子們搜集的資料五花八門:有從幼兒園的書上找來的(原來幼兒園時就專門有一本介紹恐龍的書,非常生動和完整);有形象的玩具;有有趣的恐龍童話;還有一本《恐龍大世界》科學書,省去我好多內容的介紹,學生看了書就能明白很多科學知識;甚至還有一副恐龍骨架圖。哦,我的孩子們,你們給孫老師帶來了意外,帶來了驚喜!
我馬上大大地夸獎了孩子們一番,瞧他們臉上那高興的神情,我不禁為自己剛才的想法而臉紅。我適時地請學生講講找資料的過程。沒想到,一個小朋友為找到資料,翻了五、六本書,又征得姐姐的同意才完成作業,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真讓我感動。想想自己對學生的不信任,一些該查的資料因為開始幾次的失敗而沒有進行下去,太不應該了。誰說我們的孩子不能去收集資料,那是教師對孩子不信任才說的話!讓我們給孩子一片信任的天空,給孩子一片放手的天空!
《恐龍》教后反思 篇6
這篇課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去年學生買了一套書,最感興趣的一本就是《恐龍探秘》,常常拿著這本書擠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對恐龍的一些常識他們已經了解得比較多了,而且文中的語言淺顯易懂學生自己就能讀明白,我就把重點擺在體會說明方法的精妙處。作者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我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邊讀邊悟,先深入感知雷龍的形態特點及感受作者是如何來介紹雷龍的,即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感受課文語言文字運用的精準。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選擇一種恐龍,研究描寫它的句子,思考作者用哪些說明方法將事物描述具體的,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這樣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恐龍》教后反思 篇7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我想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網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后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以前做過一個《恐龍》的課件,內容比較豐富,本想拿出來操刀,無奈教室投影中控壞了,上了一節光禿禿的《恐龍》。
我深有感觸的是媒體的運用能使語文課增色不少,充分借助現代教育媒體,對于優化課件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發揮語文學科的功能,拓展學生創新思維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運用過程中,怎樣做到恰到好處,化難為易,需要今后的不斷實踐探索和大家的集思廣益。
《恐龍》教后反思 篇8
《恐龍》是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文章層次清楚,語言淺顯。
在課前,我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自主收集恐龍的圖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資料。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期待,激發興趣,積累相關的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恐龍?這些恐龍有什么特點?讓學生自主學習,自讀自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接著以雷龍為例,讓學生找出描寫雷龍特點的句子,通過討論知道了課文是用“作比較”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把雷龍身體非常龐大的特點寫具體的,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它的特點讀出來。小結剛才學習的方法以后,讓學生循著這樣的思路自學其它恐龍的特點和說明方法,學生能較好地理解課文,能準確地總結出說明方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給與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后,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部放手,學生的觀察、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后,讓學生做小小解說員,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恐龍,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探究,大大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學生通過查資料、交流的方式,獲得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最后,讓學生猜測恐龍滅絕的原因,學生踴躍發言,答案豐富多彩,極大地發展了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總之,這堂課我作了精心的準備,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當然,這堂課也存在著不足,過程還不夠緊湊,教學語言還應精練些。
《恐龍》教后反思 篇9
今天上午的課堂上,我們學習了《恐龍的滅絕》,學生三次令我刮目相看。事情是這樣的:
揭題后,要求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而且一邊讀一邊畫出可能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學生自讀兩遍課文后就交流,學生竟然都找對了答案。如,寒冷導致恐龍滅絕,沒有太陽光而導致的連鎖反應導致恐龍滅絕,另外還有恐龍蛋被偷吃、傳染病流行、氣溫下降而導致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龍……呵呵,學生今天讓我刮目相看啊!
“同學們,還有其他原因嗎?”我問。
“有。”
“為什么?”“這是省略號。”嘿嘿,這省略號也被學生發現了,真是讓我竊喜,再一次對他們刮目相看哇!
我繼續追問:“這是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嗎?”學生不約而同地說:“不是。”“那這是什么呢?”我再次追問。“猜測。”學生答。嘻嘻,學生再一次令我刮目相看了呀!
……
一節課上,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學生竟三次讓我對他們刮目相看,這是多么得難得啊!這是多么美麗的風景啊!
“行路別忘看風景”,這是我腦子中突然閃現出來的。是的,外出游玩兒的人,大多只顧著趕路了,錯過了路邊許多美麗的風景,忘記了外出游玩兒的目的。我們做老師的,不也時常忘記教育的目的嗎?——教書育人,關注學生生命的成長,只是一味地追求“命根”。仔細想來,真是糊涂啊!
學生,一天能進步一點點,這就足矣。
朋友們,行路別忘看風景啊!
《恐龍》教后反思 篇10
在教學中,要和學生一起進入恐龍的世界。因此,同過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同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平臺,解決本課的重點應該放在作者是怎樣用生動的語言來介紹恐龍的。
比如:教學雷龍的時候,先展示雷龍的圖片,接著在文中找出有關雷龍的句子讀一讀,并思考為什么叫它“雷龍”?雷龍的特點到底是什么樣?用自己的語言秒數,然后在雷龍的腳步聲中,把龐然大物的形象放大,在配以文字,讓學生說說寫雷龍作者用了什么方法?除了打比方,還將雷龍與生活中見到的大象作比較,學生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寫作的方法。
在學生自主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文本。
《恐龍》教后反思 篇11
活動目標:
1、相互介紹自己知道的恐龍及其它們的生活習性、外形特點。
2、和恐龍姐姐做互動,感受到活動的樂趣。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由恐龍園合作單位準備好恐龍的玩偶、圖片、游戲等。
活動過程:
一、和恐龍姐姐一起跳恐龍舞
1、全體幼兒一同在恐龍姐姐的帶領下舞蹈
2、個別幼兒與恐龍姐姐跳舞
二、猜一猜,認一認
1、恐龍哥哥帶來了許多恐龍圖片,你們認識它們嗎?
2、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來辨認,認出的幼兒頒發恐龍娃娃獎勵。
三、和恐龍的合影
1、每班安排好幼兒和恐龍姐姐集體合影。
2、獲獎的幼兒與恐龍姐姐合影。
活動反思:
恐龍是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幼兒對恐龍有了一定的興趣和認識,所以希望能通過這一活動的學習,不僅能讓幼兒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知識,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幼兒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恐龍》教后反思 篇12
一、本課的優點主要有四點:
1、學科整合,開闊學生的綜合思維。
由于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很高,因此在課前我有意上網查閱了大量的恐龍方面的資料,并篩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加入教學設計中。課上,教學設計中大量的恐龍資料和圖片,給予學生豐富的生物科普知識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將美術學科與生物科學有機的整合,在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學生的綜合思維。
2、循序漸進,重難點突出。
恐龍的種類豐富,外形迥異,為了讓學生在創作中能表現出恐龍的不同外形特點,在欣賞分析的環節上我對學生進行了循序漸進的引導觀察:先是欣賞分析水中恐龍、陸上恐龍、天上飛的翼龍等基本類型的恐龍外形,通過學生分析、教師演示掌握這幾類恐龍的畫法,解決教學重點;然后通過外形相似恐龍的對比觀察,使學生了解恐龍間的細小差異,為學生創作不同特點的恐龍做好鋪墊,化難為簡的解決教學重難點。
3、提出創作要求,明確評價標準。
在本課的作業中教師提出明確的創作要求,使學生有意識的在創作時注意這些問題,形成良好的創作習慣,同時創作要求的提出也明確了作品評價的標準,在作業評價中就能夠有準可循。
4、重視學生展示和講述,給與學生滿足感。
在本節課的作品展示中,我注重讓孩子講述自己畫中的故事,既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力,同時還鍛煉學生的語言敘述的能力,給予學生創作展示的滿足感,激發美術學習的興趣。
二、本節課教學還存在不足和遺憾,主要有以下三點:
1、關于恐龍的知識過多,學科偏移,學生創作時間不足。
由于了解到學生對恐龍這個話題的熱情極高,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的加入了大量的有關恐龍的知識,甚至在造型分析時也盡量全面的(海、陸、空)多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恐龍進行分析,恐龍的知識很豐富,學生的滿足感有了,但卻削弱了美術學科自身的知識特點,因此從學科的角度來看,有些偏向生物科學,忽略了美術學科自身;而且由于恐龍知識的大量了解,致使學生后期創作時間有些不足,可通過兩課時安排來解決。
2、缺乏學生自主、探究性的學習過程。
由于恐龍的種類很多,形態各異,共同點不好總結,因此本課教學大多以教師講述、演示為主,其目的也是盡可能節省教學時間,為學生了解恐龍的有關知識提供充足的時間保障,但卻忽略了學生自主、探究性的學習過程,教學主體似乎有些錯位。
3、學習方式和創作方式過于單一。
課前,我將這一課的創作分為繪畫和泥塑兩種形式,各分配一課時,目的是想通過兩節課使學生從平面繪畫、立體泥塑兩種角度來表現恐龍,滿足學生對恐龍的熱情,同時也鍛煉學生多途徑的創作表現能力。但在繪畫課時中,忽略了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僅僅采用了獨立創作的方式;同時也忽略了繪畫表現的多樣性,沒有鼓勵學生用學過的多種繪畫方式進行表達,大多數學生都以兒童畫這一表現形式來完成作業。學習方式和創作方式都顯得過于單一
《恐龍》教后反思 篇13
《恐龍的滅絕》這一課的科學性比較強,所以我在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通過探究性學習方式,師生一起帶著疑問閱讀課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龍王國,在漫游中輕松愉快地朗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的程度;同時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先出示一個小恐龍破殼而出的電影片段,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但是不光是簡單的看,接下來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經驗來談恐龍,激活了原有體驗,激發求知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迫不及待、躍躍欲試的心態下進入課文。并在看圖片的過程中理解“龐大”。
二、抓住重點詞學習課文
我們人類只有三百萬年的歷史,恐龍卻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兩億年。人類的歷史與恐龍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了呢?在這一自然段學習時,我抓住了這幾個關鍵的字、詞。強調在朗讀時要著重讀“兩億年短多了”“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滅絕呢? ”等詞句。在課堂上對學生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讓學生初步學會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應用信息、拓展信息, 能自主選擇適自己探究的問題進行研究。
三、不足之處:
1.在認讀完生字后,我雖然有這個意識,讓學生把課文的句子讀通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不是做得很好。可以在指名的學生朗讀后,讓其他學生當小老師評點他是否讀好,讀不好的應該怎么改正,之后再讀。這樣一來就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在朗讀時困難的地方,再大家一起練讀一下,可能效果更好;或者教師就必須范讀,讓學生學習。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依然是我教學中比較薄弱的地方,必須向有經驗的老師認真學習。
2.第一課時的教學,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后,課堂上沒有留點時間給學生寫字,本課要寫的字有9個,全都留到第二課時去寫了。
3.在揭題“恐龍的滅絕”時,可以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滅絕嗎?這樣一問,學生就會去思考為什么用滅絕而不用死亡。“滅絕”就是永遠消失了,再也不會出現了。對“嚴寒”一詞也沒有講到位,可以聯上系上文中的“十發寒冷”來學習,讓學生理解“嚴寒”不是一般的寒冷,而是十分寒冷,冷極了。
4.整堂課中,教師的過渡語都不夠通順。可能是緊張吧,設計好的過渡語臨場有些遺忘,導致教學偶有卡殼,這是很應該改進的地方。
《恐龍》教后反思 篇14
我是一名兼職的'小學美術老師,沒有通過專業的美術教育教學學習。在平時教學中,我常常思索:新課程下的美術課該如何上?怎樣上好農村地區的美術課?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成功的教學案例,觀摩優秀教師的精彩授課,潛心鉆研新的教學方法,結合我們農村地區學校的情況,努力嘗試將自己反思的點點滴滴教學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課堂,在一次次實踐中尋求答案。去秋,我有幸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美術學科置換培訓。在黃岡師專兩個月的理論學習以及武漢水果湖小學一個月的教學實踐,讓我對美術這一學科的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本期初,我按照學校的要求,培訓歸來后進行示范課展示。于是我在三年級執教了一節《恐龍的世界》,下面我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說一說自己的感想:
一、教學中運用各種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教學方法
在美術課堂中靈活運用影像、范畫以及故事、游戲、音樂、參觀等方式,不僅能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而且能增強學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恐龍的世界》這一課中,“恐龍”是孩子們很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從小就玩恐龍玩具,看有關恐龍的連環畫,聽關于恐龍的故事,因此,這節課很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時我充分利用這一契機,通過觀看視頻短片讓學生了解恐龍的歷史,讓他們不僅了解了恐龍的相關知識,更是從視覺形象上對恐龍有了進一步的感知。緊接著,通過圖片欣賞、觀察自主分析、互動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動了解恐龍形體特點,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種方法適合學生身心的發展。學生在作畫時,也能做到“胸有成竹”。
二、靈活地選用和創造適合當地美術教學條件和教學方法
在素質教育新課改的實施下,美術課程發生了諸多的變化,改變了人們頭腦中美術就是畫畫的印象,它以一種全新的姿態站立在我們面前。然而,由于農村地區設施條件落后,美術課上所用的材料缺乏,像泥塑、陶藝、版畫、水墨畫、油畫等課程由于材料缺乏,導致一些美術課無法正常進行。雖然如此,但我還是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靈活地選擇適合自己這個地方的教學條件。比如當地的民間工藝—剪紙,為深入挖掘剪紙內涵,我通過一把剪刀和一張紙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剪一剪,體驗剪紙的無窮樂趣;為培養小學生動手能力,在《恐龍的世界》這一課中讓同學們拿出學習材料里的橡皮泥,想一想,捏一捏,體驗立體材料帶給人的不同感覺:為了使他們能抓住恐龍的特征創作一幅恐龍生活的想象畫,我在黑板上進行了示范,先畫什么,后畫什么,或許在美術課堂上我們經常會這么做,但我在講解時穿插了一些繪畫知識與技巧,譬如構圖中如何使畫面飽滿,主體物突出,添畫恐龍生活背景時如何注意遠近大小關系及前后遮擋關系等,由知識過渡到方法,將繪畫的方法潤物細無聲的融入課堂,這樣農村地區的孩子他們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三、培養學生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豐富多彩
我在武漢水果湖小學學習時,曾聽過指導教師楊老師的《畫螳螂》一課,是她自己設計的校本教材,雖然是興趣班的課,她準備得很充分,展示各種各樣形態的蟑螂圖片使學生在視覺上享受了一頓盛宴,對于低年級如何使學生畫好螳螂呢?她做了示范,除了抓住螳螂進行想象創造外,值得我所深思和借鑒的是讓學生繪畫時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進行創作,使它不是一次作業,而是一次創作,學生不局限與老師的范圖,繪畫作品也充滿了個性化,之后從學生手中所收集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學生的作品中的鮮活生動,螳螂都有著自己的神情動作,有的張牙舞爪,有的興高采烈,有的優雅美麗,仿佛是每個孩子的心靈寫照,畫中充滿童趣。這是正是我平時上課時所忽略到的,只教會學生畫得像、畫得好,卻沒有引導他們融入自己的元素和個性特點,僅僅只是停留在模仿,而不是創作。在教學中,我正在慢慢嘗試引導學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雖然農村地區美術教學資源匱乏 ,但是我對美術教學有一顆熱 忱的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將自己所領悟到的理念及新的方法融入課堂,讓農村地區的美術課堂也生機盎然。
《恐龍》教后反思 篇15
本文為科學類文章,但是由于對恐龍濃厚的興趣,學生非常喜歡本文。語文應該姓語,所以,我不能把本文上成介紹知識,而是要從課文中找語文。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以自學為主,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如學習第二段時,教師采用解說員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解說,再結合課文內容來學習,始終讓學生把學習的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這節課是第二課時,學習目標是了解恐龍的種類。為了突出語文課的特點,我先以雷龍為例,通過比較句子:“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和“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抓住語言文字,通過反復朗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并了解雷龍的特點。接著讓學生自己研讀了課文,然后根據文章里恐龍的名字出發,依據教師給的示范,自學、小組學這一段研究其它三種恐龍的名字、它的特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特點等。又如學習三至五段,教師又讓學生以“你讀懂了什么了”來學習。學生說到哪,就學習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教師讓學生補充了許多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研究了自己喜歡的恐龍同樣作為課外的延伸,我讓學生自己去找關于恐龍知識,在班級中開展恐龍知識為主題的班會,讓學生研究個夠本。
《恐龍》教后反思 篇16
教學目標:
1.了解恐龍的形態、生活的狀態及年代,關注地球生物的未來,增強環保意識。
2.在認識的基礎上把握恐龍形態及環境的一般特征,畫一幅表現恐龍生活的畫。
3.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勇于探究科學奧秘的精神,以及想像表現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在認識的基礎上把握恐龍形態及環境的一般特征,畫一幅表現恐龍生活的畫。
教學難點:
把握恐龍形態及環境的一般特征,大膽想象表現恐龍生活
教學準備:
相關恐龍的資料,畫紙、鉛筆、油畫棒等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穩定學生情緒,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學習
師:在很久遠的年代,有一種已經滅絕的動物統治了地球一億多年,你們知道是什么動物嗎?
引出課題,板書:8恐龍世界
三、明確目標
四、交流學習
1.師: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恐龍呢?
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交流收集的恐龍圖片及文字資料,說出自己所認知的。
2.欣賞課本中的圖片,認一認圖中的恐龍。
3.想象恐龍的生活環境。
4.課件播放恐龍及生活情境的圖片,學生欣賞。
5.小結
恐龍生活的年代很久遠,它們統治了地球一億多年,恐龍的種類很多,可分成兩大類:鳥龍類和蜥龍類。根據它們的牙齒化石,還可以分為食肉類或是食草類。恐龍不僅種類很多,它們的形態更是多種多樣。這些恐龍有在天上飛的。有在水里游的,還有在陸地上爬的。
五、學習方法
教師對個別有特色的恐龍外部形態略作畫法演示并講解。
1.畫陸地恐龍時要把握其一般的形體特征:體大,尾粗長,從頭至尾的脊椎呈流線型,后腿粗壯,大多有粗皮,少毛或無毛,有的有甲、劍等生長物。
2.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后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教師示范,學生跟著練習。
六、自由表現
把握恐龍形態及環境的一般特征,畫一幅表現恐龍生活的畫。
七、展示評價
八、課后延伸:
課后查閱有關恐龍的資料,了解恐龍為什么會消失。
《恐龍世界》反思
三年級美術第六冊教材中的《恐龍世界》一課是一節非常有趣的繪畫創作課。往往提起創作,都是比較難上的課。為了上好這節課,課前我做了精心的準備。本課的作業要求是以個人或集體的方式,創作一幅表現恐龍生活的作品。觀察是創作的前提條件,而恐龍在幾百萬年前就從地球上消失了,我們只有通過圖片來了解它的外貌,而恐龍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課前我讓學生收集家里恐龍造型玩具或畫報及資料。上課剛剛開始,先由教師展示課件中的恐龍的畫面以及教材中的學生作業,然后讓學生展示從家里帶來的玩具資料,接下來環節我沒有急著讓學生直接創作,而是拿起學生帶來的一個玩具說:“同學們,雖然真正的恐龍我們沒有見過,但我們可以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根據它的模型,來了解它的外貌,現在就讓我們共同來觀察,它看起來比較復雜,但只要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其實它的每一個部位也是完全可以用幾何圖形來表示的”。說到這里,我走上講臺,在黑板上先畫出一個橢圓形,在它的上面畫上了一個小圓,又加上兩筆,這時學生就大聲喊:“這是恐龍的頭”,接著又畫出它的身體,我這時便趁熱打鐵。“誰能到黑板前畫出它的四條腿”。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舉手,在我的幫助下,一名學習中等的學生畫出了這只恐龍,不用說,這節課的難點已經突破了。“下面該看看大家的表現了”。同學們都忙著拿起水彩筆畫了起來,通過剛才學生在黑板上的演示,一些優秀生不用說一定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稍差一些的個別學生也只需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就完全可以順利完成作業。結果不出所料,在展示作業時,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爭先恐后到前面展示,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已順利完成。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教師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把知識化難為易,降低到學生人人都能接受的層面。